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張曉鳴
國產大飛機逐夢藍天
□本刊特約記者 張曉鳴
大型客機凝聚了現(xiàn)代工業(yè)制造技術的精華,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從1909年馮如成功研制第一架中國飛機,到1970年“運十”立項,再到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公司成立,百年來,翱翔藍天是中華民族堅守不渝的夢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風雨不蝕的希冀。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商飛設計研發(fā)中心,走進綜合試驗大廳,登上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坐在駕駛艙主駕駛的座位上,了解速度表、高度表、航跡圖等有關儀器儀表情況。穿過飛機客艙時,他兩次在座位上坐下來感受國產飛機的舒服度。
總書記說,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yè)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fā)、制造自己的大飛機。
總書記對大飛機研制隊伍寄予厚望。他表示,中國飛機制造業(yè)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歷程,現(xiàn)在是而今邁步從頭越,勢頭很好,開局很好,希望大家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我寄厚望于你們。他叮囑企業(yè)負責人:“中國大飛機事業(yè)萬里長征走了又一步,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飛機?!?/p>
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介紹,而今,歷經(jīng)幾年奮斗,自主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型客機項目全面轉入工程發(fā)展階段,累計訂單已達380架,力爭早日實現(xiàn)首飛。同時,按照“研制一代、生產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我們已啟動未來民機項目前期論證,開展民機基礎技術預先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ARJ21是中國第一款按照國際標準研制的噴氣支線客機,擁有70至90個寬敞座位,座位舒適度和飛行速度甚至可以媲美波音737等干線大飛機。ARJ21從立項研制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10多個年頭,完美通過了大量條件苛刻的試驗和試飛。
在專家眼中,ARJ21與C919使用相同的技術標準,共用相同的研制體系。可以說,ARJ21是中國大飛機C919的探路先鋒。對中國民用飛機來說ARJ21是打基礎,C919是上水平。C919在吸收ARJ21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在總體設計、氣動外形、機體結構、系統(tǒng)綜合和項目管理方面,實現(xiàn)完全的自主創(chuàng)新。
因此,ARJ21交付飛機的首飛,是今年6月項目團隊的頭等大事。盡管第一架ARJ21飛機成功首飛已過去五年多,但這次要上天的是今后將搭載旅客、投入航線飛行的飛機,任何閃失、問題,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首飛當天中午,紅白相間的ARJ21飛機緩緩進入跑道。機長陳志遠鎮(zhèn)定地剎住車,將發(fā)動機轉速慢慢推到最大,發(fā)動機全速運轉后爆發(fā)出一陣強有力的轟鳴。滿載著期盼的目光,飛機輕盈地騰空而起;地面上的人群像五年前一樣沸騰,興奮之余卻沒人有半點放松。
“對于試飛中心,這是第一次‘大考’。后面的任務還很重,我們的能力要盡快提升,設備要盡快完善,必須確保飛機不帶隱患上天、項目不在我們手中誤點?!彪S機飛行、擔當首飛“觀察員”的中國商飛公司總飛行師、試飛中心主任錢進說。
習近平在中國商飛設計研發(fā)中心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駕駛室察看
目前中國商飛公司視兩項目標如同軍令:堅決打贏ARJ21—700飛機取證交付攻堅戰(zhàn),取得CAAC型號合格證,兩架飛機達到交付狀態(tài);堅決打贏C919大型客機工程發(fā)展攻堅戰(zhàn),完成詳細設計評審,全面進入首批試制,并展開試驗驗證。
就在習總書記視察國產大飛機研制工作前后,C919項目所有機體部段的下線和交付工作正式開始,距離總裝的時間也越來越近。
5月15日,首架C919飛機前機身部段在江西南昌成功下線,這是下線的首個大部段。前機身大部段包括前段客艙、前貨艙和再循環(huán)風扇艙,是由蒙皮、客艙舷窗、客艙地板和承力部件等構成的筒狀結構部段,全長6.358米,高4.166米,寬3.96米,含貨艙門重約1.2噸,包含零件1600多項。
6月下旬,C919飛機APU系統(tǒng)首套進氣風門框裝機件按計劃節(jié)點順利入庫,這是C919飛機系統(tǒng)供應商交付的首個裝機件。APU進氣風門框是安裝APU進氣風門和進氣管道的重要部件,如不能按時交付將影響到整個飛機總裝下線節(jié)點。
7月,首架C919飛機機頭部分在成都進入總裝沖刺階段。機頭形似“小豬腦袋”,構造最復雜,要把約4000項零件,組成178個小組件,然后拼接成40余個大組件,最后形成上下部再合攏。與圓桶形的飛機機身不同,機頭外形呈現(xiàn)多曲面,設計精度要求高,制造難度大。此外,機頭空間最小,但所有的信息都要從這個“腦袋”發(fā)出,必須留出足夠而且合理的系統(tǒng)安裝空間。
在機頭部分進入總裝沖刺階段的同時,首架C919飛機平尾部件裝配在上海正式開工,這是第一個正式開工的中國民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8月24日,三個月前在南昌下線的首架C919飛機前機身大部段,在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完成交付。
C919飛機中機身部段在裝配中
5天之后的8月29日,C919大型客機中機身部段在中航工業(yè)西飛公司通過適航檢查,并于9月11日運抵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成為C919項目研制過程中交付的第二個大部段。中機身部段全長5.99米,寬3.96米,由中機身筒段、龍骨梁、中央翼、應急門組成。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部段在國內民機上首次應用世界先進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
這些重要節(jié)點的如期完成,為今年下半年首架機的機體對接奠定了堅實基礎。國產大飛機C919呼之欲出!
