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
論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的性質及其解決對策
吳國平
目前我國沿海城市出現(xiàn)了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且呈現(xiàn)愈演愈烈的趨勢。盡管問題的產生有其特殊背景和原因,但這種行為在性質上是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容易引發(fā)家庭糾紛和社會矛盾。在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我們應當通過制定《農民工權益保障法》,破除城鄉(xiāng)一體化障礙,促進農村人口流動模式的轉變,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處理矛盾糾紛,懲治破壞婚姻家庭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等多種途徑,從法律上切實維護外出農民工的婚姻家庭權益,為實現(xiàn)外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法治保障。
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法律規(guī)制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農民大規(guī)模地向城市流動尋找務工賺錢與發(fā)展機會,形成了半流動家庭這樣一種農村家庭新模式。并且由于半流動家庭的農民工夫妻長期兩地分居,使家庭功能無法完全實現(xiàn),對夫妻感情和家庭穩(wěn)定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此在外出農民工中出現(xiàn)了“臨時夫妻”現(xiàn)象,從而引起人大代表和學者們的關注。①在2013年3月1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以“一線工人農民代表談履職”為主題的記者會上,曾做過洗腳妹的人大代表劉麗在接受記者提問時,披露了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在城市打工人群中已大量出現(xiàn)的情況。她所反映的情況,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但對于此類現(xiàn)象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行為,除了觸及道德底線以外是否還違反了法律,究竟該如何認識和處理此類問題,目前人們看法不一,總體上還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鑒于此,筆者不妨在此對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的性質及其解決對策進行初步的探討,以期引起社會及學者們的進一步關注與研究。
(一)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基本情況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2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表明,截至2012年,我國農民工總數(shù)已經達到26261萬人,其中有16336萬農民工外出打工。該報告還顯示,只有49.5%的農民工是由雇主或用工單位提供免費住宿;9.2%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補貼);還有41.3%的農民工雇主或單位既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1]另據(jù)媒體報道,我國目前2.6億農民工中,已婚者有1億多人,除了舉家遷移的3900萬人以外,尚有近1億人是屬于夫妻一方獨自外出打工的,且70%為青壯年男性。[2]衛(wèi)生部2012年的一項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有80%的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處于性饑渴狀態(tài)。[3]衛(wèi)生部的調查數(shù)據(jù)還顯示:有55%的外出農民工已有超過半年沒有過性生活;35%的外出農民工感到性壓抑;70%的外出農民工希望家屬能來工地探親。[4]由于夫妻兩地分居,導致已婚外出農民工無法與配偶正常過家庭生活,近年來在城市打工的已婚農民工中,已悄然出現(xiàn)了“臨時夫妻”群體,且這一現(xiàn)象具有傳染性,呈現(xiàn)不斷蔓延的趨勢,尤其是東部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更為明顯。如在廣東東莞,這種現(xiàn)象已經公開或半公開化了,并形成群居效應。2013年上海市曾經開展的以“‘臨時夫妻’還是‘忠貞不渝’”為題的網(wǎng)絡專項調查證實,“臨時夫妻”現(xiàn)象在外出農民工群體中很普遍,而且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這種現(xiàn)象不會完全消失。[5]在廣東東莞等女工比較集中的地方(企業(yè)),近年來甚至還出現(xiàn)了“多女侍一夫”的所謂“一夫多妻”的不良現(xiàn)象。[6]因此,如何認識和對待外出農民工群體中出現(xiàn)的“臨時夫妻”問題,是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和解決的一個急迫問題。
(二)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主要特點
本文所說的“臨時夫妻”,是指已婚農民工夫妻雙方或者一方因外出打工而與配偶分居,與他人組建臨時家庭并共同生活的兩性關系。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在主體上,“臨時夫妻”雙方或者一方為已婚者,即有配偶者。2.在行為方式上,行為人雙方經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雙方既搭伙又搭床,共同以家庭形式(夫妻名義)同室居住生活,并呈公開或者半公開狀態(tài)。3.在行為目的上,行為人有共同需求與愿望,即雙方為了節(jié)約生活成本,排解孤獨寂寞,滿足生理需要,組建臨時家庭并共同生活。但多數(shù)是只過日子,不談感情。4.在行為內容上,行為人雙方達成“君子協(xié)定”,以不拆散各自原有的家庭和不干涉對方家庭事務為基本前提和道德底線,同時,雙方關系比較自由、松散和脆弱,該分手時就分手,好聚好散。
