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西自然觀發(fā)展脈絡初論
——兼論我的自然觀

2014-02-18 09:40:56楊銳YANGRui
世界建筑 2014年2期
關鍵詞:宇宙傳統(tǒng)

楊銳/YANG Rui

中西自然觀發(fā)展脈絡初論
——兼論我的自然觀

楊銳/YANG Rui

本文梳理了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的發(fā)展脈絡,比較了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的差異——“重人”與“重神”、“自然”與“祂然”、“求善”與“求真”,論述了西方自然觀引入中國并持續(xù)擴大其影響的7個事件,分析了現(xiàn)代自然觀的3個特征——有機、過程、系統(tǒng),提出了作者的“12事自然觀”。

人居環(huán)境科學,建筑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風景園林學,自然觀

在梳理中西自然觀的脈絡,闡述“我的自然觀”之前,先得定義“自然”和“自然觀”。本文采用如下對“自然”含義的解釋:“ (1)宇宙整體及其演化;(2)相對于人工物或人為過程的天然物或天然過程;(3)本性、本質(zhì),進而指應當如此,合乎本來面目的、合理的”[1]。漢字“觀”: “甲骨文和金文上面像毛角,毛角下面是兩只炯炯發(fā)光的眼睛,表示觀看。下面是‘隹’,即短尾鳥?!∽谟疫吋印姟!墩f文》:‘觀,諦視也。從見,雚聲’”[2]。因此,所謂“自然觀”就是如何“諦視”“自然”,即如何仔細觀察和思維宇宙整體及其演化,如何仔細觀察和思維天然物或天然過程,如何仔細觀察和思維宇宙萬事萬物的本性與本質(zhì)。

1 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簡述

1.1 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

中國人近3000年來的思想觀念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到《周易》和易學的深刻影響。它既是古代“中國的知識界和文化人用來觀察和解釋世界的工具”,也是指導中國古人生活、規(guī)范古人言行的指南;它的思維方式豐富多樣,有形式邏輯思維,有辯證思維,有直觀思維,也有形象思維。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觀察世界的辯證思維”;它闡釋了中國儒家哲學系統(tǒng)的自然觀和宇宙觀,同時也深刻影響了魏晉玄學和道教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3]。因此,《周易》和易學是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古人自然觀的鑰匙和大門。

《周易》及其后主要在戰(zhàn)國、漢、晉、宋、清5個歷史階段的易學研究中形成的“易”、“乾坤”、“天地”、“剛柔”、“陰陽”、“言象意”、“理象數(shù)”、“太極”、“五行”[4]、以及“理氣”、“天人”等概念和范疇全面反映了中國古人對于“宇宙整體及其演化”的認識?!吨芤住放c易學的自然觀具有以下4個特征:

(1)以“天地萬物”指代 “自然”?!缎蜇詡鳌返拈_篇就講:“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5]。從易學的角度看,自然——如果以“宇宙整體及其演變”這層含義理解,除了“萬物”和“萬物”之始、祖“天地”之外,別無它物。因此,自然就是“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就是自然。

(2)以“有機整體觀”和“辯證思考”為其思維特征。易學中的“天地萬物”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萬事萬物相互轉(zhuǎn)化、相反相成。

(3)思維對象涵括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面。易學取象,既有物象,如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也有心象,如乾卦中的“健”和坤卦中的“順”。

(4)價值觀導向是“順天應人”。《易傳》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也”就是這種價值觀的例證。

