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近距離接觸“紫云軒主人”
王鶴濱被調(diào)到中南海初,住在南海北岸上的“靜谷”大院,即豐澤園的西鄰、勤政殿邊上的西八所。在豐澤園大院的偏東側(cè),就是毛澤東在中南海居住和辦公的地方——菊香書屋。書屋所在的院子向北有5間房,中間的一間有過廳,大門上有一塊橫著的木質(zhì)匾額“紫云軒”。進入紫云軒,東側(cè)的兩間北房通間便是毛澤東的起居室了。據(jù)介紹,毛澤東從進入中南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多一半的時間是在紫云軒度過的。王鶴濱說,毛澤東最喜歡住在紫云軒里,住在這里主席有一種“家”的感覺,因此戲稱主席為“紫云軒主人”。
王鶴濱既是毛澤東的保健醫(yī)生,也是毛澤東的生活秘書。中央領(lǐng)導各自身邊的工作人員后來組成了一個個小的工作班子,這些工作班子都稱為“組”。按中央領(lǐng)導的排名順序,毛澤東的小工作班子為一組、劉少奇的稱二組、周恩來的稱三組、朱德的稱四組,任弼時逝世后,陳云的稱五組……
據(jù)王鶴濱介紹:在日常的保健工作中,差不多每日要觀察一下毛澤東的健康情況,如睡眠好壞、血壓高低、心肺有無異常、限定安眠藥用量等等,并記錄下來;還曾用了數(shù)個月的時間,由工作人員對毛澤東的飲食攝入量、熱量以及食物中蛋白、糖、脂肪、維生素、鹽類的含量進行了計算。
毛澤東十分喜歡抽煙。有段時期身邊人向毛澤東發(fā)動了一次促使他戒煙的“運動”,毛澤東的兩個女兒、葉子龍的兩位“千金”也來助威,這4個女娃娃兵執(zhí)行任務(wù)堅決、果敢,她們可以從毛澤東的口中把煙卷拔出來,使他少吸幾口,或把糖塊放進毛澤東的嘴里,代替吸煙。這些都是醫(yī)生、護士、衛(wèi)士無法做到的,遇到這種情況,毛澤東只好笑著任憑孩子擺布。
實際上,毛澤東對吸煙的危害是清楚的,從思想和行動上也愿意把煙戒掉,所以他同意大家所采取的戒煙措施,在衣袋里放一些瓜子、糖塊,當想吸煙時便以嗑瓜子、含糖塊代替。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戒煙實踐,毛澤東對王鶴濱說:“煙,我吸進去的并不多,大半是在手中燃燒掉的,沒有香煙在手,或吸上幾口,在思考問題時,覺得缺少點什么,有了香煙在手,就好像補充了這個不足,糖和瓜子都起不到這種作用。”至此,用瓜子和糖塊來戒煙的手段以失敗告終。
后來,王鶴濱等想出了個辦法,把一支香煙截為兩段,每次只點燃半支香煙,毛澤東對此欣然接受并且堅持了下來。
為了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毛澤東還喜歡喝釅茶。綠茶泡開后,水約占容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程度。醫(yī)護人員對毛澤東喜歡飲用釅茶的習慣從不干涉,但因為茶葉中含有單檸酸成分,常喝濃茶易引起便秘。再加上他還有喜歡吃辣椒的飲食習慣,這都會導致便秘。為此,身邊醫(yī)護人員不斷增加他的蔬菜中的粗纖維含量,毛澤東也自覺地吃粗米飯,增加肌體活動,再加上按摩及散步、跳交際舞等,使便秘得到一定的緩解。
毛澤東吃飯也不像常人那樣按時、按頓很有規(guī)律。王鶴濱說,毛澤東常常是被值班衛(wèi)士提醒或催著才吃一頓飯,要保證他在24小時以內(nèi)吃上三頓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做好的飯菜,不管是什么原因毛澤東吃得很少,就成了大家的心理負擔。當班的衛(wèi)士的心情就更加沉重,認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在交接班時會皺著眉頭嘆息一聲:“唉!”然后帶著自疚的神情向下一班交代著:“你看!這餐飯主席沒有吃多少!”認為自己“運氣”不佳。假如毛澤東這頓飯吃得很高興,又吃得多了些,也可以從值班衛(wèi)士在交接班時那春風得意的面容上看出來。
這樣一來,毛澤東喜歡吃什么菜,就成了身邊工作人員觀察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但是,大家觀察了很久,還是搞不清楚毛澤東到底喜愛吃什么菜。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因為王鶴濱經(jīng)常陪毛澤東吃飯,這個觀察任務(wù)就自然地落在王鶴濱的身上。