除了以上基本特點外,筆者認為:與其他主體發(fā)生的婚外性關系相比,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還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主體的特殊性——“臨時夫妻”身份限于外出打工者;第二,地點的特殊性——不在自己的住所地(家鄉(xiāng));第三,原因的特殊性——產生“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夫妻長期分居兩地;第四,內容的特殊性——雙方遵守“潛規(guī)則”,即雙方事先明確約定,不要求對方離婚,在經濟上實行AA制;第五,認知的特殊性——雙方均認同這種生活方式,且周圍居民、鄰居對此多數(shù)也持同情與理解態(tài)度,見怪不怪,而有關企業(yè)、組織也認為這是行為人自己的私事,任其自生自滅;第六,趨勢的特殊性——在一定地區(qū)蔓延很快,且可能長期存在。以上這些特殊性是我們在認識處理此類問題時需要考量的因素。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啟了全民走向富裕的新時代。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促進了產業(yè)升級換代和勞動力市場的空前繁榮,許多城市尤其是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但城市現(xiàn)有勞動力無法滿足企業(yè)用工需求;而我國廣大農村由于經濟相對落后以及產業(yè)結構調整等原因,勞動力相對過剩,這就給農民轉移就業(yè)和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農民)成群結隊外出打工,潮流般涌向城市尋找發(fā)展的機會,使勞務輸出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推動了勞務經濟持續(xù)性、規(guī)?;难该桶l(fā)展。有不少外出農民工還希望能夠融入城市,在城市安家落戶。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xiāng)二元制結構所造成的戶籍、住房、醫(y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養(yǎng)老)等諸多門檻以及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使農民工家庭在打工城市實現(xiàn)全家團聚、居家生活的愿望在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許多農民工家庭不得不采用夫妻兩地分居的方式,即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守在家,形成了農民工“半流動家庭”這樣一種獨特的新型家庭模式。而長期的兩地分居,使得夫妻雙方情感的維系被人為地割裂,使農民工家庭的功能無法完全實現(xiàn),其夫妻的情感和生理需求長期處于稀缺狀態(tài)。半流動家庭所產生的夫妻兩地分居現(xiàn)象,既是農民工家庭的一種無奈選擇,也是農民工家庭的一種生活目標與價值的理性選擇。[7]但這種流動特性加大了農民工家庭的不穩(wěn)定因素,近年來已出現(xiàn)農民工離婚率居高不下、婚外性關系混亂等新情況,使得半流動家庭的婚姻關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而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產生,是由于外出農民工性生活需要引發(fā)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外出打工在客觀上也給農民工“臨時夫妻”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歷史性的機遇”。近年來,在一些地方“臨時夫妻”現(xiàn)象愈演愈烈,這是改革開放以前所沒有的。可以說,這種現(xiàn)象產生于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之下。
從表面上看,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人的基本需求和欲望使然與家庭離散之間的矛盾。而農民工家庭功能無法完全實現(xiàn)的直接原因也在于其夫妻兩地分居,但其背后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筆者認為,半流動家庭以及“臨時夫妻”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以及依附在戶籍制度上的就業(yè)、住房、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障(養(yǎng)老)等城鄉(xiāng)二元制的桎梏的結果。我國現(xiàn)行的戶籍制度排斥著農民工與城市社會融合的訴求與行動。而“臨時夫妻”產生的內在原因主要有生理與心理需求、夫妻感情危機、家庭矛盾升級等。同時,由于所處的時代與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多元化思想與價值追求更加包容與寬松,對人們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反映更加理解與同情。此外,農民工原有的在熟人社會里可能受到的道德約束在陌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中基本失效,以及政府對非法性行為打擊力度不夠和非法性行為的懲處機制不完善等,也是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外在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生存境遇、經濟、社會、情感原因等等。也有學者指出,體制改革緩慢、企業(yè)單位福利待遇低以及各領導層對農民工生理需求方面關心重視不夠無形中加速了“臨時夫妻”組建現(xiàn)象的產生[8],而“夫妻”重組背后所隱藏的,正是農民工進城之后的種種現(xiàn)實之痛。以上這些觀點也頗有道理。
(一)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行為性質的理論分析
關于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行為的性質,目前人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認為“臨時夫妻”違反了我國婚姻法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規(guī)定,是一種違法行為,從本質上看構成重婚罪。[9]有的人認為,“臨時夫妻”傷風敗俗,違反法律。[10]還有的人認為,“臨時夫妻”不構成配偶關系,它是非法的兩性關系,屬于非法同居。[11]廈門大學法學院蔣月教授認為,“臨時夫妻”行為在性質上屬于非法同居,也侵犯了配偶權,不受法律保護。[12]
筆者認為,對于“臨時夫妻”行為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以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從總體上看,“臨時夫妻”行為在性質上屬于既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和道德規(guī)范,又違反法律的行為。但就具體個體行為而言,有的行為僅違反我國社會主義家庭道德規(guī)范和民事法律,屬于非法同居,并侵犯了行為人配偶的配偶權;而有的同居行為還涉及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問題,應當分別加以認定。其理由主要在于:
第一,“臨時夫妻”行為違反了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首先,我國婚姻法第二條明確規(guī)定:我國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這同時也是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我國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內涵是:任何人都不得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已婚者在其配偶死亡或離婚前不得再行結婚。未婚男女不得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結婚;一切公開的、隱蔽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行為都是非法的,都應受到法律的禁止和取締;對于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要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民事、刑事責任。[13]52其次,“臨時夫妻”行為違反了我國婚姻法的倡導性和禁止性規(guī)定。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边@是保障一夫一妻制貫徹實施的倡導性規(guī)定。該法第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边@是保障一夫一妻制貫徹實施的禁止性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是從另一角度來禁止違反“一夫一妻”原則的行為,是對“一夫一妻”原則的補充。我國婚姻法第十條還將重婚規(guī)定為無效婚姻的情形之一。從民法角度看,“臨時夫妻”行為還涉及違反夫妻間相互忠實的法律義務,侵犯了“臨時夫妻”對方配偶的配偶權問題,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很顯然,“臨時夫妻”行為既不符合婚姻法規(guī)定的倡導性規(guī)范,也違反了婚姻法規(guī)定的禁止性規(guī)范。
第二,有的“臨時夫妻”行為還觸犯了我國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芭R時夫妻”雙方如果不以夫妻名義,并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居住,只是構成非法同居。但雙方如果公開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就觸犯刑律而構成重婚。
由此可見,“臨時夫妻”行為不僅違反婚姻道德規(guī)范,而且也違反我國婚姻法的規(guī)定,其中的重婚行為還屬于涉及觸犯我國刑法的問題。
(二)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行為規(guī)制的立法抉擇
實踐表明,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關系因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因而雙方關系非常脆弱,矛盾也時有發(fā)生。同時,還會產生一些連鎖反應,不僅可能引發(fā)家庭暴力、家庭解體問題,有的甚至造成矛盾升級,連鎖產生債務糾紛、暴力逼婚、敲詐勒索、盜竊搶劫、傷害兇殺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對子女也易造成心靈上的嚴重傷害,其危害性不可低估。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和毀滅。面對這種現(xiàn)狀和危害性后果,如果我們還對其視而不見,任其蔓延,則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筆者認為,盡管“臨時夫妻”問題的產生有其客觀原因,也比較復雜,其中也有農民工的無奈與痛苦,行為人也以保全法律上的夫妻關系、不拆散原有家庭為道德底線,但這不能成為“臨時夫妻”合法化的理由,因為“臨時夫妻”與我國社會主義家庭準則、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是相違背的。我們應當認識到,目前我國一些地區(qū)所發(fā)生的外出農民工的“臨時夫妻”現(xiàn)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農村離婚率上升,重婚者增多,并且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秩序,混淆了道德與法律的是非界限,敗壞了善良社會風尚,影響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我們應當正視問題,分析產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從源頭上消除“臨時夫妻”產生的誘因,并對產生的法律糾紛予以及時處理,遏制該違法行為的蔓延,以進一步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嚴肅性,和進一步維護社會主義婚姻家庭秩序。
基于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問題的特殊性和產生原因的復雜性,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此既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又要整體謀劃,慎重處理,采取政策支持、道德教育、輿論引導、法律規(guī)制等在內的各種舉措,加以妥善解決。筆者認為,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村人口流動模式的轉變
