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接受

2014-03-27 08:00葉當(dāng)前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圈點選本阮籍

葉當(dāng)前

(安慶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安慶 246052)

阮籍《詠懷詩》詩旨“遙深”,歷代評家“怯言其志”卻又不斷注解其詩,從顏延年、沈約、鐘嶸、劉勰、蕭統(tǒng)《文選》到《文選》李善、五臣等諸家注,對阮籍《詠懷詩》的闡釋接受就一直綿延不絕,特別是明清時期,選詩與評詩蔚然成風(fēng),《古詩紀》、《古詩鏡》、《古詩評選》、《古詩源》、《采菽堂古詩選》、《古詩賞析》等古詩選本都非常重視《詠懷詩》,何焯、沈德潛、陳沆、王闿運、蔣師爚、黃節(jié)、黃侃等或箋注、或品評,不斷豐富《詠懷詩》的闡釋史。在《詠懷詩》接受史上,還有一支一脈相承的接受群體不容忽視,這就是桐城派古文家。

桐城派是縱貫清代的一個古文流派,同時也是一個詩派。錢鍾書說:“桐城亦有詩派,其端自姚南菁范發(fā)之。”桐城古文家提倡學(xué)詩也像學(xué)古文一樣,重視從選本入手。因此,桐城派古文家輯集了不少古詩選本,在這些選本中選錄了阮籍的《詠懷詩》,其中不乏對《詠懷詩》的評點圈注。研究這些選本及其圈注評點,對桐城派詩學(xué)與阮籍接受史研究不無裨益。

一 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的選錄圈點

桐城派古文家從姚范開始就很重視阮籍的《詠懷詩》,其《援鶉堂筆記》卷三十八“《文選》”目下針對何焯箋釋考證了“趙李相經(jīng)過”、“湛湛長江水”等的意旨本事,校勘了“連畛距阡陌”一句,抄錄了“王子十五年”篇?!对囂霉P記》是姚范校閱群書的札記,隨文??剂恕段倪x·詠懷詩》中的“平生少年時”、“昔聞東陵瓜”、“湛湛長江水”三篇,似不經(jīng)意,卻不難看出姚氏精讀了全部《詠懷詩》。如緊承何焯對《文選》未選之“王子十五年”篇的考證指出“此篇似有闕文,而末二句,如以他篇濫入,或‘飛飛’之上有跨鶴事,而傳者脫失?!庇謴目傮w上評判《詠懷詩》說:“《詠懷》雖云歸趣難求,要其佳處,不過十余首。王貽上《古詩選》,又采取十余首,然所取似亦在可不之間?!边@些都說明姚范對阮籍全部《詠懷詩》頗有研究,得出了自己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劉大櫆對《詠懷詩》的接受則從其編選的《歷朝詩約選》可見一斑,劉氏此本共錄《詠懷詩》25首,與《文選》重13首,不錄《文選》的“開秋兆涼氣”、“登高臨四野”、“炎暑惟茲夏”、“北里多奇舞”四首,另選“於心懷寸陰”等12首。為了突出《詠懷詩》的重要性,在“詠懷”詩題前標(biāo)注3個“○”,又于每首重要詩句下以“·”或“○”號圈注。蕭穆《序》說:“徵君此編,遠自漢魏迄于國朝乾隆中葉,凡古今詩家,洋洋大篇,寥寥短章,茍屬正宗,無不備載,搜羅宏富,采擇精審。曾文正公推為‘從來諸家選本所未有’,誠篤論也?!比绱司珜彽脑姼柽x本,對《詠懷詩》的選錄數(shù)溢出《文選》,又超過姚范所說的“十余首”,不難見出劉氏對此詩的重視程度。

方東樹的《昭昧詹言》根據(jù)王士禛《古詩選》、姚鼐《今體詩鈔》品評古今詩作,其中依王士禛選本順序評論了32首《詠懷詩》,唯“木槿榮丘墓”篇未單列條目,方氏認為“《木槿篇》章法略同此(筆者按:指‘儒者通六藝’篇),然詞與意皆無奇,可以不選?!蓖跏线x本經(jīng)聞人倓箋注以后,成為清代一部頗有影響的古詩選本。方東樹據(jù)此本品讀《詠懷詩》,說明其基本繼承了王士禛對阮籍《詠懷詩》的詩史定位與判斷,在評點篇目上又超過了劉大櫆,可見《詠懷詩》在桐城派古文家心目中的地位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

