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潔,程 偉,王春霞
(東北電力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吉林吉林132012)
近些年來,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匱乏,水資源凈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傳統(tǒng)的除鹽方法有蒸餾、離子交換、反滲透和電滲析等,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蒸餾能耗高、產(chǎn)水量低;離子交換會產(chǎn)生二次污染;反滲透和電滲析的膜處理投資大,維護繁瑣[1]。因此,開發(fā)產(chǎn)水率高、能耗較低、操作簡單的環(huán)保型除鹽技術(shù)具有重要的意義。電吸附除鹽技術(shù)(Electrosorb Technology),又稱電容性除鹽技術(shù)(Capacitive Deionization/Desalination Technology),是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興起的一項新型水處理技術(shù)[2],它是利用帶電電極表面吸附水中離子及帶電粒子,使水中溶解鹽類及其他帶電物質(zhì)在電極的表面富集,從而實現(xiàn)水的除鹽、去硬度及凈化[3]。該技術(shù)不僅具有良好的除鹽性能,而且能彌補其他方法的不足,其在技術(shù)、經(jīng)濟和環(huán)保方面的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4]。
電吸附技術(shù)除鹽,電極材料是該技術(shù)的關(guān)鍵[5]。按照材料的不同,國內(nèi)外主要研究包括以活性炭、炭納米管和炭氣凝膠等材料做電極的電吸附技術(shù)[6]。其中,新型材料炭納米管和炭氣凝膠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制作工藝尚不完善,難以大批量制備,因此這種新型材料價格比較昂貴,目前很難在實踐中推廣應用[7-8],而活性炭具有十分發(fā)達的孔隙結(jié)構(gòu)、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很強的吸附能力[9],表面具有含氧等元素的特殊功能的官能團[10],而且價格比較低廉。所以,隨著活性炭材料制備工藝的日益完善,以活性炭為材料的炭電極得以廣泛應用[11]。
活性炭具有發(fā)達的空隙結(jié)構(gòu),根據(jù)1972IUPAC標準,吸附劑的孔徑分為三類:即孔徑小于2 nm的微孔、2-50 nm的中孔和大于50 nm的大孔,其中,對吸附起作用的主要是微孔,吸附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孔的數(shù)量[12]。另外,活性炭在制備過程中會在其表面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團,這些官能團的種類也影響著活性炭的親水/疏水性能,從而影響活性炭對極性/非極性物質(zhì)的吸附效果。
隨著活性炭日益廣泛的使用,對活性炭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活性炭的導電性和電吸附容量,通常要對其進行改性處理。改性炭是在活性炭表面通過共價鍵合、吸附、聚合等手段有目的地將某種功能性物質(zhì)引入活性炭表面,或者是通過物理或電化學的方法改變電極的結(jié)構(gòu)和表面基團,從而改善電極表面的親水性和選擇性,提高電極的電吸附性能[13]。
活性炭一般是通過酸、堿浸漬法進行改性。如H.J.Oh等[14]采用HNO3或KOH對活性炭進行表面改性,結(jié)果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親水官能團如羥基、羧基增多且對NaCl的去除效果明顯提高。周邵云等[15-16]采用HNO3氧化和100-700℃不同溫度熱處理,在活性炭表面產(chǎn)生了不同含量的含氧官能團,用Boehm滴定法測定了官能團的含量和種類。結(jié)果表明:較高的HNO3濃度氧化產(chǎn)生較多的熱解產(chǎn)物為CO2的基團,熱處理降低含氧官能團特別是數(shù)基等熱解產(chǎn)物為CO2的基團的含量。氧化提高了比電容,但同時增加了內(nèi)阻,500℃時熱處理的試樣獲得最高比電容,從原始樣的146 F/g增加到163 F/g。孟祥敏[17]進行了活性炭的改性試驗,將活性炭分別用不同濃度的氨水、NaOH、H2SO4浸漬不同時間,并考查溫度對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用15%的氨水改性8 h的活性炭對多元酚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容量可以達到44.5 mg/g。改性溫度對改性炭的吸附效果也有影響,改性溫度為10℃時即可達到很好的吸附效果,繼續(xù)提高溫度,并不會提升改性炭的吸附效果。
