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后學院”語境下科學道德的批判性審視

2014-03-19 22:20:06薛桂波
道德與文明 2014年1期
關鍵詞:自由自律

薛桂波

[摘要]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走向了“后學院”時代,在應用語境下與社會之網(wǎng)緊密糾纏。然而,隨著科學語境的變遷,科學道德問題卻日趨復雜,不斷凸顯出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帶來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選擇是:在科學與社會適度“親和”下保持道德張力,積極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學共同體,以科學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辯證融合促進科學和社會的創(chuàng)新進步。

[關鍵詞]后學院科學 科學道德 科學共同體 自由 自律

[中圖分類號]B82-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4)01-0049-05

約翰·齊曼在《真科學》一書中指出,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走向了“后學院”時代,在應用語境下與社會之網(wǎng)緊密糾纏。相應地,科學共同體也已不再是默頓視野中與社會因素無涉的自主和自治王國,而是“與種種密切關聯(lián)著整個社會的大的利益集團的組織發(fā)生著相互作用”。于是,隨著科學語境的變遷,科學更加直接地服務于社會,但是科學道德缺失現(xiàn)象卻日益嚴峻,凸顯出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引發(fā)的道德困境。

一、“后學院科學”:由認知語境到社會語境

在“學院科學”時代,科學知識生產(chǎn)的驅動力主要以認知為核心,科學家僅僅是“知識探求者”(knowledge seekers),進行的是“為科學而科學”的純學術性研究,因而科學實踐活動主要是在科學場域內部進行,科學共同體表現(xiàn)出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必為了必要的行動資源(如研究經(jīng)費、實驗儀器等)而與外部的政治和經(jīng)濟活動保持直接的關系,研究成果本身的獨創(chuàng)性是最高的價值標準,而這種成果的社會效益、經(jīng)濟價值往往不被科學家們所重視”。科學家的行為受到相對穩(wěn)定的規(guī)范、價值和規(guī)律的管理,“能在一個相對地擺脫了世俗偏見或商業(yè)需要的有害壓力的環(huán)境中作”。以默頓所倡導的普遍主義、公有主義、無私利性和有條件的懷疑主義科學規(guī)范(UCDOS)作為共同的行為準則,主要依賴于個人信任和機構信任的既定關系而形成自身的秩序,并且“在可能達到的最廣‘泛的范圍里,致力于建立觀點的合理的一致性”。

隨著“后學院科學”時代的來臨,“作為實踐的科學”逐步取代“作為對世界表象的科學”成為科學共同體的普遍觀念,相應地,應用驅動日益取代認知驅動成為知識生產(chǎn)的主要模式。在這種社會語境下,雖然科學知識的生產(chǎn)不能超越科學場域內部的運作,但是科學與社會場域的整體協(xié)調成為知以生產(chǎn)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換句話說,它雖然體現(xiàn)著科學‘研究的觀點,并且在內容上依賴于學術性科學,但是它是圍繞著把科學作為實現(xiàn)具體實用目標的手段的這種工具觀念,而不是按照科學是一個發(fā)現(xiàn)過程的觀念來設計的”?!靶в靡蛩?,使得后學院科學的運作對科學共同體以外的人們和機構負責?!闭巍⒔?jīng)濟和工業(yè)等的壓力越來越強有力地從外部影響著科學共同體,知識生產(chǎn)的方向和運作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行動者(例如政府、企業(yè)、商業(yè)組織等)對科學共同體的期望和要求。于是,“科學被強制征用為國家研發(fā)系統(tǒng)的驅動力,被強制征用為為整個經(jīng)濟創(chuàng)造財富的技術性科學發(fā)動機”。吉本斯在分析知識生產(chǎn)的這種新模式時也曾指出,“社會問責已經(jīng)滲透到知識生產(chǎn)的整個進程之中。這不僅反映在對于研究結果的闡釋和傳播中,還體現(xiàn)在對于問題的定義以及對于研究的優(yōu)先次序的設置上……關于研究所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的敏感從最開始就嵌入其中了”。