了解了周易和易學的自然觀,就比較容易了解中國古代其他思想傳統(tǒng)的自然觀,因為以“易”為坐標,可以比較輕松地找到它們各自的位置。老子不僅在具象的“天地萬物”中發(fā)現(xiàn)了抽象的“道”,甚至還在“道”之上發(fā)現(xiàn)了更加抽象、深奧的“自然”,這里的“自然”顯然不是現(xiàn)代人所指的物質(zhì)性的“自然世界”或“大自然”??鬃雍兔献訅焊蛯μ烊晃锖吞烊贿^程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如何規(guī)范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莊子提出了“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個現(xiàn)代意義上依然先進、偉大的命題;董仲舒發(fā)揮周易中天人感應的觀點,提出了“天人合一”1)的理想,“事實上,對董氏來說,人就是宇宙的縮影”[6];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烙有魏晉“人的解放”和“文的解放”的明顯痕跡;郭象的“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是典型的中國無神論自然觀的宣言;始于魏晉,盛于唐代,延續(xù)至今的“山水思想”、“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審美導向“自然觀”的杰出代表;(據(jù)可考文獻)2)同樣始于魏晉, 影響至今的“風水”則是中國傳統(tǒng)“陰陽”、“五行”自然觀在建筑營造領域的廣泛實踐;二程的“有理則有氣,有氣則有數(shù)”提出了宋明理學“自然觀”中的3個重要范疇;朱熹的“格物致知”透露出他對 “自然”進行分類以獲得“科學”知識的興趣;王陽明的“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則賦予“人”連接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橋梁的重要地位。

1.2 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

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認為,歐洲歷史中有3個階段對宇宙和自然進行了“熱烈和持久的”觀察和思維,從而形成了他所定義的“希臘自然觀”、“文藝復興的自然觀”和“現(xiàn)代自然觀”。本節(jié)將簡單梳理前兩種自然觀,現(xiàn)代自然觀將放在第4節(jié)中論述。

古希臘人的自然觀是一種有機兼有靈的自然觀,他們認為,自然界“不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僅是一個自身有靈魂或生命的巨大動物,而且是一個自身有心靈的理性動物”[7]4。古希臘人還熱衷于尋找萬物的本源(Source),泰勒士找到的本源是水,阿納克西曼德找到的是無限者,阿納克西美尼找到的是蒸氣,赫拉克利特找到的是火,德謨克利特則找到了原子和虛空。超越了上述物質(zhì)或

實體本源的是畢達哥拉斯,他認為數(shù)是萬物的本源;在此基礎上,柏拉圖進一步認為,沒有物質(zhì)的純形式才是事物的本性(Nature)。我們看到的“自然界”都是對純形式的摹仿或分有,因此是不圓滿的;圓滿的純形式只存在于數(shù)學或倫理學的“理念”當中。

“文藝復興的自然觀”是指歐洲從哥白尼(1473-1543)到黑格爾(1770-1831)之間的主流自然觀。與古希臘自然觀正相反,“文藝復興的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既沒有生命也沒有理智?!白匀唤绮辉偈怯袡C體,而是一架機器;一架按字面意義和嚴格意義上的機器,一個被在它之外的理智心靈,為著一個明確目的設計出來、并組裝在一起的軀體各部分的排列”[7]6。 “文藝復興的自然觀”無疑影響巨大而深遠,一方面,它在科學和哲學方面具有“革命性”的進步意義,因為在這種機械論自然觀的時代,涌現(xiàn)出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笛卡爾、伽利略、牛頓、萊布尼茲等一大批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們的工作使得獨立于“上帝”和“人”的“自然界”得到“客觀”、深入和細致的研究,現(xiàn)代自然科學因此得以成熟,工業(yè)革命因此得以出現(xiàn)。與此同時,還涌現(xiàn)出培根、洛克、斯賓諾莎、貝克萊、康德和黑格爾等一大批偉大的哲學家,他們深刻地辨析了“心靈”和“自然”的關系,區(qū)分了抽象的“物理世界”和具象的“自然現(xiàn)象世界”,奠定了現(xiàn)代科學知識論的基礎。另一方面,機械論自然觀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而持久的。由于割裂了人和自然之間的天然有機關系,間接導致物質(zhì)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盛行,日積月累,很難說當代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機械自然觀沒有關聯(lián)。

2 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的差異

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重人”與“重神”,“自然”與“祂然”,“求善”與“求真”。

