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高效課堂模式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針對這個主題,我談一下創(chuàng)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活動設計要有實效性
一些教師的活動太花哨。如有教師在講《What are you doing?》一課時傳花球,孩子們倒是動起來了,課堂上挺熱鬧,可是熙熙攘攘中,沒有幾個學生的心思在英語上,而是在傳來傳去的球上,沒有達到活動的實效性。
我的建議是在做這個游戲時,可以把球換成當堂學習的單詞卡。例如第一輪的單詞卡是doing the dishes,全班學生在傳單詞卡的同時一起拍手說本課的重點句”What are you doing?”,傳到誰手里,誰就站起來說“I’m doing the dishes.”,這樣邊游戲邊練習,減少了浪費的時間。
二、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性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比如我在《Do you like pears?》一課中,在講授新單詞apple,orange,banana,pear過程中,采取one by one,line by line,boys/girls進行機械操練,然后設置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如guessing game,what’s missing,或者水果連連看等,做進一步的趣味操練,學生既容易操作,又有趣味。之后再引入到句子Do you like...?最后設置生活情境,上升為生活運用的拓展操練。這樣由淺入深,會走得步步扎實。
三、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有些教師設計的活動費時費力,這樣的設計不僅累心,而且效果不好。因此,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接受起來很容易,并能起到鞏固新知識的作用,而不是做樣子。比如在講授《Do you like...?》一課的結(jié)束部分,我設計了一個自編chant,內(nèi)容是這樣的:Do you like pears?Yes,I do!Yes,I do!/Do you like apples?Yes,I do!Yes,I do!/Do you like oranges?No,I don’t!No,I don’t!/Do you like bananas?No,I don’t!No,I don’t!我?guī)ьI學生們一起拍著手,邊說邊做,歌謠內(nèi)容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句,說起來朗朗上口,起到了總結(jié)鞏固的作用。
總之,課堂活動是為學知識和用知識服務的,教師創(chuàng)新設計的每一個課堂活動都要注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以及可操作性,而且在操作的時候要注意把握時間與度,這樣整個課堂才能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