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花蒿抗瘧相關(guān)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對施肥方式的響應(yīng)

2014-01-02 08:37:52羅世瓊石安東袁玲黃建國
草業(yè)學(xué)報(bào)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抗瘧青蒿青蒿素

羅世瓊,石安東,袁玲,黃建國*

(1.西南大學(xué)資源環(huán)境學(xué)院,重慶400716;2.貴州師范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貴州貴陽550001)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暑、退黃、截虐等功效,用于陰虛發(fā)熱,署邪發(fā)熱,瘧疾寒熱,骨蒸勞熱,溫邪傷陰,夜熱早涼,濕熱黃疸等[1],已臨床應(yīng)用2000多年。黃花蒿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包括萜烯類、黃酮類、香豆素、苯丙酸類和揮發(fā)油等[2]。其中,屬萜烯類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3]。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前體[4],具有抗細(xì)菌和真菌等活性[5];青蒿素脫掉1個氧原子形成去氧青蒿素,也具有抗瘧活性,但總體降低青蒿素的抗瘧藥效[6]。黃酮類不僅具有擴(kuò)張冠狀動脈、降血壓、防止冠脈粥樣硬化、抗癌等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冠心病和高血壓[7];而且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保護(hù)細(xì)胞,延緩衰老的功效,并與青蒿素起協(xié)同抗瘧和抗癌的作用[8-9]。因此,黃花蒿可用于人和動物的疾病治療和保?。?,8]。有研究表明,以黃花蒿作為反芻動物的飼料添加劑,不僅向動物提供所需的纖維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維生素等,而且還含有黃酮和抗氧化活性成分[8],可預(yù)防和治療動物的某些疾病,如肉雞柔嫩艾美耳球蟲病等[10]。

目前,有關(guān)施肥對黃花蒿生長和青蒿素含量的影響研究較多。適量施用氮肥促進(jìn)黃花蒿生長,提高生物產(chǎn)量[11],增加肥料中的磷鉀比例提高青蒿素含量[12]。但是,在黃花蒿栽培過程中,施肥方式對抗瘧相關(guān)成分的影響及其與抗氧化活性的關(guān)系研究甚少,而黃花蒿體內(nèi)的抗瘧相關(guān)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與其作用和藥效密切相關(guān)。為此,論文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條件下,黃花蒿的生長、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總黃酮的含量分布和抗氧化活性等,旨在為提高黃花蒿的品質(zhì)和科學(xué)施肥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yàn)材料

供試黃花蒿品種為渝青1號(渝品審鑒2009008),青蒿素含量高達(dá)2%,大面積種植于重慶市武陵山區(qū)和三峽庫區(qū),由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李隆云研究員鑒定并提供種子。

供試土壤采自重慶北碚典型、具有代表性黃砂壤,pH 6.5,有機(jī)質(zhì) 18.76 g/kg,全氮 0.77 g/kg,全磷 0.65 g/kg,全鉀 13.37 g/kg,堿解氮 39.92 mg/kg,有效磷 9.81 mg/kg,速效鉀 240.01 mg/kg。采取土壤后風(fēng)干,揀去根系和石礫等雜物,過0.5 cm篩備用。

1.2 試驗(yàn)設(shè)計(jì)

試驗(yàn)于2011年在西南大學(xué)農(nóng)場網(wǎng)室中進(jìn)行。采用直徑×高=30 cm×40 cm的聚乙烯塑料盆,每盆裝風(fēng)干土15.0 kg。適時播種,幼苗株高20 cm左右移栽(5月5日),每盆1株。設(shè)置4種施肥處理:不施肥 (CK);無機(jī)肥(CF);有機(jī)肥(M);有機(jī)無機(jī)配施 (CFM)。每處理重復(fù)9次,共36盆。參考大田生產(chǎn)實(shí)際[12],每盆均施用2.22 g純氮,N∶P2O5∶K2O=1∶1∶1,分別由腐熟干基豬糞、尿素、NaH2PO4·2H2O和 K2SO4提供。其中豬糞氮、磷和鉀含量分別為24.99,6.57,16.85 g/kg。CFM處理以氮素用量的50%折算,即每盆施有機(jī)肥49.59 g,M處理每盆施有機(jī)肥99.17 g,CFM和M處理不足的 N、P、K用 CO(NH2)2、NaH2PO4·2H2O和 K2SO4補(bǔ)充。在施肥時,磷、鉀肥和有機(jī)肥全做基肥,2/3氮肥做基肥,肥土混勻,另1/3氮肥移栽后30 d追施。

