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春
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癥,臨床上比較多見。按突出的部位,一般分為單側型、雙側型和中央型;髓核突出的方向也各有不同,可向后、向前、向椎體內突出。采用不同手法的復位能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納,緩解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解除肌肉痙攣,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有明顯療效。
病變部位,常見兩處
腰椎間盤突出多由外傷所致,積累勞損是引起纖維環(huán)破裂的主要原因。也可因椎間盤本身退行性病變,或者椎間盤有發(fā)育上的缺陷所致。腰骶關節(jié)是常見壓痛點,也是極易扭傷或勞損的部位,腰4-腰5,腰5-骶1椎間盤突出自然也就比較多見?;颊咛弁醋酝尾块_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后側、小腿外側,甚至達到足背外側、足掌和足跟,一側的下肢痛神經(jīng)放射痛是主要癥狀。
注:除了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之外,還要排除腰椎結核、腫瘤,因為后兩者不屬于手法復位范圍。
治療本病的原則,是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納,使纖維環(huán)得到修復。而只有改變突出髓核的位置,才能松解粘連,加強局部氣血循環(huán),解除或減輕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因此,解除腰臀部肌肉痙攣,拉寬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增加椎間盤外壓力,調節(jié)后關節(jié)紊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手法復位恰恰是根據(jù)用力方向不同,改變突出部位與神經(jīng)根的相互關系,松解神經(jīng)根的粘連,使神經(jīng)根不再受到擠壓,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產生作用。
手法治療,有輕有重
輕手法放松
輕手法主要是使肌肉放松,多采用點、壓、揉、推、滾、搖、抖等放松類手法,可選擇多種手法依次進行,每種手法可多次重復,使患者感覺到舒適。
點法 以雙拇指,順后背正中線旁約2橫指的距離,從上往下按壓至腰骶部。如圖1、圖2。
壓法 以兩手交叉(注:手掌相對交叉,或掌心貼掌根類似胸外按壓般的交叉皆可),順后背正中線逐漸向下按壓至腰骶部。
揉法 以手掌或掌根,按揉脊柱兩側的背闊肌,重點在兩側腎腧穴部位按揉。
推法 以兩手掌按壓于脊柱兩旁,給予一定壓力并推向兩側。如圖3-圖5。
搖法 以雙手掌置于腰部正中,左右推搖使肌肉放松。
抖法 囑患者俯臥位,雙手握住患者踝部,輕微抖下肢。
這些手法用力都要以患者能忍受住為度,手法宜緩慢深沉,使力量直達深部,以分離粘連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痙攣的肌肉也會得到松弛。
重手法復位
重手法是在肌肉松弛的基礎上進行的,讓患者能夠適應不會緊張,一般可分為搬腿、搬肩、側搬、盤腰、盤腿等重手法。運用此類手法時要用巧勁,切忌暴力,掌握好時機,讓患者感覺不到痛苦,又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扳腿法 囑患者俯臥位,醫(yī)者一手按壓在第3腰椎和第4腰椎部位(編者注:大約是系腰帶、皮帶的高度),另一手拖住患側膝關節(jié),使髖關節(jié)過伸,然后同時交錯用力,此時腰部往往有彈響聲。然后,改變體位再在對側重復做1次。如圖6。
扳肩法 仍取俯臥位,醫(yī)者一手按壓在第4腰椎和第5腰椎部位,另一手自患者肩下將肩抬起,然后交錯用力,腰部亦可聽到彈響,左右各做1次。如圖7。
側扳法 囑患者側臥位,一手置于髂嵴處,也就是取環(huán)跳穴位與尾骨之間的部位;一手置于肘關節(jié)部位,靠肘關節(jié)推動患者肩部,使患者軀體扭轉,然后雙手向相反方向交叉用力。此時腰部應有明顯彈響,再改變體位重復做1次。如圖8、圖9。
盤腰法 囑患者仰臥位,讓其屈髖屈膝,醫(yī)者用雙手扶住患者膝部,并使膝部貼近胸前。然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下壓雙膝,雙手同時交錯用力。接著改變體位,在另一側再做1遍。
盤腿法 囑患者側臥位,患側腿在上屈曲位,健側腿在下伸直位。醫(yī)者一手握扶膝部外上方,另一手以肘關節(jié)拖住患側小腿將手由大腿后方伸向臀部,使患者髖關節(jié)盡量屈曲,膝部靠攏胸前。然后一手向下推壓膝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上抬肘關節(jié),使患側的髖關節(jié)在內旋位變?yōu)樯熘蔽?。再改變體位重復做1次。
經(jīng)上述手法結束后,突出的髓核有望基本回納,讓患者臥床休息片刻即可。囑患者若還有輕微的癥狀,可以隔日再做1次,腰部捆綁固定帶。
(編者注:以上手法的動作程度和持續(xù)時間均以患者能耐受為準,不作硬性規(guī)定,如果條件及身體情況允許,最好能全部做一輪。此法有一定風險,應由技術熟練的專業(yè)按摩師進行,特別是重手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