梅曾亮《古文詞略》于詩歌類“取王漁洋《古詩選》為鵠,而汰其大半”,選《詠懷詩》5首,并隨文圈點警句。這個選本共24卷,以詞賦3卷、詩歌4卷編在末尾,編者重點放在古文上面,對《詠懷詩》的選錄并不算多。

曾國藩《十八家詩鈔》選取魏晉以迄金代十八家代表詩人的代表古詩編纂而成,阮籍名列其中,《詠懷詩》82首全部被選錄,附以必要的校勘與簡短評論。吳汝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全選《詠懷詩》82首,以眉批、雙行夾注、雙行尾注的形式對阮詩作簡要評注,繼承劉大櫆的圈點方法,圈畫了每首詩歌中的警策與關(guān)節(jié)。吳汝綸又選有《古詩鈔》,選評《詠懷詩》39首。吳闿生《古今體詩約選》選錄五言古詩105首,其中晉宋五家詩二十首,分別是阮籍《詠懷》8首、左思《詠史》4首、劉琨《重贈盧諶》1首、郭璞《游仙》1首、陶潛《贈羊長史》、《與殷晉安別》、《擬古四首》共6首,以阮籍?dāng)?shù)量最多。桐城派中后期代表全面選錄評注《詠懷詩》,足見阮氏這組詩歌在桐城派古文家詩學(xué)體系中的地位。茲列統(tǒng)計表如下,以窺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接受軌跡。

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選錄評點與《文選》選錄篇目對照統(tǒng)計表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25315828239817

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及吳汝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全選了《詠懷詩》,茲不一一列出篇名。曾國藩選錄而沒有任何校評的有“夏后乘靈輿”、“殷憂令志結(jié)”、“拔劍臨白刃”、“驅(qū)馬出門去”、“生命辰安在”、“梁東有芳草”、“昔有神仙者”等7篇,又核其《求闕齋讀書錄》讀《阮步兵集》札記,共品評52首。因此,曾氏并不是全盤肯定所有《詠懷詩》。同樣,吳汝綸選錄而沒有圈點評注的有“夜中不能寐”等25篇,圈點評注的有57篇。從這些現(xiàn)象可以總結(jié)出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接受的幾個特點:第一,從選錄評點篇目上看,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的接受呈現(xiàn)不斷全面的趨勢。第二,桐城派古文家重視《文選》選目,但并未全盤接受,劉大櫆選了17篇中的13篇,占選入總篇數(shù)的52%;方東樹按王士禛選本評了《文選》中的12篇,占選評總數(shù)的38.7%;吳汝綸選《文選》篇目16篇,占41%;吳闿生選4篇,占50%。第三,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組詩本身亦有高低優(yōu)劣之評,如姚范認為只有十余首為佳,方東樹認為《木槿》篇可以不選,曾國藩認為“墓前熒熒者”篇“與四十四首、七十一首,語意重復(fù),別無精義,疑亦后人附益之也”。這些說明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有著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

然而,比較劉大櫆與吳汝綸的選本,桐城派早晚期兩位古文家對《詠懷詩》圈點的對比還是非常明顯的,亦可略窺二人的思想差異。劉氏《歷朝詩約選》共圈24首146句,點7首28句,所選錄的25首詩都有圈點,總計174句;吳氏《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共圈27首130句,點5首24句,全部選錄82首,除去重復(fù),共圈點了28首154句。兩人都做了圈點的有19首,圈點相同的句子有72句。劉大櫆圈點而吳汝綸沒有圈點的有“夜中不能寐”、“獨坐空堂上”、“壯士何慷慨”、“王業(yè)須良輔”、“鸴鳩飛桑榆”、“林中有奇鳥”等6篇,尤其是“獨坐空堂上”與“鸴鳩飛桑榆”篇,前者抒寫作者身處亂世的寂寞孤獨之感無法宣泄之情,后者對照鸴鳩與大鵬,“鸴鳩雖小,既無大鵬之翼,不羨天地之游;然生生之理,未嘗不足。用子迫隨,阮公所以自安于退屈也?!眲⒋髾溔c,寄托了其對人生處境與人生出路的思考;吳汝綸并未圈點這兩篇詩作,與其經(jīng)世致用的處世哲學(xué)是分不開的。這種對照在“灼灼西隤日”篇的圈點中也可以看出來,劉大櫆圈了“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四句,對詩歌所展示出來的退隱之意表示贊同,吳汝綸則只圈點了后兩句,流露出對黃鵠遨游的羨許之情。又如“昔年十四五”,劉、吳都圈點了“邱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四句,吳氏還著重圈點了“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并眉批:“末二句既知后世之名,不足介意。乃悟長生之可貴,眾人噭噭,徒自取笑耳?!睆倪@樣的評點批注中不難看出吳汝綸期許顏回、閔子騫的積極志向。探究劉、吳思想取向及審美趣味的異同,可以與二者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聯(lián)系起來。劉大櫆處于清代盛世政治文化背景下,受到“由分裂的文化心態(tài)導(dǎo)引出的分裂的文化政策”的禁錮,研讀阮籍《詠懷詩》這樣象征多義性詩歌,自然有所保留;吳汝綸身處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晚清,國運衰頹,內(nèi)憂外患,作為經(jīng)世圖強之士研讀《詠懷詩》,必然更注重其傷時憂懷、希冀理想政治的一面。

