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我爹我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爹娘養(yǎng)育了我們六個兒女。我最小,大我兩歲的哥哥雙目失明,這也是爹娘最操心牽掛的了。爹娘一生以本分、樸實、勤勞、認真、熱心而在當?shù)芈劽5x過幾天私塾,相當于小學二年級水平。母親勤儉持家、要強、能干。爹娘都是裁縫。修理縫紉機是爹的絕門手藝,工作之外有求必應,經他修過的機器不計其數(shù),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王師傅”、“王老師”。爹娘都是過日子的好手,他們經常從單位拿些手工活起早貪黑地趕制,掙點工錢以貼補家用。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搞副業(yè)”,我們也時常跟著干,至今我們兄妹都會縫紉活。
爹在工作中認真敬業(yè),無私心。記得爹當車間主任期間,經管著紐扣、針線等消耗品無數(shù),爹真的是從未往家拿過一針一線,口碑特好。年終單位評選勞模一定有他的份兒。爹最大的特點是干得多,說得少,不善言談。直到1983年的一件事情讓我懂得了爹的心:那是我上班的第二年,周日放假回家,由于當時交通車每天只有兩趟,我沒買到返程的車票很鬧心,爹說了句:“我騎車送你到四部吧?!边@句話至今回想起我都心酸。那時爹61歲,四部就是現(xiàn)在的采油四廠,因為那兒的交通車多,這樣我就可以不耽誤上班了。爹是心疼我,可卻沒為自己想過來回騎車一百來里的辛苦。當時的我只是內疚與慚愧,覺得自己工作平平,何德何能讓老爹如此付出,他真的愛我們!那種愛原來是藏在深處的。
娘很累,上班干的是縫紉機上的活,經常加工油田職工發(fā)放的“大壟溝”棉襖。車間實行計件分酬,娘好強不甘于落后,不舍得時間休息,經常累得大汗淋漓,四肢酸痛?;氐郊也俪旨覄諑缀跏悄镆蝗嗽诿?,落了一身的病。年邁后常盼我們回去。見到我們,她的病明顯見輕,這是一種心理安慰。因家務和孩子小的緣故,我只有硬擠時間往家跑,當天去,當天回。娘很明白,她和鄰居說:“老姑娘回來了,孩子擱在家學習,一會還得回去,看一眼少一眼啊……”
爹娘可謂是辛勞一生。他們退休后在家鄉(xiāng)的工貿市場干起了賣小百貨的生意。爹自己去外地上貨,晚上不舍得住宿,在火車站票房過夜,曾被疑是盲流而帶走審訊。那時的市場條件落后,冬天杯中的水都結冰,爹娘的手都被凍傷,每天早晚都是爹用自行車馱著娘從東頭到西頭,風雨不誤。那時爹62歲,這樣一干就六七年。解決了盲哥讀大專和娶妻的一切費用。娘走時74歲,爹走時90歲。他們走前沒給孩子們添任何麻煩,選的均是假日。爹娘的心思就是到老不連累孩子們,他們真的做到了。
娘走時爹已83歲了,思維仍敏捷,爹從未在我們面前表現(xiàn)出任何的憂愁,他是不想讓兒女為他分心。爹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起得很早,堅持做自己創(chuàng)作的早操,活動筋骨。自己準備早餐,然后正點接送盲哥上下班,其余時間散步、休息都按照程序進行。爹說:“這輩子最內疚的就是沒看好老兒子,讓他成了盲人,對不住他呀,我要多活幾年幫幫他……”
在老家大同,一提起老爺子接送盲兒上下班的事兒,人人皆知,這樣的一對父子,已成為大同街里的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了。接送兒子的“工作”一直干到老人家離開的前2個月,還是我盲哥提出的,考慮爹已90歲,腿腳也不利落了,不放心爹一人來回走的緣故。
娘去后我有諸多的懊悔與愧疚。于是心中暗暗發(fā)愿一定盡己所能來孝順我的爹。以后我回家的次數(shù)增多了,有空就跑回去陪老人家嘮嗑兒,弄些可口的食物,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安撫爹失去老伴的孤獨。2006年夏,我請了假,愛人給我們買好票,我和兒子一同陪老爹去了大連、威海,這是老人家第一次坐輪船去海邊、觀看海底世界。老人家特剛強,腿腳腫了都不吭聲,那時爹84歲,但那次沒坐上飛機。又過了大概兩年吧,我第二次陪爹去威海,這次是專程為滿足老人家想坐飛機的心愿,同時更是圓了我做女兒的愿望。
爹是樂觀滿足的人,遇有家族聚會,爹都會驕傲地說:我有福啊,我知足啦,子孫滿堂,重孫兒也見到了,你們也都生活得好,飛機、輪船我也都坐過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爹娘對兒女們的要求太少了,太容易滿足了。我們即使盡己所能、傾其所有,也僅是海中之一滴,虛空之一微塵,正所謂“父母之恩永難報”。在此我只想說:行孝不可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