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說明】
“抑”是貶,批評之意,“揚”是褒,贊美之意。所謂“抑揚交錯法”,是評判人或事物的一種技巧,指作者通過褒貶來立意。常見的有先抑后揚法、先揚后抑法、抑揚并舉法。先抑后揚的“抑”是手段,而“揚”是目的,是利用“抑”“揚”的反差,來作為“揚”的襯托或鋪墊。先揚后抑則反之。抑揚并舉是對事物做一分為二的評判,有褒也有貶。如果說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是表現(xiàn)立意的技巧,那么抑揚并舉則為立意本身的辯證法。前者可以造成文勢上的跌宕起伏,增強藝術效果,后者可以正確評判外物,減少主觀片面性。抑揚的關鍵在于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
運用抑揚交錯法,要注意抑揚不能超出客觀事物真實范疇,既要服從于寫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
我們學過的課文《阿長與〈山海經〉》就運用了抑揚交錯法。文章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長媽媽的缺點,極盡針砭,后寫她的“偉大的神力”和對她的“敬意”。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褒揚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揚,先抑是為了后揚,“揚”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過先抑后揚法,表達了他對中國勞動人民的崇高敬意。這種文章主題鮮明、情感強烈,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寫起來也易于操作。
【例文欣賞】
(一)南宋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就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二)相傳,一次紀曉嵐為一個朋友的老母祝壽,當即作詩一首,劈頭第一句就說:
“這個婆娘不是人,”
四座賓客都嚇了一大跳,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又念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塵?!?/p>
大家松了一口氣,鼓掌叫好。紀曉嵐又念下去:
“生個兒子卻做賊,”
宴會主人臉上勃然變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語,哪知紀曉嵐又從容地說:
“偷得蟠桃獻娘親!”
至此,眾人開顏,歡笑舉杯。
紀曉嵐此處就是運用了欲揚先抑這種特殊的技巧。
(三)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清代一位有名的滑稽才子。有一天,他冒著大雨去給一位姓陶的朋友祝壽。他一到,主人便立刻捧出文房四寶,想請他題些賀詞之類的文字。鄭板橋不假思索,便在紙上寫了“奈何”兩字。眾人不解其意,他也不理會,接著又連寫了兩個“奈何”,這下可是舉座皆驚了。在眾人的驚訝聲中,他又寫了一個“奈何”。一連四個“奈何”,這算什么賀詞?主人很不安,木然站著,神情尷尬,賀客也暗暗著急。停頓片刻后,鄭板橋微微一笑,揮毫疾書起來:“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壽,壽比滂沱雨更多。”寫完,主人和賀客都輕松地笑了起來,因為整個題詞成了: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壽,壽比滂沱雨更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