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邦妮
昨夜深夜開始看《成長教育》,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其一,這部電影的敘事非常平靜,自信而有底氣,波瀾不驚,故事平而不淡,在平靜無波的敘述中,你感覺到有異樣的東西,你在等待重重的一擊,這種焦慮漸漸累積,加強,直至爆發(fā)。
其二,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女主角,這是一個聰明而獨立的女孩,電影跳脫了年幼無知少女被社會油滑成功男欺騙的俗套,雖然故事本身的層面是俗套,但是它塑造了一個獨立,有頭腦的女孩。她享受藝術,爵士,向往巴黎,厭惡乏味和無聊,但是她能掌控自己。她擁有的不僅僅是無辜的天真,還有一份少女的自持,和對自己的珍視。
這份珍視讓她儼然是不可侵犯的,我最欣賞兩人初夜的那一場戲,她一旦發(fā)覺不對,立刻要求停下,男主角潛在的男孩心態(tài)跳出來,居然要用一只香蕉給她破處,女孩笑著拒絕了,她從這里掌握了兩人關系的主動權,她拿香蕉開玩笑,她拒絕叫米妮,她要求得到自己該有的對待:第一次的溫柔,珍貴,還有自己已然是一個成年女人的自覺。
其三,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主題和討論,時至今日,這仍舊是一個問題:女孩子為什么要讀書?是為了所謂的獨立,還是為了嫁得更好,更貴?讀了大學,變得優(yōu)秀,進入社會,獨當一面,也未必幸福,為什么我們不拿自己最寶貴的青春,來學習其他的東西,比如挑選男人?
中午我和瑪花纖體的人們討論這部電影,她們請我來為品牌做小小的示范,女人依然在為這個問題煩惱,爭論,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但是我自以為得到了我內(nèi)心的答案,那就是,學習讓我們有尊嚴。財富不是唯一的權威,所有的財富都在內(nèi)心忌憚知識,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懂。
是的,也許學習,變得強大也只是形成了我們的悲劇,但是我們?nèi)耘f變得可以選擇:起碼,我們可以選擇獨自承受悲劇,或者和另外一個人走進悲劇。
我們還談到了“剩女”,我從來不同情剩女,我欣賞她們,沒有女人真的嫁不出去,只要你肯放低自己,但是你不肯,情愿孤獨。
她們有能力孤獨,這是了不起的。
其四,我和瑪花的女孩有了一個共同的感受:我們都覺得電影的底牌是一個敗筆。男人是有婦之夫,這個事情變得無可選擇了。最好的討論應該是女孩是可以選擇的,她的最終選擇才會變得更有力量。
其五,我喜歡這部電影對每個人物的描寫,哪怕是只有一兩場戲的小人物。我欣賞對女孩爸爸的描寫,最后爸爸給女孩送餅干時說的那些話讓我潸然淚下。
還有電影中的其他幾個女性角色,代表女人的其他可能:沒有權力,暗中有主見卻無奈的媽媽,孤獨而真誠的女老師,愚蠢,天真而善良的海倫,她是一只快樂的花瓶,以及男主角的妻子。
我喜歡女人之間的關系,她們真切體諒,感同身受,沒有嫉妒和構陷。
最好的劇作是準確而微妙,我覺得這部電影的人物描寫是準確的。
最后說說我的強烈感受:女主角長得好像故事?。∧欠N少女的甜蜜的臉頰,真的很像~~
(請作者見刊后與本刊聯(lián)系)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