魯迅《選本》說:“凡選本,往往能比所選各家的全集或選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薄霸u選的本子,影響于后來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還遠在名家的專集之上”。桐城派古文家往往通過編輯選本依托書院傳授生徒,《詠懷詩》得以入選諸家詩歌選本,客觀上促進了阮籍詩歌的傳播,諸家對《詠懷詩》的選錄圈點又清晰地展示出阮籍詩歌在桐城派文人中接受的綿延與嬗遞,通過歷時性計量比較,既可見出《詠懷詩》在桐城派古文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演變歷程,又能對照出不同時期古文家思想趣向與審美風(fēng)格的差異,從另一個側(cè)面還透視出時代文化政治對選家評家的影響。至于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批注品評的闡釋史,亦是《詠懷詩》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環(huán)。

二 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闡釋

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闡釋史從姚范開始,至桐城派晚期代表吳闿生、高步瀛等,薪火傳承,不絕如縷,既有姚范筆記式的札考,有方東樹詩話式的系統(tǒng)品評,有批注式的隨文考評,又有尺牘序跋片言只語式的品鑒。綜合諸家品論,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即確立阮籍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剖析《詠懷詩》的結(jié)構(gòu)模式、揭示具體《詠懷詩》的遙深旨趣。

1.從中國詩歌史視閾確立阮籍的地位

阮籍是魏晉時期著名詩人,鐘嶸《詩品》便列為上品,《詩品下·序》亦將阮籍《詠懷》與陳思《贈弟》、仲宣《七哀》等21位詩人的代表作并稱:“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謂篇章之珠澤,文彩之鄧林。”突出《詠懷詩》的重要地位。但《詩品序》論述上古《南風(fēng)》之辭、《卿云》之頌以迄宋齊五言詩發(fā)展史時,列舉了夏歌、楚謠、李陵、古詩、以迄謝混等三十多詩人(詩作),卻漏掉了阮籍。同樣,鐘嶸在總結(jié)五言詩代表詩人時說:“故知陳思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為輔;陸機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輔;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位居上品的阮籍依然不能列入其中。為什么這樣安排,鐘嶸并未明說。倒是一千多年后的方東樹縱觀五言古詩發(fā)展史,揭示了阮籍在五古詩史上的位置。