目前外出農民工夫妻兩地分居問題,實際上已成為我國的一個社會問題,解決其“臨時夫妻”問題的關鍵在于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問題。我們應當看到,近年來,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舉家流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民工以家庭為單位舉家搬到流入地居住生活的情況已成為流動人口的主要特征之一,使流動人口的家庭化程度大幅度提高。[14]這種流動形式,有利于解決夫妻兩地分居以及由此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改革的思路就是要努力推進農村人口流動模式的轉變,即鼓勵和推進家庭整體流動(也稱家庭化遷移或“家庭化”流動模式)。所謂農村人口家庭模式的流動,是指農村人口以家庭為單位向城市遷移的一種流動形式。內容包括農村流動人口舉家在城市中居住、就業(yè)和子女就學等。這種流動形式有許多優(yōu)點:第一,對于個人和家庭而言,有利于外出農民工家庭生活的常態(tài)化,實現(xiàn)其居家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夫妻之間的同步城市化與市民化,避免或減少“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產生,促進婚姻穩(wěn)定和家庭幸福。同時,也有利于對孩子的撫養(yǎng)教育,避免“留守兒童”之殤,使孩子們能夠幸??鞓返爻砷L。第二,對于社會而言,有利于當?shù)厣鐣刃虻姆€(wěn)定,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第三,對于經濟發(fā)展而言,有利于調動外出農民工投身流入所在地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根據(jù)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精神,國家將大力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而推進人的城鎮(zhèn)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在于戶籍制度。同時,在城鎮(zhèn)化、市民化過程中,家庭整體流動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應當制定相應政策支持外出農民工實現(xiàn)以家庭為單位的整體流動。[15]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末,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明確了新一輪城鎮(zhèn)化的六大任務,首當其沖的就是實現(xiàn)我國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16]新型城鎮(zhèn)化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城鎮(zhèn)化,終極目標是要實現(xiàn)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可以說,城鎮(zhèn)化是解決我國目前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而“目前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戶籍制度”[16],戶籍制度改革成為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和突破口。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并在按程序報批后實施。按照國家總的政策要求,今后將全面放開建制鎮(zhèn)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guī)模,促進有能力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xiàn)市民化,穩(wěn)步推進城鎮(zhèn)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17]這就為農民工半流動家庭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和戶籍遷移問題打通了公平有序的政策通道。戶籍改革的最終目標應當是讓現(xiàn)行具有城鄉(xiāng)不平等色彩的戶籍制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徹底消除依附在戶籍上的各種特權與特殊利益,全面實現(xiàn)以身份證號碼為唯一標識的人口登記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遷徙權。[18]
筆者認為,在落實既定政策,大力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工作中,首先,各級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改革戶籍制度,打破壁壘,注重人性化管理,為農村人口流動模式的轉變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其次,各個城市應多提供婦女與丈夫共同外出的務工機會,鼓勵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在流入所在地實現(xiàn)城市化和市民化。再次,要積極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加大住房補貼的力度和范圍,把農民工納入廉租房、公租房保障范圍,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各類保障房建設速度,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與住房條件。此外,在新型城鎮(zhèn)化過渡階段一時還無法解決農民工家庭落戶問題的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yè)也應當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化解夫妻分居兩地所產生的問題。例如,積極改善企業(yè)或者工地的居住環(huán)境,設立探親房(夫妻房);提高農民工福利待遇,保障農民工充分的休息權;建立農民工探親假制度,確保農民工帶薪休假;提供就業(yè)崗位,實現(xiàn)農民工夫妻共同就業(yè)等等。同時,要積極協(xié)調解決外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和子女就學問題,加快推進養(yǎng)老保險關系的跨地區(qū)轉移接續(xù)。這樣,就可以為外出農民工家庭生活提供私人空間,使其家庭生活正?;?、常態(tài)化,以保持家庭的完整性,為減少和消除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創(chuàng)造外部環(huán)境與條件。
(二)制定《農民工權益保障法》,為維護農民工家庭穩(wěn)定提供法律保障