“重人”與“重神”: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以 “人”為出發(fā)點和終點,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以“神”為出發(fā)點和終點;或者簡潔地說,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重人”,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重神”?!兑捉?jīng)》闡釋天地萬物的諸多變化,目的是通過“順天應人”而教化人、利益人。儒家根本就“敬鬼神而遠之”,甚至不愿討論“怪、力、亂、神”這些話題。儒家主流思想始終關注的是如何通過 “仁義禮智信”的儒家價值觀去規(guī)范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營建一個人人都有美好歸宿的“大同世界”。與儒家提升“人類群體(社會)”品質(zhì)的目的不同,道家更關注如何通過“道-德”的修煉提高人類個體的品質(zhì),然后通過個人品質(zhì)的提高影響社會品質(zhì)的提升。佛教中國化之后形成的中國禪宗思想,關注的是如何超越一切有形的、無形的束縛,使“人”覺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真相,從而抵達 “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在禪宗思想中,也同樣找不到“神”的重要地位。反觀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造物主”始終是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西方哲學家在思考“自然”時一個不可回避的嚴肅課題。泰勒士認為,世界是被唯一創(chuàng)造者——上帝造出來的;阿那克西曼認為,“無限者”是“不死的和不朽的”上帝;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說上帝是個“制造者或工匠”;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是一個“自因”、“自存”的過程,在這一點上,他與中國道家的“獨化”思想具有相似性,但莊子和郭象的“獨化”是一種“無主獨化”,而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存在著一個等同于“形式”的上帝,一個“第一推動者”;總體而言,文藝復興的自然觀將上帝比作工匠,而自然則是祂制造的機器。[7] 39,41,91,98,11

“自然”與“祂然”:這一點不同與上一段結論有密切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上的4個主要思想體系——《易經(jīng)》、儒、道、禪的自然觀中都不糾結于“造物主”與所造“自然”的二元分離,更不愿意花費心力去尋找“造物主”的面貌和祂創(chuàng)造世界之時的“本源”物質(zhì)。在這一點上,道家的表現(xiàn)尤為極致。郭象在注莊子《齊物論》時直截了當?shù)胤穸嗽煳镎叩拇嬖冢骸笆阑蛑^罔兩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請問:夫造物者,有耶無耶?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足以物眾形。故明眾形之自物而后始可與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罔兩,未有不獨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8]。與此相對, “貫穿歐洲思想的悠久傳統(tǒng)是,盡管不是每個人,但卻是大多數(shù)人,或者至少那些已證明有權發(fā)表意見的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雖然自然是一個確實存在的東西,它的存在依賴某種別的東西?!盵7]211從這個意義上講,與中國傳統(tǒng) “無主自化”的“自然”相比,西方傳統(tǒng)上的“自然”也許翻譯成“他然”或“祂然”才更準確一些。

“求善”與“求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重人”,所以它以“求善”為特征,目的是提高人類個體或集體的身心品質(zhì),因此在“倫理學”方向成果頗多;與此相對,由于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重神”,所以它以“求真”為特征,目的是試圖搞清楚“造物主”創(chuàng)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因此在“科學”方向上貢獻巨大。

3 西方自然觀引入中國

16世紀中葉,隨著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中西傳統(tǒng)自然觀開始進入大規(guī)模交流階段。這種交流雖然從表面上看是雙向的,但極不平衡,呈現(xiàn)一邊倒的態(tài)勢:西方自然觀對中國的滲透和占領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而中國自然觀對西方的影響迄今為止是局部的、微弱的和短暫的。

西方自然觀對近現(xiàn)代中國的深刻影響是在以下7個主要歷史事件中逐漸完成的:第1個歷史事件是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帶來的天文、歷法、數(shù)學、地圖學、力學和火器等西方“過了時”[9]的科學知識,時間持續(xù)2個多世紀,即1550年代-1820年代。所謂“過了時”是由于限于當時天主教的信仰,耶穌會傳教士并沒有將始于哥白尼的近代科學知識完整引入中國。盡管如此,它的歷史地位依然重要,因為正是這些耶穌會的傳教士們使中國知識界初步了解了西方傳統(tǒng)自然觀和自然科學,是“西學東漸”之始;第2個歷史事件是發(fā)生在1860年代-1890年代的洋務運動, “西學”開始深入影響中國的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社會和軍事領域,“中學”和“西學”的關系成為熱點話題;第3次以戊戌變法(1898)前夕嚴復翻譯出版《天演論》為標志,進化論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而且還促進了“西學”在中國政治領域的發(fā)酵和嘗試;第4次是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所引入的“科學”和“民主”兩個影響中國近百年的概念;第5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成為具有絕對權威的自然觀;第6次,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幾乎徹底摧毀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包括傳統(tǒng)自然觀對現(xiàn)代中國人的微弱影響,間接地幫助西方自然觀消滅了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這個力量本已十分懸殊的對手;第7次,1978年后持續(xù)至今的改革開放,在全面引進西方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自然觀的同時,也有學者開始重新反思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的現(xiàn)代價值,為中西自然觀的現(xiàn)代融通積蓄力量。

