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森
清代羅平淑基村,即今云南師宗縣竹基鎮(zhèn)竹基村,位于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19 公里,是譽滿九州島的岳陽樓長聯(lián)作者、晚清名人竇垿的故鄉(xiāng),素有“竇垿故里”“楹聯(lián)之鄉(xiāng)”的美譽。2011 年3 月,竹基鎮(zhèn)被授予“中國楹聯(lián)文化鄉(xiāng)”稱號,這稱號無不與竹基鎮(zhèn)竹基村的竇氏家族有關(guān),尤其與竇垿和他的祖父竇晟、父親竇欲峻以及他們的后人、民國時的竇憲民等人有關(guān)。筆者不經(jīng)意地收藏了竇欲峻的《從軍行》手稿、竇憲民的畫蘭銅刻墨盒?,F(xiàn)將收藏心得及考證結(jié)果寫成拙文,請方家學者賜教。
一、云南人善聯(lián)
我知道云南歷史上有個竇垿,緣于岳陽樓的名聯(lián)。不知誰說過: “云南人善聯(lián)”,其根據(jù)不外昆明名士孫髯翁撰寫了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礀|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朱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師宗竇垿撰寫了岳陽樓名聯(lián):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
云南劍川趙藩撰寫了成都都武候祠《攻心聯(lián)》: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這些聯(lián),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受到廣泛好評,幾乎成了該地的名片,該樓斯祠,更引以為榮。除了岳陽樓名聯(lián),我曾多次親臨其他二聯(lián),觀摩誦讀。唯有岳陽樓名聯(lián),還未曾親臨其境,屏神靜氣,臨風誦讀。
2012 年11 月,我專程到岳陽樓,一舉登堂入室,盡情铇覽了竇垿的岳陽樓名聯(lián)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竇垿先后四十年間,曾于道光辛已春(1821)、乙酉春(1825)、丁酉夏(1837)、庚子夏(1840)、庚戌冬(1850)及同治癸亥(1863)六次登臨岳陽樓。
四十年間,他六次泛舟洞庭湖,每看到白云升起,岳陽樓在晚照中時隱時現(xiàn),想到杜甫《登岳陽樓》詩中說“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又想到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不論進退都心系祖國。竇垿又想到:寒來暑往,船只往來不斷,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經(jīng)過一番戰(zhàn)亂破壞,張照先生書寫的《岳陽樓記》這樣的高文名筆居然得以保留,好像鬼神暗中護著,真是一個奇跡。此時竇垿想到他即將隨同鴻雁南下,不知什么時候歸來。所以在他第六次登臨岳陽樓后,寫下了《六登岳陽樓》的詩:
卌載光陰六泛舟,白雪堆破夕陽樓。
杜公戎馬關(guān)山淚,范相江湖廊廟憂。
雨楫晴帆今古在,高文名筆鬼神留。
且隨衡雁南征去,幾許歸來紀七游。
次年,1864 年,他又七登岳陽樓,故再作一首《七登岳陽樓用前韻》:
出處常懷范相憂,卌年七泛少陵舟。
地收吳楚難為水,天設湖山供此樓。
萬頃外疑波不盡,千秋中有我來游。
故人珍重書楹帖,好與張公墨妙留。
