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妮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100)
馮溥與《佳山堂書目》
王 妮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100)
臨朐馮氏家族為明清之際山東著名的文學(xué)與科舉世家,馮溥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關(guān)于其家族藏書至今未有人研究,馮溥有《佳山堂書目》一卷流傳于世,以書名簡目形式記載馮溥藏書,本文試圖通過相關(guān)文獻探討其家族藏書、刻書情況,同時介紹《佳山堂書目》版本及內(nèi)容特點。
馮溥 臨朐馮氏 家族藏書 《佳山堂書目》
馮溥,字孔博,別字易齋,山東青州益都縣人,世籍臨朐。①(清)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西河集》卷一百一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臨朐馮氏為崛起于明代的山東望族,是明清時代山東著名的文學(xué)科舉世家,王士禛稱其“二百年來,海岱間推世學(xué)者,必首臨朐馮氏”。②王士禛署名“濟南門下王士禛”,(清)王士禛:《〈佳山堂詩集〉序》,載馮溥《佳山堂詩集》卷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王士禛此語出自其以門下弟子身份寫的馮溥詩集《佳山堂詩集》之序,雖為溢美之詞,但從現(xiàn)存資料中臨朐馮氏家族在科舉與文學(xué)方面取得的成就來看,海岱世家臨朐馮氏當(dāng)之無愧。馮氏藏書詳細記載者很少,僅余馮溥《佳山堂書目》一卷可探其梗概,今作此文,亦因資料有限,述其大略也。
據(jù)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可知馮氏家族在明洪武初曾徙遷遼左之廣寧,直至馮裕中正德戊辰科(三年,1508)進士后才回青州,世居臨朐。馮裕,字伯順,號閭山,《明史》卷二百一十六《馮琦傳》里有介紹,為臨朐馮氏的一世祖,自此之后門祚興旺,代有顯宦,成為山東望族。
馮裕四子惟健、惟重、惟敏、惟訥被時人稱為“臨朐四馮”,名滿鄉(xiāng)里,惟重、惟訥同中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四子具有詩文集傳世,與馮?!斗讲泛蠟椤段宕蠓蚣?,馮惟敏更是被稱為明代散曲第一家。其后家族成員不斷以科舉為手段,并佐以文學(xué)著述,使臨朐馮氏成為跨越明清兩代、保持望族地位達數(shù)百年之久的科舉與文學(xué)世家。
近年來更因為其作為世家在科舉與文學(xué)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作為臨朐望族在地方志中和《馮氏家乘》《馮氏世錄》《馮氏族譜》③(明)李維楨《馮氏家乘》,清抄本?!恶T氏世錄》,抄本。《馮氏族譜分派兌部》、(韓國)馮榮燮《馮氏大同譜》、《臨朐馮氏族譜》。曹立會主編《明清臨朐馮氏著作匯編》,自印本。的詳細記載成為學(xué)者研究家族史與文學(xué)世家的典型案例而備受矚目,如2006年就有兩篇關(guān)于臨朐馮氏的博士論文:四川大學(xué)張秉國的《臨朐馮氏文學(xué)世家研究》、山東師范大學(xué)梁娟娟的《明清臨朐馮氏家族研究》。還有孔繁信、陳福季、紀(jì)銳利、王瑞卿、王日根、張秉國等相關(guān)研究論文,張立敏《馮溥與康熙京師詩壇》亦有關(guān)于馮溥家世的記載,另外還有一些通史類著作亦稍帶有關(guān)于馮氏家族部分成員的介紹。因以上著述中關(guān)于馮氏家族有過較為詳細的介紹,為了顯示馮溥的顯赫家世,今僅略作總結(jié),馮溥為馮裕的六世孫,自馮裕至馮溥父親馮士衡共計五世,馮家有進士七名,貢生、舉人十一名,為官者二十人,其中四品以上五人。
馮氏家族不僅政聲顯赫,而且從馮裕開始就躋身于文學(xué)世家,最出名者為“臨朐四馮”。馮氏家族從馮裕開始至馮溥子馮協(xié)一前后七代,有詩文集存世者,不下十余人;躋文壇而著名者,也有六七人;對明末清初文學(xué)有一定影響的有四五人。④孔繁信《明清著名文學(xué)世家——臨朐馮氏》,《山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87年第2期。
馮溥生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為馮士衡次子。據(jù)梁娟娟的《明清臨朐馮氏家族研究》稱萬歷時期是臨朐馮氏的鼎盛時期,此時期的馮氏家族不
