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曄
先講兩個勵志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個北京青年,他努力工作爭取加薪,開始理財,平時取消所有娛樂活動,如此這般攢錢半年,就能在北京買到一套不錯的房了——加上父母給的608萬。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叫小柯,是一個沒有優(yōu)質(zhì)學歷的“屌絲”青年,月薪只有2.2萬。他制定了一個五年買房計劃,步步按規(guī)劃徹底執(zhí)行。通過節(jié)約和奮斗,5年后,小柯攢夠了200萬,終于在高端社區(qū)買下了人生第一棟房子——再加上父母給的4800萬。
兩個故事看上去幾乎一樣。不同的是,第二個故事來自臺灣最大的BBS“批踢踢實業(yè)坊”,貨幣單位是新臺幣。兩個“勵志”故事異曲同工的背后,是同樣面對著房價高企,自嘲不能“拼爹”的兩岸青年。
總之,吐槽房價,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愛好。
實際上,那些在大陸被廣泛關(guān)注的話題——醫(yī)保、“初升高”、食品安全、社保……其實在臺灣也被吐槽,只是換了個姿勢。
看病不花錢,有時候也是煩惱。
臺灣的醫(yī)療保險制度曾經(jīng)被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大贊,在國際上排名第二,僅次于瑞典。這種被稱為“全民健保制度”的醫(yī)療保險是這樣的:每人每個月交一點錢(最低6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24元),看病幾乎免費。
據(jù)估計,看一次病的自付部分,最低是50新臺幣,相當于人民幣10元左右。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曾經(jīng)在臺大醫(yī)院做了個價值100多萬新臺幣的心導管手術(shù),只付了新臺幣近2萬元,其余都由健保付清。
但就是因為看病太過便宜,有的老人不愛逛公園,愛“逛醫(yī)院”——在醫(yī)院里見面聊天,再配點常用藥回家,是一部分老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
臺灣《旺報》駐北京記者羅印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段子:有很多臺灣老人喜歡在醫(yī)院見面和聊家常。有一天,一個老人問另一個老人,老張今天為什么沒有來醫(yī)院?回答是,喔,因為老張今天生病了。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臺灣的就醫(yī)費用審批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但有臺灣人坦言,臺灣健保制度確實讓奧巴馬自嘆不如,也讓政府財政不堪重負。
另一項最近戳中臺灣人民吐槽點的公共政策,是臺灣“初升高”不再收費。
從2014年起,在臺灣上高中和職高不再需要通過“基測”(類似于大陸的“中考”),也不用再交學費,換句話說,臺灣把“九年基本教育”延長到了12年。
臺灣家長對此怨聲載道。
臺灣女作家劉岱——也是一位家長——對記者表示:“太多樣化的復雜升學管道,以及感覺倉促、不夠嚴謹?shù)男抡?,反而弄得家長一個頭兩個大?!?2年基本教育制度的“免試入學”頗有削弱明星高中和私立高中的意味,而免學費則使職高失去自己學費低的優(yōu)勢,招不到學生。
甚至連許多學生也認為:怎么能不考試呢?
2012年4月,一次對臺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3000名國中生(初中生)的調(diào)查顯示,45%的學生覺得還是目前的“基測”制度比較好,而50%的學生則認為,12年基本教育制度會令學生素質(zhì)變差,建議暫緩實施。
在吃這件事上,臺灣一直讓人羨慕,但當?shù)夭糠置癖姷母惺芩坪跤兴煌?/p>
以近年來媒體一連串的爆料來看,一個臺灣人下班后在路邊買的珍珠奶茶,里面的粉圓可能由毒淀粉制成,奶茶可能含有塑化劑;超市的泡芙則可能是用過期原料制作的;到五星級飯店吃飯總安全吧?不一定。也許用了大統(tǒng)公司的“黑心油”。
這段時間,臺灣媒體接連報道食品安全問題,讓民眾有了這樣的“恐慌”。但也有臺灣民眾認為,還是相信政府:“畢竟有問題還是給發(fā)現(xiàn)了,政府管那么嚴,誰再敢亂來?”
除了各種不安全食品,老無所依也是臺灣人的重要困擾。臺灣的社保是“三軌制”,公務(wù)員、軍人、教師等是一個系統(tǒng),農(nóng)民是一個系統(tǒng),剩下的,就被劃入了“年金保險”中。不過,“剩下的”很多人都不愿意繳納這份年金保險,因為他們“始終覺得這個制度會破產(chǎn),老了以后也沒有錢拿”。而勞?;鸬奶澘蘸推飘a(chǎn)也一直在被討論著。
有輿論認為,臺灣福利制度之所以對政府財政產(chǎn)生巨大壓力,除了老齡化等自然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選舉。在臺灣,每次選舉政客都要“買票”——就是在選舉時,用政策討好選民贏得選票。比如臺灣中南部的農(nóng)民,前幾年每個月有4000新臺幣的補貼,幾次選舉之后,這個數(shù)字就漲到了9000新臺幣。
幸好,這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都有同一個應(yīng)對方法:去罵“總統(tǒng)”。
對臺灣人來說,罵馬英九是一件時髦的事,一旦島內(nèi)出現(xiàn)任何不順遂的事情,輿論都會習慣性地指向馬英九。不論是經(jīng)濟不景氣、制度有缺陷,還是民眾健康受到威脅,甚至一名罪犯潛逃,都要罵馬英九——全怪他。
當然,在和大陸人一起為醫(yī)療、社保、食品安全憂心忡忡的同時,臺灣人民也有自己的一點點“優(yōu)越感”。比如,雖然臺北的房價高得離譜,但臺灣的戶籍制度很寬松,戶口可以隨便遷。當年蔡英文參選新北市市長時,提前半年將自己的戶口遷去新北市即可。所以,并不存在有房子才能在臺北落戶、沒有戶口就不能在城市里上學之類的連鎖問題。
PM2.5帶給臺灣人民的困擾也不如大陸這么多——2011年臺灣全年P(guān)M2.5平均濃度為31.8微克/立方米,據(jù)“中國環(huán)境檢測總站”網(wǎng)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3年10月,京津冀地區(qū)的日平均PM2.5濃度為110微克/立方米。平均下來,臺灣的空氣質(zhì)量還不錯,但在臺灣內(nèi)部的對比中,中南部地區(qū)PM2.5問題稍嚴重一些。在臺灣普通民眾的感受中,空氣質(zhì)量問題的威脅不是太嚴重。
大陸人民飽受PM2.5困擾,臺灣政府部門也順勢提供了一個供民眾查詢的網(wǎng)站,不過,真正關(guān)心這個、上網(wǎng)站去查詢的臺灣人,還真不多。
(晨 晨摘自《壹讀》2013年第22期,Getty Images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