他撰寫那副名聯(lián)就在這七次登岳陽樓的時候。詩的尾聯(lián)已道及此事,詩末還有自注:“垿撰岳陽樓對,道州何子貞書,木刻,懸張得天范記兩旁?!苯y(tǒng)觀以上兩首詩的內(nèi)容,糅合在一起,幾乎就是名聯(lián)的全部內(nèi)容。至于下聯(lián)所述內(nèi)容,在以上兩首詩里雖未明白提及,但下聯(lián)所寫洞庭湖南北西東四至,表面上寫的是江湖有潴者、流者、山城有峙者、鎮(zhèn)者,那實際意義怕不止于說地理形勝,怕不能說它沒有別的社會意義,否則,他為什么要提出“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之所以這是一副好聯(lián),是作者用四十年人生經(jīng)歷、政治抱負而寫成的,所以特別感人,每有古今來誦者,皆有愴然而涕下的感嘆。
我為什么如此熱衷竇垿名聯(lián),熱衷竇氏家族人物故事,除了我是云南人,有好奇感之外,還得從我收藏了竇垿父親竇欲峻的《從軍行》手稿和竇垿后代竇憲民師長的一個刻蘭花銅墨盒說起。
二、一個精制的鎳白銅墨盒
這個白銅墨盒,含鎳量高,品相極佳,有合理的體量尺寸,有一定的壓手質(zhì)量,置于手中把玩時,手感好又不失輕飄。由于含鎳量高,周身光亮,不會生銹,此種特制的高鎳銅墨盒,與大路貨的黃銅或白銅墨盒相比,更顯得雍容華貴。該墨盒制作工藝精湛,毫無粗糙之處,焊接密實,開合嘭然有聲,是民國優(yōu)秀白銅墨盒的代表之一,可惜沒有底銘,不知道由誰制造。盒面上刻有一幅蘭石圖,生動簡約,看似搖曳,聞如有香。右上角刻以“憲民仁兄雅玩,弟鴻綸持贈”上下款名,書刻精到。未在畫面空白處題詩,未署上畫刻者的姓名和刻制年代,是美中不足的遺憾。尺寸:10.5厘米×7.5厘米×3.2厘米。
三、受贈人:竇家法
竇家法,字憲民 ,今云南師宗縣竹基鎮(zhèn)竹基村人,岳陽樓名聯(lián)作者竇垿的后代,生于1892年,卒于1957年,歷任民國河口督辦、滇越鐵道軍警總局局長、陸軍師長,授少將軍銜,子竇首孝。
竇憲民少年時就讀于云南曲靖官辦學校,畢業(yè)后被選送到清政府在昆明辦的陸軍學校學習,后來參加了孫中山、黃興領(lǐng)導的武昌辛亥起義。起義勝利后,跟黃克祥部到上海,后又調(diào)鄂軍黎天才部任團長。后來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竇憲民被袁氏通緝,被迫跑到天山腳下隱居牧羊,北伐戰(zhàn)爭勝利后,赴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到四川陸軍學校任監(jiān)督,唐繼堯反正復滇時,與唐繼堯一道回云南,出任滇越鐵道軍警總局長及兩任河口督辦。后來又在胡若愚部任第一師師長,授少將軍銜。
龍云與胡若愚爭奪權(quán)利,都想當云南王。一次,龍云被胡抓獲,意欲謀殺,遂交竇憲民押解回昆,竇憲民明辨是非,深明大義,毅然在途中釋放了龍云,龍云當上云南王后,為了感恩,曾把他心愛的大白馬送給竇憲民;龍云的財經(jīng)大員李鴻綸,也送給竇憲民這只畫刻蘭花銅墨盒,龍云欲委以竇憲民重任,竇憲民毅然棄官回鄉(xiāng)。
竇憲民的兒子竇首孝,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如活到今日,應是離休人員。
四、持贈人: 李鴻綸
李鴻綸參加了蔡鍔、唐繼堯領(lǐng)導的昆明辛亥革命,起義勝利后任蔡鍔都督旄下的軍需局局長,通曉財政經(jīng)濟,頗有文才,其著作《民國四年云南首義再造共和節(jié)略》是云南重九起義的重要文獻,蔡鍔將軍逝世時,他以軍需局局長名義送的挽聯(lián)曰:
天風鼓蕩,海水悲號,白馬素車,半夜波濤歸瀛海;
驚死奸雄,再造共和,豐功偉業(yè),千秋姓字炳中華。
1912年,富滇銀行在昆明威遠街正式成立,李鴻綸首任富漠銀行總辦。據(jù)說,李鴻綸還從德國進口造幣機,造辦過云南銀幣和鎳幣。本高鎳白銅墨盒,已有百年歷史,但沒有生銹跡象,其外觀色澤如鎳幣光亮,這是否與鎳幣材料制造配方有關(guān)聯(lián)?值得分析測試。