光有馮子履、馮琦父子以及馮瑗、馮珣等人將馮氏家族在科舉、政治上推向鼎盛,而且在家族的內(nèi)外建設(shè)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馮子咸“修家廟,定祭享儀,立族約,設(shè)好會曰敦睦”,初步奠定了馮氏望族的家族形式。①山東師范大學(xué)梁娟娟博士論文《明清臨朐馮氏家族研究》,第23頁。其父馮士衡,字于平,號宗遠,仕至浙江湖州府孝豐縣知縣,有手跡《西苑詩》存世。馮溥生于馮氏家族鼎盛時期,父祖?zhèn)冊谡我约拔膶W(xué)上取得的成績、父親與外祖的嚴(yán)格要求對馮溥的成長及個性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根據(jù)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記載,馮溥八歲時,父親孝豐公即取《左傳》《國語》及秦漢唐宋諸雜文讓其讀,十歲時孝豐公聘請其外祖父白采為其師。馮溥聰慧異常,讀書務(wù)求領(lǐng)會,不事攻苦,故而其外祖父對其嚴(yán)加督導(dǎo),久之,馮溥乃發(fā)憤窮極經(jīng)史,旁及外氏,六通五覺、十秘九府之書,目追手錄,以至于俯仰觀察,推求占驗,奇門遁甲、三命六壬諸學(xué),皆親為圖畫,張之屏障,以求必得。因此毛奇齡稱頌馮溥學(xué)如左海,元元本本,隨處流見而未嘗輕于一用。②引自(清)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西河集》卷一百一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為行文通暢,略有改動。
雖然馮溥在益都縣學(xué)生時就得到了提學(xué)使項夢原的夸獎③“十八歲丙寅補益都縣學(xué)生時,提學(xué)使者為夢原項公,頗簡重,不可干以私。覆試日,執(zhí)先生卷亟稱之,且謂先生曰:‘幸自愛,他日非凡器也?!保ㄇ澹┟纨g《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西河集》卷一百一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項夢原,字希憲,一字子信,別號少溪主人,秀水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官至刑部郎中,著有《宋史偶識》三卷。,但馮溥在明末的仕途一直不順,直到三十一歲,崇禎二十年(1639)才中舉人,又遭逢青州戰(zhàn)亂,祖父、父親、祖母相繼去世,這段時間可以算是馮溥人生的低谷期,順治三年(1646),馮溥三十八歲會試中式,又因乏資費,未放榜即歸。次年才進京補殿試,中二甲,授庶吉士。之后,在順治及康熙朝馮溥一直官運亨通?!肚迨犯濉肪矶傥迨读袀魅摺分杏旭T溥小傳。順治五年讀書館中,六年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九年奉使頒詔江寧并蘇、松、常鎮(zhèn)諸府,十一年升司經(jīng)局洗馬兼修撰,不久升翰林院侍讀。累遷秘書院侍讀學(xué)士,直講經(jīng)筵,十六年,擢吏部侍郎。至康熙朝之后官位日隆,康熙七年(1668)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④(清)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載六十歲戊申(即康熙七年)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列傳三十七馮溥》載為康熙六年,民國十七年清史館鉛印本,(清)王先謙撰《東華錄》康熙八載在康熙七年九月丁亥,清光緒十年長沙王氏刻本。故應(yīng)為康熙七年。,九年升刑部尚書,不久就以年老疏請骸骨,不許。十年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次年六十四歲又乞骸骨,上曰:“不肯相助為理耶?朕豈不知年高,但六十四歲,未衰也,俟卿七十乃休耳?!雹荩ㄇ澹┟纨g《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西河集》卷一百一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馮溥七十四歲時才詔許致仕。其時太宗文皇帝實錄成,賜銀幣鞍馬,加太子太傅??滴跞辏?691)十二月,薨于家,年八十三,謚文毅。著有《佳山堂詩集》等。
馮氏家族雖稱不上藏書世家,但從馮裕開始就有藏書意識。馮裕為臨朐馮氏家族的一世祖,明正德三年進士,累仕至貴州按察副使,在科舉和文學(xué)方面為后代奠定了基礎(chǔ),其為官清廉,家資不多,但富于藏書,曾作《山泉精舍》詩,自道其藏書之富:“兩山重重泉曲曲,高人傍此結(jié)茅屋。蓬窗引入清風(fēng)來,白云常在檐阿宿。階前紫竹幾千竿,架上牙簽三萬軸。淵明黍熟多釀酒,陶然一醉東籬菊。閭山老翁日相過,擊節(jié)酣歌振崖谷?!雹尥踅B曾、沙嘉孫著《山東藏書家史略》,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2.12,第64頁?!叭f軸”非實指,為詩詞慣用虛指詞,用來形容藏書之多,為此我們難知馮裕藏書之詳細情況,僅可推知馮裕是有藏書的。關(guān)于馮氏家族的藏書記載很少,今存目錄僅馮溥《佳山堂書目》一卷,并且是書名簡目,余者僅能從傳世詩歌及其他文獻中推其大概。從事讀書、著書、刻書活動都離不開家藏圖書,故而其家族成員的詩文成就及輯刻活動成為探討其家族藏書的重要資料。
2.1 藏書情況
王紹曾、沙嘉孫所著《山東藏書家史略》收錄馮氏家族藏書家四人,為馮裕、馮惟敏、馮琦、馮溥。馮琦在《寄示珂弟》詩中曾提及其藏書淵源及家族藏書豐富,“昔我曾祖考,蕭然在甕牖。借書讀未竟,其主已復(fù)取。及我諸祖父,一一稱不朽。積書至于今,頗亦仿二酉?!雹咄踅B曾、沙嘉孫著《山東藏書家史略》,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2.12,第66頁。
