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最近朝鮮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作為“二號人物”的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以陰謀顛覆國家的罪名被逮捕,并被執(zhí)行死刑。令人唏噓的是,張成澤對金家并非外人,而是最高統(tǒng)帥金正恩的親姑父。
當年平民出身的張成澤有“第一美男”之稱,贏得了金正恩的姑姑金敬姬的芳心,誰能想到有現(xiàn)在的結局。細數(shù)歷史,如張成澤一樣“倒霉”的姑父并非一人,而“倒霉”的原因卻各有奇葩。
姑夫“太弱”不抗壓
漢武帝的姑姑館陶公主劉嫖嫁給了堂邑侯陳午。劉嫖天生是個不安分的人,陳午還健在時,就養(yǎng)了一個叫董偃的俊俏少年作自己的“面首”。等董偃長到十八歲時,他和劉嫖儼然像夫妻朝夕相伴,在家時于內(nèi)中侍奉,外出時就為她駕車。
終于,等到陳午死了,但讓漢武帝承認董偃的姑父身份還是個難題。有人給劉嫖出主意說,武帝在前往祖廟祭祀時,常為沒有行宮而苦惱,恰好你名下有一個長門園正挨著祖廟,不如把長門園獻出來。
武帝聽聞,十分高興,親自到姑姑家看望。他笑著對劉嫖說:“希望見見你的主人翁?!眲㈡伪惆讯纫顺鰜?,武帝一看,董偃果然是帥哥啊,從此,便經(jīng)常與這個小姑父一起斗雞走狗,游獵踢球。
有一天,武帝在宣室舉行酒宴,董偃正要進門時,被東方朔執(zhí)戟攔下了。東方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人臣的名義,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不知依經(jīng)書勸學,吸引陛下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這是他第三條死罪。”
武帝聽后,非常尷尬,說:“我已經(jīng)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shù)膰?,不能進去!”
武帝權衡,相比董偃,似乎還是這個東方朔更有意思一些,只好下詔把酒宴改在北宮舉行,讓董偃從旁邊的東司馬門進去。
打這兒起,武帝開始日益疏遠這個小姑父,倒霉的董偃因此心靈大受創(chuàng)傷,不到30歲就抑郁而終了。
姑父“太美”是罪過
何邁是南北朝時劉宋皇帝劉子業(yè)的姑父,娶的是新蔡公主劉英媚,曾任前撫軍咨議參軍,深受宋文帝器重。他作夢也想不到,侄兒當了皇帝,反倒成了他倒霉的開始。
劉子業(yè)本是一個不著調(diào)的人,即位后,把幾個叔叔殺的殺,軟禁的軟禁,還用糞水潑他爸爸的墳。更令人不恥的是,他和姐姐山陰公主亂倫,接著又看上了漂亮的姑姑劉英媚。
有一天,劉子業(yè)借故把姑姑召進宮來,沒說上幾句話,就把她抱上床來。劉英媚大驚,拼命掙扎,喊著說:“我可是陛下的姑姑啊!”劉子業(yè)淫笑著說:“姐姐尚能侍寢,姑姑又何妨!”說完便抽出劍來,劉英媚無奈屈從。
劉子業(yè)對姑姑十分迷戀,不肯放她回去。這時劉英媚的小兒子得了重病,何邁連連催促她回府。劉子業(yè)搪塞不下去了,索性找了個宮女的尸體封在棺材里給何邁送了回去,假稱新蔡公主暴病而亡。
何邁打開棺蓋,見里邊是一具刮花臉的女尸。不久他探聽到了事情的真相,被皇帝戴了這樣一頂綠帽子,自然是憤怒不已,開始暗地里蓄養(yǎng)死士,準備除掉這個昏君。不過,還沒等他動手,就被人告發(fā),可憐何邁死得不僅難看,而且難以瞑目。劉子業(yè)則心安理得地封姑姑為貴嬪,還讓她改姓謝,后來又要封她做皇后。
劉子業(yè)還有一個姑父,他就是名士褚淵,娶的是南郡公主。不過這次打上褚淵主意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他的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
劉楚玉被后人評為“史上最色的公主”,思想開放而前衛(wèi),看到宮里美女成群,十分不平地對弟弟說:“咱們都是一個媽生的,你可以有三宮六院,我卻只能守著一個駙馬過日子,太不公平了!”劉子業(yè)一聽有道理,馬上從御林軍里挑選了30個俊男,給姐姐當了“面首”。然而,她還不滿足,又瞄準了姑父褚淵。
褚淵是當朝的兩大美男之一,風度翩翩,俊美非凡,估計和號稱“朝鮮第一美男”的張成澤有一拼。據(jù)說不管在什么場合,只要他一出場,就成為眾人視線的焦點。每次退朝的時候,朝廷百官甚至于那些外國的使節(jié),都伸著脖子目送他遠去,一副戀戀不舍看不夠的樣子,直到他越走越遠,看不見了,眾人才心滿意足而散了。
當褚淵受詔踏進公主府上時,劉楚玉的心激動得“呯呯”跳個不停。她梳妝打扮,施展渾身解數(shù),色誘起自己的姑父來。
可十多天過去了,褚淵卻像個木頭人般,對她一點也不來電。劉楚玉急了,罵道:“你看起來倒是個男子,一把大胡須像鐵戟一樣粗壯,做起事來怎么卻沒有一點陽剛之氣?”
褚淵文質(zhì)彬彬地回答:“我雖然愚鈍,但如此違反情理的事卻是不做的?!?/p>
劉楚玉不死心,對褚淵軟硬兼施。倒霉的褚淵也鐵了心,放狠話說:“你是公主,我不能對你怎么樣,但你再這樣逼我,我自殺總是可以的。”
其實,褚淵要是真的死了,反倒讓其青史留名。后來,他相助蕭道成篡宋建齊,因此受世人唾棄。陳寅恪后來影射汪精衛(wèi)那首詩中,就用了這個典故:“阮瑀多才原不忝,褚淵遲死更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