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胡 煒 蒙 冰
廣西大學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廣西南寧 530004
依托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載體,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高層次學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型儀器設備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順利開展的物質條件和重要保障,其中,顯微成像設備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必要裝備。顯微成像平臺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臺所涉及儀器設備的數(shù)量、種類和功能較多。在建設時順應實驗室發(fā)展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和布局,使之服務于科研,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效率,增強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公共大型儀器平臺,下屬4個分平臺:顯微成像平臺、蛋白組學平臺、基因組學平臺和生化分析平臺。同時,設立實驗室技術支撐組機構,配備專門技術人員,負責大型儀器和公用設施的統(tǒng)一管理和維護,并提供技術服務。4個分平臺的運行均遵循“資源共享、高效運行”的原則,并依據(jù)相關設備的功能、特性進行因“器”制宜的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
顯微成像平臺貫徹“高效運行”的原則,對不同功能的顯微設備進行了分類規(guī)劃和安置。
包括原子力顯微鏡和多光子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此類顯微設備價值幾百萬元,運行環(huán)境嚴格、配件精密、功能復雜,需要操作人員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技術能力。為滿足運行條件,此類設備安置于恒溫恒濕的房間,設為“高端顯微鏡室”,由專職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管理和維護,設進出門禁及權限。高端顯微設備施行接樣測試,即實驗人員送樣品,由技術人員接樣后進行操作,反饋結果報告。
包括普通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核型分析系統(tǒng)和顯微操作儀。此類設備為生命科學科研實驗中的常用設備,使用率高、使用時間長,對于已經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的研究生而言,經培訓后可自行操作使用。此類設備歸置于恒溫恒濕房間,設為“常規(guī)顯微鏡室”。進出門禁不設限,但操作計算機設有不定期更換的密碼,經過培訓并登記在案的使用人員與管理人員預約后領取密碼,結合平臺技術人員制作的操作指南,自行操作使用。
包括石蠟切片機和包埋機,此類設備歸置到開放式的樣品制備室,樣品制備室中每臺儀器均配使用操作指南,使用人員經培訓后可自行對樣品進行處理,使用后進行登記。
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有4個研究單元,農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動物生殖調控與遺傳改良、作物育性發(fā)育與遺傳改良和作物抗逆與養(yǎng)分高效利用,各個研究單元中又含數(shù)個課題組。研究實驗內容均涉及顯微成像設備,如動物生殖生理研究中核型分析、顯微操作和植物亞細胞結構觀察、標記定位等。由于所涉及的研究內容和人員較多,設備資源有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促進貫徹實施是顯微成像平臺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
本室遵循“資源共享、高效運行”的使用管理原則,制定了《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條例》《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開放使用辦法》和《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分析測試收費標準》,每學年初對新生進行實驗室安全和儀器使用管理培訓。進入實驗室后,讓學生了解平臺基本情況和管理規(guī)則,哪些儀器設備需要經過培訓方可操作,哪些儀器設備需要技術人員操作等。同時,每臺儀器旁均配備使用登記本、技術人員制作的操作指南等,要求使用人員詳細登記所屬課題組和負責人,當使用人未按管理辦法接受使用培訓、或未按操作指南操作導致儀器故障,責任由使用人所屬課題組承擔。
高端顯微設備實行“收樣—測試—出結果報告”的流程,技術人員將依照樣品特性及送樣順序對樣品進行檢測。本室樣品類型眾多,作為研究機構,鼓勵送樣人員與技術人員一同參與測試,共同研究指導。結果圖像及報告以光盤形式交付送樣人員。
常規(guī)顯微設備使用人員多,樣品內容、數(shù)量復雜,為保證合理有序使用,實行預約制。使用人在初次申請使用前由管理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及操作培訓,培訓完成后登記在案,預約使用時間并向管理人員領取操作計算機密碼,按儀器操作指南使用。