馮氏家族多有詩文傳世,馮?!斗讲芬痪?、馮惟健《陂門集》一卷、馮惟重《大行集》一卷、馮惟敏《石門集》一卷、馮惟訥《光祿集》一卷,馮琦將其
輯為《馮氏五先生集》五種五卷,馮惟健《陂門山人集》八卷,馮惟敏《臨朐縣志》《保定府志》(卷數(shù)未詳)、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二卷、詩文集《海浮山堂詩稿》五卷、《海浮山堂文稿》五卷、雜劇《僧尼共犯》一卷、《不伏老》一卷,馮惟訥《青州府志》十八卷、《光祿集》十卷、《馮少洲集》一卷、《楚辭旁注》《詩選約注》《文獻通考纂要》《唐音翼》《杜詩刪注》(以上皆卷數(shù)未詳),馮子咸《日進札記》《自警私課》《讀禮抄記》《耕余筆談》(俱無卷數(shù)),馮琦《宗伯集》八十一卷、《馮琢庵先生北海集》五十八卷、《馮用韞先生北海集》四十六卷、《文敏馮先生詩集》六卷、《宗伯馮先生尺牘》四卷、《馮用韞先生書牘》四卷、《文敏馮先生奏疏》四卷、《宋史紀(jì)事本末》十卷(未竟而歿,陳邦瞻增訂)、《兩朝大政記》《北海書鈔》《唐詩類韻》(俱無卷數(shù)),馮瑗《黃龍紀(jì)事》(卷數(shù)未詳)、《開原圖說》二卷、《冶源園居即事詩十首》,馮珣《辒璞齋稿》,馮士衡《西苑詩》,馮士標(biāo)《西征記》,馮溥《佳山堂集》十卷二集九卷,馮協(xié)一《友柏堂遺詩選》二卷。馮氏家族如此成就的取得,必然與藏書讀書有關(guān)。
馮惟訥與馮琦還在編輯整理文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馮惟訥輯成《詩紀(jì)》一百三十卷前集十卷外集四卷別集十二卷、《風(fēng)雅廣逸》十卷附錄一卷、《漢魏詩紀(jì)》二十卷?!端膸烊珪偰刻嵋穼ζ洹对娂o(jì)》評論較高,認(rèn)為其開明代輯錄詩歌總集之先河,“厥后臧懋循《古詩所》、張之象《古詩類苑》、梅鼎祚《八代詩乘》,相繼而出,總以是書為藍本?!蓖瑫r指出臧、張、梅之書之缺點,認(rèn)為“故至今惟惟訥此編,為詩家圭臬?!辈⑶覐膬?nèi)容上看,四庫館臣雖指責(zé)其“真?zhèn)五e雜,以及牴牾舛漏,所不能無。故馮舒作《詩紀(jì)匡謬》,以糾其失?!钡噘澠洹皶r代綿長,采摭繁富”、“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韻之作,無不兼收,溯詩家之淵源者,不能外是書而別求。固亦采珠之滄海,伐木之鄧林也。”①(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之集部總集類,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4月第6次印刷,第一七一六頁下。而《風(fēng)雅廣逸》因楊慎《風(fēng)雅逸篇》增輯而成,本以自裨固陋,后因人相邀而刊本,②《風(fēng)雅廣逸》即《詩紀(jì)》之前集十卷,《漢魏詩紀(jì)》二十卷為《詩紀(jì)》的漢魏部分,為其先刊別行之本。
馮琦輯馮裕與石存禮等八人“海岱詩社”唱和詩《海岱會集》十二卷,還曾參與《萬歷會典》編修,又輯《經(jīng)濟類編》一百卷?!督?jīng)濟類編》未完成,而馮琦歿,后由其弟馮瑗及門人周家棟、吳光義等編定刊刻?!督?jīng)濟類編》是政書類的百科全書,馮琦從弱冠讀書秘書時,既注重經(jīng)濟,積累數(shù)年,雜采秦漢以下鴻儒著作、名臣奏對,旁及諸子百家、元代文獻等各種資料,并且其“網(wǎng)羅繁富,大抵采自本書,究非明人類書輾轉(zhuǎn)稗販者比?!雹郏ㄇ澹┯垃尩茸端膸烊珪偰俊纷硬款悤悾本褐腥A書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4月第6次印刷,第一一五五頁上。具體采用文獻可參考丁原基《馮琦及其〈經(jīng)濟類編〉》一文。④丁原基《馮琦及其〈經(jīng)濟類編〉》,《應(yīng)用語文學(xué)報》第五號,臺北市立師范學(xué)院應(yīng)用語言文學(xué)研究所印行,民國92年(2003)6月,第27-55頁。故而《山東藏書家史略》馮琦條借以論證其藏書家之實,認(rèn)為“《經(jīng)濟類編》之所以網(wǎng)羅繁富,旁及諸子百家,又多采自本書,實其家四代積書有以致之。”⑤王紹曾、沙嘉孫著《山東藏書家史略》,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2.12,第66頁。
從毛奇齡《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記載馮溥的讀書過程可知,馮溥自小遍讀百家,不論其父所指定,還是自己探求,所讀書應(yīng)是不少,足見其家藏圖書之富。馮溥仕官京都,閑暇時期也曾購書,如其詩《報國寺市》八首之四云:“書畫多名筆,閑尋認(rèn)宋唐。攜歸三兩冊,客至杯酒長?!逼洳貢鴳B(tài)度又與收藏家不同,不為鑒賞、考訂版本,只為閱讀,如其詩《買書》所述“微俸購遺書,書內(nèi)有圖記。珍重示子孫,貧乏無輕棄。孰知骨未寒,紛紛委市肆。嗟哉此翁愚,校讎忘年歲。夢寐驅(qū)蠹蟲,燥濕煩啟閉。妄意手澤存,足以末厥口。天地有劫遷,運會多隆替。如何批故紙,遂令精神系。閱罷一嘆息,翻笑皆疣贅。購者與售者,理應(yīng)同一致。智者不藏書,況為子孫計,取其聊遮眼,寧能論價值。散失與收藏,無為作凝滯。束卷聽鳥鳴,莞爾適吾意?!?/p>
