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靖遠730600)
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蔥高效栽培技術(shù)
樊東隆
(靖遠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靖遠730600)
在馬鈴薯生長后期將大蔥移栽到兩壟之間的壟溝,馬鈴薯和大蔥有1個月左右的共生期,解決了復(fù)種大蔥時間的限制,經(jīng)濟效益較好,推廣前景廣闊。
馬鈴薯是甘肅省靖遠縣主要的農(nóng)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1萬 hm2(16.5萬畝),其中沿黃灌區(qū)種植面積1 700 hm2(25 500畝),占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的15.5%。沿黃灌區(qū)海拔1 390 ~1 470 m,年均氣溫8.9 ℃,年極端最高氣溫35.1 ℃,年均降水量240 mm,無霜期157 d(天),平均日照時數(shù)2 559.9 h(小時),≥10 ℃有效積溫3 724.4 ℃,光熱資源豐富,土壤為灌淤土,土層深厚,土壤pH值在7.5~8.0之間。2011~2013年在該地區(qū)推廣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蔥栽培模式3 000 hm2(4.5萬畝),經(jīng)濟效益較好。
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蔥高效栽培模式,操作簡便,一般3月上旬進行大蔥育苗、馬鈴薯催芽,3月中旬播種馬鈴薯,6月中旬移栽大蔥,7月中旬采收馬鈴薯,10月底收獲大蔥。該模式馬鈴薯和大蔥有1個月左右的共生期,一方面解決了馬鈴薯復(fù)種大蔥時間的限制,馬鈴薯也可再生長1個月或價格高時再收獲,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增加了經(jīng)濟效益(圖1)。每667 m2馬鈴薯產(chǎn)量3 300~2 800 kg,產(chǎn)值6 600~7 600元;大蔥產(chǎn)量5 800~6 500 kg,產(chǎn)值9 280~10 400元;兩種作物合計產(chǎn)值15 880~18 000元,比單種馬鈴薯或復(fù)種十字花科蔬菜的產(chǎn)量和效益均好,適宜在沿黃灌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
圖1馬鈴薯套種大蔥栽培
1 品種選擇
馬鈴薯選擇具有早熟、耐高溫、結(jié)薯集中、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等特點的品種,如早大白、克新6號等。大蔥選用品質(zhì)優(yōu)、豐產(chǎn)性好的品種,如鐵桿大蔥、寒豐巨蔥、寒青巨蔥等。
2 茬口安排
大蔥于3月上旬(驚蟄前后)播種育苗,6月中旬移栽定植,10月底收獲;馬鈴薯在3月上旬催芽、中旬播種,7月中旬即可收獲。
3 栽培技術(shù)要點
3.1 大蔥育苗 每667 m2用種量1.0~1.5 kg,育苗面積以大田移栽面積的15%~20%為宜。出苗后及時除草、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
3.2 馬鈴薯播前準(zhǔn)備
3.2.1 種薯挑選 選取薯塊整齊,符合該品種性狀,表皮新鮮光滑,無龜裂、病斑和蟲孔,沒有畸形的壯齡薯。
3.2.2 曬種 切塊前選擇晴好天氣將種薯在陽光下曝曬1~2 d(天)(夜間要注意防凍),以打破休眠。
3.2.3 切塊 催芽前1~2 d(天)切塊,60~100 g的種薯從頂芽順劈一刀,切成兩塊;110~150 g的種薯采用“T”形切法切成3塊;150 g以上的薯塊,從尾部依芽眼螺旋排列縱斜向頂切成立體三角形的4~5塊。切塊時應(yīng)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盡量帶頂芽,且應(yīng)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發(fā)根。最好準(zhǔn)備3~4把切刀,用75%酒精或30%高錳酸鉀280~300倍液,或用開水隨切隨消毒。
3.3 馬鈴薯催芽 播種前15~20 d(天),一般在3月上旬,可選用鋸末、稻殼、麥衣等保溫保濕的有機材料(每667 m2用量40~50 kg),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均勻噴灑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2~3 d(天)后揭膜翻料排氣備用。將消毒好的基質(zhì)水分調(diào)至手捏成團、放下散開為宜,待溫度降至25 ℃時即可催芽。薯塊在箱(筐)內(nèi)擺放整齊,一層基質(zhì)一層切好的薯塊,芽眼朝上,每層基質(zhì)厚5 cm左右,以蓋住薯塊為宜,共4~5層。將分裝好的箱(筐)等置于有散射光、溫度10~15 ℃的室內(nèi),蓋薄膜(切忌包裹箱或筐,以免影響透氣),15 d(天)左右,幼芽0.5~1.0 cm時播種。
也可在播種前15 d(天),準(zhǔn)備好催芽室,溫度控制在10~15 ℃。首先在地上鋪一層5 cm厚的濕砂,然后將種薯擺放于砂上,繼續(xù)在種薯上面鋪一層濕砂,共3~4層,最后用濕砂封頂,并用濕稻草覆蓋催芽。
3.4 整地施基肥 每667 m2均勻撒施腐熟廄肥4 t、磷酸二銨15~20 kg、硫酸鉀20 kg、尿素15~20 kg,隨犁地開溝撒于溝中。同時為防治地下害蟲,可施用3%辛硫磷顆粒劑120~250 g,結(jié)合耕地翻入耕作層。
3.5 起壟、覆膜 整地做小高壟,壟高20~25 cm,壟底寬80 cm,壟面寬70 cm,兩壟間距40 cm,然后鋪寬100~120 cm、厚0.005~0.008 mm的地膜,要求整平、貼緊、壓嚴(yán)地膜,在膜面每隔2 m壓一個土腰帶,以防大風(fēng)揭膜。