4 現(xiàn)代自然觀的形成與特征

總體來講,西方學者對現(xiàn)代自然觀的貢獻是絕對的,但我并不認為現(xiàn)代自然觀應被稱為現(xiàn)代西方自然觀。因為與古代相比,現(xiàn)代是一個人類共享信息、共享知識、共享文明成果、共擔環(huán)境責任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給自然觀扣上“西方的”或“東方的”帽子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如果說,古代自然觀是建立在哲學思考上的自然觀,近代機械論自然觀是建立在物理學研究成果上的自然觀,那么,現(xiàn)代自然觀則是建立在生物學/生態(tài)學和系統(tǒng)論研究上的自然觀??枴ち帜危–arl von Linné,1707-1778)的植物分類研究,吉爾伯特·懷特(Gilbert White,1720-1793)的博物學研究,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進化論奠定了現(xiàn)代自然觀的生物學基礎;維納(Norbert Wiener,1894-1964)的控制論,貝塔朗菲(L.V. Bertalanffy,1901-1972)的一般系統(tǒng)論,申農(nóng)(C.E.Shannon,1916-2001)的信息論,哈肯(Hermann Haken,1927-)的“協(xié)同學”是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自然觀的基礎;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1834-1919),約翰·繆爾(John Muir,1838-1914),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07-1964),奧德姆(Eugene Pleasants Odum,1913-2002),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1919-)等人在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保護領域上的開拓研究和社會實踐形成了現(xiàn)代自然觀的主要視角和視野;愛默生(1803-1882),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從文學角度對自然的描述觸發(fā)了無數(shù)現(xiàn)代人熱愛自然的情志和親近自然的行為;塞繆爾·亞歷山大(Samuel Alexander,1859-1938)和懷特海(Alfred N. Whitehead,1861-1947)在哲學層面的思考增加了現(xiàn)代自然觀的深度。

現(xiàn)代自然觀大體具有3個特征:有機、過程和系統(tǒng)?,F(xiàn)代自然觀拋棄了文藝復興和工業(yè)革命成就的機械論自然觀,強調(diào)自然的有機性和生命力,與古希臘的有機自然觀和中國古代“天地”自然觀志

趣相投?,F(xiàn)代自然觀強調(diào)過程的重要性,認為“自然中任何事物的‘存在’就是它的‘流變’?!睉烟睾T谒拇硇灾鳌哆^程與實在》中認為, “自然由變動著的模式所組成,這些模式的運動是它們存在的本質(zhì)?!?這一觀點得到很多現(xiàn)代科學界、宗教界和環(huán)境保護領域人士的認同和支持?,F(xiàn)代自然觀是一種系統(tǒng)論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是由不同層級的子系統(tǒng)組成的復雜適應系統(tǒng),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動態(tài)性等特征。高層級自然系統(tǒng)由低層級自然系統(tǒng)“涌現(xiàn)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代自然觀”與“現(xiàn)代社會自然觀”是兩個不同概念?!艾F(xiàn)代自然觀”是人類思維在自然觀方面的最新和最高成果,“現(xiàn)代社會自然觀”則是現(xiàn)代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看待和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未必跟得上“現(xiàn)代自然觀”的發(fā)展步伐。實際上,機械論自然觀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依然強大,“祛魅”后的自然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用來賺錢的“資源”,而非人類共同的“家園”。3)

5 我的自然觀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然觀,它是這個人觀察和思維宇宙及其演化的視角、視野和方式、方法。