2.2 刻書情況
馮氏家族還刊刻過書籍,《佳山堂書目》有“家刻”一目排在最后,共收錄十五種書籍:《經(jīng)濟類編》《詩紀(jì)》《五先生集》《山堂詞稿》《陂門集》《風(fēng)雅廣逸》《宗伯遺稿》《光祿集》《宗伯尺牘》《文敏公奏疏》《文敏公詩集》《文毅公年譜》《萬柳堂倡和詩》《馮氏世錄》《佳山堂詩集》?!督?jīng)濟類編》版本有明
萬歷周家棟刻本和四庫全書本①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298頁。,萬歷本刊刻于萬歷卅二年(1604),浙江虎林郡南屏山刻本,或稱“虎林本”。前有明萬歷甲辰(卅二年)馮夢禎序、吳光義《經(jīng)濟類編敘言》及馮瑗識語,為琦堂弟瑗及弟子周家棟、吳光義編定刊刻。不知是否因馮瑗的參與而定為家刻?因《佳山堂書目》“類書”目著錄《經(jīng)濟類編》,“雜記”目著錄《宗伯集》,而“家刻”目未著錄《宗伯集》?!对娂o(jì)》即前所述馮惟訥所輯之《詩紀(jì)》一百三十卷前集十卷外集四卷別集十二卷,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甄敬刻本、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馮珣、黃承玄刻本、四庫全書本(作古詩紀(jì)一百五十六卷)、明萬歷吳琯、謝陛、陸弼、俞策刻本(作詩紀(jì)一百五十六卷)、日本享和元年(1801)刻本(古逸十卷,方天眷校、秦鼎校)②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429頁。。馮珣為馮惟訥孫、馮溥祖父,馮珣、黃承玄刻本可算為家刻本?!段逑壬芳瘩T琦輯印的《馮氏五先生集》五種五卷,為合刻家集,有明萬歷馮琦刻本③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427頁。?!渡教迷~稿》即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四卷,為馮惟敏散曲集,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王怡柳題跋)、散曲叢刊本(山東省博物館藏不分卷《山東通志·藝文志》作山堂詞稿不分卷)、抄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凌景埏、謝伯陽點校本。還有一部選本《坐隱先生精訂馮海浮山堂詞稿》存一卷,為明汪氏環(huán)翠堂刊四詞宗合刻本。④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474頁。關(guān)于馮惟敏著作,鄭騫《馮惟敏及其著作》有詳細考證,其中亦有《海浮山堂詞稿》四卷的考證,記有家刻本,即前述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前有惟敏手書自序,署“丙寅閏月”,嘉靖四十五年也。序云:“余弟往在秦州刻《詩紀(jì)》,以其羨刻《石門樂府》,余今刻《山堂輯稿》于潤州,既迄工,乃別輯此卷刻之,亦惜其羨耳。”惟敏弟當(dāng)為惟訥,今《詩紀(jì)》有明嘉靖三十九年甄敬刻本,甄敬為陜西監(jiān)察御史,萬歷刻本王世貞《詩紀(jì)序》言“書成而御史甄敬刻之陜西行臺”⑤明萬歷吳琯、謝陛、陸弼、俞策刻本《古詩紀(jì)》卷前。“馮惟訥編纂的《古詩紀(jì)》是由巡按陜西監(jiān)察御史甄敬襄助刊刻的。”出自楊熹著《明人編選漢魏六朝詩歌總集研究》,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第25頁。,其所言《山堂輯稿》即今著錄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海浮山堂詩稿》五卷《文稿》五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昂8∩教迷姼逦寰砦母逦寰怼彼膬砸缓最}《海浮山堂詩文稿》,每冊封面題“山堂緝稿”。⑥詳見李簡《馮惟敏〈山堂緝稿〉說略》,《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第4期,第60-64頁。鄭騫文又云:“今所見本,載丙寅以后曲甚多,自是后來印本。全書依年分類,編次井然,各曲后時有自記:蓋惟敏晚年手訂本,而仍用原序耳。全書四卷,卷為一冊,每冊封皮皆有寫刻題簽曰:‘海浮馮先生詞稿’,蓋馮氏后人印本。觀其刻工字體,至晚在萬歷末年,而書中所收萬歷初年作品甚多,故可定為萬歷中葉刻本。傳世馮曲舊刻,只有此本或題嘉靖刻本,蓋據(jù)卷首舊序也。嘉靖丙寅原刻,今已不可復(fù)見?!雹哙嶒q《馮惟敏及其著作》,燕京大學(xué)《燕京學(xué)報》,1940年,第28期,第155頁?!囤殚T集》即馮惟健《陂門山人集》八卷,《山東文獻書目》著錄有馮氏五先生集本、明嘉靖二十五年馮惟訥刻本(《山東通志·藝文志》作《陂門集》)⑧。馮氏五先生集本為一卷本,八卷本除馮惟訥刻本外,還有鈔本流傳,鈔本亦抄自馮惟訥刻本,即《四庫未收書輯刊》集部第05輯影印的明宋氏鈔本⑨(明)馮惟健撰《陂門山人集》八卷,《四庫未收書輯刊》集部第05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第559頁。