新近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到農民工總數(shù)的六成。[19]他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絕大多數(shù)人缺乏農業(yè)生產基本知識,也沒有務農的經歷和技能,他們渴望在城市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生存與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能夠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獲得有尊嚴的生活,并在城市里安家落戶。[19]當農民工源源不斷地擁入城市后,他們?yōu)樯媾c發(fā)展所需要的就業(yè)、住房、醫(yī)療、子女就學和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和隨之帶來的交通、治安、消費、計劃生育、生態(tài)環(huán)保等一系列社會管理問題,以及維持生活所要消耗的水、電、氣等各種資源,就成為其所在城市各級政府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實際問題。但是,長期以來城鄉(xiāng)二元制結構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帶來了許多障礙和困難,使農民工很難融入城市。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外出農民工的市民化和家庭化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在政策層面解決以外,更為重要的是應當從法律層面上來加以認可,即將成熟的政策和制度加以法律化,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并最終實現(xiàn)農民工市民化提供法律保障。筆者建議在條件成熟時,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農民工權益保障法》,明確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基本理念、范圍、內容、措施、責任主體、糾紛解決機制與途徑和法律責任等基本內容。在《農民工權益保障法》中,應貫徹以人為本、城鄉(xiāng)一體和平等保護的理念,要根據(jù)新型城鎮(zhèn)化的規(guī)劃要求,對農民工的戶籍、就業(yè)、住房、醫(y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和權利救濟以及政府所應承擔的職責等涉及農民工根本利益的問題做出明確規(guī)定,為維護農民工權益提供法律支持,出為遏制或減少“臨時夫妻”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法律條件。
(三)修訂相關法律規(guī)定,形成維護農民工權益的配套法律制度
在制定《農民工權益保障法》的同時,要抓緊修訂完善現(xiàn)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之配套。第一,在戶籍管理方面,應根據(jù)新型城鎮(zhèn)化的要求,適時修訂戶籍登記法律法規(guī),細化農民工戶籍遷移(落戶)具體條件、程序和戶籍管理內容。新型城鎮(zhèn)化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要解決外來就業(yè)人員的落戶問題。在福建省晉江市,已經開始實行統(tǒng)一的居住證制度,所有當?shù)爻W∪丝诰罁?jù)居住證來進行管理。持有居住證者可以享受子女免費義務教育、就業(yè)扶持、按照規(guī)定購買經濟適用房、接受社會救助等相關優(yōu)惠待遇,并逐步實現(xiàn)本地居民與外來居民、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居民在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均等化和全覆蓋[20],這一經驗值得推廣。第二,在社會保障方面,必須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把握好平衡點,消除種種城鄉(xiāng)差異化的不平等待遇。特別是要從制度上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民工的包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yè)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政策和法律層面為農民工的婚姻家庭提供保障,鼓勵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在流入地逐步實現(xiàn)城市化,不斷提高新型城鎮(zhèn)化的質量,最終實現(xiàn)農民工的市民化。進一步完善有關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或完善相關實施條例和辦法,細化農民工在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方面權益法律保障的具體內容。
(四)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首先,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工會、婦聯(lián)和共青團組織要采取各種手段廣泛宣傳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民法通則、刑法等法律知識,增強農民工的道德素養(yǎng)、法制觀念與家庭責任感,指導其正確處理好外出打工與婚姻家庭、子女撫養(yǎng)教育、老人贍養(yǎng)之間的關系,自覺遵紀守法,克己自省、獨善其身。特別是要幫助外出農民工樹立起對婚姻家庭應有的責任意識,認識到不履行責任所應承擔的道德與法律后果,認清其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避免一時沖動或者心血來潮而給自己、家庭和他人帶來傷害和災難,從而自覺抵制或者糾正非婚(婚外)同居、婚外戀、重婚等違規(guī)失范和違法行為。其次,要通過教育引導,在外出農民工群體中營造人人自重自愛,人人參與“平安家庭”建設,人人自覺抵制和糾正破壞他人家庭和社會公序良俗的“臨時夫妻”現(xiàn)象的輿論環(huán)境和氛圍,形成一種從根本上遏制或減少少數(shù)外出農民工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破壞家庭、危害社會等不良行為的強大社會合力與正能量。再次,企業(yè)等用人單位要切實承擔起外出農民工教育管理的社會責任。發(fā)現(xiàn)外出農民工中有產生“臨時夫妻”行為的不良苗頭時,應當及時提醒、疏導、教育和制止。對于已經發(fā)生“臨時夫妻”行為者,要進行批評教育,或者向當?shù)卣?、有關組織報告,并主動或者協(xié)助做好說服勸導工作,促使當事人或者其親朋好友能夠通過協(xié)商、調解等方式把問題矛盾妥善處理好。此外,企業(yè)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豐富外出農民工健康向上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決不能把這些都看作是與企業(yè)毫不相干的個人私事。
