一直以來,在日系相機中Topcon(拓普康)是一個相對神秘的品牌。筆者最早了解到拓普康相機是在1979年,當時一機部情報所劉樹春編譯的《日本照相機工業(yè)簡史》刊登在當年9月5日出版的《國外機械工業(yè)消息》(內部資料)24期(總292期)上,里面零星談到拓普康這個品牌。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又陸續(xù)看到更早的一些國外雜志上的拓普康廣告(圖1),以及聽到關于拓普康相機的一些傳說,以至于產生了一種拓普康品質不亞于佳能、尼康的印象。但由于當時物流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筆者始終沒有見到拓普康實物。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筆者才在一位朋友那里見到一臺Topcon RE Super,和當時自己N系裝備中作為備用機的尼康瑪特(Nikkormat)FT相比,確實更為經典。
東京光學公司(Tokyo Optical Company,Tokyo)是Topcon相機的制造商,早期簡稱東京光學。該公司成立于1932年,和生產尼康產品的日本光學公司一樣,出于軍事擴張的需要,最初生產軍需光學產品,并為其它日本相機廠設計和生產攝影鏡頭,1936年開始制造相機。Topcon相機最初并不有名,20世紀50年代末Topcon單反相機開始贏得市場好評,60年代步入巔峰時期,美國海軍版產品也主要集中在這一時段出現(xiàn)。不過,東京光學在1981年退出了相機制造領域,1989年改名拓普康光學公司(Topcon Optical Co.),以生產工業(yè)、醫(yī)療和測量用儀器為主要業(yè)務。
拋開軍工背景,有資料顯示,1957年東京光學推出的Topcon R是日本較早裝有五棱鏡的單反相機之一(此前有1955年裝備五面鏡實現(xiàn)平視取景的Pentaflex和日本第一架搭載五棱鏡的Miranda T),先于美能達和尼康,因此,在日系早期單反產品中Topcon占有先聲奪人的地位,這為Topcon在單反相機領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此后,東京光學公司又推出了1960年的Topcon R II和Topcon R 3 Automatic,1962年的Topcon RS等產品,并于1963年推出著名的Topcon RE Super,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了TTL測光技術的產品。這一里程碑效應有效提升了拓普康單反相機的市場地位。
二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敗國日本原本應由對戰(zhàn)日本的中國(抗日戰(zhàn)爭)、美國(太平洋戰(zhàn)爭)、前蘇聯(lián)(出兵中國東北)三國占領,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國民政府)和前蘇聯(lián)未向戰(zhàn)敗國日本派遣軍隊,日本實際由美軍獨占。而美國海軍(含陸戰(zhàn)隊)成為占領軍的重要角色,美軍的一些軍用物資亦就近在占領國采購。正是由于Topcon相機在光學制造領域的出色表現(xiàn),美國海軍在照相機的采購項目中選入了包括東京光學在內的若干廠家產品,Topcon Super D(圖2)就是美國海軍訂購的品種之一。當然,并不是所有Topcon Super D都提供給美軍,美國海軍采購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相機在機身底蓋上標有“U.S.NAVY”字樣(圖3)。事實上,提供給美國海軍的Topcon相機數(shù)量也相當有限,這也造成了標有“U.S.NAVY”字樣Topcon相機在二手市場上價格差異懸殊。比如,2011年北京攝影器材城的一次二手器材交流會上,一位天津賣家就將一臺裝有垂直取景器的Topcon海軍版相機叫價到了12000元人民幣(單機單頭),而同類配置的國際市場價格有些還不及該價格的1/4。即便今天,這類相機由于產量遠遠少于徠卡等名牌產品,其二手產品價格差異依然很大。
最初的Topcon Super D實際上就是Topcon RE Super的翻版,之后Topcon Super D出現(xiàn)不同版本,提供美國市場的Topcon Super D由美國進口商Beseler經銷,所以有一部分掛的是Beseler Topcon的牌子。筆者手中的海軍版Topcon Super D就是經過Beseler經銷的產品(圖4)。不過,除了多幾個字符之外,美國海軍版與普通版Topcon Super D并無實質差別,堅固的金屬構架也是那個時代高級單反相機的共同特性。但其外觀特點則是方方大大、棱角分明,裝有標準五棱鏡取景器的機身尺寸約為145×51×100毫米、重達850克。如果裝上長焦鏡頭和電動輸片裝置,其重量可想而知。