,此鈔本前有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的陳鳳元舉序,《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目》亦著錄為明抄本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編《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目》,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第472頁。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增訂本),蘇州: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9.2,第925-926頁。,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增訂本)認(rèn)為《陂門山人集》抄本為清康熙間商丘人宋犖抄本,犖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綿津山人,順治五年廷試第一,……晉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致仕。以漫堂室名鈔刻諸種書另,馮惟訥刻本,莫友芝《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著錄為明嘉靖三十五年馮氏刊本(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四》,北京:中華書局,2009.4,第1462頁。,王紹曾、崔國光等整理《訂補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補遺》著錄為明嘉靖三十年刻本(此本散出后由王獻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王紹曾、崔國光等整理訂補《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上冊)》,濟南:齊魯書社,2002.4,第759頁?!渡綎|省圖書館館藏
縮微文獻目錄》別集類①山東省圖書館編《山東省圖書館館藏縮微文獻目錄》,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第132頁。、《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第一批)》②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編《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第一批)》,濟南:齊魯書社,第90頁。均著錄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馮惟訥刻本,蓋均據(jù)前嘉靖丙辰陳鳳序?!渡綎|文獻書目》與《訂補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補遺》筆誤。《風(fēng)雅廣逸》即馮惟訥輯《風(fēng)雅廣逸》十卷附錄一卷,有明嘉靖間刻本③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429頁。,《山東文獻書目》此條采自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故此明嘉靖間刻本為嘉靖三十年馮惟訥弟子喬承慈刊本,今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曹培根輯注《曹大鐵〈藏書目錄〉輯注》載:“《風(fēng)雅廣逸》明正德刻,六卷二冊,白棉紙,有舊山樓藏印。”④《藏書家6-10合訂本珍藏版》,濟南:齊魯書社,2005.9,第823頁?!蹲诓z稿》應(yīng)為馮琦遺稿,馮琦有《宗伯集》八十一卷,《宗伯遺稿》未見流傳,今所見其他資料未見記載?!豆獾摷芳瘩T惟訥《馮光祿詩集》十卷,除馮氏五先生集本的一卷本《光祿集》外,尚有明萬歷刻本流傳⑤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348頁。,萬歷本為萬歷十四年(1586)馮惟訥侄孫馮琦與孫馮珣校輯刊刻本,故為家刻本?!蹲诓郀芳瘩T琦《宗伯馮先生尺牘》四卷,有明末刻本。⑥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352頁;山東省圖書館編《山東省圖書館館藏縮微文獻目錄》,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第138頁;王世偉《歷史文獻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10,第146頁。