1923年春李鴻綸作為唐繼堯的禁煙公所總辦,為籌軍餉,受唐繼堯指派,在武漢與日本技師秘究嗎啡海洛因等毒品,常到北京辦理有關(guān)事務,為他當年在武漢或在北京訂制此蘭花墨盒贈送“憲民仁兄”,提供了時空條件。退一步說,只要有高鎳白銅材料,在昆明或石屏等地制造此銅墨盒也并不困難,當年正是云南烏銅走銀墨盒走紅的年代,不乏云白銅材料,不乏制盒名店、制盒名匠、書畫能人及刻銅高手??上П灸袥]有底銘,又沒有書畫刻者署名,所以此墨盒的產(chǎn)地在哪里,為誰人所書刻,還留下了許多懸念。
五、詩書繼世長的竇氏家族
晚清云南羅平(今師宗縣)淑基(今竹基鎮(zhèn)竹基)村,是竇氏家族所在地,這里出了祖、父、子三代廉官名吏。同時他們又是知名的詩歌、楹聯(lián)文化名人,都有不少詩文和學術(shù)著作傳世。他們是:祖父竇晟、父親竇欲峻、兒子竇垿。
竇晟,生于1724 年,乾隆癸酉科(1753)云南選拔,戊子科(1768)解元,曾任山西洪洞縣知縣,“清廉自矢”。他和云南錢南園是同時代的人,他在《寄錢南園》詩里說:“君不負讀書,我不堪作吏,作吏擁下僚,自分如贅疣?!北砻魉粣圩鞴?。他有一首《碩鼠》詩:
碩鼠碩鼠,來予語汝: 衣垢莫浣,予旅之苦;
嚼而碎之,寧果爾腹?爾不能飽,予不可服。
爾云寄食,予亦客茲,高樓寂寞,寧不我茲!
器之忌矣,誰我投之;郊之適矣,誰或怨知!
從此不拘舊格的四言古詩,可見此老性格的灑脫無羈。
竇欲峻(1764-1827),字仰之,號層峰,又號松溪,云南羅平州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 ) 造拔云南縣教諭,歷署武定、祿豐、富民、昆明、廣南、趙州教諭,保薦選授湖北興山知縣。又任鐘祥、棗陽、黃岡、羅田、黃梅、襄陽等縣,所至有聲,后升任江蘇鎮(zhèn)江府知府。歷任福建鹽法道、浙江督糧道、杭嘉湖道等職。乾隆二十九年生,道光十七年74 終。丁已嘉慶二年(1797 ),貴州苗人滋事,上官議買兵米于羅平,近濟黔軍。以竇欲峻能事,且雇卅人,屬之釆買。甫至境,苗事己蔓延及羅平。事平,戊午嘉慶三年(1798),補云南縣教諭。
竇垿(1804-1865),字子玷,號蘭泉,祖籍江南泰川,明代遷居云南。蘭泉著作甚豐,有《示兒錄》《續(xù)小學銖寸錄》《多識錄》《四余錄》《游藝錄》等。竇序在江西任上,撰了一副岳陽樓長聯(lián)而名所天下,“竇聯(lián)”后由道州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書寫,懸掛岳陽樓上。后人把杜詩、范記、孟詩、竇聯(lián)、何書,合稱“五絕”。
六、竇欲峻的手稿
十年前的一天下午,我有暇到昆明古玩城,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古董商販,他經(jīng)常在滇東一帶收購古董,這一次他拿著一冊白棉紙手稿,還搭配一副對聯(lián),向我介紹,“這是收自師宗竹基村的手稿,別人不賣,你就賣了吧”。我見是白棉紙手稿,有些年代,字又漂亮,來不及研究是哪位古人的手跡,但一定會有價值,就照價收了下來。回去一查,所收到的這冊手稿,居然是岳陽樓長聯(lián)作者竇垿的父親——竇欲峻(字松溪)的手稿!我喜出望外。這為我研究竇氏家族人物,提供了第一手可靠材料。
《從軍行》詩集一開頭就寫道:
歲丁已春正月,黔苗叛竄入滇境,吾鄉(xiāng)比連,頗遭蹂躪,余以一氈代廣南,未及抵任,即奉檄往羅陸兩地,采辦軍糧。從戎之暇,抑郁無聊,覩斯情景,益思感嘆,老杜云:“戎馬關(guān)山北,軒涕泗流”。方茲圣天子神威遠播,旨日蕩平,故不必下鞍馬,孤城之淚,而當之者,不能已也。爰捉毛錐,略記所經(jīng),亦聊以當討秋心國露布云。
夏六月松溪主人,記于六坪學廨之挹翠盧。
《從軍行》記錄了此年所寫的從軍詩近百首,是作者入仕途之初的詩作,足見作者詩作功底之深、筆力之雄健、字跡之雍容,是十分難得的手稿?,F(xiàn)選出部分篇目公布出來,供喜好者共同觀摩。另外公布某地某次拍賣會上的一幅竇松溪的字畫,相較之下,益見松溪行字之優(yōu)美,蓋不可多得矣,雖不知此幅字現(xiàn)今為誰持有,相信他會樂意讓我所引用。
