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長速度換擋期
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從1978年至今,平均增速是9.8%。在近代經濟史上,有過這么高增速的有日本,高速增長期是15年;還有“亞洲四小龍”,高速增長期是20年。中國經濟持續(xù)30年保持高速增長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了。按照經濟規(guī)律,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長時間維持高速增長,就像一個人身體再強壯也不可能長時間高速奔跑。
長期發(fā)展累積的問題及面臨的新情況也要求中國經濟增速換擋。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兩個紅利。一是改革。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但現(xiàn)在進入了深水區(qū),到了攻堅階段。還有一個是人口紅利。我國勞動人口去年凈減少233萬人,前年減少345萬人。過去是融資難,現(xiàn)在最難的是成本急劇上漲。2010年,農民工的人均月工資是1000多元,現(xiàn)在是2733元。我們的出口下跌最厲害的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F(xiàn)在越南的工資相當于我們的一半,柬埔寨更加便宜。這些國家都在走我們過去走的路,用廉價的勞動力生產低價商品出口。
我們的經濟增速,上限是不能導致惡性的通貨膨脹,下限是保就業(yè)。盡管勞動人口在減少,但從總量來看,我國還是世界上勞動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包括農民進城,今年必須要保證新增就業(yè)1000萬人。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實現(xiàn)新增就業(yè)130萬人至150萬人。以此計算,我國的經濟增速還要保持在7.5%左右,或者說不能低于7%,因為穩(wěn)增長是有底線的。
2.結構調整陣痛期
現(xiàn)在三大產業(yè)的結構問題是什么?第一產業(yè)農業(yè)極其薄弱。去年我國進口糧食超過7000萬噸。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糧食還要增產,靠單產提高就要大量使用化肥?,F(xiàn)在我國單位面積化肥的使用量是美國的4倍、印度的3倍。
第二產業(yè)工業(yè)大而不強。在各國統(tǒng)計的440種工業(yè)產品中,我國有281種工業(yè)產品是世界第一,但卻大而不強。我們基本處于國際分工的下游和末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創(chuàng)新。我們就賺一點微薄的辛苦費。相當一部分的蘋果手機都在中國生產,美國拿了49%的利潤,其余的利潤被日本和韓國拿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3.63%。
第三產業(yè)的比重太低,僅占46%。美國的比重是80%。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0%。不僅比重低,我國第三產業(yè)的層次也低。
現(xiàn)在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局面不但沒有緩解,而且還在加劇,并且延伸到新興產業(yè),比如風力發(fā)電和光伏產業(yè)。怎么緩解?中央政府提出的原則是改造提升一批、消化一批、淘汰一批、轉移一批。但這是有代價的。我在唐山調研,一個市的鋼產量已經超過整個歐洲了,要壓產能,就算不考慮GDP和財政收入,還要考慮20萬人的就業(yè)問題。
3.以往政策副作用消化期
以往政策既有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正能量,也有副作用,這是客觀存在的。
到現(xiàn)在比較突出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我們的票子還是發(fā)多了,2010年的時候是15萬億,現(xiàn)在是110萬億,10年增長了6倍多。任何物價上漲歸根到底都是貨幣問題。按道理講,這樣融資貸款應該容易,但恰恰相反,顯然金融也要改革。二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增長速度太快,2006年地方政府債務5萬億,2012年是17.9萬億,現(xiàn)在不少地方政府還把希望放在土地漲價上。這筆錢去年到期的占了28.9%。
我們一定要堅持用兩分法來辯證地看“三期”疊加,要把挑戰(zhàn)和問題轉化為讓中國經濟走到一個更高平臺的機遇?!叭凇悲B加不是一年半載的時間能解決的,可能需要三年五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