1.3 樣品采集

在黃花蒿現(xiàn)蕾期分別采集根、莖、葉植株樣品,105℃殺青,室內(nèi)自然陰干,稱重,取少量樣品經(jīng)70℃烘干測水分系數(shù),干重乘以水分系數(shù)為生物量(產(chǎn)量),其余樣品經(jīng)粉碎過0.42 mm篩,備測有關(guān)項(xiàng)目。

1.4 抗瘧相關(guān)成分的提取

抗瘧成分提取參照J(rèn)essing等[13]的方法,略有改動,精密稱取250 mg樣品粉末,置100 mL磨口帶塞三角瓶中,加入25 mL無水乙醇,稱重,在25℃下,避光,培養(yǎng)箱中振蕩,121 r/min振蕩20 h,無水乙醇補(bǔ)足損失重量,過濾,將濾液密封于 -18℃保存,備測 1.5.2、1.5.3 和1.5.4 項(xiàng)。

1.5 測定項(xiàng)目與方法

1.5.1 土壤與肥料基本化學(xué)性質(zhì)測定 土壤、肥料基本理化性質(zhì)的測定按常規(guī)分析方法[14-15]。土壤有機(jī)質(zhì)采用濃硫酸(H2SO4)重鉻酸鉀(K4CrO4)氧化法;全氮采用凱氏定氮法;全磷采用 NaOH熔融鉬銻抗比色法;全鉀采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速效磷采用0.03 mol/L NH4F和0.025 mol/L HCl聯(lián)合浸提鉬藍(lán)比色法;堿解氮采用1 mol/L NaOH堿解擴(kuò)散法;土壤速效鉀采用1 mol/L乙酸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

1.5.2 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的分析 參照文獻(xiàn)[16],用 GC-MS分析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的含量。分析條件,色譜柱:DB-5 MS(30 m×0.25 mm×0.25μm);升溫程序:50~220℃ (15℃/min,保持5 min);220~230℃ (15℃ /min,保持10 min),載氣:氦氣 (恒流,31.4 cm/s);分流比:10∶1;檢測器溫度:250℃;離子源溫度:250℃,標(biāo)準(zhǔn)品由Sigma公司提供。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的累積量等于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的含量乘以生物量(干物重)。

1.5.3 總黃酮測定 根據(jù) NaNO2-Al(NO3)3-NaOH與黃酮形成絡(luò)合物的原理,用 Sigma公司提供的蘆丁作對照,在510 nm比色測總黃酮含量[1]。將總黃酮的含量乘以黃花蒿干物重為總黃酮的累積量。

1.5.4 抗氧化活性測定 根據(jù)抗氧化活性成分能清除 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razyl,DPPH)的原理,參照文獻(xiàn)測定黃花蒿抗氧化活性[17-18],用無水乙醇作試劑配制36.4μg/mL的DPPH溶液。在517 nm處分別測定其吸光值。按如下公式計(jì)算清除率:清除率(%)={[1-(Ai-Aj)]/A0}×100(Aj是為了消除浸提液顏色的干擾)。式中,Ai為1 mL供試樣品與4 mLDPPH溶液的吸光度;A0為4mL DPPH溶液和1 mL 80%乙醇的吸光度;Aj為1 mL供試樣品與4 mL 80%乙醇的吸光度。

1.6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07(12.0)軟件和SPSS 10.0軟件對試驗(yàn)數(shù)據(jù)進(jìn)行統(tǒng)計(jì)分析,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均為9次重復(fù)的平均值,采用單因子方差分析(ANOVA)和LSD法檢驗(yàn)不同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施肥方式對生物量的影響