3.6 馬鈴薯播種 當(dāng)10 cm深的地溫穩(wěn)定通過5℃、達到6~7 ℃時為播種適期,即3月中旬。采用明窩點播法,每壟種植2行,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株距25~30 cm,每667 m2保苗3 600~4 400株。點播時一人破膜打穴、一人放催芽的薯塊,芽朝上,播種深10 cm,播后用濕土蓋嚴(yán)膜孔。
4 大蔥移栽
6月中旬移栽大蔥。移栽前在壟溝內(nèi)每667 m2均勻撒施磷肥50 kg、磷酸二銨20 kg、尿素15 kg,翻地。起苗前1~2 d(天),苗床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起苗時剔除病、弱、傷苗,分級,把挑選好的蔥苗根部浸入40%毒死蜱乳油或70%辛硫磷乳油800倍的稀釋液中2~3 min(分)。大蔥秧苗定植在兩壟之間的壟溝內(nèi),每穴3株,穴距9~12 cm,每667 m2保苗13 333~18 000株,定植深度以不埋心葉為宜。
5 田間管理
5.1 馬鈴薯管理 齊苗后,結(jié)合中耕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現(xiàn)蕾前后再追施馬鈴薯專用肥(硫酸鉀型高鉀復(fù)合肥,N∶P∶K為16∶9∶20)20 kg;開花前噴施多效唑50~100 mg·kg-1或膨大素,及時摘除花蕾;結(jié)薯期用3%磷酸二氫鉀溶液噴莖葉1~2次。結(jié)合追肥順壟灌水,注意不要淹沒地膜。
5.2 大蔥管理 移栽后共追3次肥,8月上旬每667 m2隨澆水追施尿素15 kg,8月中旬追施復(fù)合肥(N+P2O5+K2O≥30%,N∶P∶K為15∶7∶8)30 kg,9月上旬追施尿素15 kg。移栽后及時澆水緩苗,每次追肥后均應(yīng)澆水,9月中旬后蔥白迅速生長,可每隔7~10 d(天)澆1次水,澆勻澆透,9月中下旬以后不再追肥,控制澆水量,保持土壤潮潤為宜。培土以不埋心葉、少傷邊葉為原則,待馬鈴薯收獲后中耕平壟;第1次追肥后淺培土,澆水后耙松即可;第2次追肥后培土7~10 cm厚;第3次追肥后培土10~13 cm厚;第4次在9月中旬培土13~15 cm厚。
6 病蟲害防治
6.1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早疫病和晚疫病,每667 m2可選用500 g·L-1氟啶胺懸浮劑12.5~16.7 g(有效成分用量,下同),或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5.0~7.5 g,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4~80 g,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7.1~108.0 g,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8.0~69.6 g等藥劑葉面噴霧防治。馬鈴薯蟲害主要有蚜蟲,每667 m2可選用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0.30~0.42 g,或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3.5~5.0 g等噴霧防治,一般每隔7~10 d(天)噴1次,連續(xù)噴霧2~3次。
6.2 大蔥病蟲害防治 大蔥病害主要有紫斑病和霜霉病,每667 m2可選用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5.0~7.5 g,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4~80 g,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3.0~7.5 g,或25%烯酰嗎啉微乳劑18~20 g等藥劑葉面噴霧防治。大蔥蟲害主要有薊馬、斑潛蠅和蔥蠅,薊馬和斑潛蠅每667 m2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0.72~1.44 g,或2.4%阿維·高氯乳油1~2 g,或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7.50~11.25 g,或25 g·L-1多殺霉素懸浮劑1.67~2.50 g,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3.75 g等藥劑噴霧防治;大蔥蔥蠅可選用20%毒·辛乳油1 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幼蟲,或選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成蟲。一般每隔7~10 d(天)噴1次,連續(xù)噴霧2~3次。
7 適時采收
7.1 馬鈴薯采收 馬鈴薯植株枯黃時采收,一般在7月中旬。選擇晴天,首先將馬鈴薯地上部輕輕拔起,清出田間,然后將地膜兩邊挑起,把地膜及殘留的枝葉卷出田塊;最后順壟挖出馬鈴薯塊莖,并用塑料網(wǎng)袋分級盛裝,及時上市。
7.2 大蔥采收 鮮蔥上市一般在10月底,立冬前收獲。收獲時將大蔥的一側(cè)挖至須根處,露出大蔥的全部蔥白,然后取出大蔥。為避免損傷假莖、拉斷根,取蔥白時不要猛拉猛拔。如果早晨遇霜凍,葉片變脆變硬,容易碰斷,應(yīng)待白天氣溫上升,蔥葉解凍后再收獲。大蔥收獲后去除枯葉、黃葉,抖凈泥土,整理成捆即可上市。極少數(shù)大蔥達不到收獲標(biāo)準(zhǔn)的,可暫不收獲,待翌年早春返青萌芽后作羊角蔥上市。
樊東隆,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工作,E-mail:fdl539@163.com
2013-11-25;接受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