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埃及,開羅是個不容錯過的城市。這里,你既可以享受尼羅河的寧靜,也能經(jīng)歷令人絕望的堵車;既能邂逅最熱情友愛的當?shù)厝?,也會慘遭商販的算計。這座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將會帶給你終生難忘的體驗。
開羅第一印象
每到一個城市,進入市區(qū)的路和所住的旅館總是能給人無法忘懷的第一印象,如果是在晚上到達,夜幕就像一塊遮羞布,不管白天如何喧囂、破舊或塵土飛揚,只要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城市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顯得熠熠生輝、繁華異常。夜晚的開羅亦是如此。
我預訂的是個價位中等的普通旅館,每到一地,我喜歡尋找這樣的旅館,它們讓我有機會更真實的了解這個城市,體會當?shù)氐纳钏?,而那些國際連鎖酒店,大多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布置和規(guī)劃,卻失去了本地的味道。
終于到達旅館,老舊的電梯將我和同伴帶到目的地——20樓,走進自己的房間,盡管只是昏暗的燈光和老舊的家具,但還算整潔,最令人開心的是一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讓我一窺開羅夜景,外面璀璨的燈光、立交橋上的車輛以及對面希爾頓大飯店上不斷閃爍的大型電子廣告牌,都展示著開羅作為大都會的魅力。帶著些許欣喜,沖了個水流若斷若續(xù)、忽冷忽熱的澡,開始期待第二天的行程。
第二天早上,睜開朦朧的雙眼,趕緊拉開窗簾,晴朗的天空下開羅終于露出了本來面目。昨晚燈光照耀下的繁華已經(jīng)消失,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片低矮的樓房,偶爾幾座高大建筑,都灰頭土臉——無論高矮,一律殘缺不全,或者像要被拆遷,或者還像沒蓋完,頂不加蓋,不涂外漆,如同被常年的泥水沖刷過一樣,與艷麗和整潔毫無關(guān)系。原來在埃及,建好的封頂房屋需要繳稅,于是,人們想出了這個省錢的好辦法——不封頂;在開羅,受到沙漠季風的影響,塵土飛揚總是在所難免,雪白的房屋在一陣風、一場雨過后就會面目皆非,于是,人們順其自然,省了外墻裝飾的費用,任憑建筑物雨打風吹,呈現(xiàn)著歷久不變的大地色。當然,那些他們十分重視的建筑物還是要精心裝飾一番,例如清真寺和開羅博物館。
開羅博物館和解放廣場
在我下榻的旅館不遠處,就是舉世聞名的開羅博物館。然而,在進入博物館之前,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距它百米外的一棟建筑,有10多層,已經(jīng)被燒毀,只剩下黑黢黢的樓體,沒了窗戶也沒有人跡。這棟穆巴拉克時期所在黨派的總部大樓,已然成為歷史。然而,在浩浩蕩蕩的抗議和革命中,在動蕩最嚴重的地區(qū),開羅博物館卻幾乎完好無損。在對抗最激烈的日子里,除了博物館門前護衛(wèi)的警察和保安,還有普通民眾加入到護衛(wèi)的行列,他們張開雙臂,背對博物館,朝著示威人群,警惕著可能造成博物館損傷的一切動向。這一幕幕被傳播開來,得到了埃及民眾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因為他們相信,無論埃及的未來如何,對古代文物、古文明的保護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博物館里大飽眼福之時,我有幸遇到了埃及最著名的考古學家扎西哈瓦斯博士。之所以一眼就認出他,緣自我對有關(guān)埃及紀錄片的迷戀。在幾乎每部大型紀錄片中,都會出現(xiàn)他的身影。這次,他是應(yīng)日本媒體的邀請,在開羅博物館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面對眾多的文物,他如數(shù)家珍:被盜的木乃伊、豐富的圖坦卡門陪葬、法老的日常娛樂器具、描寫埃及工人釀酒烤面包的雕像、以及埃及貴族夫婦的彩色雕像……他多年來的研究和介紹,引領(lǐng)著無數(shù)古埃及迷們?nèi)ヌ綄ぞ眠h的文明,真的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學者!