事實上,中國的民機研制始于20世紀60年代,起步并不算晚。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項目成功后,大型客機開始進入決策層的視野。
1970年8月17日,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yè)領導小組正式向上海市下達了大型客機“運十”及其配套發(fā)動機“渦扇8”的研制任務,代號“708工程”。1980年9月26日,“運十”成功首飛。
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運十”的研制逐步陷入停滯狀態(tài),項目就此擱置下來。之后中美合作,由麥道公司提供25架 MD82飛機的配套件,由上海航空工業(yè)公司負責鉚裝、總裝、試驗、試飛和交付。1992年3月,中美開始合作生產MD90,機體的國產化程度達到70%。然而,1997年8月,麥道被波音并購,MD90在生產試飛2架后倉促結束。其后,與外方的幾次合作和接觸,最后也都無疾而終。
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大型客機項目正式啟航。早在成立之初,中國商飛就決心充分借鑒國際民機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我國航空工業(yè)特點,確立了“主制造商—供應商”的民機研發(fā)模式,積極推動民機產業(yè)體系建設。5年內,確定了寶鋼、中鋁等16家材料供應商和51家標準件潛在供應商,擇優(yōu)選擇了17家國際供應商,促成了17家合資企業(yè)。全國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yè)參與大型客機項目。
中國商飛也清楚地意識到,大型客機的成功分為三個階段:研制成功、市場成功、商業(yè)成功。當達到穩(wěn)定的量產,后續(xù)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市場覆蓋率、占有率不斷擴大,主制造商實現(xiàn)盈利之后,才是真正的商業(yè)成功。
隨著近年來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民航運輸市場呈現(xiàn)了巨大的需求。2012年中國旅客運輸量為3億人次,人均乘航班出行次數(shù)為0.21次,比10年前增長了3倍。到2020年旅客運輸量要達到7億人次,人均每年0.5次。到2030年旅客運輸量要達到15億人次。
中國商飛公司預測,未來20年,僅中國市場就需要新增近5300多架50座以上的民用飛機,總價值高達6400多億美元。另外,還有歐美發(fā)達國家航空公司機隊的更新?lián)Q代,東南亞和中東等新興地區(qū)航空運輸業(yè)增長迅猛,這些都對民用飛機有著大量的需求。未來市場的發(fā)展足夠大,也就為中國商飛公司的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大型客機研發(fā)和制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通常來說,大型飛機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如C919,其單通道客機座級158—174座,航程4075-5555公里。作為大型戰(zhàn)略性高技術裝備,大飛機的研制兼有政治、國防方面的重要意義,其所帶來的巨大市場盈利也讓許多企業(yè)摩拳擦掌,然而現(xiàn)在只有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具備這項技術研發(fā)能力。
實際上,與國外同類機型相比,C919大型客機并不遜色,其從研制開始立足長遠,便很有前瞻性,確立了“三減”(即減重、減阻、減排)研發(fā)方向,計劃減重14%、減阻5%、減噪10個分貝、污染排放物減少50%、油耗下降12%—15%。它以“更安全、更經(jīng)濟、更舒適、更環(huán)保”的特色,向波音、空客兩強爭霸的國際大型客機市場打出節(jié)能環(huán)保牌。C919在不斷進行自主設計的同時,也與國際的最新技術緊密接軌。C919所采用的發(fā)動機和波音、空客最新的機型所用的是同一供應商所生產。
此外,隨著我國大飛機制造水平提升,高溫合金、剎車系統(tǒng)、光電器件等航空配套材料,也將迎來發(fā)展機遇。它的問世將會動搖美國波音、歐洲空中客車在大客機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并為“中國創(chuàng)造”走向世界再增添幾分底氣。
C919大飛機在總裝完成后還要邁過什么坎?“試飛是主制造商能力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航空專家如是說。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遭遇到雷雨、氣流、閃電、低溫等突發(fā)情況,飛機也可能發(fā)生發(fā)動機失效等內部故障,而適航證就是證明飛機可以克服這一切極端事件并保障安全飛行的證書。C919只有通過民航局最嚴苛的適航考驗審定合格后,才能夠進入民用航空市場。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闭缰袊田w公司副總經(jīng)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所說的:“項目研制任重道遠,希望各參研參試單位能堅決打贏C919大型客機工程攻堅戰(zhàn),為實現(xiàn)中國夢和大飛機夢作出新貢獻!”
(編輯 張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