圖1 施肥對黃花蒿生長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biomass of A.a(chǎn)nnua

圖1可見,施肥顯著促進(jìn)黃花蒿生長,提高生物量,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11-12,19-20]。在施用CF、M和CFM的處理中,單株總生物量分別比不施肥增加了57.4%,91.6%和 92.3%。此外,在各處理之間,根系生物量差異不顯著,CFM和M的莖葉生物量顯著高于CF,說明施用有機(jī)肥的效果優(yōu)于化肥。因此,在黃花蒿種植實(shí)踐中,提倡施用有機(jī)肥對于促進(jìn)生長很必要。

2.2 抗瘧相關(guān)成分含量及累積量對施肥方式的響應(yīng)

表1是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和總黃酮在黃花蒿根、莖、葉中的含量和積累量。

青蒿酸:青蒿酸的含量分布因器官不同而異,葉片最高,其含量和累積量平均分別為 7733.60 mg/kg和 236.67 mg/株;莖其次,分別是 162.88 mg/kg 和 8.76 mg/株;根系最低,僅 79.33 mg/kg 和 1.26 mg/株,說明葉片是青蒿酸合成和儲存的主要器官。

施肥顯著提高青蒿酸的含量。施肥后,葉片中的青蒿酸含量增加1.21~2.25倍,CFM和M處理顯著高于CK;莖中的增加1.10~2.65倍,增幅表現(xiàn)出CFM>CF>M的趨勢;根系中的增加1.35~2.85倍,增加趨勢與莖相同。

表1 施肥方式對黃花蒿各器官抗瘧成分含量和積累量的影響Table 1 Influence of fertilization on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ntimalarial com pon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A.a(chǎn)nnua

不施肥處理青蒿酸的累積量最低,施肥使整株青蒿酸累積量增加2.48~5.94倍。其中,葉片增加2.40~5.71倍;莖增加1.85~5.64倍;根系中的增加1.73~3.13倍;青蒿酸的增幅均以CFM處理最為顯著。說明施肥尤其是CFM有利于提高青蒿酸的產(chǎn)量。

去氧青蒿素:在黃花蒿各器官中,去氧青蒿素含量和累積量均為葉片最高,平均值分別是456.98 mg/kg和13.38 mg/株;莖次之,為19.84 mg/kg 和 1.02 mg/株;根系最低,僅為5.07 mg/kg 和0.08 mg/株。由此可見去氧青蒿素主要分配于葉片。

施肥對去氧青蒿素含量的影響因器官不同而異,施肥總體上提高了各器官中的去氧青蒿素含量。與不施肥處理相比,葉片中去氧青蒿素含量提高 1.38~1.25倍;莖中的提高 2.90~3.75倍,根系中的提高 3.58~4.95倍;在CFM和M處理中,葉片和根系中去氧青蒿素含量均顯著高于CF。說明施用有機(jī)肥有利于提高去氧青蒿素含量。

施肥促進(jìn)去氧青蒿素累積,整株累積量增加 2.48~4.02倍,其中葉片增加 2.35~3.96倍,莖增加 5.22~7.5倍,根系中增加4.53~5.57倍。整株和葉片中的去氧青蒿素累積量M>CFM>CF;根莖中的去氧青蒿素累積量以CFM處理最高。說明施用有機(jī)肥有利于提高去氧青蒿素的產(chǎn)量。

青蒿素:在黃花蒿各器官中,青蒿素含量和累積量均以葉片最高,平均值分別為13424.39 mg/kg和394.83 mg/株;莖次之,為 507.00 mg/kg 和 27.24 mg/株;根系最低,僅 77.53 mg/kg 和 1.24 mg/株。說明葉片是青蒿素主要合成和儲存器官。