《昭昧詹言》卷三:“阮公于曹、王另為一派。”正因為其別為一派,所以在魏晉詩歌史上獨出一支,《詩品》追溯五言詩人的源流系統(tǒng)時,亦以阮籍源出于《小雅》而一線獨絕。劉勰《文心雕龍》亦以轉(zhuǎn)折語氣間接透露了阮籍別出一派的詩歌地位,《明詩》篇:“乃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biāo)焉。”正因為阮詩拔出流俗,獨成體派,所以《詩品》雖然承認其上品地位,卻在五古詩歌發(fā)展史難以安置其位置,于是產(chǎn)生一個悖論,方東樹“另為一派”論正是解開這一悖論的鑰匙。當(dāng)然,方東樹是接受了王士禛的觀點,王氏《古詩箋凡例》說:“愚嘗論之:當(dāng)涂之世,思王為宗,應(yīng)說以下,群附和之,惟阮公別為一派。”方東樹的貢獻在于抓住阮籍另為一派,堅決還原了阮籍在中國詩歌史上應(yīng)有的位置?!墩衙琳惭浴肪矶辆硎畾v時性論述五古發(fā)展史,以“漢魏”、“阮公”、“陶公”、“大謝”、“鮑明遠”、“小謝”、“杜公”、“韓公”、“黃山谷”等標(biāo)目,串點成線,既依王士禛選本又以精選重組來凸顯五言古詩發(fā)展史主線。在卷一通論五古中亦多次以漢魏、阮公、陶公、謝公、杜韓等并稱。如“太白亦奄有古今,而跡未全化,亦覺真實處微不及阮、陶、杜、韓?!薄肮湃擞靡馍钗⒑睿姆ň珖烂苠?。如《十九首》、漢、魏、阮公諸賢之作,皆深不可識?!缛罟⑻展?、謝公,茍不知其世,不考其次,則于其語句之妙,反若曼羨無謂。”“漢、魏、阮公、杜、韓皆全是自道己意,而筆力強,文法妙,言皆有本?!狈綎|樹這些并稱都體現(xiàn)了對中國詩歌史的理解,并非隨意拼湊。

方東樹反復(fù)強調(diào)阮籍《詠懷詩》在詩歌史地位,還從詩學(xué)源頭上尋找了依據(jù)。《昭昧詹言》卷一分古今詩人為《莊子》、屈原兩大派,形成新的詩歌流派論:“《莊》以放曠,屈以窮悉,古今詩人,不出此二大派,進之則為經(jīng)矣。漢代諸遺篇,陳思、仲宣,意思沈痛,文法奇縱,字句堅實,皆去經(jīng)不遠。阮公似屈,兼似經(jīng);淵明似《莊》,兼似道:此皆不得僅以詩人目之。其后惟杜公,本《小雅》、屈子之志,集古今之大成,而全渾其跡。韓公后出,原本《六經(jīng)》,根本盛大,包孕眾多,巍然自開一世界?!睋?jù)此論,則阮籍不僅源出于《詩品》所指出的《小雅》,還源出于屈原,即《詩品》中的《楚辭》一系。《昭昧詹言》卷三反復(fù)致意于此:“大約不深解《離騷》,不足以讀阮詩。”“何云:‘阮公源出于《離騷》,而鐘記室以為出于《小雅》?!拗^《騷》與《小雅》,特文體不同耳;其憫時病俗,憂傷之旨,豈有二哉?阮公之時與世,真《小雅》之時與世也,其心則屈子之心也。以為《騷》,以為《小雅》,皆無不可。而其文宏放高邁,沈痛幽深,則于《騷》、《雅》皆近之。鐘、何之論,皆滯見也?!比绱送茖?dǎo),阮籍正好與杜甫五古同源。通過方東樹巧妙的替換,阮籍便取代了《詩品》所謂五言之冠冕的陸機、潘岳、張協(xié)等數(shù)家,一躍而為魏晉五古的標(biāo)志。

曾國藩《十八家詩鈔》精選十八家詩作,以曹植、阮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作為魏晉南北朝詩歌的代表,除曹植外,與方東樹《昭昧詹言》標(biāo)目完全一致。與方東樹一樣,曾氏亦不遵循鐘嶸《詩品》詩歌史的書寫。這種安排自然提高了阮籍《詠懷詩》的歷史地位,具有較強的文學(xué)史意義。另外,吳闿生在《詩說》中說:“大家維何?曰:……詩則曹、阮、陶、謝、李、杜、李玉溪、樊川、昌谷、蘇、黃、陸、元數(shù)家而已?!睒?biāo)舉魏晉南北朝大家詩人,與方、曾同出一轍。

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不乏梳理魏晉詩歌史的文論,但對于阮籍的詩學(xué)地位,要么如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那樣概而不及,要么如嚴羽《滄浪詩話》以正始體包括眾家,阮籍還不能成為時代的代表。桐城派古文家通過考鏡源流的闡釋,以阮籍頂替了陸機,代表了一個時代,從而確立了阮氏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2.從古文論視角剖析《詠懷詩》的結(jié)構(gòu)模式