七、采訪竇垿故居
愛屋及烏,我萌生了考查竇垿故居的想法。2005年春天,云南羅平、師宗一帶,菜花飄香,大地金黃的時節(jié),我和妻子開車到師宗淑基村,采訪了竇垿后代,參觀了竇氏故居和家族祠堂,問到竇氏有一本族譜,擇頁作了復制,其后代人還送我一本《竇垿紀念集》。其后人還帶我們參觀了竇欲峻的墓,離村莊并不遠,讓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八、畢教授為竇聯(lián)寫詩
從《竇垿紀念集》,我找到云南師范大學外語系畢厷谷教授,他在紀念集中有一首關(guān)于竇聯(lián)的詩作,我向他說明來意,他高興地將他詩作的手稿復制一份送給我。這首詩是他當年參加竇序研討會時所寫:
卌年七泛洞庭舟,勝士南滇笫一流。
此日題詩遍楚郢,當時抗疏傲王侯。
懷鄉(xiāng)工部悲戎馬,憂讒左徒讬鳳虬。
千古興亡收筆底,長聯(lián)輝映岳陽樓。
通過這些活動,我對竇晟、竇欲峻、竇垿及竇氏家族的繁衍有了更多的了解。畢教授學貫中西,能詩會賦,尤精楹聯(lián),多次征聯(lián)獲獎,書法又好,是師大外語系老教授,對國學尤有研究,我常求教于他。但最沉痛的是,畢教授百歲生日后竟然駕鶴西去了!那一年我因外出,未能參加他的百歲生日喜慶,也未和他作最后的道別而感到內(nèi)疚,特把畢老的手寫的詩文發(fā)表在這里,既可學習畢老的書風,也是對畢老作的永久紀念。
九、竇憲民刻蘭花銅墨盒的獲得
2007一天上午九點,昆明古玩城又開門了,淘寶者魚貫而入,我順著人流,流到一個攤位前,看到一個光亮顯眼的白銅墨盒擺在地攤上,上面有一幅蘭石畫,上下款俱全,刻功精到。我小時候曾在故鄉(xiāng)劍川的山谷中,挖過蘭花回來栽培。那時侯,俗名為“火燒蘭”的蘭花,在山谷中極易采到,摘蘭花入醬而腌食,很有風味,所以從小就對蘭花情有獨鐘。這次不用攤主推薦,我抓住了這個刻蘭花的墨盒就不放。以攤主所出價格,拿下了這個墨盒。抬頭交完錢后,我習慣性地問了這位攤主:此墨盒收自何地?他回答是師宗竹基村的。當時我聽了也不以為然,但當我歷經(jīng)四年也考證不出什么名堂的時侯,這句話突然給了我靈感,我從竇氏家譜中解開了此銅墨盒持有者身世之謎。這是后話了。
十、受贈人“憲民”的考證頗費周折
此后幾年,我時常拿著這個銅墨盒發(fā)愁:在科技發(fā)達、網(wǎng)絡信息快捷的今天,我竟然考證不出這個銅墨盒的受贈人“憲民”,究竟是哪一位“仁兄”。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賣墨盒人所說的那句話:師宗縣竹基村!靈感向我發(fā)出指令:快去查四年前在竹基鎮(zhèn)竹基村復印的那本《竇氏家譜》。于是我翻箱倒柜,終于找到了那本《竇氏家譜》,居然在第194 頁中,查到“憲民”就是竇家法, 他也是民國時期竇氏家族里最有名望的成員之一:
竇家法,字憲民,生于1892年,卒于1957年。歷任河口督辦、滇越鐵道軍警總局局長、陸軍師長等職,授少將軍銜,子首孝。1947年,他任羅平縣參議會議長,兒子首孝參加地下黨,他把一支德造二十響手槍送給西區(qū)主力大隊,支持革命運動。憲民艱苦樸素,為官清廉,一生正氣,兩袖清風。銅墨盒上的蘭石圖如示其人的高潔。他的兒子竇首孝(1924-1960),五十年代理過陸良縣縣長。或許這個銅墨盒就是從他的下一代手中流落到我的手中,也算他有一個“流傳有序”的結(jié)果。
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回頭來仔細想想,一件精美的文物,必然會有來頭,為何不早日去查竇氏家譜呢?我真幸運,不是刻意追求,卻意外地得到了竇氏家族的兩件重要文物:一件手稿和一個銅墨盒,貴在我對此二件文物有了研究,否則充其量也只是“古董”愛好者,而不是“懂古”追求者!