經(jīng)過多次觀察,王鶴濱發(fā)現(xiàn)毛澤東吃得多的菜,都是離自己近的“門前菜”,距離遠一點的菜就吃得少一些,十分隨意。如果說毛澤東的飲食習慣有什么特點的話,那就是帶有湖南人的飲食習慣。平時,毛澤東主食吃大米多些,幾乎每餐都有,有時加點白面花卷、燒賣之類,只能說是點心。毛澤東愛吃的,或者準確地說是每餐都有的,就是湖南廚師老廖親手做的帶辣味的腐乳,炒的或炸的辣椒段,用料就是那種很辣的尖椒。炒菜中常有苦瓜、青蒿、空心菜、芹菜,多是些綠色的纖維多的帶特殊味道的蔬菜。
曾有大量文章介紹毛澤東愛吃紅燒肉,甚至有了“毛氏紅燒肉”一說。王鶴濱回憶說,毛澤東吃肉是多樣的,自己見到主席吃豬肉通常是肉絲炒竹筍或是肉絲炒青菜、清燉肘子等,“我在他老人家身邊工作的時間里,很少見他吃紅燒肉,甚至記不得主席是否吃過紅燒肉”。
王鶴濱曾向毛澤東建議少吃動物油和肥肉,毛澤東也從未向王鶴濱提想吃所謂的紅燒肉。有關(guān)“毛主席愛吃紅燒肉”的傳說,王鶴濱認為也許是因為毛澤東在戰(zhàn)爭年代吃過紅燒肉,那個年代能吃上一頓紅燒肉確實叫人難以忘懷,他可能曾向身邊工作人員回憶過當年吃紅燒肉的感受,提出過想吃的要求,但是自己在主席身邊時的確不曾見過他吃紅燒肉。1962年春節(jié)期間,王鶴濱夫婦去中南??赐珴蓶|,毛澤東留他們吃晚飯。衛(wèi)士李銀橋把飯菜端上來時說:“為還蘇聯(lián)的債,豬出口了。毛主席指示,不要給他吃豬肉。你們來了,也沒有肉吃,但是你們要吃好啊。”
毛澤東平常很少吃水果,一方面吃水果費時間,更主要的是他的牙齒咬耗較重,對冷、熱、酸很敏感。為了讓毛澤東增加水果的攝入,衛(wèi)士李家驥想出了個辦法,即把梨子或蘋果削皮去核,然后稍加點糖,放在碗里蒸熟后再吃。毛澤東對此很滿意,說:“這樣,我就能吃水果啦,不費時間,牙齒也不疼痛?!蓖斛Q濱認為,這個辦法雖然破壞了水果中的維生素丙,失去了吃鮮水果的意義,但是畢竟還能使身體攝取不少有益的成分。于是,這種方法很快在值班衛(wèi)士中推廣開來。
延安時期,毛澤東為許多人祝過壽,可是卻拒絕別人為他做壽。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對穩(wěn)定下來,人們這時候想為毛澤東祝壽,但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還說:“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敝皇窃诿磕?2月26日他生日這一天邀請身邊工作人員一起吃湯面。
1952年12月26日,正逢毛澤東59歲生日(中國習俗60大壽)。當天,毛澤東醒來后,讓值班衛(wèi)士請王鶴濱過去。和往日一樣,餐桌上已經(jīng)擺好了幾碟醬菜、辣椒、腐乳等湖南風味的小菜,還有一碟醬牛肉片,沒有擺毛澤東平常吃的米飯和炒菜,但多了一盆湯面(長壽面),且桌上還擺著兩只盛著紅葡萄酒的高腳酒杯。王鶴濱見狀就問廚師:“今天是主席的生日,餐桌上的另外一杯酒是給誰準備的?”廚師表示不知道。
就在這時,毛澤東走進餐廳,用手勢招呼王鶴濱坐在他一旁,端起葡萄酒,說:“王醫(yī)生,今天是我的生日。咱們不祝壽,但可以吃湯面,行吧?祝壽不會使人長壽,對吧?人活百歲就很不得了嘍,哪有什么‘萬歲呀!”毛澤東說完,自己笑了起來。然后,毛澤東與王鶴濱干杯……
曾有一段時間,社會上對毛澤東身高的情況眾說紛紜。王鶴濱回憶說:“1949年12月主席去蘇聯(lián),蘇聯(lián)方面提出要為主席定做一個較為舒適的睡床,需要知道主席的實際身高。于是,主席的衛(wèi)士李家驥為主席量了一次身高,測量結(jié)果是1米80?!彼€比照自己與毛澤東的一張合影,說:“你看,我那時的身高是1米70,毛主席比我至少高出10個厘米。這幾年,有些人寫文章指責一些在主席身邊工作過的人,說一些人在回憶錄中‘拔高主席,其實,是他們借議論主席的身高來‘矮化主席。更令人氣憤的是,有人竟用遺體長度計算活人的身高。在醫(yī)學常識中,人的身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矮,遺體會比活著時更短,怎么能用遺體長度計算活人的身高呢?”