《詠懷詩》82首并非一時一地之作,因此歷代詩評家對此題之下全部詩歌宏觀結(jié)構(gòu)的認識并不一致。如陳德文說:“《詠懷》八十二首,豈數(shù)極陽九而作耶?意微旨遠,見于命題,志士發(fā)憤之所為也?!本攀菢O陽之?dāng)?shù),九九八十一,是中國古代的模式數(shù)字。方東樹評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說:“此是八十一首發(fā)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睋?jù)此,則阮籍五言《詠懷詩》宏觀結(jié)構(gòu)為一篇總寫的發(fā)端之詩,總括81首,這樣便不難發(fā)掘嗣宗在數(shù)字上的匠心用意,進而可以推測《詠懷詩》整體結(jié)構(gòu)布局是一個完整的格式塔。蔣師爚、陳沆等對《詠懷詩》的詮解便是從整體出發(fā)的。

然而,沈德潛認為:“阮公《詠懷》,反覆零亂,興寄無端,和愉哀怨,俶詭不羈,讀者莫求歸趣?!鄙虻聺搹娜罴帟r代語境出發(fā),指出《詠懷詩》反復(fù)零亂的寫作與詩旨的必然關(guān)系。葉嘉瑩認為“反復(fù)零亂,興寄無端”八個字“正說明了阮籍詠懷詩的特色,因為阮籍正是用這樣的寫法,寫出了他自己反復(fù)零亂的一份思想感情?!边@種反復(fù)零亂的情意“有時前一首詩說過的而后一首詩又有同樣的、近似的感情;有時在一首詩中前面說的是這樣的感慨,而后面又說的是那樣的感慨;前一首詩與后一首詩之間不見得有什么必然的條理上的聯(lián)系。”葉先生根據(jù)文本細讀體悟出《詠懷詩》的零亂特點,同樣她也認為這種無意識的零亂情感正是阮籍身處亂世的內(nèi)心反映。順著沈德潛、葉嘉瑩的思路解讀下去,我們有理由認為《詠懷詩》是一種“意識流”的寫法,似亂還整,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無意識下的一種結(jié)構(gòu)意識。

桐城派古文家吳汝綸則明確指出:“阮公雖云志在刺譏,文多隱避,要其八十一章,決非一時之作。吾疑其總集生平所為詩,題之為詠懷耳?!眳鞘蠌娜罴对亼言姟返脑娭汲霭l(fā),逆推詩歌寫作思路與架構(gòu),頗有一定道理。如臧榮緒《晉書》記載阮籍詩作乃以籍貫“陳留”名篇,故后人推測“詠懷”之名或為梁蕭統(tǒng)編《文選》時所題。黃節(jié)《阮步兵詠懷詩注》注:“成倬云曰:‘正于不倫不類中,見其塊磊發(fā)泄處。一首只作一首讀,不必于其中求章法貫穿也?!篂榈弥H羰Y師爚詮次其先后辭旨,以類相從,陳沆乃刺取三十八首,分上、中、下三篇。曰‘悼宗國將亡’、曰‘刺權(quán)奸’、曰‘述己志’。此皆強與區(qū)分,無當(dāng)于阮公作詩之旨,竊不敢從?!辈磺笳路ㄘ灤ㄔ娮髟娮x,雖不符合格式塔美學(xué)的整體性原則,卻能夠解放讀詩思想,頗益于具體文本的細讀。

總之,阮籍《詠懷詩》整體結(jié)構(gòu)主要有三種說法:有意撰寫的整體結(jié)構(gòu)模式、無意識完成的詩旨指向集中的向心結(jié)構(gòu)模式、無章法的零亂結(jié)集模式。桐城派古文家意見并不一致,通過其評注批點,倒是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空間。

