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她的婚姻已走過了55個年頭,可他卻親手殺死了她。他并不是厭煩了自己的妻子,也不是性格不合,這只是一個絕望之人的無奈之舉。
那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老人將妻子扶坐在床沿上,妻子用哀求的眼神望著他:“海利,我不想再撐下去了,幫幫我,了結這一切吧!”妻子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腸胃不好,吞咽困難,呼吸不暢,全身疼痛,無法下床行動。
他真想幫自己的妻子。可是,怎么幫呢?他做任何事情也減輕不了妻子的痛苦,只好挨著妻子坐下,兩人都陷入沉默。突然,一個念頭在老人腦中冒了出來。他掄起拳頭,猛地朝妻子臉上砸去。他想把她打暈,這樣她就不會感覺到死亡的痛苦了。然而,他早已不是當年的壯小伙,一拳下去,他只打中了妻子的下巴。妻子被打得暈暈沉沉,仰頭倒在了床上。接著,老人躺到了妻子的身上,開始用力往下壓。
然后,老人走進廚房,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想割脈,可是,刀子太鈍,手上只被割出了一道小口子;他想跳樓,可是,他家在二樓,跳下去可能摔不死卻成殘廢。沒辦法,老人只得回到房間,坐到已經(jīng)斷氣的妻子旁。
過了半天,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撥通了女兒的電話。很快女兒來了,一起趕來的還有警察和急救人員。警察沒有向他出示逮捕令,而是暫時將他送到了心理治療室?!八憩F(xiàn)得十分沉默”,一名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的警察回憶道,“像個雕塑般垂頭喪氣地坐在那里,嘴里只是不斷地重復著一句話:是我干的……”這名有著多年經(jīng)驗的警察知道,有很多老人都面對著這樣的困境,他們希望別人能幫助自己結束生命,“這并不是個案?!?/p>
曼海姆檢察院以自我控制能力極度減弱情況下的故意殺人罪對82歲的海因里?!み~爾提起訴訟。曼海姆州法院第一刑事審判庭的首席法官烏爾里希·邁納茨哈根判處海因里?!み~爾有期徒刑兩年半,鑒于審判過程耗費時日,折抵刑期三個月。州法院最高檢察官施特凡·烏爾里希則相對寬容,建議將折抵刑期定為半年。
眾望所歸?還是不盡人意?或者說,沒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判決根本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首席法官提到,存在“減半量刑的典型案例”,所以,對于請求赦免的申請,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有可能得到批準??墒牵~爾并沒有為自己做任何辯護。他只是對女兒說,媽媽希望能夠離開這個世界。
有人會問,這不是協(xié)助自殺嗎?不應該受到刑罰啊!對此,法官是這樣解釋的:德國的法律規(guī)定,協(xié)助自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被協(xié)助自殺的人自身要有希望“被殺”的意愿表達;二是被協(xié)助自殺的人還需要對協(xié)助者的行為做出“主動的”反應。“這位被殺的老人表達了厭世和絕望的情緒,但是,她的目的是什么呢?這一點誰都無法斷定?;蛟S,她并不是想死,而是想得到積極的治療呢?”首席法官說。
邁納茨哈根表示,在要求自己的另一半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一定要有清楚明了的表達,即明確表示希望對方采取何種措施。如果這個女人真的希望丈夫殺死自己,那么她一定要向他解釋,為何她會提出這種要求。檢察院方面還表示,在邁爾的案件中,“缺乏妻子的明確表達和對丈夫行為的反應。所以,該案件無法被判為協(xié)助自殺案件?!?/p>
可惜的是,邁爾夫婦生前并沒有訂立任何遺囑,也沒有為這件事做任何事前的準備。他們一輩子都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兩人互相承諾,絕不成為對方的負擔。如果一方不行了,另一方會擔負起照顧的職責。醫(yī)護人員?邁爾夫人不喜歡陌生人出入自己的家。除非是特殊情況,比如要打針輸液,才會偶爾有醫(yī)院的人員過來。短期護工?如果家里出現(xiàn)了短期護工,那就意味著其中一個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女兒?“我們自己能行?!边~爾堅持說。