在日常生活中,毛澤東在工作之余喜歡散散步。在王鶴濱的記憶里,毛澤東的一次午夜散步讓他難以忘卻。那是一個初冬的深夜,值班衛(wèi)士王振海突然來到王鶴濱的寢室,小聲而急促地說:“王秘書,起來,主席要去散步。”王鶴濱從睡夢中被驚醒,急忙穿戴整齊向外面走去,借著路燈燈光看了一下手表,這時指針正指向凌晨一點多。司機周西林將車停在豐澤園大門的東側(cè),汪東興、葉子龍、王鶴濱和兩位衛(wèi)士隨毛澤東一起擠進“七人房”(主席專車的別稱。是斯大林送給毛澤東的防彈車,可以坐7個人),車出了西苑門向北駛?cè)ァ?/p>
此時,人們早已進入夢鄉(xiāng),毛澤東透過車窗饒有興致地看著夜幕下的街道、店鋪及各式各樣的民居。車沿景山東街開到鼓樓,然后折向西,最后拐進通往什剎海的一條斜街(侯衛(wèi)士胡同)。毛澤東示意周西林停車,一行人走下車在短短的胡同里散起步來。毛澤東興致勃勃,踱著平緩的步伐,有時將雙臂倒背,有時又將雙手指頭展開,邊說邊比劃,和大家低聲說笑著。
離此地不遠處就是豆腐池胡同,那里有1918年8月19日,為了新民學會成員出國留學事宜,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住過的地方——豆腐池胡同9號(今15號),那是毛澤東的恩師、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的住宅。王鶴濱覺得,這次散步,就好像是主席對年輕時代革命行蹤的一次巡禮……
口罩引出的兩段往事
一天下午,毛澤東醒后,沒有起床,王鶴濱照例去他的臥室了解他的健康情況。毛澤東穿著帶補丁的毛巾布睡衣半臥著靠在床頭的欄桿上。王鶴濱詢問了一下健康情況,為他測量了血壓,正要離去時,毛澤東放下手中的古裝本書籍,側(cè)過頭來問:“你們醫(yī)生看病人時,戴著大口罩,是為了愛護病人?還是為了保護你們自己?我看是怕病人把疾病傳染給你們。對吧?不然為什么住在病房里的病人,不都給戴上口罩哩?”說完,毛澤東用轉(zhuǎn)到眼角的目光審視了一下眼前的王鶴濱。
王鶴濱聽后,總覺得心里不是滋味。當時,王鶴濱沒有馬上回答毛澤東的問題。在后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始終被這個問題困惑著?!拔蚁?,醫(yī)生戴口罩是無可非議的,醫(yī)生容易被病人傳染上疾病,這是醫(yī)務(wù)人員,包括醫(yī)生在內(nèi)的職業(yè)性危害。白求恩大夫就是因給病人做手術(shù)時劃破了手,被病菌感染而死的。醫(yī)生看病人或為病人檢查身體時戴口罩,對醫(yī)生對病人都有好處,這是用不著申辯的。但是,在戴口罩的這件事上,主席看問題的角度是非常尖銳而深刻的,他看問題、提出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是群眾。無論做什么事都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應(yīng)該是所服務(wù)的對象。本來,在醫(yī)院里病人的交叉感染是個嚴重問題,一直是作為醫(yī)院的重要課題。卻沒有人像主席那樣從這種角度提出這個問題來。當然不只是戴口罩問題。首先把病人保護好,不使他(她)發(fā)生另外的感染。”