不施肥處理的青蒿素含量最低,施肥后顯著提高青蒿素含量,其中葉片中的青蒿素含量提高1.18~1.39倍,莖中提高2.81~3.06倍;根系中增加1.00~2.02倍。各器官的青蒿素含量表現(xiàn)出CFM>M>CF的趨勢,其中CFM和M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CF。說明CFM和M有利于提高黃花蒿的青蒿素含量。

青蒿素累積量因器官不同而異,不施肥最低,施肥后顯著提高,整個植株的增幅為2.43~4.01倍,其中葉片為 2.35 ~3.95倍;莖4.27 ~6.15倍;根系1.28 ~2.57 倍。各器官的青蒿素含量表現(xiàn)出M >CFM >CF,其中CFM和M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CF。說明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機(jī)肥顯著提高青蒿素產(chǎn)量。

總黃酮:黃花蒿不同器官的總黃酮含量也不一樣。其中,葉片最高,根系次之,莖最低,葉片中的總黃酮含量是根莖的3.64~5.25倍,類似青蒿素。說明黃花蒿葉片是積累或合成黃酮的主要器官。因此,在提取黃花蒿葉片青蒿素的同時也可提取黃酮。

圖2 施肥對黃花蒿抗氧化活性的影響Fig.2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a(chǎn)nnua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施肥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因器官不同而異。施肥總體上對葉片總黃酮含量無顯著影響,但顯著提高莖中的總黃酮含量,根系總黃酮含量則降低。

施肥顯著提高黃花蒿總黃酮積累量,尤以CFM處理最為顯著,單株總黃酮積累量分別比不施肥(對照)提高了 72.48%(CFM)、66.90%(M)和54.65%(CF)。因此,黃花蒿種植過程中,施用有機(jī)肥及有機(jī)無機(jī)配施可提高總黃酮的產(chǎn)量。

2.3 抗氧化活性對施肥方式的響應(yīng)

圖2可見,在黃花蒿體內(nèi),各器官的乙醇提取液對DPPH·清除率表現(xiàn)為:葉片>根系>莖,平均值依次為65.05%,45.15%和40.08%。說明黃花蒿葉片的抗氧化能力最強(qiáng),顯著高于根系和莖,但后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此外,在不施肥的處理中,各器官乙醇提取液對DPPH·清除率最高,施肥后不同程度降低,類似施肥對菊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影響[21]。在施肥處理中,葉片的抗氧化活性在CFM顯著高于CF和M,后二者的差異不顯著。

2.4 黃花蒿抗瘧相關(guān)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關(guān)性

相關(guān)分析表明,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的含量之間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0.01),但這3種成分與總黃酮及DPPH·清除率無顯著相關(guān)(表2)。在黃花蒿體內(nèi),總黃酮含量與抗氧化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可用回歸方程 y=9.2096x+35.447(r=0.4924*,n=36)表示二者的關(guān)系,其中y為DPPH·清除率,x為總黃酮含量(表2、圖3)。

表2 抗瘧相關(guān)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相關(guān)性分析(n=36)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malarial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s in A.a(chǎn)nnua(n=36)

圖3 黃花蒿總黃酮與抗氧化活性的回歸分析(n=108)Fig.3 Regression analyse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in A.a(chǎn)nnua(n=108)

3 討論

采集不同海拔的黃花蒿葉片,用GC-MS均能同時檢測到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和青蒿素3種抗瘧相關(guān)成分[16]。論文進(jìn)一步研究了上述成分、總黃酮和抗氧化活性在植株體內(nèi)的含量分布,以及施肥對它們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葉片中的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總黃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莖次之,根系最低。說明葉片是合成和儲存上述成分的主要器官,是藥用重要部位。

