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冰
(遼寧省阜蒙縣農(nóng)業(yè)局種子管理站,遼寧 阜新 123100)
花生高產(chǎn)栽培技術
康克冰
(遼寧省阜蒙縣農(nóng)業(yè)局種子管理站,遼寧 阜新 123100)
近年來,遼寧省花生的播種面積、總產(chǎn)量、單位面積產(chǎn)量均呈上升趨勢??偨Y了花生高產(chǎn)栽培中應注意的方面,以供參考。
花生;高產(chǎn);栽培技術
近年來,遼寧省花生的播種面積、總產(chǎn)量、單位面積產(chǎn)量均呈上升趨勢。筆者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總結花生高產(chǎn)栽培中應注意的一些方面,供參考。
應選擇地勢平坦、灌排方便、活土層深厚、耕作層疏松、含鈣質和有機質多的沙質壤土或輕沙壤土,棕壤土、褐土、沙土也可,但不宜安排在土壤較黏重的地塊上,鹽堿地、澇洼地、漏肥漏水地禁止種花生。
最好是生茬,盡量不重茬,一般重茬1年減產(chǎn)16.7%,重茬2年減產(chǎn)19.8%~20.45%,重茬3年減產(chǎn)33.4%,而且病蟲害逐年加重、品質下降,而合理的輪作倒茬可使花生增產(chǎn)20.5%~47.6%,較好的前茬是糧谷作物、薯類、蔬菜等作物,與這些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科學的倒茬方式是:花生—玉米—薯類、花生—高粱—谷子、花生—玉米—棉花、花生—玉米—蔬菜。
種植花生一定要深耕。因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深根作物,深耕可加厚活土層,使土壤變成肥料和蓄水庫,有利于主根下伸發(fā)展成強大的根系,增強抗旱能力,并能減少雜草和病蟲害。耕深要求25~30 cm以上,并要耙細,清除地表殘留根茬等,為提高覆膜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露地種植施好種(口)肥,中等地力需在整地前1~2 d撒施腐熟羊糞或雞糞或豬糞3 m3/667 m2,然后機械旋耕滅茬起合壟,播種時順播種溝施硫酸鉀復合肥20 kg/667 m2,之后蓋上0.5 cm厚的潮土再播種。
播種前底墑一定要足,1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12%就要灌溉造墑,切不可無底墑起壟種植。
6.1 種子精選與種子處理
6.1.1 曬種
播前半月左右選晴天上午10時,將莢果攤在泥土場上曬5~6 h,厚約6 cm,連曬2~3 d,之后剝殼。
6.1.2 分級粒選
剝殼前選整齊一致的莢果,剔除病殘果和大小果,之后剝殼。剝殼后選大小整齊一致、飽滿度好,無損傷、無裂紋、無黑暈、無大小粒,色澤鮮艷的種仁作種子。
6.1.3 種子質量標準
純度不低于96%,凈度不低于98%,莢果水分不高于10%,粒仁出芽率在95%(國標是75%)以上。
6.1.4 做好發(fā)芽試驗
取100粒種子放入容器內,再將3份涼水、1份開水放入同一容器中,將種子浸泡24 h,將水濾去,再用同樣溫度的濕布蓋起來,放在25℃的環(huán)境中發(fā)芽,3 d后測發(fā)芽勢,5 d后測發(fā)芽率(要求芽率95%以上)。
6.2 播種技術
6.2.1 播種期
當?shù)?日內5~10 cm播種層平均地溫穩(wěn)定通過12℃(這時氣溫大約15℃)以上時,即可播種。遼寧地區(qū)一般是5月10—15日。
6.2.2 播種密度
每667 m2播種1萬穴,每穴2粒,保苗2萬株。每667 m2莢果播種量為17.5~20 kg。
6.2.3 播種方式
采用等行距壟種,壟向與風向相垂直。行距46~ 50 cm、穴距13 cm左右,每穴播種2粒,播深5~6 cm,覆土4~5 cm,播后馬上鎮(zhèn)壓。
7.1 查田補苗
苗齊后,即刻調查出苗率,出苗率在90%以下就要補種,補種的種子要催芽,補種時坐水播種。
7.2 清棵蹲苗
苗齊后,深鏟一遍地之后用小手鋤后退著把圍脖草除掉,再把苗周圍的土扒向四邊,使兩片子葉露出來,深度以子葉露出土面即可,過深過淺都不可,過早過晚都不行。要求鋤嚴、鋤勻、不埋草、不漏鋤。
7.3 中耕除草
清棵后15~20 d、二次分枝發(fā)生后,進行第二次除草,要求淺除,將窩剛好埋上即可,但需刮凈雜草,盡量使花生莖基部少掩土,以保持蹲苗環(huán)境。本次除草的目的是促進第一對側枝發(fā)育和花芽分化,第一對側枝結果數(shù)占總結果數(shù)的60%~70%。
第三次除草大約在盛花期即將過去時,在6月25日左右,要求深鋤地、細鋤地,不要碰傷果針和結果枝。
7.4 追肥
7.4.1 土壤追肥
在中耕時,在壟旁條施尿素10 kg/667 m2,然后覆土。
7.4.2 葉面追肥
當葉片發(fā)生脫肥現(xiàn)象時,可用0.1%~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2%的尿素水溶液,每隔7 d一次,水溶液40~50 kg/667 m2。
7.5 病蟲害防治
7.5.1 花生蚜蟲
防治花生蚜蟲效果較好的藥劑為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每667 m2使用40~50 mL,均勻噴霧。最好連防3次,每隔5 d防治一次。
7.5.2 花生瘡痂病和葉斑病
花生瘡痂病癥狀為新葉片兩面出現(xiàn)大量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病斑,呈淡棕褐色,中間凹陷,邊緣突起,或均勻分布整個新葉片,或成群分布在近中脈處。葉柄和分枝上的病斑數(shù)量多且大,可發(fā)展為潰瘍瘡痂,使植株成燒焦狀。田間常表現(xiàn)為上部葉片卷曲,莖彎曲,病株略矮化,多呈點片發(fā)生。
花生葉斑病是花生常發(fā)生的病害之一,由植株下部葉片先開始發(fā)病,向上擴展。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 cm,寬1 cm,有的病斑更大,幾塊病斑連接成大型不規(guī)則病斑。
花生葉斑病主要有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兩種,兩種病害往往混合發(fā)生。阜蒙縣的花生葉斑病中,以褐斑病發(fā)生居多。一般新茬發(fā)生5%~10%,特別是連年重茬地塊嚴重發(fā)生,發(fā)病株率在40%左右。
農(nóng)業(yè)防治:播種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和花生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減少病原;選擇抗病品種,特別是要淘汰那些種植多年的品種;和非禾本科作物輪作;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進行地膜覆蓋,防治病菌侵害地上部植株。
化學防治:初花期和盛花期每667 m2分別用60%百泰60 g,兌水30 kg進行噴霧,于花生中后期每667 m2用12.5%歐博30 mL進行噴霧。
7.6 收獲
阜蒙縣花生收獲時間一般在9月15日左右,花生著霜不能做種子,應注意天氣預報,在霜前斷根,就可保證種子安全。收割后地里晾曬時,最好不被雨淋,防止果殼霉變。
1005-2690(2014)01-0043-02
S565.2
B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