山東省圖書館所藏《宗伯馮先生尺牘》的刊刻過程有門人曹珍、房可壯、王象晉及其弟珣、珂參與,每卷卷首列“北海馮琦用韞著/門人曹珍葆素較/門人房可壯澹師桓臺王象晉康侯仝較/弟珣季韞珂用鳴仝訂”四冊,以元、亨、利、貞為序,前有新城王象晉康侯《宗伯馮先生尺牘序》,序為大字,半頁五行行十字,單黑魚尾,白口,上刻尺牘序,下刻頁數(shù),首頁下方刻“業(yè)刻”二字,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有界行,單黑魚尾,白口,上刻宗伯尺牘,下刻卷數(shù)、頁數(shù),四周單邊。有馮珣、馮珂的參與,亦可算是家刻本。另外,乾隆三年(1738)程崟刻有《馮用韞先生書牘》四卷。⑦徐學(xué)林《徽州刻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第175頁;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352頁?!段拿艄嗍琛贰段拿艄娂芳础段拿赳T先生奏疏》四卷、《文敏馮先生詩集》六卷,文敏為馮琦謚號,此兩本為馮琦作品的單行本,《文敏馮先生奏疏》有明刻本,⑧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171頁?!段拿赳T先生詩集》有明末刻本。⑨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352頁;山東省圖書館編《山東省圖書館館藏縮微文獻目錄》,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第137頁。山東省圖書館所藏《文敏馮先生詩集》六卷,前有萬歷己亥(二十七年,1599)于慎行《馮文敏詩敘》,亦是門人曹珍、房可壯、王象晉及其弟珣、珂參與刊刻的,其行款、格式與《宗伯馮先生尺牘》同,裝為四冊,卷一首頁下刻“業(yè)自盛刻”,應(yīng)與《宗伯馮先生尺牘》四卷同時刊刻,故而也算是家刻本?!段囊愎曜V》應(yīng)為毛奇齡撰《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易齋馮公年譜》,文毅為馮溥謚號,年譜收入毛奇齡《西河集》卷一百一十五,馮氏家族或有單刻本留存。《萬柳堂倡和詩》,萬柳堂為馮溥在京居住時在京師東郊購置的別業(yè),建成于康熙十二年,后閑暇時經(jīng)常與同僚門人飲酒賦詩唱和,多有詩歌流傳,如陳維崧《上巳修禊萬柳堂和益都夫子原韻》二首見(清)陳維崧《湖海樓詩集》卷八,清刊本。,《萬柳堂倡和詩》應(yīng)是當(dāng)時馮溥與諸人唱和之作單獨刻印本,今未見流傳。《馮氏世錄》是從馮裕開始輯馮惟訥手錄馮惟敏刊刻的記載家族情況的資料,馮惟敏言“是錄承先考之意,以示子孫,既子孫既骎骎繁矣,手錄不能遍示也,敬付梓人以傳久遠,題之曰《馮氏世錄》?!薄坝謬L命訥錄世系五本,兄健以下各授一本。既謹(jǐn)受而藏之……”關(guān)于《馮氏世錄》的詳細內(nèi)容的相關(guān)考證,可參看朱亞非等著《明清山東仕宦家族與家族文化》第二章臨朐馮氏家族/四家譜/《馮氏世錄》,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5,第65-67頁?!都焉教迷娂芳瘩T溥《佳山堂詩集》十卷二集九卷,有清康熙古吳朱士儒刻本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361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jù)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都焉教迷娂窞轳T溥本人詩集,其刊刻過程中有其本人及眾多門人參與,前列諸門人弟子序跋,每卷卷首列門人較字二人一行,每卷不同,如卷一“門人西河毛奇齡大可陽羨陳維崧其年仝?!?。
除上面所述之外,馮惟訥還刻印過《楚辭》八卷,楚屈原、宋玉、漢賈誼等撰,附《屈原傳》一卷,漢司馬遷撰。明正德十六年(1521)馮惟訥刻本,八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是書刻印上乘,今藏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劉娟《屈騷版本學(xué)研究》,戴錫琦、鐘興永主編《屈原學(xué)集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6,第889頁。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刻印自輯《漢魏詩紀(jì)》二十卷,九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單黑魚尾,藏山東省圖書館、①山東省圖書館編《山東省圖書館藏海源閣書目》,濟南:齊魯書社,1999.12,第187頁。國家圖書館。明嘉靖間刻明陳鳳《清華堂稿摘存》六卷《附錄》一卷,九行十六字,原題“南都陳鳳著,新都楊慎批點,北海馮惟訥編”,有馮惟訥序、楊慎序,原藏北平圖書館。②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第615頁。臺灣中研院圖書館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攝制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今國家圖書館的藏書目錄中未查到。