桐城派古文家解析古文講求“義法”,往往尋章逐段,發(fā)掘古文內(nèi)在的微觀結(jié)構(gòu)。在論詩時,古文家往往移文論以評詩,抓住詩歌的起承轉(zhuǎn)合剖析其章法結(jié)構(gòu)。方東樹《昭昧詹言》稱這種結(jié)構(gòu)方法為“文法”、“章法”:“凡學(xué)詩之法:……五曰文法,以斷為貴。逆攝突起,崢嶸飛動倒挽,不許一筆平順挨接。入不言,出不辭,離合虛實,參差伸縮。六曰章法,章法有見于起處,有見于中間,有見于末收。或以二句頓上起下,或以二句橫截。然此皆粗淺之跡,如大謝如此。若漢、魏、陶公,上及《風(fēng)》、《騷》,無不變化入妙,不可執(zhí)著。鮑及小謝,若有若無,間有之,亦甚短淺,然自成章。齊、梁以下,有句無章。迨于杜、韓,乃以《史》、《漢》為之,幾與《六經(jīng)》同工。歐、蘇、黃、王,章法尤顯?!贝颂幜信e文法、章法之妙者雖未及阮籍,但接下去就反復(fù)提及阮詩文法、章法之妙。如:“漢、魏、阮公、杜、韓皆全是自道己意,而筆力強,文法妙,言皆有本”“用筆之妙,翩若驚鴻,宛若游龍;如百尺游絲宛轉(zhuǎn);如落花回風(fēng),將飛更舞,終不遽落;如慶云在霄,舒展不定。此惟《十九首》、阮公、漢、魏諸賢最妙于此。若太史公《史記·年月表序》尤妙,莊子則更滅其跡。杜公《奉先述懷》,一起語勢浩然,凡十層十四換筆,何減史遷?!肚f子·齊物論》起數(shù)節(jié),尤入化”。由此不難看出,方東樹雖然說文法章法只是淺處,是末事,卻非常重視詩歌像古文一樣靈動變幻的章法布局,認為“文法高妙,別有能事”,這種能事就是要做到“語不接而意接”,講究語斷意連,避免詩歌句與句之間“平順挨接”、“平順騃蹇”,要“斷截離合,倒裝逆轉(zhuǎn),參差變化,一波三折,空中轉(zhuǎn)換轉(zhuǎn)捖,無一滯筆平順迂緩騃蹇”。約而言之,方東樹論詩講求結(jié)構(gòu)變化,起句有勢,過程有變,結(jié)句有力。且看方氏評“昔聞東陵瓜”篇:

用筆回轉(zhuǎn)頓挫,變化無端。起六句先寫瓜,極夸美,寫至十分詞足。“膏火”二句,憑空橫來,與上全不接?!安家隆本鋫傆纸財?,遙接前六句種瓜之安樂?!皩櫟摗本涞菇印案嗷稹薄岸嘭敗?,以二句分結(jié)。如此章法,豈非奇觀。

方東樹抓住章法的斷、轉(zhuǎn)、頓、挫等特點,總結(jié)此詩的結(jié)構(gòu)層次,即6句-2句-2句的三段式,舉重若輕地論證了本詩詩旨的“宏遠”與“迷藏隱避”。又評“步出上東門”篇“起四句為一意……‘良辰’六句,空中發(fā)嘆,起下二句……‘素質(zhì)’結(jié)上六句”,仍按4句-6句-2句的三段式結(jié)構(gòu)解讀此詩;又評“湛湛長江水”篇的文法:“此篇文法高妙,而血脈灌輸。一起蒼茫無端,興象無窮,原本前哲,直書即目?!鹚木鋵懘阂狻h望’六句,筆筆倒卷,一層申一層?!疄辄S雀哀’二句,另自詠收?!币嗫偨Y(jié)此篇為4句-6句-2句的基本模式。評“楊朱泣歧路”篇“一波三折”的文法:“起二句橫空設(shè)一影作案……‘揖讓’四句承明,而用筆橫空頓挫?!捤鳌浜鰮Q勢頓住。‘趙女’二句倒繳酣恣?!掂怠渲刂昝?。”據(jù)此知中間八句為此篇主體,體現(xiàn)出頓、挫、倒、逆的文法布局,這樣看,本詩仍為2句-8句-2句的三段結(jié)構(gòu)。

方東樹往往根據(jù)詞意句意指出《詠懷詩》的轉(zhuǎn)、斷、波折,正體現(xiàn)出《詠懷詩》每一首詩歌都具有“反復(fù)零亂,興寄無端”的特點,同時方氏又能夠抓住起句-過程-結(jié)句的三段模式剖析《詠懷詩》的層次結(jié)構(gòu),為深入理解遙深的阮旨指點了路徑。