可見,“后學院”語境下科學研究活動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社會因素在科學研究中的深度介入??茖W不再是一種“純粹”的研究活動,而是日益趨向集體化、效用化、政治化、產(chǎn)業(yè)化和官僚化的運作模式,科學共同體不再作為隔絕于社會的知識生產(chǎn)“車間”,科學知識生產(chǎn)成為一種有組織、需要協(xié)調和規(guī)劃的社會性活動,與社會效用和偏好緊密結合。這種“后學院”語境下的科學活動包含著復雜社會因素的考量和多種利益關系的協(xié)調,因而較“學院科學”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價值選擇,科學道德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

二、“后學院”語境下科學道德缺失之多維反思

在科學與社會一體化的“后學院”語境下,一向被尊崇為“神圣王國”的科學共同體卻不斷顯露出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精神的“另類”面孔,科學道德缺失問題已經(jīng)無法回避。

第一,科研越軌、學術誠信缺失等現(xiàn)象在科學共同體中層出不窮,破壞了求真、求實的科學核心價值準則??茖W研究從根本上建立在追求真理、誠信求實的基礎之上,科學共同體的求真務實精神啟迪人們不斷地清除遮蔽真理的障礙,拓展知識的視野。這種求真誠信的精神已經(jīng)滲透進社會的整體文化內涵之中,深刻地影響著社會實踐?!翱茖W及其與社會的關系享有較高的信用水平,這一點已為科學的空前繁榮做出了貢獻。可是,要維持這種信譽,科學共同體(scientific community)自身必須致力于用實例證明和傳達合乎職業(yè)道德的科學品行(ethical scientific conduct)是多么重要?!笨茖W與社會關系的轉變,給科學共同體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榮譽和經(jīng)費的競爭使科學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科研品行比以往受到更多的監(jiān)控和管理,但是由欺騙帶來的科研違規(guī)、越軌行為(如捏造、偽造和剽竊等)卻仍然屢禁不止,不斷沖擊著科學賴以生存的核心價值。一些科學家以個人的物質利益、名望地位取代科學標準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試圖抄近路去獲取成就和利益,最終走上了遠離高尚科學的歧途。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這種違背科學精神的道德失范行為均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于科學共同體中,不僅造成了科學資源的浪費,損害了學術環(huán)境和道德風尚,而且極大動搖了人們對科學可靠性和客觀性的信仰。

第二,“權力至上”的理念不斷強化著科學共同體中利益的爭奪,導致學術腐敗滋生,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極大減弱。平等競爭、有條理的懷疑批判以及寬容激勵的科學精神是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內在條件,科學共同體反對權威專制和絕對主義的努力引領著自由競爭、探索創(chuàng)新的社會風尚。然而,正如齊曼所揭示的那樣,在“后學院”語境下,由于現(xiàn)代科學對經(jīng)費的巨大需求,科學共同體必須要從某些社會機制獲得研究所需的資源,這樣,對現(xiàn)金的競爭就往往優(yōu)先于對作為科學驅動力的科學可信性的競爭??茖W共同體變成了小商業(yè)企業(yè),科學觀點的隱喻論壇變成了研究服務的實際市場。在這種趨勢下,科學共同體不斷加劇著對科學資源和權力的爭奪,不僅扭曲了學術風格、抑制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且對社會的價值信仰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一些科學共同體以知識和權力共生的雙面形態(tài)左右科技的運行軌跡,對科技資源進行壟斷性的占有與分配,助長了學術界普遍蔓延的唯權力是從的學術風格,同時導致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偏好偽裝盛行,造成了科學共同體整體創(chuàng)新乏力。endprint

