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哺乳動物是胎生的,例如人類、兔子、狗、貓等,它們生下來是由媽媽照顧,吃媽媽的奶長大的。而鳥類、魚類、爬行類、兩棲類等都是卵生的,例如母雞下的是雞蛋、魚產(chǎn)的是魚卵(魚籽),小雞、小魚一孵化出來就可以離開媽媽自己覓食了。
不過很多人在電視上看過有些鯊魚(例如護士鯊)生的就是小鯊魚,難道有一些魚類是胎生的嗎?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我打算做個實驗來看看。
實驗前的準備:
實驗前,我先上網(wǎng)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的確有些魚類生下來就是小魚,常見的熱帶觀賞魚中的紅劍魚、瑪麗魚、孔雀魚就是這樣的。
為了實驗更順利地進行,我準備了一個大魚缸,兩個小魚缸。大魚缸用來養(yǎng)魚,小魚缸用來做產(chǎn)房以及給魚媽媽休息。其他還要準備過濾器、加熱器。
魚缸準備好了,我請家人幫忙買來一些紅劍魚,一起放進大魚缸里。一般雄性紅劍魚的尾巴比較尖而長,雌性紅劍魚的尾巴比較短而圓。紅劍魚的繁殖需要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首先水溫要用加熱棒控制在24~26℃,然后要為它們準備高質(zhì)量的口糧。
實驗過程: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其中一條紅劍魚肚子好像比以前大了,難道它肚子里有了魚寶寶?接下來幾天,我更加仔細地觀察著這條紅劍魚,果然它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來。這條魚的肚皮脹得發(fā)白,靠近肚子下方的地方顏色深得發(fā)黑,看樣子它可能快要生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忐忑不安地等待著。
忽然有一天晚上,它開始上下亂竄,好像在找什么東西似的。莫非它快要生寶寶了,想找一個安全又安靜的地方?于是,我小心地把它移到旁邊的小魚缸里,給它住上了單間。果不其然,搬進小魚缸的紅劍魚終于安靜了下來,躲在一個較暗的角落開始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紅劍魚媽媽開始生寶寶了,很快小魚缸里就全是小魚!我數(shù)了半天都數(shù)不清,數(shù)著數(shù)著又多了幾條,原來這時還有小魚正從魚媽媽肚子里游出來呢。小魚的數(shù)量總共有60多條,紅紅的,比米粒還小,在缸里笨拙地動來動去。生完了小魚,我趕緊把魚媽媽移到另外一個小魚缸,一方面它一定很累了,要讓它好好休息一下,另外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魚媽媽不小心把小小魚吃了。
過了兩天,看著魚缸里剩下的這些小小魚,我想它們現(xiàn)在一定有點餓了,但平時我們喂觀賞魚的魚食要比這些小小魚大很多,那剛生下來的小小魚可以吃什么呢?它媽媽會給它準備吃的嗎?通過查找資料,我知道這些小小魚在自然界生下來幾天后就要自己去找浮游生物吃?,F(xiàn)在我沒有條件讓它們吃浮游生物,不過可以采取變通的方法,把雞蛋黃捏碎,捻成碎末來喂這些小魚。蛋黃每次只能喂一點點,不能喂多。如果喂的蛋黃太多小魚吃不完,蛋黃會腐敗,影響水質(zhì),讓水變得很渾濁,導致小魚窒息死亡。
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
通過這次觀察,我知道的確有一些魚類是直接生下小魚的。小魚生下來后就可以離開媽媽直接進食,而不是依賴媽媽的哺乳。
這些魚的繁殖方式算不算胎生呢?通過讀書和上網(wǎng)查找,我進一步了解到,這種生小魚的方式不是真正的胎生,而是卵胎生。魚卵是在魚媽媽肚子里孵化的,介于胎生和卵生之間。在魚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魚寶寶的營養(yǎng)來源于卵自身的卵黃,而不是魚媽媽。小魚寶寶離開魚媽媽肚子之后就得自己覓食了。
自然界卵胎生的動物還有很多,除了我觀測的紅劍魚之外還有部分種類的鯊魚、蜥蜴和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