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辦 公室主任
剛上班的時候,我的臉上大約是看不到腦門的。
2004年秋天,神州各地洗剪吹的老師,都會翹著尖頭皮鞋,用鼻音告訴任何臉型的你:“偏劉海跟你很搭。”
但考慮到財經(jīng)記者崗位的嚴肅性,我提出了要求:“能不能稍微正派點?”
于是2004年的《中國經(jīng)濟周刊》就多了一名尖下巴、留偏分的新鮮男記。臉瘦、發(fā)長,很像遼寧隊時期的球星李鐵。因特有的藝術(shù)氣質(zhì),經(jīng)常被報社門崗的武警同志盤問。
如此兩年后,我調(diào)進了編輯部,有了自己的辦公桌,開始了版奴生涯。每天五湖四海地打電話,討論類似“倒鴨子”還是“道牙子”的問題,通宵達旦趴在電腦前改文章。大概是電磁波輻射的緣故,臉面擴張,腦門也漸漸走出幕后。
2007年,那是一個春天,上證指數(shù)突破了6000點。那年,國家太平無事,人人臉上有光。不多時,泡沫炒破,全國一億股民都愁瘦了,本小編的面頰卻無視調(diào)控,繼續(xù)膨脹。
又過了些許日子,我那已然積重難返的一臉福相,終于被上峰看中,轉(zhuǎn)營人事。這時的外號,早已不是善奔的“李鐵”。
各位朋友,周刊的諸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高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