邁爾夫婦一輩子都是彼此生活的重心。不知何時起,兩人之間開始不需要交談,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知道對方的心意。并不是每一對夫婦都會“主動”談論到死亡或者殺死對方這樣的話題,尤其是對于邁爾夫婦這樣的情形——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一個離開,另一個也無法再繼續(xù)生活下去。
邁爾夫人的身體在20年前就開始每況愈下。她患有多種過敏癥,還有哮喘,但是,她卻無法承受那些治療哮喘和過敏的藥物,只有可的松能勉強緩解一下她的痛苦。然而,服食可的松卻讓她骨質(zhì)疏松,一根椎骨骨折,皮膚開裂,肺活量降低。屋漏偏逢連夜雨,2010年,她走路摔了一跤,骨盆骨折,從此無法自由行動。血栓也給她帶來巨大麻煩,癡呆的癥狀開始在她身上出現(xiàn)。她甚至不能吃止痛片,不斷的嘔吐引起了食管發(fā)炎。嘔吐、全身發(fā)癢、真菌侵染,這些病痛不斷侵蝕著她的身體,可是藥物卻無法抵達她的體內(nèi)——她吞咽不下,即使吞下了,又很快吐了出來。
當邁爾夫人無法再自由行動時,邁爾先生只得用一把辦公椅推著妻子在屋子里活動。漢斯·博伊斯特是邁爾的辯護律師,也是一位頗具風度和生活歷練的人。“法庭面對的是一個兩難的問題——這位老人為什么不耐心地等等,等妻子身體有所好轉(zhuǎn)呢?答案是:根本就不會好轉(zhuǎn)!”邁爾夫人住進醫(yī)院幾天后,醫(yī)生便讓她出院了,因為她的狀況醫(yī)生也無能為力。回到家里呢?邁爾先生連照顧自己都十分費勁。
對于邁爾先生來說,他的一生是“平平淡淡”的,家庭是“普通平凡”的。他當了一輩子的同業(yè)工傷事故保險聯(lián)合會的物業(yè)管理員,一直勤勤懇懇,直到1993年退休。假期時,一家人會去巴伐利亞森林度假。他們一輩子住在同一棟屋子里,從來沒有搬過家,可以說,邁爾的生活一成不變。如果一定要找出點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年輕時嗜酒,這個習慣也在他的身體里留下了印記。
從2009年起,邁爾先生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他常常神智恍惚,經(jīng)常頭暈,這使得他的行動變得十分遲緩。肝損傷和腦組織的退化讓他的反應能力變差,并且一天比一天明顯。他沒法照顧自己的妻子了,就連去購物或者去藥店拿藥這種事情他也無法勝任。他的體重開始減輕,常常覺得身體疲憊。每一天他都能感到身體中的能量正一點點離自己遠去,他知道他和妻子的日子不長了。他經(jīng)常想到死亡,然而從來沒有對妻子說過。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
對于邁爾先生所陳述的事實,法官深信不疑。烏爾里希說:“我完全相信,是邁爾夫人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邁爾先生說的都是事實。”
有關未成年人刑罰的法律規(guī)定,對于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考慮到他們的發(fā)展狀況,與成年人區(qū)別對待,適當量刑。而對于年老體弱的老人呢?他們的生命就快走到盡頭,他們的精神和身體狀況不可與一般人同日而語,難道他們就不能像未成年人一樣在判刑時被區(qū)別對待嗎?對于一個年邁的老人來說,三四年的監(jiān)禁無異于無期徒刑,因為他們根本就等不到出獄的那一天。
越來越多人的意識到,刑法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狀況,考慮到他們在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的變化。這確實也有道理。來自海德堡的心理學家哈姆特·普萊茨感同身受地描繪了這位80多歲被告的心理狀態(tài)——他“被越來越濃重的絕望和沮喪所籠罩”,生活狀況越來越糟,性格也越來越古怪。從他動手殺死自己妻子的那一天起,他的精神世界也走到了盡頭。邁爾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然而,他的身體卻已經(jīng)無法再聽從他的意志了。年輕的法官們又是否能夠設身處地地考慮邁爾的處境呢?
“不能用一般的刑法標準來要求邁爾先生?!辈┮了固卦谵q護中說過這樣一句。其實,整個訴訟程序是否適用于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譯自德國《明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