埃及的重要標志、開羅的心臟——解放廣場距離博物館不遠,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去那里看看。出了博物館,已是下午時分,開往解放廣場的車輛也多了起來,缺乏有效的交通信號燈,沒有交警,一輛輛滿懷焦急情緒的小汽車就像爭搶魚食的魚群一樣,從四面八方涌進廣場周圍的馬路。開著破舊小汽車的人瘋狂地左竄右擠,見縫插針,還不住地按著喇叭,反而開著好車的人更規(guī)矩些,只是等待的時間也就大大增加了。時不時有些車輛發(fā)生了刮蹭,造成了更大面積的擁堵,不過,他們似乎習以為常,雙方司機蹦下來簡單理論幾句,私了完事。
幸好廣場中間的區(qū)域是禁止行車的,讓我能從容地站住腳,注視下周圍的環(huán)境。幾個寫有標語的破舊帳篷依然占據(jù)著醒目的位置,不甚平整的地面上散布著易拉罐、煙頭和紙屑,人們?nèi)魺o其事地來往其間,似乎這里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什么,不過,只要他們愿意,又會隨時蜂擁而至,博得世界媒體的頭版頭條。周圍土黃色的建筑里也有連鎖快餐的影子,我走進一家麥當勞,準備嘗嘗這里的國際快餐。
頭巾的秘密
麥當勞基本一致的味道并不值得太多回味,反而在洗手間里的所見讓我至今難忘。在許多阿拉伯國家,婦女們穿著一身黑袍,只露出眼睛和手,更保守者,眼睛前還會罩著一層薄薄的黑紗,她們只被允許將自己的身體呈現(xiàn)給丈夫。因此,對于愛美的阿拉伯女性來說,家里的裝束就會出奇的艷麗:在開羅的女性內(nèi)衣店里,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內(nèi)衣都色彩斑斕、花紋眩目。
在埃及,對女性的著裝要求并沒有十分嚴格,除了極其保守的家庭外,黑袍的穿戴并不是必須的,她們也可以穿時髦的牛仔褲,緊身的外衣,酷酷的太陽鏡,但是需要戴頭巾。那天在麥當勞的洗手間里,我了解了阿拉伯女性頭巾的秘密。大約10分鐘過去了,這些女人們依然沒有辦完自己的事,甚至聽到她們在里面閑聊或者講電話,真讓人佩服她們生活的悠閑。這時,一個時髦漂亮女人的出現(xiàn),讓我暫時忘卻了等待的焦急。她身材勻稱,臀部豐滿,灰色的頭巾下裹著一張精致的臉。她走進洗手間,為的是整理梳妝。洗手后,她開始把頭巾一個個摘下來,我靜靜地待在角落看著她“變魔術(shù)”:她解開一個頭巾,接著又一個頭巾露出來,再解下來,還有下一個,在摘了共四條頭巾之后,她的棕色卷發(fā)終于露了出來。我不禁暗自佩服,一個普通的圍巾里,竟然還有這么多玄機。阿拉伯女人的圍巾又寬又長,要圍好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個技術(shù)活。當我在北非生活時,就因為要圍好一個圍巾而累得胳膊酸疼。且讓我看看這女人如何把四條圍巾都裹在頭上。
只見她有條不紊地開始梳妝,理理頭發(fā),扎個發(fā)髻,接著纏起頭巾來。第一條頭巾用來整理好碎發(fā)不掉落,第二條圍巾襯托、修飾臉型,第三條圍巾讓頭部足夠?qū)捤赏庑蚊烙^,第四條圍巾則選擇喜歡的顏色和質(zhì)地,又不會將里面其他圍巾露出來,最后呈現(xiàn)出襯托好臉色、頭部蓬松、大小比例適宜的整體效果,整個過程大約持續(xù)了8分鐘。我心中暗暗驚嘆,原來阿拉伯女人的打扮才是最絕的,能讓你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驚嘆于其心機十足卻十分自然的妝容,真是在特殊宗教環(huán)境下追求愛美之心的智慧體現(xiàn)。
開羅,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一個下午,我和同伴深入市區(qū),打算去老城麥地那轉(zhuǎn)轉(zhuǎn)。我拿出曾經(jīng)在歐洲游玩百試不爽的手段:在網(wǎng)上查地圖,找路線,坐幾號地鐵,在哪個出口下車,走幾個路口,有什么標志性建筑等,這樣就可以十分順利地找到目的地。
我信心滿滿地找完資料,搭乘地鐵,走出地鐵口后卻發(fā)現(xiàn),一切計劃都泡湯了。本就不寬的馬路邊上布滿了商販,馬路中間,奇跡般地擁擠著一排小汽車,一步一停地等待車前來來往往的行人穿過。
走到一個叉路口,環(huán)顧四周,沒看見一個道路指示牌。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太陽也沒了蹤影,我辨不清方向,圖畫般的阿拉伯文字也一個不識,來來往往的馬路上沒有一點可以辨識的標志性建筑,曾經(jīng)自豪地獨自游歐洲的我不得不承認,我迷路了,迷失在開羅這個“嘆為觀止”的城市里。
我們只好開始問路,一個老大爺說,左拐一直走,不遠就到。我們走了半天,也沒見老城蹤影。又有人說,一直走,再左拐,就到了。又走了半晌,依然一頭霧水。最終,我們還是找了輛破舊的出租車,任司機載著我們在混亂的馬路上擠來擠去。到了一個立交橋下,幾個方向的車都要從這里經(jīng)過,有的司機揮舞著手臂,給讓行的司機道謝,有的則揮舞手臂表示“不好意思”,大家就在這樣一種“你擠我讓”“你讓我擠”的氛圍中駛過一個個路口。
都說開羅的交通擁堵是出了名的,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然而,如果要評選哪個城市的司機最有耐心,我也會把這一票投給開羅。在這里,人們雖然按著喇叭,在信號燈不管用的馬路上亂竄,但也都極為鎮(zhèn)定,將這一切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街邊的攤販和休息的老人也樂得如此,從容地賣商品,看熱鬧。
終于到了麥地那,已是中午,就近找個飯館就餐。聞到飯菜的味道,一只瘦骨嶙峋的小野貓來到窗子外面,也想分享美食,我給了一些面包和雞肉,它瘋狂地塞進嘴里,繼續(xù)用貪婪的眼神望著我們的盤子。在結(jié)賬時,老板把本應(yīng)該贈送的面包和醬料也算成高價記在我們的賬單里,讓原本廉價的一頓飯變成了高額的消費。原來,真正用貪婪的眼睛盯著我們的不只是貓。
在開羅生活,是需要智慧的,面對擁堵,要保持鎮(zhèn)定;面對商販,要理智而沉著;在開羅生活,亦開啟智慧,巍峨的金字塔,身世成謎的人面像,孟菲斯的遺跡和法老的啟示;在開羅生活,更需要熱情,去悠閑地抽抽水煙,逛逛晚上的夜市,品嘗下路邊的小吃,體驗下熱鬧的阿拉伯市場,瞻仰下高大的清真寺……這些截然不同,卻時刻交織在一起的印象,或許就是開羅的獨特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