第三,歪曲和“建構”科學知識、為某些利益集團辯護等現(xiàn)象在科學共同體中時常發(fā)生?,F(xiàn)代科學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日益加劇,因而科學的合理性評價標準已經(jīng)不僅在于求真求實,更包含著對科學成果合理應用的關注和對人-社會-自然系統(tǒng)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由于科學活動不限于純粹科學的內容,虹涉及社會的利益要求,所以科學本身與社會的功利目標已經(jīng)深深地結合在了一起。當這種功利目標與科學本身的真理目標相沖突時,“由于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以及科學家的‘經(jīng)濟人屬性,又使得他們可能會從其自身利益出發(fā)解讀科學知識”,在政策咨詢中傾向于只將對己有利而不是對社會有利的咨詢意見提供給政府,或者為滿足“雇主”利益而提供決策參考。某些科學家基于利益的驅動而任意修正相關科學認識的做法,已經(jīng)遠遠拋棄了科學精神氣質約束下的道德操守,他們作出的某些所謂客觀自主的科學結論和科學解釋,往往被某種政治經(jīng)濟價值所滲透和污染,成為為某種政治、經(jīng)濟利益提供合法性基礎的辯護工具。誠然,科學家總是希望通過科學為自己帶來最大程度的聲譽和利益,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當他們屈服于壓力和誘惑,違背基本的科學準則而放棄對科學理想的忠貞時,就已經(jīng)突破了科學道德的底線。

從上述情況來看,科學道德缺失雖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但在當前的“后學院”語境下確有不斷加劇和日益復雜的發(fā)展趨勢。

三、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的相對缺失

從“后學院科學”的生產(chǎn)方式和運行方式審視科學道德問題,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的相對缺失是其中的一個承要根源。

第一,社會場域對科學場域的“決定論式關照”是引發(fā)科學道德淪落的外在誘因。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社會生活在現(xiàn)代是通過將自身分割為政治、經(jīng)濟、科學、藝術、審美等不同場域而存在的,每個場域都規(guī)定了各自特有的價值觀,擁有各自特有的調控原則,而且各自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約成支配其他場域運作的那些邏輯和必然性?!昂髮W院”語境下的科學運行主要關涉兩個場域的核心關系,即科學共同體內部的科學場域和科學共同體外部的社會場域。由于“后學院科學”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日益密切,社會場域中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及其他文化制度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對科學場域進行“規(guī)定”和“監(jiān)督”,從而對科學場域自身的運行邏輯產(chǎn)生干擾甚至破壞。而科學共同體“為了保證獲得被外部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主體所挎制的行動資源,研究活動也被特定形式的研究管理和規(guī)劃所安排”。這樣,科學知識生產(chǎn)的外部因素對科學共同體及其知識生產(chǎn)活動便產(chǎn)生了“決定論式關照”,即社會場域邏輯艦則試圖實現(xiàn)對科學的“支配”和“滲透”,將科學“整合”到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的運行邏輯中去。于是,科學共同體逐漸“喪失作為社會整體中具有自主性的一部分的地位及其獨立的標準與目標,并且被納入‘合作的控制之下”。從社會場域中的市場邏輯對科學的影響來看,“市場邏輯在科學領域內的貫穿滲透,已經(jīng)從外部的供需關系,深入到科學知識生產(chǎn)關系的內部,即科研組織已經(jīng)從學術組織轉化為營利單位”。這時,科學共同體的科學研究特點和基本趨勢是,一方面結合社會實際需求進行知識生產(chǎn),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實用價值,從而滿足市場的需要和為社會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卻不斷出現(xiàn)關注短期目標、急功近利的道德缺失態(tài)勢。在這種情境下,科學共同體自由自主、獨立性不足導斂學術行政化和科研功利化,科學逐漸蛻變?yōu)闄鄤菡叩摹芭汀焙透鶕?jù)市場邏輯隨意界定、隨意操縱的功利手段,從而為學術不端等道德失范行為提供了眾多的誘因和機會。

