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巴黎人:“巴黎大學怎么走?”對方多半會聳聳肩、一攤手,一副“我怎么知道”的表情走開。不知者或會以為巴黎人過于冷漠,其實關鍵在于這個問題無從答起,解釋起來又太費周章。
巴黎地區(qū)有13所國立大學,全都稱為巴黎大學。每個大學名下又各有若干個研究機構、獨立學院,校址分散在全市各區(qū),一般人的確搞不清楚。
巴黎大學的前身草創(chuàng)于9世紀末期,最初附屬于巴黎圣母院的一個教會機構。12世紀初,著名學者阿培拉德入主校務以后,學風鼎盛,規(guī)模日益擴展。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頒布“大學”稱號,和意大利波隆納大學并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拿破侖以“帝國大學”為名,設立了中央集權式掌管法蘭西大學教育的機構,巴黎大學名存實亡,直到百年之后的“第三共和”時期,才又重新組合、恢復。幾百年來,隨著法國歷史的演進,分分合合始終是巴黎大學擴展史中很大的特色。
wVapU/Y9ily4m6yA5CwNiw==1968年,巴黎大學生發(fā)起學生運動,抗議課程落伍,反對填鴨式教學,希望爭取更多的學術自由及校園民主。從此,巴黎大學按所在行政區(qū)域的不同,分為13所。實際上是原有學院的“合縱連橫”——把地緣相近、教學理念一致、課程容易搭配的歸并在一起,再逐漸擴充的結果。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巴黎市區(qū)的8所大學已經容納了18萬余名學生,其中外籍學生超過20%。巴黎市中的8所大學不過就是散布于市區(qū)的幾棟建筑,沒有一般大學必有的校園、運動場和宿舍,外鄉(xiāng)人驅車經過多少次,恐怕也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大學”呢。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1f7f801008b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