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化學復習是一種對知識的再現(xiàn)與羅列,一些學生不能融會貫通,遇到綜合性較大的問題時往往一籌莫展。為此我們需要優(yōu)化我們的化學復習教學,要回歸課本、抓住重點,通過合理的情境讓我們的學生建立起知識的脈絡,結合精心設計的習題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以良好的心境來迎接他們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選擇。
關鍵詞:初中化學;復習;優(yōu)化
九年級化學學科的中考復習目標是既需要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梳理,深刻理解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實,又要求學生全面地認識初中化學知識的核心體系和框架結構,了解中考化學試題的基本命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還需要回歸生活,提升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達成以上目標的過程中,有些老師常常是簡單知識的羅列和再現(xiàn)。這樣的課堂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對知識再次梳理,表面上看起來一片“繁華”,全員參與,但由于所提及的問題過于簡單而導致學生缺乏深度思考,造成的結果是每個小知識點都會,但不會綜合運用。面對中考題中需要作深度思考性的題目時往往無能為力,這樣的課傷害了大多數(shù)想通過復習提升自己的學生,更無法使優(yōu)秀生得到拔尖。因為對簡單的重復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有些老師注意到上述復習課的弊端,已經(jīng)意識在復習課中也要結合生活生產實際,通過設計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串聯(lián)本章的知識點。而我認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更精心更深度更廣泛地為各章考慮,打亂各章的復習順序,上聯(lián)下掛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這樣做可以讓復習課上成“連續(xù)劇”,而每一節(jié)課又都是“大片”,是視覺和思維的盛宴,從而使九年級一學年度的化學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谏鲜鏊枷?,我在復習九年級化學時是這樣做的:
一、通過閱讀教材對“雙基”進行一次全面完整的梳理
在以往上新課時,雖然常常強調教材內容的重要性,但可能一方面是疲于緊跟老師的新課節(jié)奏,另一方面是針對性地或者是迫于需要地去讀教材,獲得的知識有的是比較零散的,有的是塊狀的,有的是條狀的、線性的。新課結束以后,一定要擠出比較完整的、相對較長的時間,通讀、細讀、研讀教材,跳出題海,擺脫教輔資料的束縛,學生一定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閱讀的內容包括正常的核心知識和實驗的教學內容、拓展視野的內容、進一步探究和研究學習等各方面的內容。例如第六、七兩章的概念、實驗等。閱讀時,注意聯(lián)系平時在解題時遇到的問題,理解地背誦核心概念和原理。例如把酸、堿、鹽性質和用途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性閱讀,都能起到開拓思路、活躍思維、敏銳發(fā)現(xiàn)實質問題的作用。
二、利用生活中的問題情境串講各章內容
我設計的問題情境是從第六章的溶液配制開始的:生產中需要配制100克10%的氫氧化鈉溶液(用氫氧化鈉固體和水)和100克10%的稀鹽酸溶液(用38%的濃鹽酸和水)。學生有了任務,就自然動腦去解決,于是共同復習了兩類典型的溶液配制步驟及操作注意事項并由此伸展開溶液的六大塊知識:組成、特征、性質、量度、分類、分離。這是第一集。第二集我又充分利用上集的內容設計問題情境:配制的兩份溶液標簽脫落,幫忙鑒別開來。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六大化學方法:1.指示劑;2.金屬;3.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4.鹽(碳酸鹽、可溶性鐵鹽、銅鹽、鋇鹽、銨鹽);5.堿(不溶性堿現(xiàn)象明顯);6.酸(測量溫度),一大物理方法:蒸發(fā)。邊整理方法邊口述現(xiàn)象。老師及時總結出酸、堿、鹽的通性,師生共同回憶由這些性質決定的用途,再讓學生默寫相關性質和用途中隱含的化學方程式。從而將第七章最重要的知識:酸、堿、鹽的性質和應用全面打通貫穿。等到復習第六章內容時,又充分利用上節(jié)課中的內容情境編制故事的第三集:酸、堿、鹽為什么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由此引入第三章的內容:物質構成的奧秘……以此類推,將各章知識都通過一系列問題串講在一起。
三、設計并重做探究實驗領悟實驗三大原理
實驗題是學生容易失分的題型,原因之一是把做題與實驗相分離,造成對實驗的目的性不明確,題意理解不透徹??v觀近幾年的中考實驗題的設計,有的就是課本上的常規(guī)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及課后學生實驗,有些是由其發(fā)展、變形、派生出來的內容。因此在復習中要認真領悟實驗三大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不僅要把做題的過程當成實驗的過程,注重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對實驗方案能明確目的及其優(yōu)缺點,并能提出改進的見解,而且要在問題情境中所涉及的探究實驗盡量讓學生做一遍,如果沒有條件,至少也要分組演示。每個實驗都有其原理、技能和操作的具體要求,在做實驗中體驗實驗的意義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前面那個污水問題,我就用礦泉水瓶裝了一瓶廢水,準備了若干儀器和藥品,帶到課堂內。鼓勵學生每想出一種方法時就讓其上臺來做一做。用實驗檢驗理論是否正確,從而起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有效訓練,增強能力
目前,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個人情況有選擇地做幾套近幾年的中考題和一些最近的模擬題,研究分析中考題題型、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訓練中要做到:
1.練習要有梯度,針對自己的實際,逐步提高速度、難度。
2.每天都要根據(jù)老師復習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練習,這樣聽老師講解效率更高。
3.要不斷反思,弄清題目考查的意圖、解題的關鍵、常用的方法。對典型習題,更要多下工夫,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要對錯誤進行詳細分析,不斷消除化學復習中的失分點,增加得分點。
總之,“厚積而薄發(fā)”是化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提高化學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學生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蘇豫.高考生物復習.揚子晚報,2010-04-12.
[2]酈蘭萍.淺談初中化學的復習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2(7).
(作者單位 陳網(wǎng)保: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 張書琴:江蘇省金壇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