第二,科學共同體以規(guī)范為核心的道德自律意識減弱是導致科學道德淪落的內在根源??茖W共同體與其他社會組織不同,雖然一般沒有正式的竹理體制或成文的道德規(guī)章,但是必然要受到來自科學場域內部規(guī)則的制約。默頓提出的“科學規(guī)范”作為一種精神氣質和“科學良知”,以其所蘊含的律觀性和價值無涉使科學共同體能夠有效擺脫政治和社會的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證科學的客觀、公正。然而,在后學院科學時代,“科學之道德完整性已變得更有爭議。后學院科學沒有在制度上或意識形態(tài)上受到直接保護而不受社會利益侵害”,科學研究在多元復雜系統(tǒng)作用下的合理化方向更加需要倫理道德的確證和引導。然而,科學與社會的密切結合已使默頓規(guī)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范型約束力,新的倫理規(guī)范尚未普遍確立,再加上科學道德建設的滯后,在行政權力、市場規(guī)則以及其他社會經(jīng)濟因素對科學場域的強烈干擾下,科學共同體以一種“集體不意識”或主動“契合”,強化了社會場域(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在科學共同體內部的負面作用力,引發(fā)科學場域內在運行邏輯的失衡和蛻變。波蘭尼就曾深刻指出,全體科學家為追尋科學理想而奉獻的過程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種“普遍意志”統(tǒng)治了科學家團體,假若科學家們突然對科學熱情全消,那么他們就不再能繼續(xù)組成一個科學共同體,因為“科學生活向我們確證的是這樣的過程:對某一套明確原則的普遍接受使某個團體得以形成,這套原則統(tǒng)治著這個團體,一旦原則被否定,團體將自動消亡”。由此,科學共同體以科學精神和道德意識統(tǒng)一于科學的“普遍意志”,才能真正實現(xiàn)科學共同體的有序運行。而自我約束力弱化的科學共同體,不僅無法有效遏制源源不斷發(fā)生的不負責任的科研行為,難以獲得社會的支持和信任,而且道德自律的缺失也使得科學共同體難以就社會場域對科學場域的僭越進行合法性批判,無法實現(xiàn)有效率的科學自治,而這又恰恰為經(jīng)濟利益和行政力量的過度介入提供了理由和機會。

總之,作為科學社會建制的科學共同體,其特殊性在于,科學知識本身是其主要產(chǎn)品和目的,這使其具有與其他社會建制、組織不同的程序、實踐和社會角色,因而保持一定的自由和高度的自律是科學得以健全發(fā)展的基本條件。

四、科學與社會適度“親和”下的道德張力

在“后學院”語境下,科學共同體深陷在與社會、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元力量相互作用的網(wǎng)絡之中,“人世”太深、“親和”過度而迷失了真理和道德的方向。反思之余,以下選擇應該是理性而明智的:在科學與社會適度“親和”下保持道德張力。endprint

第一,從社會場域的控制來看,應通過科學宏觀管理方式由“統(tǒng)治”(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ee)的轉變,使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回歸自由自主。作為一種新型科學宏觀管理模式,科學治理是指在政府宏觀指導下,政府、科學共同體、企業(yè)、公眾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合作管理過程。雖然科學研究和科學建制需要社會和國家的必要支持,但是也要防止和抵制對于科學共同體不合理、不恰當?shù)母深A,科學治理體系超越了自上而下“統(tǒng)治”模式的弊端,能夠促進政府在責任原則下回歸到宏觀政策和戰(zhàn)略制定以及優(yōu)化科研環(huán)境的本位上來,使科學共同體與社會的“世俗領域”相對分離而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和干涉?!翱茖W共同體相對超越的社會地位,使它能夠不囿于行政規(guī)范和經(jīng)濟利益的約束,依照科學標準來分析和評價公共事務?!碑斎?,科學共同體的科學活動不可能浮游于空氣中,尤其是在科學社會化日益深入的后學院科學時代,它更不能脫離“生活世界”的實踐指向和利益目標。這里只是強調,在科學共同體履行一種新的社會角色、受到新的精神氣質管理的同時,也必須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堅守自身的自組織社會系統(tǒng)之道德合理性。值得慶幸的是,在當今公共管理的世界潮流影響下,原本作為精英權威的政府已經(jīng)較少地制約科學共同體的自主和自由。顯然,一定程度的科學自由和自主在保證科學共同體良好運行方面之獨特功能,印證了韋伯所強調的“學術與政治相分離”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從科學場域的內部控制來看,應通過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提高科學共同體的科學信仰和道德自律。毋庸置疑,維持科學秩序需要一些強制的手段,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游戲規(guī)則對科學進行圍追堵截的語境下,通過制度的健全運行來使科學得到保護和支持,是重建科學共同體之合理秩序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強調他律之重要作用的同時,尤其不能忽視的是,道德信仰和對科學規(guī)范的自覺自律意識是科學共同體整體秩序維持的深層支柱。這種道德信仰和自律意識滋生于人類獻身科學的信念和支持科學理想的義務,科學共同體“在此義務的指導下行事——行使自己的權威或服從同行的權威,否則科學必將消亡”??傆幸环N被譽為“精神實在”的科學傳統(tǒng),它作為科學理想凌駕于科學家之上,當科學共同體的全體成員都堅持對這一科學理想之實在的信念,它便成為“科學良心的團體”,在感情上和道德上向科學臣服。這種“精神實在”是科學共同體得以建立的核心價值,也是科學得以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雖然科學家身處“角色叢”,身兼多種社會角色,但是科學家的特殊身份內在地要求他們的研究工作與“日?!鄙钕喾蛛x,他們獻身于科學的道德信仰能夠在世俗的價值體系之外獨立運行,“每一位科學家都必須就他將為他在科學共同體中的成員資格所負何種責任親自做出選擇”,即使在今天,科學的社會性重塑了科學共同體的形象,但是對科學的信仰和科學規(guī)范的自覺遵守仍然是科學的原動力,它不僅能夠有效促進科學共同體進行科學知識的生產(chǎn),而且能夠抵御功利因素和行政權力對科學的干擾。