施肥促進(jìn)黃花蒿的生長,單株生物產(chǎn)量比不施肥顯著增加。在施肥處理中。CFM和M處理的生物量顯著高于 CF,類似前人研究結(jié)果[11-12,19-20]。同時,施肥顯著提高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的含量和產(chǎn)量,盡管施肥總體上對葉片總黃酮含量無顯著影響,根系總黃酮含量降低,但顯著提高黃花蒿生物量,故黃花蒿總黃酮產(chǎn)量仍然顯著增加。需要指出的是,CFM和M處理的抗瘧成分產(chǎn)量顯著高于CF。因此,在人工種植黃花蒿的過程中,施用有機(jī)肥可提高抗瘧成分產(chǎn)量。此外,相對于其他抗瘧成分,黃花蒿的莖含有較高的黃酮,僅次于葉,變化于590.57~814.24 mg/kg之間。目前,對黃花蒿莖的利用較少,往往丟棄在田間地頭[22],建議將其粉碎加入反芻動物的飼料中,有益于動物健康,減少抗生素使用[8]。

在不施肥的處理中,總黃酮含量及DPPH·清除率最高(莖的總黃酮含量除外),施肥后不同程度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在缺肥條件下,黃花蒿產(chǎn)生了一系列應(yīng)急反應(yīng),根系釋放出大量的含有酚羥基的黃酮類,活化土壤中的礦質(zhì)養(yǎng)分,如P,K,F(xiàn)e等,提高它們的生物有效性[23]。另一方面,有些黃酮成分具有抗菌和殺蟲作用,有利于提高黃花蒿植株自身免疫力[24]。

統(tǒng)計(jì)分析表明,在黃花蒿植株體內(nèi),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之間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0.01),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972**,0.959**和0.998**(n=36)。其原因可解釋為它們有共同的生源途徑,青蒿酸是青蒿素的合成前體[4],去氧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代謝產(chǎn)物[6]。但是,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與DPPH·清除率無顯著相關(guān),說明這些抗瘧成分沒有清除DPPH·的作用。在黃花蒿體內(nèi),總黃酮含量與DPPH·清除率呈顯著正相關(guān),類似菊花體內(nèi)總黃酮含量與抗氧化活性的關(guān)系[21],說明黃花蒿的總黃酮具有抗氧化活性。黃花蒿含有40多種黃酮類物質(zhì),如貓野草酚、貓野草黃素、紫花牡丹素及蒿黃素等。在它們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大多數(shù)芳香環(huán)上有羥基,由于共軛作用,羥基的電子向芳香環(huán)偏轉(zhuǎn),使之具有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容易接受電子清除O2-·,產(chǎn)生抗氧化作用,故總黃酮含量與抗氧化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7-8]。

4 結(jié)論

在黃花蒿體內(nèi),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及總黃酮等抗瘧成分在葉片中的含量最高,說明葉片是合成和儲存這些抗瘧成分的主要器官。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之間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總黃酮與DPPH·清除率呈顯著正相關(guān)。

施肥促進(jìn)黃花蒿生長,提高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和青蒿素等抗瘧成分的含量,但總體上對黃酮含量的影響不大,抗氧化活性則有所降低。

施肥顯著提高黃花蒿青蒿酸、去氧青蒿素及青蒿素的產(chǎn)量,尤以有機(jī)無機(jī)配施和施用有機(jī)肥最為顯著。因此,在集約化種植黃花蒿的過程中,提倡施用有機(jī)肥很有必要。

[1]中國藥典.一部[S].2010:184.

[2]Bhakuni R S,Jain D C,Sharma R P,et al.Secondarymetabolites of Artemisia annua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Current Science,2001,80(1):35-48.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2010(WHO,Geneva,2010)[R].2010:28.

[4]Francois L,Peter H S.Continuous-flow synthesis of the anti-malaria drug artemisinin[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2,51(7):1706-1709.

[5]Dhingra V,Pakki SR,Narasu M L,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rtemisinin and its precursors[J].Current Science,2000,78(6):708-710.

[6]占紀(jì)勛,魏秋棼,單成啟,等.四個青蒿素生物轉(zhuǎn)化產(chǎn)物抗體外培養(yǎng)惡性瘧原蟲活性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xué),2003,3(1):17-20.

[7]Jorge FS,Devanand L,Tomikazu S,etal.Flavonoids from Artemisia annua L.a(chǎn)s antioxidants and their potential synergism with artemisinin against nalaria and cancer[J].Molecules,2010,15(5):3135-3170.