范延臻等[18]的研究表明:將活性炭經(jīng)HNO3氧化后,其表面的羧基等親水性基團含量增加,從而不利于活性炭對疏水性物質(zhì)的吸附。同時濃HNO3的氧化還使活性炭的結(jié)構(gòu)塌陷,比表面積降低,這雖然降低了活性炭對水中苯酚、苯胺、腐殖酸、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機物的吸附性能,卻顯著提高了其對Pb2+等金屬離子的吸附容量[19]。
楊會珠等[20]研究了氧化、還原改性對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氧化改性(HNO3或KMnO4)使活性炭比表面積增大;還原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積減小。還原階段使先前氧化階段中產(chǎn)生的孔道以及原有孔道均發(fā)生塌陷,導致還原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積減小;還原改性在活性炭表明產(chǎn)生的還原性官能團有利于活性炭對草甘膦的吸附,而氧化改性產(chǎn)生的氧化性官能團并不利于活性炭對草甘膦的吸附。
酸、堿改性法簡單易行,尤其是硝酸改性效果明顯,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官能團采用Boehm滴定法進行測定。硝酸改性使活性炭表面親水官能團如羥基、羧基增多,它們在水溶液中作為親水性物質(zhì)通過離子交換反應而促進離子的吸附,從而提高了活性炭對溶液中親水性物質(zhì)的選擇性和吸附能力。
此外,還可以采用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對活性炭進行改性。如孟慶函等[21]采用摻雜法在活性炭中負載Cu,金屬微粒均勻地分散于活性炭的內(nèi)部和表面,使制得的炭電極充放電性能穩(wěn)定且提高了活性炭的比電容。曾俊等[22]利用Ni(NO3)2·6H2O浸漬-熱解法制備NiO表面改性炭材料,NiO含量不到1%,比電容比原活性炭提高了89.2%,內(nèi)電阻減小,穩(wěn)定性幾乎和原活性炭樣品相同。說明表面改性是一種有效提高炭材料的電化學特性的方法。高強等[23]用Mn(NO3)2溶液浸漬-高溫熱解法對普通活性炭進行表面改性處理以改善其電化學性能。結(jié)果表明,HNO3處理和氧化錳改性提高了炭材料表面的親水性,有利于吸附無機離子而形成更有效的雙電層。其質(zhì)量比電容達到254 F/g,比未改性炭的165 F/g提高了54%。常立民等[24]用金屬鈦改性活性炭,發(fā)現(xiàn)載鈦改性后的電極電吸附除鹽效率提高了 62.7%。
通過采用金屬氧化物對活性炭的改性,增強了活性炭的導電性,從而更利于在炭電極表面形成雙電層,提高活性炭的電吸附容量。
韓嚴和[25]就對電場強化活性炭吸附鄰苯二胺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外加電場的增大,活性炭的吸附量急劇增大,但當電場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吸附量的增加趨緩并趨近于平衡。當吸附達飽和時,進行電化學再生,即向活性炭中加入2%的食鹽水溶液,調(diào)換電極進行脫附。將電場強化活性炭吸附和電化學再生有機結(jié)合對處理廢水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總之,通過采用酸、堿、金屬氧化物或電場強化等對活性炭的改性處理,一方面提高了活性炭表面的親水官能團含量,從而改善活性炭的親水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活性炭的導電性,使之在發(fā)生電吸附時更容易在其表面形成雙電層,從而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在炭電極制備時通常以粉末活性炭為吸附劑,按一定比例加入粘結(jié)劑和導電劑[26]。粘結(jié)劑通常采用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等,它們獨特的長鏈結(jié)構(gòu)以“架橋”形式將活性炭粘結(jié)在一起。導電劑可以增強電極的導電性,通常采用石墨粉、乙炔黑等。將吸附劑、粘結(jié)劑和導電劑溶于有機溶劑中,進行充分攪拌以確保均勻同質(zhì),然后將得到的漿液均勻鋪在集流電極板上。而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再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以充分去除殘留在吸附劑微孔中的有機溶劑[27-28]。
