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你那里霧霾了嗎?
小編身處南京,深受霧霾之苦。看著前方一切都是灰蒙蒙的,總以為眼鏡沒有擦干凈。不過,也有令孩子們高興的事情,就是霧霾天嚴重,學生放了幾天假。美中不足,外面空氣太差,不能出來郊游,只能悶在家里。
霧霾天會對人體有什么危害呢?如果你對霧霾、PM2.5還不是很清楚,我再來普及一下。
穿破人體防護,進入肺泡
PM 2.5的“2.5”,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直徑的1/20。所以,直徑2.5微米的細顆粒物是肉眼看不見的。
比PM 2.5大點的細顆粒物是PM 10,直徑大到4倍,但體積可不止4倍。按球體體積公式計算,PM 10的體積是PM 2.5的體積的64倍,大了這么多,可是肉眼還是看不見。
比PM 10大的顆粒物是PM 50。PM 50的體積是PM 2.5的體積的8 000倍,肉眼可見。在家里,一縷陽光射進來,光柱里有無數(shù)微塵在翻飛,那就是PM 50和大于PM 50的顆粒物。桌面上,落了一層灰,那都是遠遠大于PM 50的顆粒物。
50微米是肉眼可見的臨界值,可以進入鼻腔,但不能繼續(xù)前進。我們的鼻毛能擋住PM 100、PM 75,但擋不住PM 50。但是鼻腔里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還可以把PM 50粘住,使它們不能繼續(xù)前進。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想擤鼻涕、挖鼻屎,但是別當眾,當眾則不雅觀。
PM 10以下的細顆粒物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咽喉是PM 10的終點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PM 10積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積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咽下有害。
PM 2.5以下的細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順利下行,進入支氣管、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PM2.5,致病之源
細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 2.5和細菌有得一拼。PM 2.5是直徑為2.5微米的細顆粒物,大小和細菌差不多。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這如同老虎吃雞。PM 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墒牵琍M 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么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癥??梢?,PM 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 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空氣指數(shù),你會看嗎?
現(xiàn)在,除了知道PM 2.5,你還需要能看懂空氣質量指數(shù)??諝赓|量指數(shù)(Air Q uality Index,簡稱AQ I),定義為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shù),針對單項污染物的還規(guī)定了空氣質量分指數(shù)。
利用空氣質量指數(shù)可以直觀地評價大氣環(huán)境質量狀況并指導空氣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空氣質量按照空氣質量指數(shù)大小分為5級,相對應空氣質量的7個類別,指數(shù)越大、級別越高說明污染的情況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關注天氣預報的同學們,也可以根據(jù)空氣質量指數(shù),自己判斷當前的空氣污染情況。
空氣臟了,我們該怎么辦?
空氣對于我們,就像水對于魚。當水渾了,魚無處可躲;當空氣臟了,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在網(wǎng)上看到了這么一張圖,全服武裝的出行者。哈哈,看著很好玩。不過你要把這些裝備全弄到身上,也太不切實際了。還是網(wǎng)友“戰(zhàn)亂夕陽”在網(wǎng)上貼出的防霾招數(shù)有用,不妨一起看看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