(五)依法處理矛盾糾紛,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臨時夫妻”問題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也是一個法律問題。法律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調節(jié)器。面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法律應當發(fā)揮其在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調處矛盾糾紛、保護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和不斷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第一,有關部門要及時處理農民工的家庭糾紛。對于農民工家庭因“臨時夫妻”問題引發(fā)的矛盾糾紛,務工所在地政府和有關組織應當及時介入予以適當處理。對于當事人到婦聯(lián)組織咨詢或者投訴的,婦聯(lián)組織應當根據(jù)我國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精神給予教育幫助指導,釋疑解惑,并提供法律援助,幫助協(xié)調解決問題,或者向有關部門反映。對于因“臨時夫妻”問題所產生的家庭暴力、敲詐勒索、盜竊搶劫、綁架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局派出所接到報警的,應當及時出警,并依照法律規(guī)定處理。城市街道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對于當事人申請?zhí)幚淼摹芭R時夫妻”同居等相關糾紛,應及時受理,并進行批評、勸導和教育,使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危害后果,理性地解除同居關系,穩(wěn)妥地處理好遺留問題,并主動承認和改正錯誤,回歸各自家庭;同時,做好其配偶的思想工作,使其能夠原諒對方,從穩(wěn)定家庭、保護子女的角度,給對方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必要時可以與當事人所在企業(yè)等用人單位一起做工作。對于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要依法監(jiān)督其執(zhí)行。對于行為人之間發(fā)生的因解除“臨時夫妻”關系所產生的債務糾紛和其他問題,依法進行調解,或者指導當事人通過訴訟程序予以解決。
第二,在農民工務工所在企業(yè)中建立農民工婚姻家庭問題調解組織。企業(yè)或農民工可以根據(jù)人民調解法的規(guī)定,推舉組織協(xié)調能力強、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農民工代表作為負責人,牽頭組織成立農民工婚姻家庭問題調解委員會,與農民工家庭建立親情聯(lián)系制度與QQ群,倘若發(fā)現(xiàn)農民工家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及時出面協(xié)調處理或向有關部門、組織反映,幫助解決農民工家庭所產生的婚姻家庭糾紛。農民工遇到家庭糾紛時也可以向該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2.依法及時審理農民工離婚案件
依照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①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配偶一方重婚或與他人同居,是人民法院裁判準予離婚的法定理由,受害方可請求離婚。對于因“臨時夫妻”問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受理,依法進行調解并做出是否準予離婚的判決。首先,采用人性化的地域管轄制度。為落實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戰(zhàn)略,適應我國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流動地域不斷擴大的發(fā)展趨勢,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據(jù)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農民工案件受理難問題,有針對性地通過立法或者司法解釋途徑,將硬性的地域管轄改為更為靈活的選擇性地域管轄[21],以建立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地域管轄制度,使民事訴訟程序的設置更加為民、親民和便民,滿足當事人的訴訟需求。其次,在審理過程中,要注意充分運用調解手段,注意傾聽無過錯一方的訴求,注意保護無過錯方和子女的合法權益。同時落實好離婚經濟幫助措施,認真執(zhí)行離婚經濟補償制度,防止矛盾激化和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合情合理合法地解決糾紛。再次,要強化對受害人的法律救濟。夫妻一方如果違反了忠實義務,就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過錯方應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下列法律后果:(1)受害一方可以另一方違反忠實義務為由提出離婚并獲得準許。我國婚姻法第32條明確規(guī)定將“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作為人民法院判決準予離婚的法定情形之一。(2)離婚時在財產分割問題上照顧無過錯一方的利益。即無過錯一方應當多分財產,反之,有過錯的一方應當不分或少分財產。(3)無過錯一方有依法向有過錯方提出損害賠償?shù)臋嗬?。[22]185此外,筆者建議還應取消有過錯方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yǎng)教育權和監(jiān)護權。
3.依法懲治破壞婚姻家庭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
筆者認為,“臨時夫妻”行為是一種侵犯配偶權的違法行為。所謂配偶權是指夫妻雙方相互間平等地享有的表明配偶身份和基于配偶身份所享有的對配偶利益的專屬支配權。配偶權是夫妻所享有的一種身份權,也是夫妻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核心內容。其中,夫妻的忠實義務和同居義務是配偶權的重要內容,也是配偶權中目前最容易受到侵犯的具體權利。[22]171-178外出農民工“臨時夫妻”的同居行為本身就直接違反了夫妻忠實義務,也是對我國一夫一妻制的公然違背。在教育勸說或調解無效并導致夫妻離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根據(jù)夫妻一方違反忠實義務情況和“臨時夫妻”同居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及危害后果,依法分別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首先是違反忠實義務的外出農民工一方的法律責任問題。對違反忠實義務的一方應進行批評教育,并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一,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責任。