憶及口罩的事,王鶴濱說自己還曾遇到一次毛澤東的目光“訓斥”。那是毛澤東視察湖北省大冶鋼廠的時候,高爐間里溫度很高,礦物粉塵和粉塵氣溶膠濃度也很高。當時王鶴濱的提包里放著20多個口罩,毛澤東一行人都可以戴上一個,雖然它對防護氣溶膠和硫磺味道無能為力,但還可以隔阻不少的粉塵顆粒。王鶴濱想,如果毛澤東不戴,別人是不會戴的。于是,王鶴濱偷偷地從手提包中抽出一個潔白的口罩,不讓人注意地伸向毛澤東。
當毛澤東的手被觸動時,用目光掃視了一下那塊潔白的口罩,隨即他的右手作砍刀狀向右下方用力果斷地砍去,與此同時他的目光也像兩把利劍向王鶴濱刺來。王鶴濱立即明白了毛澤東的“手語”與目光所表達的意思,便急速地將口罩塞進提包里,他知道毛澤東是不愿意用這塊口罩把自己與周圍的群眾隔開來。
王叔叔成為毛家孩子“家長”
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長了,王鶴濱與毛澤東的兩個女兒都十分熟悉。
平時,毛澤東很難和他的兩個女兒在一起享受家庭的快樂。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毛澤東既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父親,同時又是一位十分嚴厲的一家之長。王鶴濱說,毛澤東喜歡淘氣的孩子,更喜歡會淘氣的孩子。毛澤東反對做父母的干涉孩子們的自由,希望他們獨立自主的生活,不要依賴父母,更不允許他們打著自己的旗號去謀求便利。
大女兒李敏(毛澤東與賀子珍所生)出生在陜西保安,生下來時又瘦又小,鄧穎超看望時說:“真是個小嬌娃,一個小嬌嬌?!泵珴蓶|聽了,便說:“對,就叫嬌嬌!”建國初期,李敏住在中南海時大家都叫她“嬌嬌”,而且大家稱呼她時誰也沒有加過姓,叫得順口而親切。據(jù)李敏回憶,她的名字是毛澤東在她小學畢業(yè)要上中學時,才給她起的,那時候北平已經(jīng)和平解放了。李敏的姓既獨立于其母親的姓“賀”,也獨立于其父親的姓“毛”。當時,她曾經(jīng)問毛澤東為什么讓她姓李而不姓毛,毛澤東沒有直接告訴她該姓什么,而是講了自己曾經(jīng)用過的化名“李得勝”的由來。
二女兒李訥之所以姓李,是隨了其母江青(原名李云鶴)?!袄钤G出生時,還沒有毛澤東的化名‘李得勝,這樣算來‘李訥的名字比‘李得勝的名字還大5歲,所以說李訥的姓與李云鶴有關(guān),與李得勝無關(guān)”。
李敏和李訥進北京師大女附中學習時,毛澤東讓王鶴濱帶她們?nèi)竺?。校方給了王鶴濱兩張學生注冊登記表,表上有欄要填寫家長的姓名。王鶴濱拿到表后,沒敢在學校填寫,便帶回了中南海,拿著登記表去找毛澤東:“主席,學生注冊登記表上有一欄要填寫家長的姓名,如何填法?”
毛澤東連登記表也沒有看一眼,就說:“你帶去的學生,就填你的名字嘛!”
