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說過,中國人這一輩子至少要去一趟埃及,看看那個國家是如何保護文化遺產的?,F在我還要說,作為一個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中國人,這一輩子至少要去一次馬爾代夫,看看那里是如何保護自然資源的。
那里的潔凈空氣和環(huán)境,那里的樸實無華和公道價格,那里人的契約精神,我們都應好好感受。這個同樣位于亞洲、同樣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源管理和待客方式,真是中國那些富裕了卻只把錢當成衡量真理惟一標準的國民應該學習的。馬爾代夫是這個世界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另一個案例。
行之有效的路線
馬爾代夫是由珊瑚島組成的島國,有1200多個島嶼,其中開發(fā)出來能接待游客的有100多個。初次去馬爾代夫,選擇適合自己的島嶼是個學問。每個人去那里之前都在網上搜索“攻略”,但去了才知道功課做得還不夠——因為變量太多,組合起來事情就比較復雜而難以控制。去那里有直飛航班也有轉機航班,到馬累機場后去不同島嶼,有的要乘坐內陸飛機或者水上飛機,有的則直接坐快艇登島因而省去不少時間。如果從北京去的話,最好的路線應該是早上乘直飛航班,下午前到達馬累,這樣就能白天在空中觀看海島風光,之后去比較近的島嶼可以直接乘快艇上島,最節(jié)省時間。
我去的似乎是經濟實用型的島嶼,叫幸福島或滿月島,英文叫Herathera——其實是個酒店名稱。馬爾代夫一些不太出名的島嶼往往以建在島上的酒店為名,島嶼原名反而不為人知。幸福島開發(fā)沒有多少年,鮮為游客所知,不是熱門島嶼,因而網評非常少,但是它旁邊就是號稱六星級的香格里拉(也稱薇寧姬莉島),可以做出行參考。到了那里發(fā)現,每個島嶼都被一個國際酒店獨家占用,沒有競爭者,所以只要你知道酒店名稱當地人就知道是哪個島,不會出錯。
馬爾代夫絕大部分已經開發(fā)的島嶼都在赤道以北,近距離往來可坐快艇,遠些的要坐水上飛機,但出于安全考慮,水上飛機下午五點后停飛。而幸福島位于赤道以南,距離首都馬累有350公里,得坐那種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生產的Dash(“大使”)飛機,陸地起飛降落不受時間限制。由于不是噴氣式而是螺旋槳式飛機,因此飛行時間較長——需要一個多小時。降落的島嶼叫Gan,我把它叫成“干島”,是這個國家最南端的機場?!案蓫u”下來的游客一部分乘快艇到附近的香格里拉島,一部分乘快艇到幸福島。
布局合理的機場
和國內動不動就弄個巨大而復雜的現代化機場相比,馬爾代夫機場小得侏儒一般。飛機在馬累機場著陸后乘客走下旋梯,接著走進機場大廳,不僅沒有廊橋,連擺渡車都不用。轉機乘客需要先去國際候機廳拿行李,然后再到國內候機廳辦理行李托運手續(xù),之間的路不超過200米。剛到時覺得機場小,之后回憶起來覺得方便。從馬累機場出來后,面對著的就是碼頭,從走下飛機到乘坐快艇之間也不過300米左右。
一下飛機就會感到海風撲面而來,讓我自北京帶的冬季服裝立即失去用武之地。在馬累機場的小碼頭,海水清澈見底,像純凈礦泉水一樣沒有雜物,你會感到經受長途徹夜航行的辛苦還是值得的。500年前法國人從諾曼底出發(fā)、經過幾個月長途航行抵達這里,他們或許也有同樣的感受。不然的話,為什么他們愛上這里并將其打造成西方式環(huán)保的度假天堂?
到了幸福島則是另一番景色。這個南北方向四公里長、東西向只有幾百米、彎刀般狹長的小島,西側是白沙灘,海水較藍,海面平靜適合游泳。島東側則遍布礁石,海水泛白,不適合游泳,因為洶涌奔騰的海浪,一波一波撲向海灘。一個小小島嶼,兩邊居然像事先設計好似的分兩個極端。再看看高出海平面只一米多的陸地,你會覺得如果人類放任氣候變暖局面繼續(xù)惡化,那印度洋上這些像珍珠一樣美麗的海島不知道哪一天就會被淹沒!
