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賽球 胡奇光
摘要:該文針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提出一種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2-0271-02
1 概述
教學定位:計算機網絡定位為高等學校計算機核心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了解計算機網絡基本組成,掌握基本的網絡管理和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方法,以及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信息發(fā)布等各種網絡應用及開發(fā)能力。
課程實施方案總體設計思想,學校的層次不同,學生專業(yè)不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也不相同。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應有不同的實施方案。可以從不同角度設計實施方案,例如:按學科劃分、按課程內容劃分等。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采用基于內容的實施方案設計方法,可以初步分成如下兩大類:
1)以計算機網絡原理和技術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網絡模擬與網絡協(xié)議,網絡設備的功能、組成及基本原理,網絡管理,網絡服務,網絡應用開發(fā)等。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的理工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理解,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水平,初步培養(yǎng)簡單的網絡應用開發(fā)能力。
2)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網絡硬件基本功能、簡單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簡單配置,網絡服務的應用,Internet應用以及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等方面。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文科類學生、一般院校理工類學生、文科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特別是互聯網應用能力。
2 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
對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最常用的內容組織方式是采用基于OSI七層模型的方式分層講解。從內容的性質和認知順序看,將知識單元組織成不同的知識模塊,知識模塊又可以分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網絡協(xié)議三個認知層次,從而為課程內容簡歷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
3 實驗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因此,實踐教學除了要對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驗證外,還將選擇大量實際中有可能遇到問題,特別是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1實驗內容基本要求
對于課程內容的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安排相應的實驗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關于計算機網絡及應用課程中的實驗設計,對應的實驗內容和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3.2實驗項目設計
實驗名稱:簡潔明了的反映實驗的核心內容
實驗目的:實驗預期達到的目標。采用了解/理解,掌握/會等詞匯分條描述,也可用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等用詞對目的進行強調。
實驗類型:分為驗證型、綜合型、探究型三種類型
實驗內容:實驗的具體內容,分條描述
實驗條件:實驗所需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tǒng)、網絡環(huán)境
實驗分析:給出設計該實驗的出發(fā)點,問題分析,解題思路,實驗難點分析等。
實驗步驟:操作步驟和程序關鍵代碼
實驗拓展:在本實驗的基礎上的應用能力拓展,給出一個或幾個待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和遷移能力。
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形式可分為單人實驗、小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
3.3實驗教學大綱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實驗分成3個實驗單元,每個實驗單元包含若干實驗項目,在項目設計和選取上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結合理論教學,實驗項目應該能夠反映和驗證課程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以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實現從原理到應用的知識遷移。
2) 全面反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需求,盡可能覆蓋各種應用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技能。例如,web瀏覽實驗包括web瀏覽器和RSS聚合兩類情況。文件下載包括FTP下載、BT下載、迅雷下載等多種技術。
3) 突出重點難點問題,對于應用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包括了本地安全策略、組策略、內置防火墻、防火墻軟件、映像劫持技術、TCP/IP篩選等多種技術。endprint
摘要:該文針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提出一種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2-0271-02
1 概述
教學定位:計算機網絡定位為高等學校計算機核心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了解計算機網絡基本組成,掌握基本的網絡管理和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方法,以及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信息發(fā)布等各種網絡應用及開發(fā)能力。
課程實施方案總體設計思想,學校的層次不同,學生專業(yè)不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也不相同。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應有不同的實施方案。可以從不同角度設計實施方案,例如:按學科劃分、按課程內容劃分等。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采用基于內容的實施方案設計方法,可以初步分成如下兩大類:
1)以計算機網絡原理和技術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網絡模擬與網絡協(xié)議,網絡設備的功能、組成及基本原理,網絡管理,網絡服務,網絡應用開發(fā)等。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的理工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理解,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水平,初步培養(yǎng)簡單的網絡應用開發(fā)能力。
2)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網絡硬件基本功能、簡單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簡單配置,網絡服務的應用,Internet應用以及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等方面。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文科類學生、一般院校理工類學生、文科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特別是互聯網應用能力。
2 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
對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最常用的內容組織方式是采用基于OSI七層模型的方式分層講解。從內容的性質和認知順序看,將知識單元組織成不同的知識模塊,知識模塊又可以分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網絡協(xié)議三個認知層次,從而為課程內容簡歷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