王鶴濱明白了毛澤東的用意,他不愿意讓孩子們有特殊感,也不愿意給校方增加精神負擔,或?qū)⒆觽兏闾厥庹疹?。這樣,李敏和李訥在同學之中也不會孤立起來。結(jié)果,在家長那一欄中填上了“王鶴濱”。
在王鶴濱記憶中,毛澤東經(jīng)常告誡自己的子女:你們是我毛澤東的子女,處處、事事、時時都要夾著尾巴做人,做一個普通的人。不要說你們是毛澤東的子女。靠我毛澤東不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不要把我掛在嘴邊上去唬人。
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李敏和李訥都把王鶴濱當成長輩,雖然王鶴濱比她們的兩個哥哥都小一點,但是她們?nèi)越型斛Q濱王叔叔。當然,不僅對王鶴濱,對其他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人員、甚至比王鶴濱年齡還要小的,她們也都稱作叔叔。
* * *
1953年11月,王鶴濱離開毛澤東身邊,到北京俄語??茖W校留蘇預備班進修。之前,王鶴濱曾兩次向毛澤東提出深造的請求,但都被毛澤東以“我需要你在我這里工作”一語否決。但王鶴濱認為當時毛澤東的身體情況還好,自己也年輕,應(yīng)該抓住時機,掌握了更高的醫(yī)術(shù)再為毛澤東服務(wù),就又提出了第三次請求。這次,毛澤東終于松口同意了。
1954年7月2日,毛澤東派人把王鶴濱叫到身邊:“王醫(yī)生,你去留蘇預備班找一個同學。我接到她的一封信,她要求見見我,她是一個革命烈士的后代,你找到她后,把她領(lǐng)來見我?!?/p>
回到留蘇預備班后,王鶴濱按照寫信人的姓名、班次,找到了毛澤東所說的女同學陳文新。王鶴濱后來得知,陳文新的父親陳昌(字章甫)是毛澤東在湖南師范學習時的好友。他們又一起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陳昌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殺害。
第二天下午3點半,王鶴濱就帶陳文新去了毛澤東在萬壽路的臨時住處新六所。由于陳文新是學農(nóng)的,因此毛澤東與她交談時,一直圍繞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話題。他向陳文新詢問了土壤的結(jié)構(gòu)、肥力,土壤的礦物質(zhì),植物營養(yǎng)吸收以及中國中南地區(qū)的土壤改良等問題。
臨分別時,毛澤東主動招呼說:“來,合個影吧。”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的陳文新非常高興,馬上站到了毛澤東的身邊。王鶴濱想走開,毛澤東說:“王醫(yī)生,你也來呀!”攝影師侯波為他們拍照后,毛澤東微笑著與他們握手告別,鼓勵說:“祝你們學習勝利!”
1954年11月,王鶴濱前往蘇聯(lián),開始了留學生活,1958年獲得蘇聯(lián)醫(yī)學副博士學位。在蘇聯(lián)學習期間,王鶴濱曾于1956年的暑假回國,去北戴河看望過毛澤東。1958年學成歸來后,王鶴濱最初在擔負著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醫(yī)療任務(wù)的北京醫(yī)院工作,做了一名主治醫(yī)師。
1962年春節(jié)期間的一個傍晚,王鶴濱偕夫人去看望毛澤東。王鶴濱回憶說:“主席見我們到后,便高興地把我們叫到他身邊坐下來,說:‘我每天游泳,瘦了幾公斤。不過,你看,比你在的那個時候身體好吧!我由衷地說:‘非常好,游泳是非常好的運動方式。那確實是我見到主席身體最好的時候,肚子小多了,面部反射著黑赫色的油光,加上他興奮的神態(tài),更顯得有神采。”但王鶴濱沒有想到,這是自己最后一次見到毛澤東?!爸飨攀罆r,我當時在山西太原,在二機部輻射防護研究所工作,是通過廣播知道的,很痛心。”(題圖為王鶴濱接受專訪)
(責任編輯:吳 玫)
鏈 接:
王鶴濱,1924年4月出生于河北安新,1945年9月畢業(yè)于延安中國醫(yī)科大學。歷任河北省安新縣秘書室書記員,延安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醫(yī)生,中共中央軍委衛(wèi)生部醫(yī)政科科員、眼科醫(yī)生,毛澤東主席保健醫(yī)生、秘書一組組長,公安部九局檢驗室主任,中央警衛(wèi)局檢驗室主任,北京醫(yī)院主治醫(yī)師、辦公室副主任,蘇州醫(yī)學院第一副院長,核工業(yè)部安全防護衛(wèi)生局局長(副部級醫(yī)療待遇)等。系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核學會榮譽理事、神劍文學藝術(shù)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