根據(jù)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因配偶一方重婚或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這就從法律上確立了離婚過錯賠償制度,對于因一方過錯而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給無過錯方造成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支持無過錯方的合理合法訴求,依法追究過錯方的賠償責任,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兩種形式。具體而言,對于給配偶一方造成物質損害或者精神損害的嚴重侵權行為,應同時適用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財產責任方式和非財產責任方式,即判令加害人除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非財產責任方式外,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23]筆者建議,在條件成熟時,應當通過制定《婚姻法實施條例》和司法解釋等途徑明確離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標準,例如,按照家庭財產總額的20%—30%確定賠償比例,授權法官根據(jù)具體案情加以綜合考慮確定。這既是對有過錯方違反夫妻忠實義務行為的必要懲處,也是維護婚姻義務嚴肅性和法律權威性的必然要求。對于“臨時夫妻”之間產生的債務糾紛,則應依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予以處理。
第二,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對行為人的行為違反法律造成一定危害后果但尚不構成犯罪的,例如,故意傷害“臨時夫妻”另一方及其合法配偶,或者盜竊對方財物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jù)違法情節(jié)和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給予治安行政處罰。
第三,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我國刑法和婚姻法等法律明確規(guī)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臨時夫妻”行為事實上已經觸犯了國家法律。首先,由于重婚與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屬于性質不同的兩種違法行為,重婚還涉嫌構成犯罪的問題,我們必須正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重婚,是指已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即一個人同時有兩個以上的配偶,或者在同一段時間內存在兩個以上婚姻關系。具體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結婚;二是事實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者與他人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周圍群眾也認為是婚姻的;三是無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臨時夫妻”主要是涉及事實重婚問題。但無論是法律上的重婚,還是事實上的重婚,都是違反一夫一妻制和侵犯配偶權的嚴重違法行為,必須給予嚴肅處理和堅決取締。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居住。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有配偶者與他人持續(xù)、穩(wěn)定的共同居住行為。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對外是否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與“事實上的重婚”的區(qū)別就在于它“不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同樣也是嚴重破壞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和侵犯配偶權的違法行為。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睘榧訌妼ΜF(xiàn)役軍人婚姻的保護,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薄芭R時夫妻”同居行為如構成重婚罪或破壞軍婚罪的,應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受害人一方既可以通過公安機關報經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也可以由本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其次,人民法院在具體量刑時,應當考慮到重婚罪與其他犯罪相比,其社會危害程度相對較輕,而且犯罪嫌疑人家里往往還有年幼的孩子需要他們特別是母親一方的撫養(yǎng)照料,因此,對此類案件的懲處應當慎之又慎,從嚴掌握。再次,對于后果嚴重,屢教不改者,一般也不宜重判。如果“第三者”屬于無配偶者,其與有配偶的外出農民工一方同居時并不知道其有配偶,則無配偶一方主觀上不具有重婚的主觀故意,不構成重婚罪,而由有配偶者一方單獨構成重婚罪,應追究有配偶者一方的刑事責任。而對于暴力逼婚、敲詐勒索、盜竊搶劫、傷害兇殺等其他犯罪行為,則應當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其次,是關于與外出農民工以“臨時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第三者”的法律責任問題。該問題目前“法無明文規(guī)定”。無過錯一方能否向“第三者”要求損害賠償?人們對此認識并不一致。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存在著“第三者”概念的界定、調查取證責任分配、“第三者”介入與當事人婚姻破裂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等一系列難題,我國婚姻法目前沒有規(guī)定“第三者”應該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受害配偶一方對實施侵犯配偶權行為的“第三者”主張損害賠償也還于法無據(jù)。以上問題還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但是,如果“第三者”的行為侵害了我國刑法所保護的某類客體而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則應依照刑法規(guī)定追究其相應的刑事責任。
[1]朱劍紅.我國農民工總數(shù)超2.6億[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8/c1001-21635235.html.