Topcon Super D采用卡口鏡頭,接口直徑為38毫米,基本規(guī)格接近德國的Exakta(愛克山泰)(圖5),因此兩種品牌鏡頭之間理論上可以交換使用,但相當一部分鏡頭插入對方機身后不能鎖定,這在拓普康相機鏡頭反串Exakta時尤為明顯,這就導致許多串接后的鏡頭雖能調焦,但不能調至無限遠。不過,由于尚有部分Exakta鏡頭完全可以接駁到包括Topcon Super D在內的Topcon單反系列上(圖6),所以有人把Topcon 的這種接口也歸為Exakta接口。
鏡頭生產原本就是東京光學公司的強項,因此配套Topcon單反相機的鏡頭種類不少。單RE.Auto-Topcor定焦系列就有以下品種(見表1)。
筆者手里有兩只RE.Auto-Topcor鏡頭,一只是1:2.8/35毫米,另一只為1:2.8/100毫米(圖7)。兩只鏡頭的顯著特征是采用了“金屬白”鏡筒,前鏡筒更是采用銅材電鍍亮鉻的工藝,整體做工十分精致。而筆者手里另兩只RE AUTO-TOPCOR鏡頭(圖8)與前者的名稱僅僅一“.”之差,通體鍍黑,做工雖還規(guī)整,但工藝略遜前者,同焦距段的口徑也相對較小。原以為這是兩個級別的產品,但通過實際拍攝發(fā)現(xiàn),兩種鏡頭成像質量上的差異并不顯著,只是口徑稍大鏡頭拍的照片會感覺明亮些(圖9)。如果一定要說出哪只鏡頭光學素質更出色,當然還是看上去最不起眼的標頭,其細部表現(xiàn)力是其它焦距鏡頭所無法超越的(圖10)。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黑鏡筒鏡頭還是白鏡筒鏡頭,兩種鏡頭的光圈都可以進行半級調整,這對于精確控制曝光有一定的幫助,由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配套該機的鏡頭基本上是按照專業(yè)標準去設計的。所有鏡頭均設景深表,常用的1:3.5/135毫米鏡頭還內置雙層拉筒式遮光罩,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從機身顏色上分,常見的Topcon Super D有白機身和黑機身兩種,Super D標志有在機身前臉左上角的也有在右上角的,形成不同版本。雖然不同版本Topcon Super D視覺上有些小的變化,但性能上并無差異。只是海軍版Topcon Super D在耐用性和使用手感方面似乎有著更加出色的表現(xiàn)。比如輸片柔順性是筆者使用過的同時代單反相機中最好的,也優(yōu)于筆者曾經接觸過的兩臺Topcon RE Super。其實,海軍版Topcon Super D原本就是Topcon系列中的專業(yè)機型,與尼康、佳能等大牌專業(yè)級產品沒有本質區(qū)別。它不但可以更換各種鏡頭和取景器(圖11),還可以更換后背和加裝電動輸片裝置(圖12)以及配用閃光燈,通過不同的附件可以實現(xiàn)功能上的大范圍拓展。
海軍版Topcon Super D依舊采用了技術上最為成熟的橫走式布簾快門(圖13),可控速度范圍為B、1~1000共12擋;TTL測光,感光度設9擋調節(jié)(ASA 25~1600),通吃當時市場上的35毫米普通膠卷如彩色、全色、分色和色盲(由于配套鏡頭沒有紅外修準線,加之使用的是布門,所以不建議該機使用紅外膠卷)。此外,除機身上方的一個測光窗外(圖14),取景目鏡下方也設有測光顯示裝置(圖15),該裝置通過五棱鏡取景器內部的光學通道提供聯(lián)動影像。測光電池為一粒PX625A(汞極)。由于該機測光系統(tǒng)不參與曝光控制,所以相機在無電狀態(tài)下可照常使用,這一點也成為膠片時期Topcon Super D的重大優(yōu)勢,即便進入EOS時代,這一優(yōu)勢依舊使其成為一些職業(yè)攝影者的最佳備用機型。
一些小的機關在Topcon Super D上也被設計得美觀實用。比如帶預備角的力矩式輸片扳手(圖16)、美觀大方的直把自拍器,方便快捷的下推式景深預測桿(圖17)、帶開關鎖閉功能的后蓋開啟鍵(圖18),以及為專用云臺設計的腳架接口等等(圖19)。唯一的缺點是該機沒有多次曝光功能,這對于喜歡搞些小創(chuàng)作或拍夜景的人來講多少有些不便;也不具備反光鏡預升功能。但該機的耐久性和適應性十分出色,只要135膠卷存在一天,這架海軍版Topcon Super D就可以隨時出征;或許還能趕上數(shù)碼背的接續(xù)使用。因此,在一些相機愛好者手里,Topcon的這臺專業(yè)級相機往往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收藏品。而其配套鏡頭,理論上可以通過相應的接環(huán)到數(shù)碼相機上繼續(xù)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