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霞
摘 要:父愛如山,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自古以來為人稱頌。該文以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為材料進行分析,借車站送別時父親為“我”買橘子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了濃濃的親情。緊扣“背影”這條線索,著重對文中父親的描寫展開論述。雖然面對天災(zāi)人禍,在厄運面前有過痛苦掙扎與命運作斗爭以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顯露出父子之間的凄涼而又辛酸的愛。該文圍繞父愛這個主題展開論述,透析了作者在字里行間中所蘊含著的人文主義情懷。
關(guān)鍵詞:朱自清 《背影》 父愛 人文主義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218-01
1 《背影》的主題
《背影》寫于20世紀20年代。文章寫的是在車站父親為兒子送別時買橘子的片段,從中可以感受到父親給兒子所帶來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和濃濃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思念。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筆下的父與子的形象刻畫的極為細膩與生動,作者不僅僅是將一種深沉厚重的父愛寫的感人肺腑,而且很真實,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標準,包含著一種父子之間的純粹而彌足珍貴的情感,而且在文章中,兩者之間互相包容,互相體貼,面對天災(zāi)人禍,在厄運面前雖然有痛苦掙扎與命運作斗爭以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匯合了父子之間的凄涼而又辛酸的愛,語言淳樸,給人一種平實質(zhì)樸,順其自然之感,引發(fā)了不少人的思考和同情,并且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2 愛的延續(xù)
歷來描寫父母對子女的愛的古詩和文章有很多。而且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來說,不怎么會將“愛、喜歡”之類的字眼掛在嘴邊,而是通過一個載體去表達,比如說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觀村童戲溪上》中所說的“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庇秩缣拼辖嫉摹队巫右鳌分械摹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钡鹊?。這樣的描寫親情的詩數(shù)不勝數(shù),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雖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寫父愛的片段不是首創(chuàng),但還是留給讀者厚重而又深沉的感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別是文中父親的背影雖然身材臃腫而且行動遲緩,但他那背影及父親的形象卻是那么的偉岸而又高大,深深的印在每一位讀者心中,每一次回過頭來,都有一種無言的感動涌上心頭。
3 父子間愛的流露
這篇文章是作者八年之后的回憶,想起當時與父親車站分別的場景。而期間,父子倆的關(guān)系一度陷入僵局,且時常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甚至達到不讓兒子進家門的地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而終究其主要的原因,還是還是因為父子倆這種倔強,誰也不認輸?shù)男愿裨斐傻?。兒子認為父親比較霸道專制。而父親則覺得約束兒子天經(jīng)地義,沒什么不妥,這一來二去的,再加上家中的妾的挑撥,自然而然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仍未好轉(zhuǎn)。雖是這樣,但據(jù)資料記載,作者的父親在晚年的時候,貌似對兒子不理睬,冷淡,甚至過于嚴厲,雖然心中還是很惦念常年在外奔波的大兒子的,但是封建觀念父子之間的倫理綱常一直壓迫著父親,讓他覺得父母管教子女是天經(jīng)地義,更不會主動放下父親的身份去給兒子道歉。但是為緩和這種尷尬的局面,作者的父親還是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就以掛念自己的孫子為由與朱自清書信聯(lián)系,這才有了文章《背影》中所提到的“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其實,這篇文章在筆者看來也算是性格倔強的兒子對父親的一種變相的道歉和認錯。因為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孝子,所以發(fā)生這些事,作為最大的兒子心里也不暢快,甚至是一種痛苦,使他身心倍受煎熬。直到1925年在北京教書的兒子接到了父親的來電,信中說:“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碑吘故歉缸友}相連,作者也不是那種無情無義之人,更何況對于一個孝順的兒子來說,無疑是給了作者一劑猛藥,讓他心里為之一動。因此有了回憶起父親的背影,創(chuàng)作了這篇文章。
在1928年的秋天,身在揚州的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收到了來自開明書店寄的散文《背影》,他立即跑到父親的房間,讓行動不便的父親先看。在拿到文章的時候,年邁的父親就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挪到窗前,靠在椅子上,拿起隨身攜帶的老花鏡,一字一字的閱讀著,在開始看的時候,父親朱鴻鈞的眼角不時有渾濁淚流出來,因為他從這篇文章中讀懂了兒子,明白了兒子的不易與苦心,以及對父親的那種無畏的愛。所以這篇《背影》也成了彌合作者與父親之間的間隙的一個工具,讓父子倆的關(guān)系緩和,打破這種冷戰(zhàn)的局面,從此父子關(guān)系和好如初,最終父親也沒有帶著遺憾離去。
4 品讀文中之愛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的描寫成為文中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線索。文中有四次描寫父親的背影;第一次是在文章的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具有開篇點題的作用,有助于吸引讀者的注意,引發(fā)對探討文章的興趣和愛好,為全文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作者對父親的背影做了生動而具體的描述,如“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這個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片段,使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有助于下文作者情感的表達和敘述;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之后,“我”看到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之中;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jié)尾,“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作者在讀父親的來信時所產(chǎn)生的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與文章開頭形成首尾呼應(yīng)。
細細品讀,父親在文中的話語雖不多,甚至還有些簡短,但是句句都能看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顯得格外的自然而貼切。在文中父親的語言只有短短的幾句。第一句是:“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是父親安慰兒子,是一種無法理解的父愛!也表明父親的堅強與樂觀,在這面前都不算什么。第二句是:“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茫 闭f明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兒子放下手邊最重要的生活問題,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深沉的父愛。第三句是:“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彼寖鹤涌粗欣?,自己則親自去買,讓兒子路上吃。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細膩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第四句:“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說明父親對自己的牽掛,是種無法割舍的愛。第五句是:“進去吧,里邊沒人。”一句道出離別的心情,顯得深沉而又有無限悲傷。
5 父愛的力量
在文中,主題是父愛,卻句句不顯父愛,全文無一寫“愛”,但句句含“愛”。父子之間的愛深沉而又厚重,貫穿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最為動人也最使人注重。雖無血緣關(guān)系,但是父愛所具有的那種震撼力,仍使我們?yōu)橹粍印?/p>
參考文獻
[1] 姚育明.朱自清卷[M].藍天出版社,2004.
[2] 陳民.東方版父子沖突—— 重讀朱自清《背影》[J].名作欣賞,2003(10):41-43.
[3] 楊劍龍.一幀展現(xiàn)父子情深的悲涼畫幅—— 讀朱自清的《背影》[J].名作欣賞,2004(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