顯微制片設備由于歸置于開放式樣品制備室,使用頻繁,人員流動大,使用人員進入本室須經課題組前期培訓已掌握相關技能。因此,可借助操作指南和登記本提前預約、合理安排使用時間。對于此類設備,使用人員應自覺遵守相關管理規(guī)則,共同維護使用秩序,保證有序運行。
大型儀器設備價值高、運行成本和維修費用昂貴,為了保障儀器設備的可持續(xù)運轉,更好地服務于科研,我室推行有償使用機制,對使用設備的單位和個人收取相應的測試費。費用由學校財務處收取,由實驗設備處管理。由于收費的出發(fā)點是保障科研、維持運轉、促進成果產出,因此采取了實驗室內低收費、實驗室外標準收費的辦法。同時,部分運行成本低、耗材使用少的設備,如普通光學顯微鏡則實行實驗室內部免費使用,既提高了儀器使用率,又深得人心?!耙詸C養(yǎng)機”的良好運行機制,既讓儀器設備有了運行保障和升級條件,又擴大了平臺的共享和開放力度。
技術人員每天的工作,一邊是儀器設備,另一邊是各種各樣的樣品和研究內容。因此,技術人員成了儀器設備與研究內容之間的一座橋梁。面對日新月異、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科技,技術人員不僅需要能夠操作現(xiàn)有儀器,同時還要承擔儀器功能和實驗方法開發(fā)、儀器設備更新及采購方案制訂。技術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實際上代表著儀器功能被開發(fā)的程度。同時,隨著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深度的增加,硬件設備隨之不斷升級或更新,如何升級或進行設備更新?lián)Q代,挑戰(zhàn)著技術支撐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顯微成像平臺從最開始的普通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升級為可拍照留檔的影像設備,乃至今天配備高端原子力顯微鏡。升級和采購工作需要技術人員以順應科研需要為出發(fā)點,不斷調研、了解發(fā)展趨勢和科技信息,最終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最佳方案。要完成這些工作,要求技術人員對相關領域知識非常熟悉,并不斷提升、更新。因此,積極學習、參與培訓和交流成為技術人員提高業(yè)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平臺技術人員還應通過申請學校實驗教改項目進行儀器功能和實驗方法開發(fā)方面的研究,將科研與技術更好地結合,讓自己的工作更積極地深入到科研中。
技術人員在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的同時,還應積極地將相關領域的新進展推送給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新信息能夠得到及時傳播和運用。為了達到此目的,平臺每學年面向全室開展一次顯微成像相關知識的系列講座,內容涉及顯微成像設備的原理、儀器設備功能以及新設備應用等。同時,平臺還與設備工程師合作,針對相關設備不定期地開展新手培訓、進階培訓以及結合實際問題的應用培訓等。使儀器設備與管理者、使用者成為一個良好互動的整體,帶動科研活力、探求創(chuàng)新點。
目前,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顯微成像平臺建設仍在探索過程中。只有結合實際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體制,才能使平臺可持續(xù)發(fā)展,真正在開放、共享的環(huán)境中服務科研。在探索過程中,我們認識到,顯微鏡成像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明確定位、合理規(guī)劃、提高運行效率以及重視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真正實現(xiàn)平臺建設與發(fā)展。通過培養(yǎng)研究型技術人才,開展積極的培訓和知識更新,引入大量的新技術、新方法,加快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將科研、實驗和技術融為一體,才能形成一支業(yè)務精湛的技術隊伍,從而帶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繁榮、顯微成像平臺的發(fā)展和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產出,形成一個擁有高水平科研能力、高素質技術人員和高精尖儀器設備并充滿活力的科研基地。
[1] 王穎.論高等學校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與共享[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444-446.
[2] 高靜,顧文彬,孫文明.談高校大型儀器開放共享體系建設[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11):60-62.
[3] 婁健.政府采購制度下高校采購貴重儀器設備方式的選擇[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158-160.
[4] 吳偉軍.高校儀器設備進口工作研究與探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