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相韋
“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在其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出來的。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研究主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過程以及如何將知識、技能轉化為實際行為的過程。但是,班杜拉認為在知識與行為之間,還存在一個調節(jié)因素:個體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即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具有實現目標所需能力的一種評估[1]。一般認為自我效能感有領域特殊性,但Schwarzer等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個體面對新情景時所具有的一種廣泛自信心[2]。本文是針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近年來,自我效能感已成為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等學科中的重要概念,目前較受關注的是應對效果、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之間的關系研究。其中王才康等人研究發(fā)現,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抑郁、特質焦慮、狀態(tài)焦慮及考試焦慮呈負相關,與情緒智力、應付方式呈正相關,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關系密切[3],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培養(yǎng)學生個性、調節(jié)情緒具有重要意義。在資料收集中筆者發(fā)現,大多研究關注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的跨度范圍,專門針對初中生的不多。關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級、性別上是否存在差異,目前研究結論還不統(tǒng)一。因此,本文針對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探討。
從河南許昌一初中各年段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進行測評。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量表313份。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28人;初一104人,初二102人,初三107人。
Sehwarzer等人編制,王才康等人翻譯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重測信度 r=0.83(p<0.001),折半信度 r=0.82(n=401,p<0.001)[4]。GSES共有10個問題,采用李克特4點量表計分。量表總分為1.0-4.0。分數越接近1.0,一般自我效能感越低。反之,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完成時間為5~10分鐘。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平均分為2.64,說明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
表1 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總體情況
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考察不同性別的初中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異,結果如表2所示,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p<0.01)。
表2 一般自我效能(GSES)的性別差異
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年級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異,結果顯示,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p<0.01)。
表3 一般自我效能(GSES)的年級差異
進一步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初二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初三學生,但其他年級間差異不顯著。
表4 多重比較LSD法
對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行“年級”,“性別”雙因素方差分析顯示,年級和性別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顯著的交互效應。
表5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級和性別交互效應檢測
以年級為自變量進行F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初三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初一、初二男女生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6 F檢驗結果
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男生群體年級差異不顯著,女生群體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表7 方差分析結果
進一步多重比較的結果如表8所示,初二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初三女生,但其他年級間差異不顯著。
表8 多重比較LSD法
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2.64)。這說明初中生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過分自卑。這可能是與社會快速發(fā)展,當今初中生接受大量信息有關。
調查發(fā)現,初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明顯低于男生,這和王才康等人 (2002)對大學生和中學生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Frydenberg&Lewis(1991)研究發(fā)現,大多數女性在解決問題時更傾向于采用社會支持和情緒表達的方式。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性別角色觀念、社會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個體在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形成相應的性別角色行為模式。社會對女性有很多不公平之處,同樣條件下男性比女性有更多機會。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在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中起作用,使男性有較多的優(yōu)越感,從而使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較高。另外初中男女生生理上的差異也凸顯出來,例如肌肉力量的懸殊等,也可能是造成男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差異的原因之一。
調查發(fā)現,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從初一到初二初三,個體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先有輕微上升然后出現明顯下降,這可能與環(huán)境的變遷有關。如何幫助初一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是教育者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此過程中,新學習方法和人際關系的建立是初中生盡快適應環(huán)境的一個關鍵因素。由于初一階段的生活積累,初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比較穩(wěn)定,他們既沒有一年級新生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也沒有畢業(yè)班學生所面臨的升學壓力。因此,初二學生的焦慮相對來說是最低的。王才康等人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抑郁、狀態(tài)焦慮、特質焦慮以及考試焦慮呈負相關[3]。初二學生的焦慮感最低,由此可推測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最高。本研究也與周國韜(1994)對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相吻合。
調查發(fā)現,“年級”與“性別”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不顯著。但具體分析可發(fā)現初三年級男女間一般自我效能感差異顯著,原因可能是初三學生面臨升學,所承受的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壓力是三個年級中最大的。而女生在承受壓力上明顯不如男生。 女生群體年級間自我效能感差異顯著而男生群體不顯著,可能與男女間認知方式的差異有關。男生更多是內因論者,崇拜自己的能力,女生更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自信心不足??ㄌ貭?6PF常模顯示女性更具有樂群性,更多會受到周圍人影響,與他人進行比較。張亞鈴研究發(fā)現,女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更在意他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5]。由于女生的認知更易受到群體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女生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異。
一是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整體處于中等水平。二是初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三是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級差異顯著,初二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初三學生。四是年級和性別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顯著交互效應。初三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初三女生,初一、初二男女之間差異不顯著。初中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級差異顯著。
學校和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樹立自信心。學校和社會要為初中女生提供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她們獲取成功體驗,多給予她們積極評價,引導和幫助她們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評價,逐步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學校和家庭要多關注和體諒初一、初三學生。指導初一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減輕初三學生的升學壓力,以幫助提高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1]Bandura A.Self 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2]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3]王才康.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發(fā)展特點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2002,11(2).
[4]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5]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2005: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