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股票價格有兩方面因素構成,一個是每股收益,一個是市盈率,將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得到的就是股票價格。決定每股收益的因素是公司基本面,而決定市盈率的因素是流動性。5月底以來以有色、煤炭、水泥等為代表的強周期股的快速下跌,就是由于擔心經濟下滑導致上市公司業(yè)績下滑和市場流動性趨緊的雙重打壓下造成的,目前并沒有緩解的跡象。我們專欄也從5月底開始的文章中就不斷提示風險,提醒降低倉位來防御,目前看這種情況沒有改善,仍然需要防御為主。最新公布的匯豐6月中國制造業(yè)PMI初值為48.3,創(chuàng)9個月新低。且為連續(xù)兩個月陷入萎縮(在榮枯線50下方),上個月該終值為49.2,說明現(xiàn)在經濟是非常的脆弱,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自從日本股市發(fā)生單位暴跌以后,亞洲股市,歐洲股市,紛紛走出了回落的走勢。而作為國內市場一個重要參考系的香港股市,也沒法幸免。本周香港股市創(chuàng)了年內的新低,分析原因,我們覺得,資金外流是一個重要促發(fā)因素。根據(jù)全球資金追蹤機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公布的一期數(shù)據(jù)顯示,在截至6月5日的一周內,有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從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中撤出。與此同時,從中國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資金量達到了2008年第三周以來的最高,從香港股票基金撤出的資金則達到了近十年最高。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想讓股市走強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5月份以來成長股炒的火熱,很多投資者以為就沒有風險了。講到長期成長股,核心就一點,就是你有沒有技術進步:第一種是物理性技術進步,第二種是模式的技術進步。國內企業(yè)走到技術進步的很少,有一些公司走下來了,但是我相信數(shù)量不會很多。國內大多數(shù)成長股都是周期性成長股,不是長期成長股。當我們面臨經濟再次下行的時候,長期成長股就會體現(xiàn)出周期性成長股的特點出來。隨著中報的來臨,越來越多高估值公司會經歷業(yè)績的考驗,一旦業(yè)績不如預期,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是遲早的事情。本周資本市場最吸引人眼球的ST宏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重組成功與不成,導致股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成長股也是一個道理,美好的預期導致股價高企,一旦期望落空,股價就是被打回原形。
目前市場面臨兩難的困境:一方面美國國債收益率下半年面臨回升,中國資本流入可能減緩,而且國內貨幣供應增速進一步回升的空間已不大,去年底以來的流動性改善可能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上半年已出現(xiàn)流動性陷阱的跡象,實體經濟并沒有因流動性寬松而出現(xiàn)改善,下半年業(yè)績檢驗面臨壓力。在各方面因素對空方有利的情況下,謹慎防御是目前唯一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