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中
慶州位于韓國東南部,自公元前57年新羅王國開國起,到935年末代國王敬順王向高麗投降為止,凡992年,都是以此地為都城。在慶州一帶,到處都有新羅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墳、王陵、佛寺、石碑、古塔、城堡和殘缺的宮殿等古跡。有人說慶州就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這話一點也不錯。
星羅棋布古跡多
慶州保留下來的名勝古跡主要分布在市區(qū)南部。
皇南洞一帶、市政廳南面,隔著太宗路就是一片陵墓區(qū),現(xiàn)將一部分整理好辟為古墳公園。公園由石墻環(huán)繞,四柱三間式大門上掛著“大陵苑”牌匾。園內(nèi)以天馬冢為中心。該墓是新羅特有的積石木槨墓,發(fā)掘時出土了金冠、馬具等大約1.2萬件隨葬品。現(xiàn)在,陵墓內(nèi)部已開放,再現(xiàn)了古墓的構造及發(fā)掘時的狀態(tài)。與天馬冢隔池相鄰的雙圓墓是園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墓葬,墓中亦出土了大批文物。古墳公園內(nèi)共有20多座巨大的饅頭狀王陵。
離開古墳公園東南行,就到了韓國另一著名的歷史遺跡——瞻星臺。這座瞻星臺建于634年、善德女王(632~647年在位)當政時期。天文臺用365塊30厘米高的花崗巖條石砌成,正合一年的天數(shù);最下面的長方形基石有12塊,正好是一年的月數(shù);善德女王是新羅的第27位君主,因而建臺所用石塊也恰好是27層。瞻星臺現(xiàn)已成為慶州古老文化的象征。
瞻星臺東南面是新羅宮城半月城的遺址。據(jù)朝鮮最古的史書、1145年編撰的《三國史記》中的記載推算,半月城始建于新羅第5代婆娑王(80~112年在位)時代,因形似半月而得名。后來都城的規(guī)劃即以半月城為中心,采取棋盤狀的條坊制,與唐代長安城頗為類似。如今半月城被林木覆蓋,僅殘存散置的石柱礎。半月城東面保存有古代的石冰庫,冬季先貯藏冰塊,為夏季貯藏食物之用,據(jù)稱是韓國最古老的“冷藏庫”。
半月城以北的雁鴨池是個方圓200米左右的池塘,殘存有樓閣建筑臨海殿。據(jù)《三國史記》記載,文武王十四年(674年),“宮內(nèi)掘池筑山,種植花草,飼養(yǎng)珍奇獸類”,可以認為雁鴨池是王宮附屬的苑池,作為游園、迎賓館使用。統(tǒng)一三國的文武王經(jīng)常在此大擺筵席,宴請賓客。
雁鴨池附近的芬皇寺建于634年,如今保留有列為“國寶”的石塔。該塔仿照中國式的磚塔建筑,并兼有新羅時期的建筑風格,歷史價值十分珍貴。
佛國寺與石窟庵
統(tǒng)一新羅時期是朝鮮藝術文化的鼎盛時期,佛教建筑和雕刻藝術經(jīng)歷了一個“黃金時代”,而佛國寺和石窟庵便是這一時期的巔峰之作。
佛國寺坐落在市區(qū)東南吐含山平整的斜坡上,是韓國寺廟的代表作,享有很高的聲譽。佛國寺初建于新羅法興王二十二年(535年),1592年日寇入侵時慘遭焚毀,唯有石造部分歷劫猶存。后來部分建筑得到重建,目前面積約39萬平方米,僅及最盛期的1/10,但仍令人嘆為觀止。
佛國寺正面朝南入口處有一片蔥郁茂密的樹林,山門便掩映在綠葉之中。門內(nèi)的伽藍朝南建在全長92米的雙層花崗巖石壇上,由以大雄殿為中心的東區(qū)和以極樂殿為中心的西區(qū)構成,均有回廊圍繞。