不過,即便馬爾代夫真的有一天會由于氣候變暖而被海水淹沒,那么沉入海中的也是個生態(tài)島嶼,不會給印度洋帶來多大污染。相比之下,以我們有“毒”的土地和化工品裝修的樓堂館所,假如中國沿海城市沉下去的話,倒是會給海洋造成空前災難。
清潔的空氣
入夜后的幸福島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抬頭望,天上的星星讓人感到比北京的多,離著還近,好像伸手可及。最關鍵的是,它們一個個晶瑩剔透,不像北京上空的星星有種朦朧感覺,因為無論晴天陰天空中總是漂浮著塵埃。而這里的星星鉆石一樣閃爍著光芒,一覽無余。不知道多少年沒有這樣觀星星的感覺了!那是因為印度洋的上空沒有建筑業(yè)灰塵,沒有汽車尾氣,對于我們這些從空氣污染嚴重、市區(qū)交通擁擠的國家來的人,這里的一切都顯得彌足珍貴。
到了白天,沿著海邊散步,肉眼能看到的海洋生物有十幾種。我看到一尺多長的大魚追逐食物時游到了岸邊只有腳面深的地方,又撲騰幾下返回深處。落潮時,在礁石縫和尚有殘存海水的低洼處,天天都可以找到海鰻、海蛇、螃蟹和巴掌大的熱帶魚和大量的海參,我的鄰居在半小時之內就抓了幾十個寄居蟹。如果運氣好還能見到海豚和海龜。
在這片清澈的大海中生活著眾多生物,我們應該給它們天然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像我國周邊沿海那樣濫捕濫撈。只有像馬爾代夫這樣,才能擁有五彩繽紛的海洋景色和持續(xù)不斷的美味海鮮。
前一段新聞里說到過中國東海已經無魚可捕了。因為中國不僅船多,還使用“現代化大規(guī)模滅絕性殺傷武器”——漁網從原來的大網眼改成小網眼,這樣小魚也被一網打盡,絕無逃生可能。再有,由于一些魚蝦喜歡聚集在燈光下,漁民們就聯(lián)合起來用漁船圍成大圈一起在夜間向海中照射吸引所有魚類家族成員,將魚公魚婆、魚子魚孫統(tǒng)統(tǒng)抓光。最殘酷的是漁民們聯(lián)合起來向海中放電,將所有海生物都電死!
看到這樣的報道我的心情很沉重:他們是在用一種斷子絕孫式的捕撈方式強盜般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進行打劫!連漁民自己都覺得是在造孽。但是,他們說別人這樣做了自己就得跟著做,不然就是犯傻眼睜睜看著別人賺錢。那么,負有監(jiān)管責任的相關政府部門干什么去了?!
環(huán)保的島嶼
網上攻略中都說馬爾代夫的水來自海水凈化,最好不直接飲用,于是很多人帶著一箱箱礦泉水飛到那里。在幸福島我嘗了嘗自來水,卻有一種甘甜味道。我在想:我們的同胞富裕了之后是否過于挑剔,分不清究竟是國內被污染之后再凈化的水好、還是當地沒污染的海水凈化水好?況且,每天吃飯喝湯,還不是“間接喝掉”不少當地的水?
沿著海邊漫步,我來到了海島南端,因為客源不足這里的別墅都空著。這些別墅更大,而且每個房間還有水力按摩池。可就是在如此高級別消費的海灘上,我看到了印有漢字的礦泉水瓶子。一時興起,我特意沿著海灘走,看看究竟有多少塑料瓶子來自中國,結果數量不少。美麗的珊瑚礁島、清澈的海水,但卻配著中國產的垃圾,這真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羞辱!這種行為和那個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古代神殿中刻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做法如出一轍,只是更為隱蔽而已。
2005年后中國成為旅游大國,2012年更是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大國,海外游客第一,消費超過千億美元,讓世界瞠目。我真的希望國人不要消費太多,否則這個世界就會留下太多的中國產垃圾。
除了礦泉水瓶子以外,這個島上似乎沒有什么像國內那樣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房間里沒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杯,浴室里沒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牙具,這個長度四公里——和首都馬累一樣長的島嶼,甚至沒有一個出售食品的小賣部,因而沒有方便面,沒有小袋封裝的小吃,因而沒有給人更多丟棄垃圾的機會。不像我們的強大加工業(yè)制造業(yè)——源源不斷為人們提供塑料制品,從而制造更多難以回收的垃圾。
想想看,我們上半輩子用命換錢、拼命掙錢修建高樓大廈,生產無數塑料制品扔在祖宗留下的良田里,然后買大排量汽車整天擁擠在路上;到了下半輩子,我們得用錢買命,賺足錢后結果患上各種富貴病,吃農藥培育的蔬菜和抗生素催大的雞鴨魚肉,最后還得尋藥問醫(yī),這一輩子不就白干了?
相比之下,濤聲伴眠、清風拂面和食品安全,是幸福島的最大優(yōu)勢。
車耳歡迎讀者朋友與其交流
郵箱:cheer@cit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