第三,從科學場域與社會場域的互動來看,科學共同體應以社會責任意識為價值指引,在與社會的互動關系中促進科學與倫理、理性與價值的融合。齊曼認為,“新的知識生產(chǎn)模式(后學院科學)的優(yōu)點之一就在于它無法再把倫理問題藏在地毯之下??茖W再也不能對我們許多人長期渴望擺在桌面上的事情熟視無睹了”。隨著研究、開發(fā)與應用結合的整體機制的形成,科學共同體在科學目標的確定、研究課題的選擇、研究手段的運用、研究成果的轉讓與利用等方面,都應是出于對整體利益的考慮,為了整個社會利益的增進,而不應是出于對自己或小集團的利益,從而“使科學能繼續(xù)發(fā)展而且能向人類普遍提供更豐碩的好處”。只有這樣,科學共同體的知識生產(chǎn)行為才具有道德的合法性。正如費希特對科學家的“天職”觀念所作的詮釋,“學者不僅僅應該從歷史的角度懂得科學直到他的時代為止的發(fā)展進程,懂得應用科學的各項原則,而且也應該發(fā)展共同體的這種精神……以科學為己任,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其形式而言才能被稱為合乎道德的”。因此,在實用主義盛行的“后學院”語境中,科學共同體應將求真的科學責任拓展到求善的社會責任,以對科學責任和社會責任相統(tǒng)一的道德張力固守科學之“純真”,即使在政治、經(jīng)濟的壓力和誘惑下也能夠“以出世的精神去做人世的事業(yè)”,以科學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辯證融合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動力之源。

結語

對科學道德現(xiàn)狀的批判性反思并不否認科學共同體在知識生產(chǎn)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同樣,對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的強調也不排斥科學的社會效用和社會功能,更不否定以各種制度建設為標志的他律手段在科學運行發(fā)展中的規(guī)范和約束作用。這里只是試圖說明“后學院”語境下科學研究所涉及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道德等問題的復雜性,以及重建科學共同體自由和自律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馮書生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由自律
自律使人脫穎而出
做人要自律
能自律者為俊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6
自律成就美好
海峽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28
知恥自律
以他律促自律
公民與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08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措勤县| 克东县| 始兴县| 鹤庆县| 老河口市| 都匀市| 祁门县| 阜新市| 大埔县| 崇文区| 马山县| 西乌| 高淳县| 富顺县| 德格县| 黄平县| 洛扎县| 彩票| 康保县| 濉溪县| 婺源县| 兴宁市| 莒南县| 金寨县| 大宁县| 岐山县| 平阴县| 定州市| 武山县| 双桥区| 苏尼特右旗| 颍上县| 罗江县| 大埔区| 文登市| 锡林郭勒盟| 辰溪县| 唐山市| 杨浦区| 清丰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