三 對《詠懷詩》的接受透視出桐城詩派的詩學(xué)取向

接受美學(xué)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拓展接受對象的研究領(lǐng)域,而且能夠反觀接受者的接受取向與美學(xué)思想,研究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的接受,同樣要作如是觀。桐城派也是一個詩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頗有建樹。姚瑩《桐舊集序》:“竊嘗論之,自齊蓉川廉訪以詩著有明中葉,錢田間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是以康熙中潘木厓有龍眠詩之選,猶未極其盛也。海峰出而大振,惜翁起而繼之,然后詩道大昌。蓋漢魏六朝三唐兩宋以及元明諸大家之美,無一不備矣。海內(nèi)諸賢謂古文之道在桐城,豈知詩亦有然哉!”姚瑩由文推詩,論定天下詩歌其在桐城。吳闿生選評《晚清四十家詩鈔》三卷,實四十一家,選古今體詩646首,“以師友源瀾為主”,構(gòu)建晚期桐城詩派體系。桐城派詩道傳承,薪火不熄,選詩論詩,自然打上詩派特色。錢鍾書結(jié)合桐城派諸家詩論文論考證其詩派特色說:“惜抱以后,桐城古文家能為詩者,莫不欲口喝西江。姚石甫、方植之、梅伯言、毛岳生、以至近日之吳摯父、姚叔節(jié)皆然?!蓖跣∈鎰t認為桐城派并非宗宋派,其主要特點“是將唐、宋詩的特長加以融合,而且融合深度超過了以往其他詩派,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突破了古人?!睂W(xué)術(shù)探索,殊難定讞。研究桐城派諸家詩歌選本,分析其圈點評注,卻發(fā)現(xiàn)桐城詩學(xué)取向并未局限于軒唐輊宋,而是詩體分類基礎(chǔ)上博取古今,尤其重視意蘊深切、章法多變的詩作。

計量統(tǒng)計桐城派古文家詩歌選本,能夠總結(jié)出桐城派古文家博取古今的詩學(xué)史觀。劉大櫆《歷朝詩約選》“博觀古今載籍”,“歷漢魏六朝唐宋元明至國朝乾隆間而止”,分約選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九十二卷,體現(xiàn)了劉氏不薄古今的詩學(xué)史思想。吳汝綸《古詩鈔》綜合王士禛《古詩選》與曾國藩《十八家詩鈔》,按五古、七古分類選錄古詩,歷代重要代表詩人代表作品得以選錄,體現(xiàn)了吳氏博觀約取、貫串古今的詩學(xué)史觀。即便如曾國藩《十八家詩鈔》那樣的選本,也上起建安曹植、下迄金代元好問,以點串線,勾勒詩歌史的概貌。吳闿生《古今詩范》收錄五言古詩199首,七言古詩253首,五言律詩121首,七言律詩162首,共計735首,收錄漢魏以迄宋代諸家代表詩作,僅以五古為例,收漢魏晉諸家、二謝、李、杜、韓愈、李賀、蘇軾、黃庭堅等人五言古詩,初步勾畫出五古詩歌史。正是這種通觀古今詩學(xué)史觀的指導(dǎo)下,塑造出桐城派多元化的詩歌風(fēng)格,因此難以簡單地以漢魏、唐、宋等派來概括其詩派風(fēng)貌。

李善注《詠懷詩》“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正以其幽旨難測,歷代注家評家知難而進,“顏、沈以后,解者眾矣,類皆摭字以求事,改文以就己”,為阮詩生成眾多微言大義。而方東樹《昭昧詹言》在結(jié)構(gòu)分析的基礎(chǔ)上批駁顏延年、沈約、何焯等考證對應(yīng)的比附,揭示《詠懷詩》的情感意味,凸顯阮詩含蓄不盡、意味無窮的美學(xué)特色,頗具新意。曾國藩卻又在引錄陳沆《詩比興箋》基礎(chǔ)上不斷發(fā)掘《詠懷詩》具體意象的比義象征,流露出曾氏的政治無意識。吳闿生選取《詠懷詩》中的經(jīng)典之作以為詩范,亦重視意蘊深切之作。如“嘉樹下成蹊”、“灼灼西隤日”、“徘徊蓬池上”等篇,都是“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的深切感慨之作。這些都說明桐城派論詩并不像論文那樣講求雅潔、簡遠,而更重視含蓄、意味。如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論及古詩的汁漿、神氣、氣韻,便是其含蓄詩學(xué)觀的表現(xiàn)?!墩衙琳惭浴肪硎徽f:“大約不過敘耳、議耳、寫耳,其入妙處,全在神來氣來,紙上起棱,骨肉飛騰,令人神采飛越。此為有汁漿,此為神氣?!薄捌淠芴?,只在將敘題、寫景、議論三者,顛倒夾雜,使人迷離不測,只是避直、避平、避順。”有意識地運用敘、議、寫三法創(chuàng)作出迷離不測之作,力避直、平、順之弊,這正與《詠懷詩》所展現(xiàn)出來的美學(xué)特色若合符契。