3 實驗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因此,實踐教學除了要對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驗證外,還將選擇大量實際中有可能遇到問題,特別是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1實驗內容基本要求
對于課程內容的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安排相應的實驗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關于計算機網絡及應用課程中的實驗設計,對應的實驗內容和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3.2實驗項目設計
實驗名稱:簡潔明了的反映實驗的核心內容
實驗目的:實驗預期達到的目標。采用了解/理解,掌握/會等詞匯分條描述,也可用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等用詞對目的進行強調。
實驗類型:分為驗證型、綜合型、探究型三種類型
實驗內容:實驗的具體內容,分條描述
實驗條件:實驗所需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tǒng)、網絡環(huán)境
實驗分析:給出設計該實驗的出發(fā)點,問題分析,解題思路,實驗難點分析等。
實驗步驟:操作步驟和程序關鍵代碼
實驗拓展:在本實驗的基礎上的應用能力拓展,給出一個或幾個待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和遷移能力。
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形式可分為單人實驗、小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
3.3實驗教學大綱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實驗分成3個實驗單元,每個實驗單元包含若干實驗項目,在項目設計和選取上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結合理論教學,實驗項目應該能夠反映和驗證課程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以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實現從原理到應用的知識遷移。
2) 全面反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需求,盡可能覆蓋各種應用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技能。例如,web瀏覽實驗包括web瀏覽器和RSS聚合兩類情況。文件下載包括FTP下載、BT下載、迅雷下載等多種技術。
3) 突出重點難點問題,對于應用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包括了本地安全策略、組策略、內置防火墻、防火墻軟件、映像劫持技術、TCP/IP篩選等多種技術。endprint
摘要:該文針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提出一種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2-0271-02
1 概述
教學定位:計算機網絡定位為高等學校計算機核心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了解計算機網絡基本組成,掌握基本的網絡管理和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方法,以及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信息發(fā)布等各種網絡應用及開發(fā)能力。
課程實施方案總體設計思想,學校的層次不同,學生專業(yè)不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也不相同。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應有不同的實施方案。可以從不同角度設計實施方案,例如:按學科劃分、按課程內容劃分等。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采用基于內容的實施方案設計方法,可以初步分成如下兩大類:
1)以計算機網絡原理和技術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網絡模擬與網絡協(xié)議,網絡設備的功能、組成及基本原理,網絡管理,網絡服務,網絡應用開發(fā)等。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的理工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理解,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水平,初步培養(yǎng)簡單的網絡應用開發(fā)能力。
2)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講解為主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內容: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網絡硬件基本功能、簡單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簡單配置,網絡服務的應用,Internet應用以及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等方面。
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重點高校文科類學生、一般院校理工類學生、文科類學生,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特別是互聯網應用能力。
2 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
對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最常用的內容組織方式是采用基于OSI七層模型的方式分層講解。從內容的性質和認知順序看,將知識單元組織成不同的知識模塊,知識模塊又可以分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網絡協(xié)議三個認知層次,從而為課程內容簡歷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
3 實驗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因此,實踐教學除了要對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驗證外,還將選擇大量實際中有可能遇到問題,特別是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1實驗內容基本要求
對于課程內容的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安排相應的實驗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關于計算機網絡及應用課程中的實驗設計,對應的實驗內容和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3.2實驗項目設計
實驗名稱:簡潔明了的反映實驗的核心內容
實驗目的:實驗預期達到的目標。采用了解/理解,掌握/會等詞匯分條描述,也可用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等用詞對目的進行強調。
實驗類型:分為驗證型、綜合型、探究型三種類型
實驗內容:實驗的具體內容,分條描述
實驗條件:實驗所需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tǒng)、網絡環(huán)境
實驗分析:給出設計該實驗的出發(fā)點,問題分析,解題思路,實驗難點分析等。
實驗步驟:操作步驟和程序關鍵代碼
實驗拓展:在本實驗的基礎上的應用能力拓展,給出一個或幾個待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和遷移能力。
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形式可分為單人實驗、小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
3.3實驗教學大綱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實驗分成3個實驗單元,每個實驗單元包含若干實驗項目,在項目設計和選取上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結合理論教學,實驗項目應該能夠反映和驗證課程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以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實現從原理到應用的知識遷移。
2) 全面反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需求,盡可能覆蓋各種應用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技能。例如,web瀏覽實驗包括web瀏覽器和RSS聚合兩類情況。文件下載包括FTP下載、BT下載、迅雷下載等多種技術。
3) 突出重點難點問題,對于應用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設置,包括了本地安全策略、組策略、內置防火墻、防火墻軟件、映像劫持技術、TCP/IP篩選等多種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