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梅
唐朝大將李靖出任岐州刺史不久,當(dāng)?shù)赜幸粋€人向唐高祖李淵舉報,稱李靖自以為功高蓋主,正在岐州策動謀反,并將其謀反的各種言行和“證據(jù)”一一寫在狀子上,言行所涉及的各種時間、地點和證人都寫得相當(dāng)詳細,有鼻子有眼的。
這讓李淵大為震怒,隨即責(zé)令長孫無忌審理此案,務(wù)必將李靖繩之以法。
根據(jù)自己對李靖的了解,長孫無忌知道他一定是被人誣告的。但他又深知,李靖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平時做事和說話都喜歡任著粗狂的性子來,口無遮攔,難免給人留下添油加醋的把柄和機會,百口也難辯。因此如何為李靖澄清,還他一個公道是一個難題,因為狀子所寫的“反動言行”都難以一一駁斥。
好在,最終長孫無忌想到了一個救李靖的辦法,他特意要求原告跟自己一起回岐州辦案,以示透明公正,結(jié)果原告愉快地一口答應(yīng)。
辦案的一行人,走了好幾個驛站后,在一天晚上,終于到了岐州的邊界。但吃過晚飯后,長孫無忌卻突然杖打起隨行的一位小官吏,原告過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小官吏做事太粗心,竟然把他寫的狀子給弄丟了,而且還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弄丟的。
沒有鐵證如山的狀子,也就意味著第二天無法去法辦李靖,長孫無忌顯得手足無措,無比緊張,稱此事如果一旦被皇上知道,大家肯定都難辭其咎,弄不好還會落個故意包庇李靖的罪名而集體掉腦袋!
被杖打的那個小官吏,一聽此言,嚇得魂不守舍,連滾帶爬地來到原告的面前,跪地請求他再寫一份狀子,好搭救他們一下。
原告見此情景,想想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補救辦法了,于是便連夜重新又寫了一份。
第二天,長孫無忌拿到新狀子簡單看了幾眼,就令人將原告捆綁起來,隨后帶著他一起趕回長安向李淵報告審查結(jié)果。
長孫無忌說:“李靖是被人故意誣告、陷害的。”
李淵問:“何以見得,據(jù)說,你都沒進到岐州境內(nèi),更沒有提審李靖!”
長孫無忌應(yīng)道:“無需提審,陛下看看這兩份出自同一個人之手的狀子就知道了?!?/p>
李淵將兩份狀子一對比,其中所涉及的時間和證人等內(nèi)容相差很大,完全難以重合,很快便明白了,于是便立即判了原告的死刑。
讓“鐵證”自相矛盾,達到彼此互相否定的目的,長孫無忌不走常規(guī)路,輕松地為李靖覓得了一條生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