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料峭,吹過無邊無際的大漠,卷起陣陣黃沙,天地一片蕭索。
在沉重的嘆息聲中,一輛輛馬車轔轔而去,向著遙遠的北方行進。車上,經(jīng)歷靖康之變而成為階下囚的宋徽宗趙佶,望著愈行愈遠的荒涼景象,想起斷送在自己手中的北宋江山,心中更加凄悲。
車過燕山,遠遠地看見路邊盛開的枝枝杏花,那冰清玉潔般綻放的美麗,那幽幽而至的陣陣花香,那遭受風雨摧殘后的凋零,讓宋徽宗趙佶萬感交集,萬般無奈,萬種惆悵。
宋徽宗趙佶,生于北宋元豐五年,史載其出生時,父親宋神宗夢見南唐后主李煜前來謁見。元符三年,宋哲宗病死,無子,其弟端王趙佶在太后力主下繼承大統(tǒng),登基即位,成為惹起后世無數(shù)爭議的徽宗皇帝。
不愛江山愛丹青,天下唯有宋徽宗。在皇帝位上,酷愛藝術(shù)的趙佶把歌舞書畫精通到極致,把詩詞才藝演繹到極致,把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
宋徽宗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chuàng)“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并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令花鳥畫步入全盛時期。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他的倡導下,還編撰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兩部圖書,輯錄了大量名家書畫,成為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資料。
宋徽宗是書法大家,中國通史評價他為四大書家之外,最具成就的書法家,其書法功底不亞于盛唐時期的草書書圣張旭與懷素。趙佶在20多歲時將前人經(jīng)驗融會貫通,獨創(chuàng)“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他還創(chuàng)造性地將瘦金體廣泛應(yīng)用于題跋等,興致來時即興揮灑,尤其是在工筆花鳥中。宋徽宗傳世的瘦金體書法《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等,已經(jīng)成為文化珍寶。當大畫家張擇端完成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后,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在圖上親筆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
趙佶喜歡花鳥畫,他不但自己大量收藏,還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生動傳神的花鳥畫?!缎彤嬜V》記錄了他收藏的花鳥畫2786件,幾乎占全部藏品的一半。《畫繼》記載趙佶曾寫《筠莊縱鶴圖》:“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擎露舞風之態(tài),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并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縑素之上,各極其妙。”流傳至今題為趙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鳥畫作,則見證了這些歷史的真實。趙佶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對象的生長規(guī)律,且以特有的筆調(diào)活靈活現(xiàn)地傳達出對象的精神特質(zhì),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shù)化境?,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祥龍石圖》和《芙蓉錦雞圖》、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翠竹雙雀圖》等表明,在花鳥畫上,宋徽宗的作品稱得上是爐火純青的大師級佳作。
宋徽宗趙佶還是一位山水畫大師,出自徽宗手筆的山水畫杰作《雪江歸棹圖》,意境清奇高遠,不同凡俗,一般的山水畫作品,根本無法望其項背?!堵犌賵D》則是宋徽宗傳世的人物畫代表作,這幅畫出神入化的描繪技法令人嘆為觀止。畫面上的彈琴者是宋徽宗自己的自畫像,而那位身穿紅色衣袍的聽琴者就是他的宰相蔡京。
宋徽宗在位時專門成立了皇家書畫院和琴棋院。書畫院文人一般分為士流和雜流,每年按照考核成績晉升,一些杰出的青年文人,甚至可以身著六品以上官員才可穿著的緋紫和佩魚。他還將繪畫作為科舉考試項目,每年以詩詞做題目,其中膾炙人口的題目有“山中藏古寺”、“踏花歸去馬蹄香”等,到現(xiàn)在仍然為人津津樂道。獲得“山中藏古寺”第一名的繪畫作品沒有畫任何廟宇樓閣,只有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而得“踏花歸去馬蹄香”第一名的畫作,也只畫了蝴蝶飛繞馬蹄間。
皇帝,是天底下最職業(yè)的政治家,是要把所有的精力投身于家國大業(yè)的統(tǒng)治者??上?,造化弄人,趙佶聰明絕頂,什么都會,就是不會做皇帝。長在皇宮之中,卻無帝王之志;登上君主之位,卻無國主之行;身處國主之尊,偏懷赤子之情。宋徽宗篤信神靈,為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還自號為“教主道君皇帝”。他治國無能,揮霍無度,窮奢極欲,大興土木,直接導致了“花石綱”的全國大劫難,為國家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重用奸佞小人和無恥的宦官,使蔡京等人乘機把持大權(quán),打擊忠良,又發(fā)起與西夏的戰(zhàn)爭,連金滅遼,并不斷搜刮民脂民膏,大發(fā)橫財,搞得民不聊生,直到將北宋的江山斷送。
當金兵第一次逼臨到汴京城下的時候,這個自幼錦衣玉食、風流恣肆的道君皇帝驚嚇昏厥,隨即在驚慌和無奈之下,急遽地傳位給太子趙桓,自己帶著心腹以進香的理由逃往安徽亳州。一個對自己都不負責任的皇帝,更不可能對國家負責,更不會對人民負責。宋徽宗最終淪落得身為臣虜,就像零落的花朵,肆意遭受踐踏凌辱,死亡相繼,苦恨萬端,在一片慘淡哀痛的氣氛中,被驅(qū)趕著走向敵國荒無人煙的囚禁地,先是韓州,后又被遷到苦寒之地黑龍江的五國城,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作為皇帝,趙佶是昏庸的,但作為文化大家,趙佶才華橫溢,名垂千古。據(jù)說,宋徽宗被俘之后,聽說金人把首都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地獄,并且掠走了他全部后宮妃嬪和除趙構(gòu)之外所有兒女時,神色不動,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示;當聽說京城和皇宮中的金銀珠寶被洗劫一空時,也無動于衷;而當聽到金兵將皇城里的書畫全部掠走時,他喟然長嘆,神色慘然,表情相當痛苦。
在輾轉(zhuǎn)流落中,宋徽宗寫下了一首首追憶故國的詞,但多數(shù)都已經(jīng)佚失,其中流傳下來的如《眼兒媚》等,是他心情的真實寫照:“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鳎簤衾@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那些往事不堪回首,那一段恥辱而絕望的生活,仿佛是一場噩夢,無法醒來。
精通音律的宋徽宗,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詞作,但傳世的只有12首。他前期的作品多是一些夸耀帝王宮闕壯美豪華及天子與群臣及時行樂之詞,詞風艷麗。如他的《滿庭芳》:“十萬鉤陳燦錦,釣臺外、羅綺繽紛。歡聲里,燭龍銜耀,黼藻太平春。”如他的《小重山》:“萬井賀升平。行歌花滿路,月隨人。龍樓一點玉燈明。簫韶遠,高宴在蓬瀛?!痹~中描述的都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稱贊的都是享不盡的太平盛世。靖康災(zāi)難后,棲棲遑遑的境遇,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趙佶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新的境界,他的詞作悲憤婉約,感情真摯深遠,那凄涼哀婉的詞語讓人倍感一位喪家失國皇帝的可憐之心。
杏花開,杏花敗。國破山河在,風流繁華,總被風吹雨打去。當趙佶孤身一人面對同樣孤獨微弱的小燈,回首幾千里之外的故都,那繁花似錦的汴京只能是他的夢中之境,那首《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便凄慘地開放在被葬送的北宋的記憶中:
裁剪冰綃,打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責任編輯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