再不用懷疑“憲民”這位仁兄,就是“竇家法”了,請看唐繼堯曾給竇家贈匾曰:七雄冠世;龍云曾給竇家贈匾曰:燕山派衍。
唐繼堯和龍云的財政大員是李鴻綸,唐繼堯反正回云南時帶著竇憲民,龍云遇難時又是竇憲民救了他的命,李鴻綸和竇憲民親密得不得了,李鴻綸送竇憲民的這個鎳白銅墨盒,從型制上看是民國以來的最精致的墨盒,鎳光閃閃,永不生銹,開盒嘭然,手握鏗鏘。龍云給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送禮品時,連紀念章也是純金做的,是要拉攏他。李鴻綸給竇憲民送白銅墨盒,是知己相呼,寒暖相問,冰心玉壺,榮辱與共!所以特別精致,特別珍貴!
十一、沈河清可能是本墨盒的刻制者
沈河清(1887-1936 ),字曙秋,號恒齋,建水西莊高營人。17歲參加府考成秀才,21歲就讀于云南省立政法學堂,后入京,進籌邊大學學習。1912年回云南任富滇銀行內(nèi)務管理。次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赴京任憲法起草委員、國務院咨議官。后返滇任富滇銀行個舊分行經(jīng)理。1916年復入京任議員職。1920年在個舊任個碧石鐵路銀行總經(jīng)理,后任靖國軍總司令部財政顧問,云南省政府顧問,個碧石鐵路公司協(xié)理、總理等職。擅長金石書畫、山水墨竹、花鳥畫,又好鐫篆刻印章。有《西山記游圖》長卷、《恒齋印譜》數(shù)卷問世。藝術(shù)業(yè)跡列入民國《續(xù)云南通志長編·人物》,其書畫篆刻上的造詣在當時被稱為滇中冠冕。
沈河清與本墨盒的持贈人李鴻綸,有在富滇銀行任職的共同經(jīng)歷;與當過滇越鐵道軍警總局局長的竇憲民也有共同的經(jīng)歷。不排除此墨盒是在昆明制作、由沈河清書畫刻制的可能,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推測可靠否,尚需進一步研究考證。清末民初,云南烏銅走銀墨盒走紅。其上的詩、書畫、刻水平很高,非沈可清一類有文化的書畫刻家參與,就不可能取得全省、全國一致的享譽。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們尚不清楚,當時云南省長羅佩金送四川軍長楊森那樣優(yōu)秀的烏銅走銀墨,是誰人書畫銅刻而成;也不淸楚竇垿族人保留的這個刻蘭花優(yōu)秀銅墨盒是誰書畫銅刻而成。
十二、結(jié)語
此銅墨盒的考證結(jié)束了,考證重在過程,樂在結(jié)論。根據(jù)此次經(jīng)驗,當您今后購買一個精制銅墨盒或一件待考的古物時,最好問一問來自哪里。當您考證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可以動用家譜資源。長沙百合居士徐先生也曾動用蒲氏家譜,考證出一個蒲氏銅墨盒的來歷。那又是另一個成功考證的示例!可惜家譜不是電子讀物,查起來很費事。不管怎么說,檔案和家譜,對考證極其有用。我們期望更多的清史、民史、世系家譜盡快走入電子文件,以利研究者查閱。感謝師大陳二永教授為我拍了不少實物照片,他是竇氏故鄉(xiāng)師宗人,為我講述了不少師宗故事。我還要感謝云南王運生先生,他的論文《竇垿及其父、祖的詩》為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