我的自然觀名為“12事自然觀”。在解釋“12事”之前,先談一談我怎么理解“事”。如果仔細區(qū)分中文的“事”和“物”,會發(fā)現(xiàn)“事”強調(diào)過程,是一種“時間”展開;“物”強調(diào)實體,是一種空間占有。因此,我將“事”定義為過程要素的集合,將“物”定義為實體物質(zhì)的集合。此時此地,“我”選擇相信宇宙中只有“事”,沒有“物”,也就是說,宇宙是眾多“過程”的動態(tài)集合,除了過程并無實體的“物質(zhì)”。或者說“物”本質(zhì)上也是 “事”,是過程。一個水分子其實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出席的一個事件,而氫原子和氧原子又是由電子和質(zhì)子出席的一場事件,質(zhì)子和電子又是……因此我相信,宇宙就是宇宙演化,除了宇宙演化這個過程,并不存在作為物質(zhì)集合的宇宙?!拔铩敝皇强粗瘛拔铩钡摹笆隆倍选?/p>

“我”的“宇宙”中有12大“事”,分為 “天”、“人”、“地”三界,或者說“天”、“人”、“地”3個范疇?!疤臁敝改切┏橄蟮?、相對“虛”一些的“事”:道、德、性、情、志。這5件事中的后4種都和“心”有關,或者是和個體的“心”有關,或者是和集體的“心”有關。而“道”卻是超越“心”的概念。“地”指那些具象的、相對“實”一些的“事”,在這個范疇中,我選用科學意義上的5個概念: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4)?!叭恕边@一范疇由“知”和“行”這兩件“事”組成。作為一種“生命”現(xiàn)象,“人”是“天”、“地”之間的媒介,是 “知”、“行”互動涌現(xiàn)出的層層事件集合?!爸卑ㄉ砀兄托睦碚J知兩種類型,前者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味覺感知、嗅覺感知和觸覺感知,后者包括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超象體驗5)等事件。“行”是指各種實踐,可能是個體實踐(獨行),也可能是社會實踐(眾行)?!拔摇薄坝^”“宇宙”就是“觀”“天”、“地”、“人”這3個演員所演出的一場又一場無窮無盡的大戲。對于“宇宙(自然)”來講,“我”也許只是這系列大戲中一粒比塵埃還小無數(shù)倍的角色,出場時間長度甚至都可忽略不計。但對“我”來講,“我”依然是一個有價值的“自然”6)“事件”?!拔摇钡摹皟r值”或者說“我”的使命是在“有限”的出場“時間”和“空間”內(nèi)去認知7)“地界”中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認知“天界”中的“道”、“德”、“性”、“情”、“志”,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個體努力(獨行)或聯(lián)合同“事”們一齊努力(眾行),保護、恢復和重新實現(xiàn)一個健康、美好的“地球”,并從上述實踐中體驗較高層次的“德”、“性”、“情”、“志”,最終達到“知” “道”、“行” “道”、“合一”于“道”(圖1)。

6 結束語

這篇論文是基于我在《世界建筑》2013年11月舉辦的第5期清華建筑思想論壇上的發(fā)言補充完成的。論壇的主題是“我所認識的自然”,根據(jù)這一主題,我確定的發(fā)言題目是“我的自然觀”。為什么會選擇這個題目?主要因為我的專業(yè)是“風景園林學”,而它研究和實踐的核心問題是“人”和“自然”的關系問題。因此搞清楚什么是“自然”,以及“人”和“自然”之間,或者更進一步說,“我”和“自然”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對我來講很重要,也不容回避。

