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幼年喪父,他母親希望將來他可以有門手藝生活,便讓他學醫(yī)。一次,袁了凡上山采藥,遇到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先生,自稱姓孔,善于推算人的命運。袁了凡很好奇,就讓他算,孔先生說:“你本是個當官的命,明年就能考中秀才,還是別學醫(yī)了吧!”
袁了凡將信將疑,征得母親同意后,棄醫(yī)從學,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連考試的名次都跟孔先生算得一模一樣。袁了凡服了,把孔先生請到家中,讓袁了凡推算自己一生的命運。孔先生算得很詳細,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做貢生,哪一年可以在某地當縣長,甚至說他會在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壽終正寢,命中沒有兒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話一一記錄下來,想再驗證一下。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廩生所應領的米,應該領到九十一石五斗,可領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一位學臺就批準袁了凡補了貢生。這讓袁了凡心里犯起了嘀咕,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還靈驗。不料沒幾天,這事就被另外一位學臺駁回,不準他提前補貢生。結果一直到丁卯年,他補了貢生后,袁了凡仔細一算做廩生時所得廩米,果真是九十一石五斗,分毫不差。
經過這件事后,袁了凡相信一個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那還不辭辛苦地折騰什么呢?他開始整天游山玩水。
一天,他到棲霞山閑逛。一位禪師或許從這個年輕人臉上,看到了不應有的淡定與從容,就問他:“自從你進來后,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么緣故呢?”袁了凡老實地回答了自己的經歷,說:“既然命運都是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再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用呢?”
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來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哪里有不可更改的定數呢?”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此后袁了凡埋頭苦讀,發(fā)誓要打破命運的魔咒。第二年,袁了凡參加秋季鄉(xiāng)試,高中第一名,而孔先生給出的定數是第三名。隨后,袁了凡到京城參加會試,竟然考中了進士,這在孔先生的命運預言里是不存在的。
從此,袁了凡把所謂的定數完全拋在了一邊,經過努力,他不僅當了縣長,還在兵部當上了司長;不僅活過了53歲,還活到了74歲的高齡,并且還有兒子。69歲那年,袁了凡把自己身體力行改變命運的事,寫成《了凡四訓》傳給后人。
決定我們命運的,從來不是上天的定數,而是我們的想法;一個人最有可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行動。
編輯/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