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谝郧暗恼Z文課堂中學生學得并不幸福,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肢解了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字,將其由優(yōu)美的意境變換成了一個個應考的知識點,學生學得不起勁,教師講得很痛苦。筆者有幸前往課改的前沿——山東茌平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收獲頗豐。最為讓我激動的莫過于“三三六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現(xiàn)將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加以反思,以便與各位同行交流。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為了達到較好的實踐效果,我在課改初期就直言給學生,老師將采取新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本學期的語文學習,他們將有很多的自由選擇權:選擇教材中最動人的篇目,選擇課外最感興趣的文章等,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習的文本材料。學生聽后馬上來了熱情,我趁熱打鐵又提出要求,學習以同學獨立完成為主,自己解決未果的可以借助集體即學習小組的力量,當意見無法達成共識時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學生全都躍躍欲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肯投入進來,那就是課改的良好開端。
二、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質
賞識教育造就人才的例子在教育界已經不勝枚舉。我任教七年級的語文,學生的語文基礎整體偏差,甚至有的學生連小學生應掌握的漢語拼音都不會,如果老師一味要求成績的提升,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期之初我就認真分析班內40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基礎好的要求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基礎差的幫他們克服畏難情緒,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示機會。每個學生都在語文課堂的展示中秀出真實的自己,樹立了自信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潛在能力。
三、層層落實監(jiān)督機制,嚴格學習制度,幫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年級的學生稚氣未脫,自習的時間長了難免出現(xiàn)課堂上的違紀現(xiàn)象。為最大幅度地使其增加自我約束意識,學期之初層層簽訂責任狀即課代表給老師簽訂責任狀,小組長給課代表簽責任狀,小組成員給小組長簽訂責任狀,責任條款由雙方共同研究決定,其中涉及自習、展示、反饋環(huán)節(jié)中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檢測語文基礎知識之后,會有小組長與老師聯(lián)名表彰在自身基礎上有進步的同學,當然不會依據(jù)成績排名,而完全根據(jù)學生個人與前期的表現(xiàn)。這樣就不會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更體現(xiàn)人性化。
四、體現(xiàn)大語文風范,使學生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語文無處不在,甚至是融于生活中
由小組每兩周準備一次活動課,目的就是讓學生將學習語文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講身邊的事,評身邊的人,說合法的理,抒內心的情,不拘泥于形式,要求語言準確,觀點明確即可。一學期下來,學生既了解語文的重要,又增長了語文能力。學生們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學校組織的七八年級學生演講比賽中,我們包攬了一、二等獎就是證明。
語文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年輕教師,我們應耐住寂寞,鍥而不舍,為形成語文高效課堂而努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養(yǎng)成不斷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