K.K.Park等[29]以活性炭粉末為吸附劑,PTFE為粘結(jié)劑,炭黑為導電劑,將活性炭、PTFE和炭黑溶于異丙醇中,攪拌均勻后滾壓成型,制得炭電極。當配比為84∶4∶12時,電極的電容量和除鹽率最高。
段小月等[30-32]采用熱壓和高溫炭化制備炭電極,用經(jīng)過預處理的活性炭、酚醛樹脂和烏洛托品以8∶1.8∶0.2比例混合,用研缽研磨均勻后,在石墨紙上熱壓成型,然后再氮氣保護下850℃炭化2 h制得炭電極。炭化的目的是使粘結(jié)劑熱解,活性炭被堵塞的空洞重現(xiàn),提高了電極的親水性和導電性,結(jié)果是該電極是未炭化電極除鹽率的2.08倍。
常立民等[33]利用活性炭和自制粘結(jié)劑以質(zhì)量比65∶35混合均勻,鋪在石墨紙上,120℃下烘干成型,然后在氮氣保護下,將電極在850℃下炭化1 h。制得的電極具有良好的親水性,且在施加電壓600 mV時,甲基橙的去除率可達到88.35%,比不施加電壓時提高了17.18%。另外,常立民等[24]還利用納米TiO2改性的活性炭、酚醛樹脂和烏洛托品,用研缽研磨均勻后,在180℃下將混合物熱壓在石墨紙上,然后再N2保護下炭化2 h。制得的電極在經(jīng)過5個吸附-脫附循環(huán)后,其吸附效果基本沒有降低,具有良好的循環(huán)利用性。
陳新金等[34]以碳納米管為活性材料,PVDF為粘結(jié)劑,石墨為導電劑,采用壓片成型法制備電吸附除鹽過程中的電極。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成型壓力的增加,電極的比表面積逐漸減小,導電率逐漸增大,比電容與比吸附量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在PVDF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石墨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成型壓力為10 MPa的條件下,制作得到的電極性能最好,其比電容和比吸附量分別為80.4 F/g和14.1 mg/g。
壓制法與普通制備方法相比,需要壓力裝置對電極進行壓制成型,所以無需有機溶劑對吸附劑、粘結(jié)劑和導電劑的溶解和揮發(fā)過程,該方法縮短了電極的制備時間。
趙研等[35]采用涂覆法制備炭電極,先將粉末活性炭用20%HNO3進行預處理,以打通活性炭被堵塞的孔道,然后將粉末活性炭:PVDF:石墨粉質(zhì)量比為8∶1∶1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恒溫攪拌12 h。將得到的漿液澆鑄在石墨片上,先放入烘箱中干燥,再真空干燥。制得的電極在電壓1.6 V,流量10 mL/min,極板間距2 mm 條件下的除鹽率為 47.9%。J.Y.Choi等[36]采用活性炭粉末和PVDF通過該方法也制得了炭電極,由電極的SEM圖觀察到活性炭粉末被PVDF所覆蓋并連結(jié)在一起,且由電極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發(fā)現(xiàn)電極的電容隨PVDF含量的增多而降低。另外,周邵云等[15]利用活性炭、乙炔黑和PTFE以質(zhì)量比85∶10∶5充分混合后,壓覆在不銹鋼網(wǎng)集流體上,烘干得到電極。
與壓制方法相比,涂覆法只需將得到的混合漿液直接澆鑄在集流板上,無需將活性炭、粘結(jié)劑和導電劑混合后熱壓成型,從而避免了粘結(jié)劑粘結(jié)力減弱及活性炭脫落的問題。
活性炭以其很高的比表面積、低廉的價格而廣泛的作為水處理的吸附劑。通過對活性炭的改性,進一步提高其表面的官能團含量,從而改善其親水性和吸附能力。但活性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它的再生比較困難,需與其它技術(shù)結(jié)合,如在活性炭再生時引入超聲波技術(shù)等。另外,炭電極在制備過程中,粘結(jié)劑通常會堵塞活性炭的一部分孔道而降低其吸附容量,高溫熱壓又會使粘結(jié)劑的粘結(jié)力減弱,制備無粘結(jié)劑的炭電極將會成為今后研究的熱點。因此,通過對活性炭的合理改性和對炭電極制備方法的研究,從而能使活性炭的應用更加廣泛。
[1]董曉寧,王亞麗.電吸附技術(shù)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0,37(208):26-29.
[2]李定龍,申晶晶,姜晟,等.電吸附除鹽技術(shù)進展及其應用[J].水資源保護,2008,24(4):63-66.
[3]韓寒,陳新春,尚海利.電吸附技術(shù)的發(fā)展及應用[J].工業(yè)水處理,2010,2(30):20-23.
[4]陳榕,胡熙恩.電吸附技術(shù)的應用與研究[J].化學進展,2006,18(1):80-86.
[5]王鑫,包景嶺,馬建立.電吸附除鹽技術(shù)之電極材料研究進展[J].四川環(huán)境,2010,29(2):119-122.
