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實驗: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杯溫水,用特殊的方法讓它保持恒溫,然后又在桌子上分別放了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當他讓學生先將手放進冷水中,再放進溫水中時,學生感到溫水很暖和;當他讓學生先將手放進熱水中,再放進溫水中時,學生感到溫水很涼。同樣一杯溫水,因為方式的改變,學生產(chǎn)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這便是著名的“冷熱水效應”。
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主要是由于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并且秤砣的大小不一致,它會隨著人心理的變化,變大或變小。當秤砣變大時,秤出的重量就??;當秤砣變小時,秤出的重量就大。從很大程度上來講,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桿秤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冷熱水效應”。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女兒喜歡選擇大或多的東西,比如吃西瓜時,她會選擇其中最大的一塊兒。那天,我買了幾個蘋果,除了一個長相不好的小蘋果外,其余的個頭都比較均勻。按女兒的習慣,如果直接給她均勻的蘋果,她一定會嫌小而拒吃。這時,我靈機一動,把那個長相不好的小蘋果給女兒。果然,女兒看了一眼后說:“這么小的蘋果我才不吃呢!”我把那個小蘋果收回,放在女兒的面前,隨后又從冰箱里拿出一個大一點的蘋果給她。雖然這個蘋果也達不到女兒理想中的要求,但通過比較,她還是欣然接受了,并說蘋果很甜。
自從買房子后,家里的財政有些吃緊,我決定減少孩子的零花錢,讓女兒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可是我又擔心一下子減少孩子的零花錢,會讓女兒很不高興,甚至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于是,我找女兒商量說:“孩子,現(xiàn)在家里需要還房款,按爸爸和媽媽的收入狀況,本來我們只能一個星期給你十元錢,但考慮到你各方面都表現(xiàn)得很好,所以爸爸媽媽決定,每個星期給你二十元零花錢(以前我們每個星期給三十元)。”說話的時候,我認真地觀察著女兒表情的變化,當她聽到十元錢時,眉頭皺了一下,一副很不滿意的樣子;可當她聽到二十元時,表情明顯有點兒開心,結果當然不言而喻,女兒高興地接受了我的方案。
這就是“冷熱水效應”,只要你運用好了,就會在孩子的身上發(fā)揮無窮無盡的作用,讓你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笑薇摘自《京郊日報》)(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