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嚴波普
茶香中的清廉哲理探茶之“靜”界,讓個性的八零后牢記自身使命職責成為自覺
文 / 嚴波普
常與身邊的同事或同學談及如今茶文化的異變,大多不以為然,甚至有朋友說道“你年紀輕輕的,對傳統(tǒng)文化這么執(zhí)著,何必呢”,故頗有“眾人皆醒我獨醉”之感。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白聿琛蔽虻溃瑴\茗細品中感知茶之哲理與為人處世的深意,對我們八零后一代年輕人而言并不是暮色雅園。
如今,有的年輕人愛飲港式奶茶,有的則鐘情于意式咖啡,有的更流連于葡萄美酒。商品社會帶來了眾多的選擇,而個性張揚的年輕人也樂于在繁多的選擇中體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筆者作為一名入職不久的八零后公務員,最愛的還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茶。
不少身邊的同事總是笑曰:“你怎么會喜歡喝茶、研究茶呢?不像是你這年齡段感興趣的事情呢?!逼鋵?,對茶的喜愛最早源自于父輩的教誨,幼時隨父親一起品茶,也聆聽了諸多關(guān)于茶的故事。父親曾說:“茶葉是百草之英,茶與儒通在中庸;茶與禪通在神和;茶與道通在自然。古代文人以物喻人,將飲茶化為品茗,茶的意味也包涵了守操、養(yǎng)廉、雅志、勵節(jié)等人的品行。”
隨著從校園踏入社會,筆者逐漸感受到,現(xiàn)實中的茶“文化”似乎有所異變。近年來,由于一些相關(guān)政策文件的出臺,煙酒等禮品開始漸漸變得沒有那么暢銷,唯獨茶葉的受青睞程度經(jīng)久不衰。而且,現(xiàn)在的一些領導干部不僅喝茶,還講究喝好茶,沏茶也得有一定的“功夫”。這看似是回到了古人的境界,邀上三五好友,來上一壺上好的鐵觀音、普洱、碧螺春或者金駿眉,談論人生理想或者分析國家大事。然而,事實卻不盡如此。
中國社會講究“人情關(guān)系”,求人辦事以茶為禮更是常見。筆者在機關(guān)任職,逐漸發(fā)現(xiàn)茶已經(jīng)化身為一塊疏通關(guān)系的敲門磚或是道具,越是好、越是貴的茶,就越能體現(xiàn)出送禮者的“誠意”。更有甚者另辟蹊徑,時常有新聞媒體報道,行賄人在茶禮的包裝
盒內(nèi)放入一定數(shù)額的現(xiàn)金。這樣,送的時候又不至于太明目張膽,被人發(fā)覺,又能夠為自己的禮品增添一點分量。當然,也有部分人的確是愛茶,但其所鐘情的,僅僅只是局限于茶本身而已,喝的未必就是那股茶的意境。一些領導干部覺得,收受茶禮與喝茶是一件比較“文藝”的事兒,特別是喝好茶、貴茶,看起來、聽起來,都能夠傳達出一種品位與身份,而對于茶所蘊含的深意,卻從未深入品究。
常與身邊的同事或同學談及如今茶文化的異變,大多不以為然,甚至有朋友說道“你年紀輕輕的,對傳統(tǒng)文化這么執(zhí)著,何必呢”,故頗有“眾人皆醒我獨醉”之感。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白聿琛蔽虻溃瑴\茗細品中感知茶之哲理與為人處世的深意,對我們八零后一代年輕人而言并不是暮色雅園。
“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這是《茶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言。其中的“儉”字與今天反腐倡廉的價值取向可謂高度一致。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提出“茶之性儉,廉美和敬”的立意,其實就是“茶德”的風韻,也涵養(yǎng)了“廉”的真諦。在古代,不論是清貧自守的士大夫們還是身居高位的官員們,以茶相會,“一杯芳茗成清宴”是社會的時尚。蔡元培先生贈北大同仁白雄遠先生墨寶:“自掃竹根培老節(jié),愿攜茶具作清歡?!辈枧c廉融為一體,“以茶養(yǎng)廉”的精神定格為“茶風”,長存不衰。而如今,在社會利益的影響下,人們卻利用“廉之象征”做出“不廉之事”,真是令人嘆息。
茶,因廣納天地山川之靈秀,日月寒暑之靈氣,形成了清正而廉潔的秉性。父親從小就以茶教導筆者要做一名正直、守操的人。唐代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中說:“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痹诓鑹厣弦渤3D芸吹竭@樣一句話:“可以清心也”。之所以茶可清心,在于飲茶使心靈變得凈、潔、美,顯示出“歷盡艱辛成極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的高潔,而正是這樣,方可“以茶養(yǎng)廉”。倘若那些領導干部真的以茶為好,明白茶中“清正廉潔”的深意,又怎會收受那些昂貴茶禮,違背人民的意愿做出受賄貪腐之事呢?
其實,朋友與同事對筆者“醉茶”而感到詫異,其中原因不難理解。的確,八零后年輕人應該張揚個性,探尋新鮮事物并充滿活力,而茶的“靜”,似乎與這股活力并不相稱。可實際上,筆者一直記著自己的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國家公職人員。作為一名人民的公仆,必須戒驕戒躁,為群眾行廉潔之事。要“靜”心體會茶香中所蘊藏的深意,并時刻告誡自己,正直做人,清白做事。莊子曾經(jīng)說:“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這種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不受邪念所擾的心境就來自于“靜”。儒家以靜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佛家以人的心靈不為名利欲望所占據(jù)、人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擾為靜。這種“靜”既順乎茶之本性,又合乎人之心性。而這樣的心性正是我們所有八零后、九零后公職人員應該明曉與具備的。探茶之“靜”界,讓個性的八零后牢記自身使命職責成為自覺。如此一來,方能擔起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逐漸轉(zhuǎn)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
欄目編輯:施楊 shiyang09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