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全++田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認為新人教高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基本是準確的,但也發(fā)現(xiàn)個別文言文注釋存在以下問題:有的詞語,編者給予新解,造成語義誤解;有的費解處卻又不做注釋;有的注釋不合語境。這都給古文教學和學習造成不便?,F(xiàn)把商榷處例舉幾處,和大家一起探究。
一、教材編者另作新解,造成語義誤解
《詩經(jīng)·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語文課本翻譯為:“我駐守的地方還不安定,沒有人可委托去打聽家里的消息?!弊屑毸伎?,解釋非常生硬。為什么說“沒有人可委托”呢?其實是你愿不愿委托。前人已有較為明確的解釋。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靡使,本又作靡所?!鼻迦笋R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中說:“此承上‘我戍未定言之,言其家無所使人來問,非謂無所使人歸問?!鼻拔囊阎厣辍霸粴w曰歸”,說明回家的消息已報告家人,至今未歸,可推想:家人心急如焚,但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家人無法派人來問?!懊沂箽w聘”的主語應是家人。
二、學生閱讀費解處卻沒有注釋
《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耙酪馈苯滩臎]有注解。新版《辭?!罚骸耙酪溃狠p柔貌。一說隱約可辨貌?!闭Z義可通,但與下句的“霏霏(紛紛)”不能形成對仗,解釋欠佳。清人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對此解釋較為精確,考證也詳明。馬氏云:“《韓詩》薛君《章句》曰:‘依依,盛貌?!盾囕牎吩姡骸辣似搅帧秱鳌罚骸?,茂木貌。則‘依依亦當訓盛,與《韓詩》同。依,殷古同聲,依依猶殷殷,殷亦盛也。”
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句中,“佛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佛”字該怎么讀呢?教材沒注釋?!顿Y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棄寫臺格以與之云:‘斬佛貍首,封萬戶侯,賜布絹各萬匹。” 元·胡三省注:“臺格,宋臺所立賞格也。佛讀如弼?!?《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泵珎鳎骸胺?,大也?!编嵭{:“佛,輔也。”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鄭音弼”(陸德明認為,“佛”讀作“弼”是鄭國的一種地方方言)。這里“佛”通“弼”。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古‘弼字其音均與‘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燾”有覆蓋之意,諸葛亮《請宣大行皇帝遺詔表》“邁仁樹德,覆燾無疆。”“燾”又引申為庇蔭。如:燾冒(蔭庇)?!板觥庇休o佐輔助之意。因此“弼”與“燾”有相近之處,古人的名與字,意義上一脈相承。因此“佛”字該讀bì,作為中學語文教材應注出讀音來。
三、注釋不合語境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p>
新版教材注釋“濡縷” 為“沾濕衣縷”。聯(lián)系語境會發(fā)現(xiàn)注釋有誤。這段文字是說明這把匕首非同一般,鋒利無比。而用一把普通的匕首刺殺人,血流出來,也會沾濕衣縷。如果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普通匕首上,去刺殺人,人也會立刻死掉。難道燕太子丹用“百金”求得的匕首是一把普通匕首嗎?可見教材對“血濡縷”的注釋有誤。由于匕首異常鋒利,刺得很深,刀口又小,鮮血像一根絲線一樣冒出來。“縷”不是衣縷,在這里應該是名詞用作狀語,“像一根絲線一樣”,并且狀語后置。
《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苯滩臎]有注釋“斗”,注釋“斗卮”為“大酒杯”。讀者誤以為“斗”有大意??疾槲墨I典籍,“斗”則表“小”意:“斗帳”,小帳;“斗食”,古代俸祿微薄的小官;“斗室”,狹小的屋子;“斗筲”,《論語·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喻人的才識短淺,氣量狹窄。饒炯《說文解字部首訂》:“斗當為枓之古文,本酌酒器而容十升者?!薄墩f文解字》:“枓,勺也。從木,從斗?!薄队衿ざ凡俊罚骸皷?,有柄,形如北斗星,用以斟酌?!别堈f甚確?!妒酚洝垉x列傳》:“作為金斗。”司馬貞索隱:“凡方者為斗;若安長柄,則名為枓,音主。”甲骨文“斗”字有柄,形如北斗星,像勺子的形狀。“斗”的本義就是舀酒的勺子。后來借用為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墩f文解字》:“卮,圜器也。一名觛?!鼻宕躞蕖墩f文解字句讀》:“應劭注〈漢書·高祖紀〉云:‘卮,鄉(xiāng)飲酒禮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由此“斗”為舀酒器,“卮”為飲酒器。故“斗”名詞活用為動詞,“舀酒”。 “則與斗卮酒”可譯為“就給他舀了一杯酒”。
(李衛(wèi)全 田力 安徽省阜陽市城郊中學 236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