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功的秘訣。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制約。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地理;撥動;心弦
新課程標準對地理教學的要求是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地理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而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輔助學科,不被學生和家長所重視,再加上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課外很難留出時間來學習地理,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下面我粗淺地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巧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皩搿比裟芤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促進教學的互動,從而使學生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亢奮狀態(tài),將十分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例如,在講“經緯網”這一內容時,可先提問: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輪船遇難了,在附近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下,該怎樣報告自己的位置,才能使自己及時獲救呢?經過這樣的引入,學生興趣大增。在講到“加拿大”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問學生,我們從加拿大乘飛機一直往北飛,能不能到達俄羅斯?如,講“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時,我們先把手電筒、地球儀帶進課堂,讓學生觀察當地球儀對著燈光,繞著地軸自西向東旋轉時,地球上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呢?如果北京是正午時,華盛頓是白天還是黑夜?帶著這些神秘而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地球的運動”的有關知識。這些問題牽引著學生不斷啟動大腦思維,使他們情緒亢奮,真是驗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豐富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程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角色,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為原則,根據初中生心理的特點,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例如,如對于“等高線地形圖”的運用,將學生“玩”橡皮泥的過程設計到學習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在堆山地地形,進行等高度線條的切割中,獲取等高線、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關系等相關知識。在“多變的天氣”這一內容中關于天氣預報的活動設計,通過天氣圖知識的預備學習,借助中央臺天氣預報節(jié)目,開展優(yōu)秀預報員評比,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利用課堂小游戲、小競賽,寓樂于教,有助于學生興趣的發(fā)展。
三、講究語言藝術,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要注意語言美,要用精練、生動、富有邏輯性、多樣性的語言,用清晰、響亮、舒緩、流暢的語音,用抑揚頓挫、娓娓動聽和富有節(jié)奏變化的語調,給學生以聽覺上的美感。幽默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催化劑。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幽默風趣運用得當,使語言具有針對性、情趣性,教學效果更好,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教師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設計和制作出自己的“作品”,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地理課的直接興趣。如,教學《認識地球》這一課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儀,要求學生繪制主要經緯線,南北緯30度、60度;東西經60度、120度。經過這些制作,學生可以建立地球的空間感,對地球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實踐證明,有了積極熱情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就會主動探求新知識,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勢利導,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激起學生內心的浪花,撥動學生學習地理的心弦。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定寧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