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學校里的科學教育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學的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各國教育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倡導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信息技術是教學中的新型手段,如何讓它在探究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是很多老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側重闡述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探究實驗中的作用。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探究實驗 作用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有很多弊端,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不到鍛煉與發(fā)展,使很多走向社會的學生不具備終身再學習的能力,很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新課改大力提倡開展探究式教學,尤其重視探究實驗的開展,讓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終身再學習的能力,體驗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的過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的手段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平常學校,那么,在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教學中,如何運用好信息技術呢?讓信息技術在探究實驗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此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有探究的積極性與熱情。一名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在每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在這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將各種信息,通過聲音、圖片、動畫等手段,向學生逼真的傳遞,給學生強大的視覺、聽覺沖擊,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產生探究欲望。比如,在探究緩慢氧化時,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尋找縱火犯》的錄像: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曾經在船艙里裝滿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出征遠航,幾十天后,航行在大洋上的戰(zhàn)艦,突然燃起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最終使戰(zhàn)艦上的戰(zhàn)馬與人員全部燒死。事后,軍事安全部門進行了徹查,想找到縱火犯,但查無結果。多年后,化學家們根據軍事安全部門提供的材料,推斷出誰是嫌疑犯,原來是船艙里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那么,戰(zhàn)馬的草料怎么變成了嫌疑犯了呢?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發(fā)了,每個學生在心中都燃起了探究這一奧秘的欲火。
二、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的實驗探究有很重要的意義
新課改提倡化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將科學探究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優(yōu)勢,聯系學生的生活開展好各種探究實驗,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而信息技術能使抽象的化學概念變得生動,使無聲變有聲,使靜態(tài)的規(guī)律轉變?yōu)閯討B(tài),信息技術中的網絡搜索,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開放,輕易地將學習與校外的學生、老師聯系起來,為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討論,變得更為便捷,提高了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的信息處理能力。老師在幫助學生處理信息時,可以設計各種文字格式,甚至配上背景音樂,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不少老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教學的時候,走向了極端,常常用模擬技術代替真實的科學探究,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允許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采用一定的策略,只有注意了一定的策略,才能讓信息技術在實驗探究中發(fā)揮合理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探究實驗
1.利用信息技術提問。探究性學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提問,向學生發(fā)問或者誘導學生進行提出問題,是探究性實驗的起點。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能不能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有價值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適合初中學生探究的問題,常常是衡量探究性教學結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聲、光、電俱全,它的作用是傳統(tǒng)教學中掛圖、模型等教具不可比擬的。比如,當老師播放酸雨帶來危害的影片后,學生會自然地產生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問題,他們會在學習CO知識的時候提出相關問題,從而產生探究酸雨形成的欲望。
2.利用信息技術處理探究過程中的大量信息。探究性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探究活動,學生能不能處理好各種信息,直接關系到探究活動的成敗,如果學生能正確處理好各種信息,就會得到合理、科學的結論;假如學生不能正確地出來各種信息,就會得到不合理的結論,使整個探究活動功虧一簣,宣告失敗。信息技術在處理各種數據等信息方面,具有快捷、正確、科學的特點,從而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正確地處理好各種大量的信息,輔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科學探究任務。無論是數據的運算,還是表格的繪制,以及各種曲線圖的繪制,信息技術在這些方面都可以大顯身手。此外,利用信息技術中的互聯網,可以使學生輕松地查閱到相關的知識、收集到需要的信息。比如,學生可以在百度中輸入“酸雨”這個關鍵詞,立即能搜集到大量的關于酸雨方面的知識、說明等,從而幫助學生得到更加全面、正確的結論。
3.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微觀等實驗的探究。化學科學有它自身的特點,有些實驗是微觀物質活動的結果,有些實驗帶有危險性,不適合學生用實驗探究。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常常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并結合語言講講,這樣的教學方法常常使學生似懂非懂,但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自從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這方面的教學得到了有效改觀。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模擬這方面的科學探究,而且能反復地播放給學生看,直至學生理解為止。比如,在稀釋濃HSO時,假如利用學生習慣性的生活技能,將水傾倒于濃硫酸中,會發(fā)生硫酸飛濺的危險;探究分子在不斷運動特性時,可以在學生探究實驗的基礎上,播放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畫,加深學生對知識、原理的理解。
總之,信息技術是新型的、現代的教學手段,讓它與科學探究進行有機的結合,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創(chuàng)新,同時也賦予探究實驗教學更旺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只是在探究實驗中起輔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實驗的,如果誰用信息技術代替了學生的實驗,就曲解了新課程教學的本質,必然無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鄭長龍.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孟少凌.探究方案設計優(yōu)化初探.化學教學,2006,8.
[3]劉彩虹.影響學生進行化學探究學習的因素與建議.化學教學,2006,2.
[4]趙永勝.把握創(chuàng)設情境原則,增強化學學習實效.化學教與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