向著石壇,建有4座高高的石臺階,稱之為“橋”。這4座橋是從俗世通往凈土之橋,過了橋就象征著站在了佛國的入口。東區(qū)直通大雄殿的紫霞門前,兩座石臺階分別為青云橋和白云橋。登橋越門進入正院,眼前就是大雄殿。
殿前東西兩側是造型各異、遙相呼應的多寶塔和釋迦塔。東側的多寶塔是建在雙層基座上的3層石塔,由四方過渡到八角,為新羅石造藝術的優(yōu)秀作品。西側的釋迦塔是新羅時期的典型石塔,外形質(zhì)樸,勻稱美麗,與復雜的多寶塔相對照。
西區(qū)直通極樂殿的安養(yǎng)門前也有兩座石臺階,叫蓮花橋和七寶橋。門內(nèi)的極樂殿表示阿彌陀佛居住的西方極樂凈土,殿內(nèi)安置著統(tǒng)一新羅時期的金銅阿彌陀佛坐像。
佛國寺的石造古跡都是用花崗巖造就的,其形態(tài)、建筑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筑技術之精髓,華麗宏偉,表現(xiàn)出一種平衡和諧之美,是韓國石造藝術的寶庫。佛國寺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是韓國迄今為止香火始終不斷的少數(shù)寺廟之一。
從佛國寺東北登上吐含山就來到了另一名勝石窟庵,山門上書“吐含山石窟庵”6個大字,這是新羅景德王十年(751年)由國相金大成所建的石佛寺,此后由于李氏朝鮮時期對佛教的鎮(zhèn)壓,該寺廟漸漸被人們遺忘廢棄。1909年,石窟庵被偶然在此避雨的郵遞員發(fā)現(xiàn),才得以重見天日。
石窟庵是一個深十幾米的人工石窟,用花崗巖砌成。石窟內(nèi)部結構前方后圓。進入前室,可看到左右石壁上雕著佛法守護者八部神將,通道入口兩旁則有金剛力士雕像,通道兩側為四大天王浮雕。內(nèi)室中央的蓮花寶座上安放著3.8米高的釋迦牟尼坐像,坐像雕工精細,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其身后石壁上刻有佛陀十大弟子的浮雕,石壁上部的壁龕內(nèi)安放著觀音菩薩雕像。
國立慶州博物館
慶州是塊“寶地”,考古發(fā)現(xiàn)不勝枚舉,出土文物現(xiàn)都保存在國立慶州博物館。
慶州博物館臨近半月城,展廳分主館、兩個別館及室外展場。主館內(nèi)展示慶州一帶收集的新石器、青銅器、初期鐵器和三國時代(公元前1世紀~7世紀)的文物,包括陶器、漆器、玉雕、金屬工藝品等。
第一別館是古墓館,分類展示從慶州的各個古墓、包括天馬冢中出土的隨葬品。其中金冠、寶劍、金碗、酒杯、玉器、馬具等物品至今仍能反映出被稱為“黃金之國”的新羅的繁華景象。
第二別館陳列從雁鴨池及其周邊發(fā)掘出的文物。由于雁鴨池是宮廷內(nèi)的宴會場所,所以出土文物以生活用品居多,如泛舟用的木船,各種建筑裝飾品,華麗花紋的瓦當、磚,以及酒宴上使用的酒杯等,華麗的宮廷生活由此可見一斑。
博物館庭園作為室外展場,展示著建水庫時移來的高仙寺三重塔以及石佛、石塔約200余件佛教文物。這里的圣德大王神鐘是新羅第三十五代君主景德王(742~765年在位)為紀念父親圣德王許愿鑄造的。相傳鑄鐘時曾以9歲女孩祭祀,所以鐘聲帶有耶米列(韓語“媽咪”)的聲音,因而又名耶米列鐘。
游走在慶州博物館,你可以了解到史前時代、古新羅、統(tǒng)一新羅時期的文化脈絡、各種工藝技術的發(fā)展情況,古代新羅人的高超技藝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責任編輯】王 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