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
一期新聞節(jié)目是由一條條新聞組成的。新聞節(jié)目的有序編排不僅能使觀眾易于接受,還能收到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理想傳播效果。廣播新聞編輯每天都要面對記者和通訊員采寫的大量新聞稿件。怎樣把這些稿件井然有序地編排,發(fā)揮新聞稿件潛在的價值,實現(xiàn)弘揚主旋律、讓聽中國喜聞樂見是每個廣播新聞編輯思考的問題。
廣播新聞節(jié)目格式化播出也是目前的熱潮,每小時滾動的格式化新聞傳播方式,讓動態(tài)新聞與評論、訪談、互動、新聞故事會相呼應,隨時補充、隨時刷新,形成以60分鐘為一單元的格式化新聞板塊。目前,單期廣播新聞節(jié)目的格式化編排方式有以下幾種模式。
模式一:“30分鐘掌握世界”
30分鐘一個大循環(huán),15分鐘一個小循環(huán)。 每15分鐘播出一輪新聞,其中前5分鐘是最新消息,接著是天氣、財經(jīng)與體育信息,再次是國內及國外新聞;每15分鐘有一個新聞背景的特寫報道結束,注意不是評論。每30分鐘為一節(jié),每節(jié)新聞內容包括:全球大事、路況、氣象、財經(jīng)、簡訊、財經(jīng)解析等。新聞主持人只播報,不評論。
具體編輯安排如下:
第一個15分鐘:報時、臺呼、焦點新聞即新聞提要( 1分40秒,包含12條,每個新聞1-2句話)、廣告、每條新聞順報、逢6分路況(如:06分、16分)、逢8分財經(jīng)(如:08分 、18分)、15分出廣告。
第二個15分鐘,在半點增加一個5分鐘深度報道,減少相應的多條新聞順播內容。接下來重復剛才的30分鐘內容。
這種編排的特點是有收聽規(guī)律,聽眾容易記憶,各類穿插路況、財經(jīng)很有規(guī)律;新聞內容相對全面,各種都有;在新聞體裁上把長短消息和特寫交叉進行。
模式二:“20分鐘環(huán)游全球”
“54321” 就是20分鐘播5次內容,中間穿插5次各1分鐘的廣告。第一次內容5分鐘,第2次內容4分鐘,每次內容遞減1分鐘。新聞主持人只播報,不評論。
這種編排的特點是為聽眾提供大量的高質量信息,短、頻、快、越來越短,交叉進行,縮短新聞組時長減少疲倦感,增強穩(wěn)定耐受力。
整體方式:全時全新聞,新聞快進快出,其新聞大都是導語或者提要式的,每20分鐘一個輪回,基本單位是“新聞組”。每組新聞由1至3條新聞組成,其中包括一條重要的頭條新聞,若單條新聞較重要,便自成一組。每條新聞的播報時間從30秒到60秒(110到200字),多數(shù)在40秒(150字)。每組新聞播報時間在2分鐘以內。主持人在每組新聞或信息播報完之后,都要“貼標簽”報一句“本臺頻率”或者“本臺頻率+當時時間”。每組新聞結束后插播一組廣告,每組廣告由1至2條組成。每小時播報4次交通路況。
新聞順播的內容順序安排如下:
一小時內:第一個20分鐘:節(jié)目概要(1分鐘)、交通運輸(1分鐘)、新聞(3分鐘)、廣告(1分鐘)、新聞(2分鐘)、新聞(1分鐘)、新聞(1分鐘)、廣告(1分鐘)、交通運輸(1分鐘)、氣象(1分鐘)、新聞(1分鐘)、廣告(1分鐘)、體育(2分鐘)、廣告(1分鐘)、新聞(1分鐘)、廣告(1分鐘)。
模式三:新聞報道和脫口秀結合
這種方式更多展現(xiàn)了主持人和現(xiàn)場訪問、特寫報道的魅力,現(xiàn)場連線和訪問比較多。連線的內容從單純的事件延伸到分析、背景、評點,連線對象也從本臺記者延伸到市民記者、新聞當事人、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評論員等,尤其是不同層次普通百姓的聲音正在成為新聞的主角,新聞中的聲音元素變得靈活、豐富多彩。
比如:2013年12月28日,武漢地鐵4號線開通和武咸城際鐵路開通的直播節(jié)目,每10分鐘一次現(xiàn)場連線報道:
10:10連線記者蔡露武咸城鐵首日體驗
10:25連線記者采訪的武咸路段汽車客運司機:認為對汽車沖擊巨大
10:40連線武咸城鐵乘客體驗:對城鐵上的各類人性化服務設施滿意
10:50專訪地鐵集團專家3分鐘
11:10連線武昌站記者陳文翀首日體驗 地鐵體現(xiàn)城市文化
11:20連線洪山站接著熊霞首日體驗 換乘提示
11:30連線廣東乘客林靜嫻對坐地鐵轉火車便利度的體驗
11:40連線地鐵志愿者 志愿服務在繼續(xù)跟進
廣播新聞節(jié)目編排的格式化是一門學問,創(chuàng)優(yōu)更是日積月累的事情,如何把一期新聞節(jié)目編排好,增強廣播新聞節(jié)目的思想性、可聽性、深刻性和藝術性,達到“先聲奪人”和“引人入勝”的境界,是值得廣播人深入探討和不斷努力的。
(湖北廣播電視臺生活廣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