明徐禎卿撰《談藝錄》一卷,明嘉靖三十八年馮惟訥刻本,《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海源閣書目》將其與明本《漢魏詩紀(jì)》著錄在一起,九行二十二字。③王紹曾、崔國光等整理訂補《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下冊)》,濟南:齊魯書社,2002.4,第1119頁。明王崇古撰《公余漫稿》五卷,明隆慶二年(1568)栗永祿、馮惟訥刻本,九行十八字,下黑口上白口,四周雙邊,藏國家圖書館。④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集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第2379頁。
3.1 版本情況
《佳山堂書目》僅一卷,為簡目,且僅記書名,不按四部分類法分類,僅有一級目錄。關(guān)于《佳山堂書目》的成書時間及過程無記載,現(xiàn)在流傳的版本為清道光十二年(1832)諸城味經(jīng)書屋劉如海鈔本,藏國家圖書館,《山東文獻集成》據(jù)此影印,書題“益都馮相國佳山堂藏書目錄”,前有道光壬辰(十二年)花朝日劉喜海跋。
味經(jīng)書屋為劉喜海藏書室,劉喜海,字吉甫,號燕庭,山東諸城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卒于咸豐二年(1852),為清代道光間著名藏書家和金石學(xué)家,喜鈔書,刻以“東武劉氏味經(jīng)書屋”、“燕庭抄?!被颉凹问a簃寫書”,且所鈔書多罕見之書,其所藏書見膠州張鑒祥抄本《劉燕庭藏書目》、沙嘉孫《東武劉氏味經(jīng)書屋藏書目錄》。⑤詳細內(nèi)容可參見沙嘉孫《劉喜海和他的〈天一閣見存書目〉》,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論叢》,寧波:寧波出版社,1996.11,第76-89頁;包云志《孤本〈慎貽堂書目〉查考記》,《文獻(季刊)》,2003年第4期,第178-188頁;王紹曾《再論山東藏書之風(fēng)——山東藏書家中的抄書家和??睂W(xué)家》,《山東圖書館季刊》1993年第2期,第1-7頁。劉如海,即劉雯(《佳山堂書目》后署“道光壬辰春兄雯改名如海書時年七十有六”),字子章,號爾文,其事跡多不可考,六十歲之后曾為劉喜海鈔書。⑥具體可參見包云志《孤本〈慎貽堂書目〉查考記》,《文獻》2003年第4期,第178-188頁。
劉喜海跋云:“此益都故相國馮文毅公佳山堂所藏書目。乾隆辛卯間李南澗先生得于其家,其記出數(shù)種皆南澗所欲借錄借觀者……茲得從南澗先生所錄書目中鈔得此種?!崩钅蠞鞠壬蠢钗脑?,字素伯,一字茝畹,晚號南澗,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累擢廣西桂林府同知,乾隆四十三年(1778)卒于官。李文藻著書、刻書、藏書、校書,為乾嘉時期著名的藏書家,其藏書處曰竹西書屋,藏書數(shù)萬卷,王獻唐稱“惟以山東藏書,在清代乾嘉之際,以益都李南澗為最?!痹端貢俊贰端姇俊贰端剷俊酚浧涑虤q月,可惜早已失傳,無從探究。⑦關(guān)于李文藻事跡及藏書情況,可參見王獻唐《李南澗之藏書及其他》,王紹曾、沙嘉孫著《山東藏書家史略》,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2.12,第357-386頁。從劉喜海所述僅知,乾隆辛卯(三十六年,1771)時《佳山堂書目》從馮氏家族流出,其為刻本、稿本不可知,此鈔本又從中抄出,且并未著錄馮氏所有藏書,其述“其書已散佚如煙云,此目亦雪泥鴻爪僅留遺跡耳,且余過益都時,不全得寫本周益公集一巨冊,云是相國故物馮氏售出者,而此目中無此種,即此目亦恐非當(dāng)時故籍也?!?/p>
此《佳山堂書目》可謂孤本流傳,除卻此鈔本未有其他版本著錄,且此鈔本也未見著錄,可以說幾乎不流通,此鈔本無界格,半頁八行,行列書名,類目空一字,版心上刻“佳山堂書目”、下刻“東武劉氏味經(jīng)書屋藏書”兩行,單黑魚尾,版心有頁數(shù),左欄外下方刻“燕庭校鈔”。
3.2 內(nèi)容特點
馮溥藏書以讀書適意為主,并未按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分類,其分類隨意自然,卻又體現(xiàn)其私家藏書特色及目錄特點?!都焉教脮俊饭卜质?,著錄872種。具體分類和書目如下表所列:
《佳山堂書目》將五種書:《坤輿圖說》《平砂玉尺經(jīng)》《地理大全》《陽宅十書》《地理琢玉斧》分類為“地理”,且南懷仁的《坤輿圖說》與后四種性質(zhì)不同,《坤輿圖說》主要記錄外國地理人物,在大多數(shù)目錄書中被歸入史部地理類,而后四種為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中的地理書,在大多數(shù)目錄書中被歸入五行類或術(shù)數(shù)類。并且《佳山堂書目》還有“志書”類,著錄27種書,從書名上看此“志書”類與大多數(shù)目錄書中之史部地理類相當(dāng)。此處分類之“地理”是第一次在目錄分類中用作類目名稱代表五行中堪輿術(shù)的內(nèi)容。
