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蓮
語文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疏通文章大意時,一般是以課本上的注釋為主要依據(jù)的。筆者也是如此,但在蘇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記》備課過程中,查閱到課本第87頁注釋④時,有些疑惑。注釋④是這樣表述的:“悠悠乎與顥(hào)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意思是說自己仿佛遨游于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而為一。悠悠,渺遠的樣子。顥氣,即浩氣,天地自然之氣。洋洋乎,廣大的樣子。筆者疑惑的是,原句中“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窮”的譯文怎么沒有呢?所以,筆者覺得,教材上的這則翻譯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這與翻譯的“信達雅”原則中的“信”有悖。
“信”就是準確,即忠實于原文意義,不加、不添、不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能夠具體落實的字詞就盡可能地在譯文中有所落實,并保持原句的特點。而本則注釋中沒有與原句中“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窮”相對應(yīng)的譯文,這種處理譯文的方式未免有失妥當(dāng)。筆者查閱了由甘肅出版社熊江平主編的《最新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讀》一書中有關(guān)本句話的譯文,摘錄如下:“感覺仿佛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融為一體,沒有誰知道它的邊界,遨游于無邊無際的宇宙之間,不知道它的盡頭?!憋@然,“沒有誰知道它的邊界”和“不知道它的盡頭”是原文中“而莫得其涯”和“而不知其所窮”相對應(yīng)的譯文。
其次,會動搖教材注釋的權(quán)威性,給學(xué)生不良的翻譯導(dǎo)向。
教材注釋,不僅是眾多一線語文教師施教備課的重要依據(jù),更是莘莘學(xué)子自學(xué)文言文時的主要參照標(biāo)準?!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biāo)準》中必修課程系列的閱讀與鑒賞部分的第9點中有如下表述: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筆者以為,這里的“注釋”應(yīng)該包含教材上的注釋吧?甚至可不可以理解為教材上的注釋是最主要的參照系數(shù)呢?試想,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教材上的注釋,能在翻譯時把一個長句中的兩個短句子的譯文直接漏掉,那翻譯時還有何原則可遵循呢?教材注釋的權(quán)威性何在,教師又該如何界定學(xué)生的翻譯呢?這樣的話,教師和學(xué)生何據(jù)可依?
基于以上兩點,筆者以為:為尊重教材注釋和翻譯原則的嚴肅性、權(quán)威性和規(guī)范性,是否應(yīng)該把蘇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中“而莫得其涯”和“而不知其所窮”相對應(yīng)的譯文“沒有誰知道它的邊界”和“不知道它的盡頭”補充上去?這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若有不妥,望指正。
作者單位:浙江省磐安中學(xué)(3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