有意思的是,論壇發(fā)言結束后,一位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您講的似乎都是歷史上中外思想家們的自然觀,可是歷史上普通百姓的自然觀是怎樣的?無獨有偶,這篇文章初稿完成后,一位同行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普通人的自然觀是什么?進而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自然觀又該怎樣?”這兩個問題是很重要的,也是引人深思的。一個特定時代和地區(qū)的建筑、城市和風景園林和彼時彼地的自然觀之間有何關聯(lián)?是由彼時彼地思想家們的自然觀引導的?是由彼時彼地政治家們根據(jù)他們的自然觀決定的?是由彼時彼地專業(yè)人員根據(jù)他們的自然觀設計的?還是由彼時彼地普通百姓根據(jù)他們的自然觀塑造的?上述群體或個體之間的自然觀是相同的?相近的?還是相反的?這些自然觀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不同時代的自然觀如何影響那個時代的建筑、城市和風景園林?不同文化下的自然觀如何影響這個文化下的建筑、城市和風景園林?不同個體和群體的自然觀如何影響與他們利益相關的建筑、規(guī)劃和風景園林?反過來,風景園林、城市和建筑又會怎樣影響人們的自然觀?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對于我個人來講,與其說這是一篇學術論文,不如說是一篇學習筆記。梳理中西自然觀發(fā)展脈絡,并初建“我的自然觀”,是我階段性的學習目標。我自知這是又一次好高騖遠、不自量力的行動。其中真知不多,錯誤不少。好在拋磚可以引玉,草船得以借箭。希望這篇文章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更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去探索廣袤深邃的“自然”,并在其中發(fā)現(xiàn)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德、隨順自然之性、抒發(fā)自然之情、實現(xiàn)自然之志!

[1] 劉華杰. 自然二十講(編者序)[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2] 王朝忠. 漢字形義演釋字典[M]. 成都:四川成都辭書出版社,2006.

[3] 朱伯崑. 易學哲學史(序言)[M]. 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38-41.

[4] [清]李光地. 周易折中[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6-14.

[5] 金景芳,呂紹剛. 周易全解(修訂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21.

[6] 陳榮捷.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248.

[7] [英]柯林武德. 自然的觀念[M]. 吳國盛,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8]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礎基,黃蘭發(fā)點校. 莊子注疏 [M]. 北京:中華書局,2011:60.

[9] 何兆武. 中國思想發(fā)展史[M].武漢:湖北人民出社. 2007:271-272,325.

注釋:

1) 原話為: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2)雖然關于風水的起源有不同的觀點,但根據(jù)現(xiàn)存文獻,晉人郭璞在《葬經(jīng)》首先提出“風水”:“氣之盛雖流行。而其余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經(jīng)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p>

3)陳望衡教授于2013年11月,在清華大學舉行的“我所認識的自然——清華大學建筑思想論壇第5期”上所做的“什么是環(huán)境美學”講座。

4)我知道這5個圈只是地球環(huán)境的組成,而不是宇宙環(huán)境的全部。但是,由于地球環(huán)境是和我的“知”、“行”最密切的環(huán)境,因此入選“我”的自然觀中的“地界”要素。這并不意味“我”不承認宇宙中還有其他大事。其實,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講,我更愿意選擇佛教世界觀中的“地(固態(tài))”、“水(液態(tài))”、“風(氣態(tài))”、“火(等離子態(tài))”、“空”來說明問題,但由于超出我目前的論述水平,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沒有采用。

5)超象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講,既是“知”,也是“行”。

6)這里的“自然”是莊子和郭象“無主獨化”的意思。

7)其實,“知”是“行“的一個特例。

“Views of Na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Historical and Personal Context

The paper tries to tease 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of traditional views of nature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It compares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namely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emphasized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while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emphasized God(s); that the Chinese posited a "selfemergent" nature while a "created" nature was preferred in the west; that Chinese views were ethical in orientation while western ones were scientific.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view of nature, and seven events that introduced western views to China.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 of nature as a springboar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Human Settlements,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views of nature

1 我的“12事自然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8266)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2014-01-01

猜你喜歡
宇宙傳統(tǒng)
元宇宙之戰(zhàn)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宇宙像個甜甜圈
宇宙第一群
百家講壇(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亞歲送鞋的傳統(tǒng)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這宇宙
“竹”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
拜泉县| 阳原县| 油尖旺区| 印江| 安阳县| 望都县| 千阳县| 康平县| 灵川县| 永昌县| 策勒县| 沙湾县| 九台市| 屏南县| 滨州市| 济宁市| 双柏县| 衡南县| 建瓯市| 朝阳县| 历史| 通山县| 洪泽县| 且末县| 宁都县| 阿坝| 蓬溪县| 新民市| 罗定市| 孟连| 泰宁县| 古蔺县| 西乌| 启东市| 禹城市| 云浮市| 安阳市| 永和县| 南投县| 巴塘县|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