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13年11月11日,設在海牙的國際法院針對其1962年“柏威夏寺案”的判決,又做出一個解釋性判決,確認:“柏威夏寺周圍的土地”屬于柬埔寨領土。那么,這起案件的來龍去脈是什么?國際法院又是什么樣的機構,它有什么樣的權力?
答:國際法院的這項最新判決是對1962年柏威夏寺一案的判決書做出解釋,本案是柬埔寨于2011年向國際法院提起的一個訴訟案件,被告是泰國。該案最早起源于柬泰兩國關于邊境上的柏威夏寺及其周邊地區(qū)領土的主權爭端。1959年,柬埔寨將爭端提交到國際法院,法院受理了此案,于1962年判決柏威夏寺的所在地是柬埔寨主權領土。但此后柬泰兩國在該地區(qū)仍然存在領土爭端,甚至一度爆發(fā)武裝沖突?,F在,國際法院再次確認了柏威夏寺及“柏威夏寺周圍的土地”屬于柬埔寨領土。
國際法院成立于1946年,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也是聯合國六大機構之一,設在荷蘭海牙的和平宮,這是一座由花崗巖、沙巖和紅磚組成的雄偉的建筑物。
國際法院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司法手段解決國家爭端。它擁有訴訟管轄權,即有權受理因條約解釋等爭端引起的訴訟,以及咨詢管轄權,即就有資格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只處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不受理個人的訴訟案件。在其所受理的案件中,多數是領土和邊界糾紛。
國際法院的基本法叫做《國際法院規(guī)約》(下文簡稱《規(guī)約》),它規(guī)定了法院的組成、管轄權、可適用的法律、審判程序等一系列問題。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可以選擇參加《規(guī)約》。非聯合國成員國經聯合國安理會建議并取得大會同意后,也可作為《規(guī)約》參加國。截至2010年7月31日,有192個國家為《規(guī)約》締約國,其中66個國家根據《規(guī)約》第三十六條第二項向秘書長交存了承認法院強制管轄權的聲明。
各當事國原則上自愿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案件,國際法院以出席法官的過半數來決定司法判決,判決原則上自愿履行。但相關國家從法院的權威性和國家聲譽上考慮,絕大多數會履行法院的判決。如當事國一方不履行國際法院的判決所規(guī)定的義務,當事國的另一方可提請安理會確定應當采取的措施以執(zhí)行判決。
國際法院由15位法官組成,每國在法院只能有一名法官。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平行獨立選舉產生,在兩個機構同時獲得絕對多數者即可當選。法官任期9年,可以連選連任。按慣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有權推選一名本國國籍法官?,F在的中國籍法官為薛捍勤女士,她是國際法院中首位中國籍女法官。
國際法院判過一些著名案件。例如1969年“北海大陸架案”,該案提出了關于大陸架劃界的公平原則,該原則成為我國對東海大陸架劃界主張的法律基礎。再如,1994 年,國際法院經過審議,裁決利比亞與乍得有爭議的奧祖地帶屬于乍得,從法律上結束了持續(xù) 22 年的邊境糾紛。
一個容易與國際法院混淆的機構是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法院于2002年成立。它有權對2002年7月1日以后發(fā)生的種族滅絕罪、戰(zhàn)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進行審判,它只追究個人的刑事責任。肯尼亞副總統(tǒng)盧托一案今年9月10日在國際刑事法院開庭。他被指對2007年肯尼亞大選后的種族沖突負有責任,犯有反人類罪,但不少國家對這一審判表示強烈地質疑。(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