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寺廟,坐落在山腰上,殿宇建筑雄偉壯麗,加之古樹和奇花異草,把整個寺院點綴得幽靜雅致,香客絡繹不絕。
寺廟里住著一位年老的方丈和其他一些和尚。其中有個小和尚,人長得伶俐,腦子也很靈活,深得方丈的喜歡。
小和尚不敢恃寵而驕,也很要強,事事都想領先,和眾多師兄們暗暗競爭。這些師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這樣,小和尚什么都想做好,興趣變得非常廣泛。背書、念經、習武、打拳樣樣都學,甚至連洗衣服做飯他都想爭一下高低。由于小和尚學的東西太多了,不但沒有表現(xiàn)得比別的師兄優(yōu)秀,反而樣樣不如別人了。
于是,小和尚很灰心,不但對寺廟里的事情開始漠不關心了,就連自己的本職工作,念經、打坐、撞鐘也不肯好好做,每天只是混日子了,惹得其他師兄很是不滿意。
老方丈知道后,并沒有責罵小和尚。一天晚飯后,方丈拿來一本禪經,點燃一炷香,讓小和尚在一炷香的時間把整本書都背下來。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老方丈問小和尚都背下了些什么。小和尚茫然地說:“我什么也沒有背下來”。
然后,方丈又拿出另外一本書,同樣點燃一炷香,讓小和尚在一炷香的時間背下一頁禪經。
時間到了,小和尚將這頁禪經朗朗上口地背誦出來,連涵義都作出了詮釋。
方丈意味深長地對小和尚說:“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你就會有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什么也收獲不到了。”
很多年過去了,小和尚一直銘記著老方丈的教誨:“每天做好一件事?!焙髞?,他也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方丈。
EQ提升計: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都要嘗試,都要拿第一的話,最終,只能接受失敗。就像文章中的小和尚,他什么都想學,什么都要做好,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效率的速度是無用的,沒有效率的速度也是危險的。在學習生活中,很多同學很要強,事事想爭第一,這樣的上進心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但是,做任何事情也要量力而行,看看有沒有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所能夠解決和做好的,硬要去做,結果失敗了,會嚴重地挫傷自信心,也許以后在面對別的事情時,會變得很不自信。
在學習中,每個同學應該有一個學習目標和底線。剛開始的時候,目標定得低些,這樣會容易完成,積極性和自信心不會受到打擊,同時還可培養(yǎng)更大的興趣和熱情。以后,實力慢慢變強了,再給自己定一個相對高些的目標,這樣循序漸進,自然會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每個同學都是一個蘊含著無盡才智的寶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長處。每天做完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從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潛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