[6]趙雪娜,倪文,韓劍宏,等.電吸附技術(shù)在含鹽水除鹽的應用于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08,28(3):5-8.
[7]Haibo Li,YangGao,Likun Pan.Electro-sorptive desalination by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ers electrodes and ion-exchange membranes[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8,42:4923-4928.
[8]Ahn H J,Lee J H,Jeong Y,et al.Nanostructured carbon cloth electrode for desalina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7,449(2):841-845.
[9]Yoram Oren.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for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past,present and future(a review)[J].Desalination,2008,228:10-29.
[10]陳兆林,宋存義,孫曉慰,等.電吸附除鹽技術(shù)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1,31(4):11-14.
[11]朱廣東,郭洪飛,孫曉慰.電吸附除鹽技術(shù)在中水回用中的應用研究[J].水工業(yè)市場,2010,12:55-58.
[12]張小康,蔣豫,趙軍,等.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技術(shù)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污染防治技術(shù),2012,25(1):1-4.
[13]張春山,邵曼君.活性炭材料改性及其在環(huán)境治理中的應用[J].過程工程學報,2005,5(2):223-227.
[14]Han-Jun Oh,Jong-Ho Lee,Hong-Joo Ahn,et al.Nanoporous carbon cloth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J].Thin Solid Films,2006,515:220-225.
[15]周邵云,劉建生,李新海,等.硝酸氧化熱處理對活性炭的影響[J].電池工業(yè),2009,14(6):377-381.
[16]毛磊,童仕唐,王宇.對用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團的分析的Boehm滴定法的幾點討論[J].炭素技術(shù),2011,2(30):17-19.
[17]孟祥敏.改性活性炭吸附多元酚效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
[18]范延臻,王寶貞,王琳,等.改性活性炭對有機物的吸附性能[J].環(huán)境化學,2001,20(5):444-448.
[19]范延臻,王寶貞,王琳,等.改性活性炭的表面特性及其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J].環(huán)境化學,2001,20(5):437-443.
[20]楊會珠,麓惠英,李磊,等.氧化、還原改性對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響[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9,31(10):10-17.
[21]孟慶函,張睿,李開喜,等.金屬Cu的負載方法對活性炭電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03,18(5):1027-1032.
[22]曾俊,劉亞菲,胡中華,等.NiO-改性活性炭電極電化學電容器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2):105-108.
[23]高強,劉亞菲,胡中華,等.氧化錳表面改性活性炭電極材料的電化學特性[J].物理化學學報,2009,25(2):229-236.
[24]常立民,段小月,劉偉.載鈦活性炭電極電吸附除鹽性能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30(3):530-535.
[25]韓嚴和.電場強化活性炭吸附鄰苯二胺的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21):69-71.
[26]Byeong-Hee Park,Jae-Hwan Choi.Improvement in the capacitance of a carbon electrode prepared using water-soluble polymer binder for a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application[J].Electrochimica Acta,2010,55:2888-2893.
[27]Jae-Sook Kim,Jae-Hwan Choi.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arbon electrode coated with cation-exchange polymer for the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0,355:85-90.
[28]Chen R,Hu X.Electrosorption of thiocyanate anions on active carbon felt electrode in dilute solution[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5,290(1):190-195.
[29]Kwang-Kyu Park,Jae-Bong Leea,Pill-Yang Parka,et al.Development of a carbon sheet electrode for electrosorption desalination[J].Desali-nation,2007,206:86-91.
[30]段小月,常立民,劉偉.制備工藝對活性炭電極電吸附性能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0,33(5):63-67.
[31]段小月,常立民,劉偉.活性炭電極對溶液中NaCl的電吸附行為[J].化工環(huán)保,2010,4(30):356-359.
[32]段小月,常立民.電吸附技術(shù)的新進展[J].化工環(huán)保,2010,30(1):38-42.
[33]常立民,于艷艷,段小月.活性炭電極電吸附甲基橙廢水研究[J].水處理技術(shù),2012,38(6):40-43.
[34]陳新金,王越,徐世昌,等.碳納米管電極壓片成型條件優(yōu)化與脫鹽性能研究[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13,30(1):42-47.
[35]趙研,胡筱敏,單士亮.活性炭涂層電極電吸附除鹽性能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2,12(3):28-32.
[36]Ji-Young Choi,Jae-Hwan Choi.A carbon electrode fabricated using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binder controlled the Faradaic reaction of carbon powder[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0,16:4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