[8]Ebiamadon A B,Umoren E U,Brisibe F,et al.Nutrition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tissues of Artemisia annua L[J].Food Chemistry,2009,115(4):1240-1246.

[9]劉秋文,趙金玲,陳金娥.干、鮮青蒿葉中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對比研究[J].中國食品工業(yè),2011,7:63-65.

[10]郭紅斌,弓素梅.青蒿素與青蒿水提液對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肉雞的療效評價(jià)[J].動物醫(yī)學(xué)進(jìn)展,2011,32(3):82-85.

[11]王滿蓮,蔣運(yùn)生,韋霄,等.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對黃花蒿生長特性和青蒿素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xué)報(bào),2010,16(1):185-190.

[12]韋中強(qiáng),李成東,肖杰易,等.施肥水平對青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5):1286-1287.

[13]Jessing K K,Cedergreen N,Jensen J,etal.Degradation and ecotoxicity of the biomedical drug artemisinin in soil[J].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2009,28(4):701-710.

[14]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

[15]單貴蓮,初曉輝,田青松,等.典型草原恢復(fù)演替過程中土壤性狀動態(tài)變化研究[J].草業(yè)學(xué)報(bào),2012,21(4):1-9.

[16]余正文.青蒿抗瘧化合物代謝積累及其相關(guān)性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xué),2010.

[17]Von Gadow A,Joubert E,Hansmann C F.Comparison of the antioxidantactivity of rooibos tea(Aspalatlms linearis)with green,oolong and black tea[J].Food Chemistry,1997,61(1):73-77.

[18]何全磊,苗芳,李春玲,等.毛細(xì)辛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草業(yè)學(xué)報(bào),2012,21(5):285-290.

[19]錢永生,朱江敏,吳劍丙,等.施肥對溝葉結(jié)縷草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草業(yè)學(xué)報(bào),2012,21(3):234-241.

[20]楊水平,楊憲,黃建國,等.氮磷鉀肥和密度對青蒿生長和青蒿素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7):47-52.

[21]劉大會,劉偉,朱瑞衛(wèi),等.使用磷肥對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能力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7):2236-2241.

[22]Bilia A R,Magalh es PM,BergonziM C,et al.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artemisinin and flavonoids of several extracts of Artemisia annua L.obtained from a commercial sample and a selected cultivar[J].Phytomedicine,2006,13(7):487-493.

[23]Bais H P,Weir T L,Perry LG,etal.The role of rootexudates in rhizosphere interactionswith plants and other organisms[J].Annual Review Plant Biology,2006,57:233-266.

[24]Koeppe E E,Southwick L M.The relationship of tissue chlorogen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leaching of phenolics from sunflowers grown under varying phosphates nutrient cond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1976,54(7):593-599.

猜你喜歡
抗瘧青蒿青蒿素
白米青蒿社飯香
與青蒿結(jié)緣 為人類造福
青蒿素及其類似物抗瘧構(gòu)效關(guān)系的DFT研究
THE 1,500 YEAR WAR
漢語世界(2017年5期)2017-09-21 07:44:38
TPGS修飾青蒿琥酯脂質(zhì)體的制備及其體外抗腫瘤活性
中成藥(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2
屠呦呦獲諾獎贊
鄉(xiāng)野里的青蒿
切莫盲信所謂的“青蒿素食品”
華人時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23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nèi)酯
——青蒿素
一個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中國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0:49
紫金县| 尉犁县| 宁乡县| 汕尾市| 长乐市| 三河市| 乐昌市| 柳林县| 楚雄市| 辽阳市| 宝鸡市| 临汾市| 南江县| 奉化市| 安福县| 白银市| 开化县| 紫金县| 蒙阴县| 合川市| 安化县| 南充市| 临夏县| 秦安县| 云梦县| 九台市| 栾城县| 大荔县| 禹州市| 瑞安市| 克拉玛依市| 伊金霍洛旗| 梅河口市| 尼木县| 永嘉县| 许昌市| 米脂县| 南涧| 赤城县| 伊通|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