[2]佚名.臨時夫妻該被社會原諒嗎?[N].大連日報,2013-03-21.
[3]姜明、姜書范.糾紛頻發(fā)困擾“臨時夫妻”[N].工人日報,2013-06-06.
[4]萬金陽“.臨時夫妻”是與非[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3-07-29.
[5]翟珺“.臨時夫妻”折射外來務工者生存尷尬[N].上海法治報,2013-09-04.
[6]何川.誰來關注她們的感情世界——東莞女工的性調查引發(fā)的思考[N].新民晚報,2011-11-22.
[7]段塔麗.性別視角下農村留守婦女的家庭抉擇及其對女性生存與發(fā)展的影響——基于陜南S村的調查[J].人文雜志,2010,(1).
[8]管明龍.淺析農民工“臨時夫妻”現(xiàn)象[J].新西部,2013(,30).
[9]郭利格.“臨時夫妻”之反思[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3,(4).
[10]長城.“臨時夫妻”背后的情與法[J].檢察風云,2013,(19).
[11]安海濤、藍水風.臨時夫妻:危險關系傷不起[N].人民法院報,2013-05-19.
[12]藍風.農民工臨時夫妻:正當需求難掩群體性罪與惡[J].婦女生活,2013,(10).
[13]吳國平,張影.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第三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
[14]陳國華.城市流動家庭中的親子改寫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與發(fā)展,2011,(1).
[15]楊麗萍,呂諾,王昊飛,胡浩.家庭整體流動,需政策相挺[N].人民法院報,2014-05-17.
[16]郭士輝.新型城鎮(zhèn)化:在“人”字上做大文章[N].人民法院報,2014-03-09.
[17]桂田田,鄒春霞.中央深改組審議戶籍改革意見[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4-06-07/025930311299.shtml.
[18]劉武俊.把遷徙權放出戶籍的籠子[A].何家弘.法學家茶座(2014年第2輯)[C].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
[19]賀林平.人民日報談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政府也有難處[N].人民日報,2013-12-08.
[20]劉益清,林劍波,王麗雅.城里人、農村人、外地人,待遇都要一樣[N].福建日報,2013-12-07.
[21]王劍,許磊.切實解決外出務工人員離婚案“三難”問題[N].人民法院報,2014-01-12.
[22]吳國平.婚姻家庭立法問題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23]吳國平.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責任編輯:蔡鋒
On Nature of Temporary Couple among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Solutions
WU Guoping
Nowadays a phenomenon that migrant workers make temporary couples appears in some coastal cities,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mon.In spite of its special background and causes,it is against morals and law in nature;and it easily triggers domestic disputes and social confli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we need to mak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so as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boost the change of flowing mode of rural population,reinforce legal education, solve disputes and conflicts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punish those crimes of destroying others’marriage.By this way, we can safeguard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law and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to their transformation into urban inhabitants.
migrant workers;temporary couple;nature;solutions;legal regulation
10.13277/j.cnki.jcwu.2014.04.003
2014-04-16
D923.9
A
1007-3698(2014)04-0021-09
吳國平,男,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教授,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350108
本文系福建省法學會2013年度法學研究重點課題“流動家庭婚姻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FLS(2013)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