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工人員與職工講話、談話要因人而異,講職工喜歡聽的話,有人情味的話,就能與職工拉近距離,使談話溝通順暢,達到了解人的心智,消除思想的困惑,解開心結(jié)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政工人員 講話 人際溝通
“我可以不斷地研究你的大腦,但我卻永遠不知道你的心智。我可以通過客觀的研究來了解你的大腦,但只有通過談話才能懂得你的心智”[1]。政工人員與職工講話、談話,了解人的心智,解決人的思想問題,是政工人員的日常工作。與職工如何講話?講什么樣的話?關(guān)乎個人形象和溝通成效。古人云:“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玉;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迸c職工講話、談話,一是要學會看對象,二是要善于講“善話、實話、心話、民話”。
1.講話要學會看對象。
不同的對象對同一句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反應,甚至會產(chǎn)生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政工人員經(jīng)常會接觸到各種不同職業(y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質(zhì)差異的人,但每個人都應受到尊重。
(1)看對象的性別差異。男性和女性在語言反應上存在差別,兩者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不同,這種差別多半是由性別的心理差異所引起的。一般來講,男性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較強,如通常的玩笑就不會導致男性的難堪。而女生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則較男性弱,即使是玩笑也要特別注意。
(2)看對象的文化程度差異。政工人員在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講話、談話時應注意有所區(qū)別,如文化水平低的人不習慣使用書面語言,跟他們講話、談話應盡量口語化,如果用書面語言或典雅的詞句,就會產(chǎn)生溝通、交流障礙。反之,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則愛聽委婉的話,不愛聽質(zhì)問或不客氣的話。
(3)看對象的民族差異。政工人員在與少數(shù)民族人交往、交談過程中往往因為文化的沖突而常導致交往、交談失敗。語言和文化之間互相依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西方語言學家薩丕爾認為:“語言和走路不同。學走路時,文化或者社會習慣的傳統(tǒng)不起什么重要作用,走路是一種普遍的人類活動,人和人之間走路的差別是有限的。而語言不是這樣,它的差別是無限度可說的。因為它純?nèi)皇且粋€集體的歷史遺產(chǎn),是長期相沿的社會習慣的產(chǎn)物?!彼_丕爾把語言和走路相比,正是突出強調(diào)了語言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正是由于不同民族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稱為“文化”的影響。民族文化不同,其語言也必然存在差異,同一句話對于不同民族的人來說,其影響往往迥然不同。所以政工人員與不同民族的對象講話、交談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他們的語言。
講話、談話要堅持因人而異,根據(jù)不同對象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對性格開朗的人,語言要直言不諱;對個性懦弱的人,語言要柔和婉轉(zhuǎn),以柔克剛;對心理脆弱的人,語言要溫和,體現(xiàn)關(guān)懷和理解。要通過談話說理,使談話對象理性審視自己,消除思想困惑,解開心結(jié)。
2.政工人員要善于講好四種話。
一要講善話。善話的特質(zhì)是善,要義是悅。悅就是讓聽講話的人心情快樂,興奮起來,達到感情交流、情緒共振、目標共識的目的。悅耳之善言,就是那些有血有肉、通俗易懂,聽著高興的悅耳之言。只有悅耳,才能入耳;只有入耳,才能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同心。反之,很可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當然,悅耳之言,并非是“言不及義,好行小惠”之言,而是言近旨遠、文簡意明之語。悅耳之善言,要從職工群眾身邊事談起,家常話談起,生活事談起,并由此及彼,由表到里,把職工身邊的事與企業(yè)的事,與國家大事相結(jié)合起來,把職工當前的利益及企業(yè)利益與國家的利益自然對接起來,從而你歡我歡大家歡,你心我心一條心。
二要講實話。實話就是符合企業(yè)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狀況,聯(lián)系職工思想的話,就要講能夠反映職工的呼聲、疾苦、心愿的話。這就要政工人員在深入職工調(diào)查的基礎上,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識性、趣味于一爐,把企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思路和辦法向職工實話實說,從而使職工覺得可信、可親、可行、可為,引起共鳴,達成共識。
三是講心話。所謂心話,一是觸動職工思想和感情的話,二是政工人員本身想說的話。政工人員要放下架子,走進基層,深入廠區(qū)、社區(qū)與職工面對面地交流、溝通,要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帶著感情,帶著真誠,帶著關(guān)愛與職工推心置腹地交談,交流思想,營造講真話、談實情的氛圍。
四是講民話。職工喜歡說直來直去的“實話、白話、俗話、土話”。俗話、土話來自于日常生活而非書本,生活味特別濃,是社會語言的自然暴露。與職工群眾講話、談話要善于運用民間語言從生活小事談起,尋找講話、談話的興奮點,這樣才能和職工群眾有共同語言,職工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愿意與你交流交心。講“官話、大話、套話、假話”,職工群眾不愛聽、不想聽甚至討厭反感,而講淺中見深、平中見奇、常中見險、陳中見新、樸中見色淡而有味的民話,為職工所喜,讓人聽著“過癮”,使聽者咀嚼有味,達到“吐言貴珠玉,講話回風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美]肯威爾伯.萬物簡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9.
[2]賈莎.語言:文化的載體.西安社會科學.西安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