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笨梢?,生活是學生作文之源,生活的積累是學生寫作文的重要基礎(chǔ)。因此,教師應(yīng)樹立大語文觀,重視開源拓流,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社會、引向自然,到廣闊的空間里去觀察、體驗,積累素材。
一、鐵鞋踏破又何必——從日常生活的觀察體驗中感知材料。
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它是兒童認識事物的基本途徑,也是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式。但小學生觀察事物存在著“易受興趣影響、熟視無睹、觀察不細致、不知道按順序觀察”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作經(jīng)常性的耐心引導。
1.“司空見慣”中見真情。善于引導學生對司空見慣的平常事件進行觀察,以培養(yǎng)他們從平常事件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誘發(fā)他們心中的某些高尚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如:下雨天家長們冒雨接孩子,這是小學生常見的事,其中包含著父母對孩子無限的愛,但孩子們往往感受不到。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這件事仔細觀察,看一看家長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他們在雨中守候是什么樣子?并想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把所觀所感寫下來。
2.“新生敏感”處悟思想。善于抓住社會上的新生事物,引導學生觀察,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提高他們攝取材料的能力。有許多新生事物,學生見到了、聽到了,但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樣,許多有意義的材料,便從他們眼前溜走了。教師要注意抓住新生事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其中蘊含的思想意義。
如:區(qū)中心辦理義務(wù)獻血宣傳活動是以前所沒有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宣傳人員的宣傳方式及宣傳內(nèi)容,了解義務(wù)獻血人員的獻血行為,并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觀察了解之后,學生寫成的作文內(nèi)容具體,還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3.“有意注意”里學思考。善于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期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加深認識,學會思考,學會積累。
如:目前出現(xiàn)的“上網(wǎng)熱”,許多家庭不僅爸爸、媽媽去學電腦,甚至年邁的爺爺、奶奶也投入到了“上網(wǎng)”的行列。有的學生注意了,思考了,便能寫出《我和爺爺暢游“網(wǎng)絡(luò)”》等文章,但如果學生沒有去注意它,這些便不會成為寫作的素材。
另外,還要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準確分辨真善美的能力。這對學生細致深入地觀察事物,表達健康的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經(jīng)常利用學生做過的、見到過的一些事件,如學生中曾出現(xiàn)的“飛標熱”,桌上的“三八線”等事件,引導孩子們討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分辨美好與丑惡。
葉老說:“日積月累,方能生效?!币胧盏綕M意的效果,必須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二、源頭活水滾滾來——從課內(nèi)外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豐富材料。
無論在熱鬧的生活中,還是在隨意的閱讀中,都會有那樣的瞬間——因所看到的事物或是文字引起內(nèi)心的變化,它們會引發(fā)我們的各種情感。捕捉它,挖掘它,便是寫作的要點。
小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事物,比其他事物都更使他們感到親切,容易染上情感的色彩,所以我們應(yīng)多讓他們參加一些活動,讓他們親自去感受生活,收獲真實的材料。
1.布置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每次一項,難易適度。學生有了這種直接的生活實踐、生活體驗后,再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生活,這樣學生便能寫出《刷碗記》、《第一次使用燃氣灶》等情感真實的文章。
2.建議學生搞一些小養(yǎng)殖,種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草,養(yǎng)一種小動物等。每天管理它們,觀察它們的情況,并做下記錄。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同時,圍繞自己喜愛的動植物展開作文,自然也生動具體、富有感情了。
3.每學期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參觀、訪問、比賽、游覽等有益活動。如:訪問公安干警,請他們講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事跡;參加“小小交通警值勤”活動,體會交通警的辛苦;到農(nóng)村參加一些生產(chǎn)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進行拔河比賽,感受比賽的緊張氣氛……每次活動后都讓學生談?wù)?、寫寫自己的感受。這樣多實踐、多交流、多體驗,學生在作文時自然能有感而發(fā)。
4.和其他學科的教師緊密配合,開展好其他學科中的活動。勞動課有“削果皮”、“縫沙包”等實踐內(nèi)容;美術(shù)課有一些制作活動;體育課常組織一些小游戲;思品、社會課中的家訪、調(diào)查活動也層出不窮……引導學生開展好這些活動,并及時進行過程、感受的記錄、整理,既有利于學生學好這些學科,又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充實學生作文的材料。
學生的視野拓寬了,生活充實了,就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這種原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達到“內(nèi)容具體”的要求,才能有效防止“無話可說”、“千篇一律”、“空話連篇”的現(xiàn)象。
三、非繼承無以創(chuàng)新——從多種形式的訓練中積累材料。
1.寫“連鎖日記”。葉圣陶先生說:“一天里頭,總有些比較新鮮的知識、見聞和想頭,就把它記下來,這對修養(yǎng)有好處,對寫作也有好處。”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而寫“連鎖日記”則更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每天由一人寫日記,次日教師批改評定成績后再傳給下一個同學。日記內(nèi)容不限:既可記錄生活經(jīng)歷、生活感受,也可單獨或接力編故事。一輪后,記各組總分。每個學生在寫日記前都能學習借鑒到其他同學日記的長處,體味老師的批語,這無疑是一次較好的閱讀和學習的機會?;A(chǔ)差的學生寫作有困難時,同組的同學可以給予幫助。因為每個人的作文都和全組的榮譽連在一起,故學生寫得格外認真。此舉,既積累了寫作素材,提高了學生作文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認真作文的習慣。
2.辦“自主手抄報”。辦手抄報,學生動手查資料、布局、排版、抄寫、繪圖,既收集了資料,也鍛煉了綜合能力,同時還積累了生活體驗,可謂“一石三鳥”。
我們讓孩子們從自己閱讀的書目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仔細抄寫,精心裝飾。手抄報的制作全部由學生獨立設(shè)計完成,內(nèi)容豐富,涉及中外名著介紹、讀書體會、讀書故事、讀書名言、精美詩文選編等。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次快樂讀書的耕耘與播種,這是一次對讀書快樂之情的淋漓表達,他們把自己的讀書體驗,用心畫出來,用情寫出來,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通過這一種活動,既動手動腦,又增長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實現(xiàn)了讀寫結(jié)合,也積累了習作素材??鞓穼W習,主動積累,事半而功倍。
3.練“兩分鐘演講”。課前兩分鐘演講(說話),對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積累寫作素材也大有裨益。每天語文課前兩分鐘,請兩個孩子到講臺前說話(人人參與),說話材料來源不限,內(nèi)容健康即可。這項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心理體驗——那些從未站在講臺前講過話,甚至課堂上都很少發(fā)言的同學有了全新的感受。而每個孩子在聽、看別人演講(說話)時又會發(fā)現(xiàn)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學的種種不同表現(xiàn)。這些,無疑在孩子們的作文材料庫中又添上了一筆可貴的積蓄。
豐富的材料積累是寫好習作的前提,但教師還應(yīng)指導學生學會整理、加工材料,建立“材料倉庫”,并善于盤活這些材料,讓孩子們的作文煥發(f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