分類經(jīng)書史書前明書志書類書文集子書詩集韻書醫(yī)書佛書道書天文地理雜記家刻數(shù)目106 43 39 27 100 188 25 131 21 27 61 25 18 5 41 15
《佳山堂書目》中的“雜記”類含義亦與大多數(shù)目錄書中的“雜×”不同,《四庫全書總目》在子部“雜家類”小序總結(jié)時,云“黃虞稷《千傾堂書目》于寥寥不能成類者并入雜家?!雹伲ㄇ澹┯垃尩茸端膸烊珪偰俊纷硬侩s家類小序,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4月第6次印刷,第一○○六頁上。不能成類的諸子著述歸為“雜家”,而不能歸入前類的賦作歸為“雜賦”,如《七略》的詩賦略分為屈賦之屬、陸賦之屬、荀賦之屬、雜賦、歌詩。雜賦就是無法歸為前三類者。而《佳山堂書目》的“雜記”所列書目并非無法歸入前面幾類者,如《四書直解》《周易折中》可入“經(jīng)書”類,《醫(yī)方集》《奇效良方》《皇帝素問》可入“醫(yī)書”類,《如皋縣志》《儀真縣志》《明一統(tǒng)志》可入“志書”,《武備志》可入“類書”類,余者亦都可歸入其他類中。故而《佳山堂書目》之“雜記”非無法歸類也,而是整理后又收藏的圖書,為方便起見另列一類收藏,如《周易折中》為康熙五十四年李光地等奉敕編②《清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一卷《經(jīng)籍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時馮溥已去世。
《佳山堂書目》的分類并不嚴(yán)格,如將《郭氏古葬書》歸入“文集”,而其“地理”類只有五種書。至于將《元曲選》歸入“文集”,而《元文類》歸入“詩集”,更像是看完兩種書后放錯了。馮溥專設(shè)“前明書”一類收錄明朝制度典冊等書,但《明朝宮史》《明朝謚號》理應(yīng)在內(nèi),卻歸入“類書”?!绊崟鳖愐彩沼小白謺保纭墩f文長箋》《正字通》《字匯》《字匯補》,應(yīng)是小學(xué)類以韻書較多,故以“韻書”名之,且從“經(jīng)書”類分出,也是在于方便使用。而“天文”類也不僅收入歷書,亦收《奇門遁甲》《遁甲大全》《遁甲句解》等術(shù)數(shù)類其他類作品,卻又單獨分出“地理”。
《佳山堂書目》“志書”收入《陜西通志》《河南通志》《孝豐志》《浙江通志》,而其祖馮惟訥曾提學(xué)陜西、兩浙,祖馮子履、馮瑗曾官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父馮士衡官浙江湖州府孝豐縣知縣,稱孝豐公,故而推斷出其書有一部分應(yīng)為家族遺留,況且《佳山堂書目》還專列“家刻”一類。至于馮裕從學(xué)賀欽、賀欽為陳獻章及門弟子,繼承白沙之學(xué)。③張立敏《馮溥與康熙京師詩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1.7,第40頁。故其收有《醫(yī)閭先生集》《白沙文集》《陳白沙全集》,亦可看出馮氏家族藏書及家學(xué)淵源。
另外此味經(jīng)書屋抄本《佳山堂書目》亦有疑誤之處,如“志書”類收《吳興韋放集》,其書未有他書記載,韋放似人名而難查其人,且又收入“志書”,有明徐獻忠輯《吳興掌故集》記錄吳興風(fēng)土人情,疑因字形相近而致誤。另有《于文定公讀史錄》(“史書”類)、《日月燈同文錄》《文選三字類要》(“韻書”類),也都僅在《佳山堂書目》記載,又因《佳山堂書目》記載僅記書名而無法準(zhǔn)確判斷。于慎行,謚號文定,無《于文定公讀史錄》流傳,有《讀史漫錄》流傳,而《佳山堂書目》亦載《讀史漫錄》(“雜記”類)。有《音韻日月燈》和《文選雙字類要》流傳,可是又難以判斷其與《佳山堂書目》所列之《日月燈同文錄》《文選三字類要》為同一本書。另外《斗學(xué)奇談》和《張果五星》亦未見他書記載。
Feng Pu and Jia Shan Tang Shu M u
Wang Ni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the Feng’s familywas a famous literary and imperial family in Lin Qu of Shandong province.Feng Pu w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His family collection has notbeen studied yet.Jia Shan Tang Shu Mu of Feng Pu records his collection in the form of title summary content.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his family collection and published books through related literature and introduces the version and content feature of Jia Shan Tang Shu Mu.
Feng pu;Lin qu(Shandong)feng shi;Family library;“Jia Shan Tang Shu Mu”
G25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