方東樹評點《詠懷詩》善于從章法入手分析其三段式結(jié)構(gòu)模式,同時也注意逐句逐詞解析其詩法的變幻莫測,總體呈現(xiàn)出詩貴變的詩學(xué)結(jié)構(gòu)觀。歷代詩論家都不乏新變派,早在《詩大序》中就有變風(fēng)變雅之論,而梁代以蕭綱為首的新變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求新求變,追求形式技巧,崇尚題材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形成風(fēng)靡一時的宮體詩,乃至推動詩歌審美趣味的轉(zhuǎn)變。又如蕭子顯《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在細致比較魏、晉、宋、齊諸家詩歌風(fēng)貌的基礎(chǔ)上,對“新變”理論與詩歌新變發(fā)展史作出了系統(tǒng)總結(jié):“習(xí)玩為理,事久則瀆,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建安一體,《典論》短長互出;潘、陸齊名,機、岳之文永異。江左風(fēng)味,盛道家之言,郭璞舉其靈變,許詢極其名理,仲文玄氣,猶不盡除;謝混情新,得名未盛。顏、謝并起,乃各擅奇;休、鮑后出,咸亦標(biāo)世。朱藍共妍,不相祖述?!眲③摹段男牡颀垺ねㄗ儭穭t系統(tǒng)論述了文學(xué)的繼承、創(chuàng)新以及“以變求通”的新變思想。桐城派以貴變的詩學(xué)觀選集古詩作為教范,必然受到古代新變詩學(xué)思想的影響,而力求遴選篇目的多元多變。正是這種通變的詩學(xué)思想,使桐城派古文家在梳理魏晉詩歌史時,以阮籍取代了張華、陸機等當(dāng)時詩壇宗主的地位,有效促進了《詠懷詩》的接受與傳播。同時方氏詩貴變的觀念又是從桐城派古文家“文貴變”思想借鑒而來。“文貴變”是桐城派重要的古文理論之一,劉大櫆《論文偶記》說:“文貴變。《易》曰:‘虎變文炳,豹變文蔚?!衷唬骸锵嚯s,故曰文。’故文者,變之謂也。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所謂變,就是要創(chuàng)新,避免雷同,一篇與另一篇要有新變,同篇之中每段之間要有變化,造句要注意句式的靈活多樣,遣詞要如韓愈所強調(diào)的“唯陳言之務(wù)去”。在這種觀念影響下,桐城派古文家論詩最接近于新批評的文本細讀法,總是回歸到文本本身,逐字逐句逐層比勘每字每句的因襲創(chuàng)變,雖較少樸學(xué)家的考證訓(xùn)詁,得出的結(jié)論卻往往切理厭心,令人心服。

最后,通過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接受的考察,由此總結(jié)出桐城派古文家的詩學(xué)思想,即博取古今的詩學(xué)史觀、含蓄迷離的詩歌審美情趣與豐富多變的詩歌結(jié)構(gòu)觀。因此,在研繹詮釋桐城派詩歌時,亦能從這種詩學(xué)觀中得到若干啟示。

綜而言之,從姚范《援鶉堂詩話》的考評,到劉大櫆《歷朝詩約選》、梅曾亮《古文詞略》、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吳汝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古詩鈔》、吳闿生《古今體詩約選》《古今詩范》等選本的遴選圈點,特別是方東樹《昭昧詹言》的品評,清晰展現(xiàn)出桐城派古文家對阮籍《詠懷詩》的接受軌跡,通過研究桐城派古文家對《詠懷詩》整體結(jié)構(gòu)與微觀結(jié)構(gòu)的闡釋,發(fā)掘出桐城派詩學(xué)史思想、詩學(xué)審美觀、詩歌結(jié)構(gòu)論,有著重要的文學(xué)史意義。

[1] 錢鍾書.談藝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2] 姚范.援鶉堂筆記[M].道光乙未冬刊本.

[3] 劉大櫆.歷朝詩約選[M].清光緒刻本.

[4] 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5] 梅曾亮.古文詞略[M].光緒三十四年夏學(xué)部圖書館印.

[6] 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M].曾文正公全集(十二)[M].北京:中國書店,2011.

[7] 黃侃.詠懷詩補注[J].制言半月刊,1937(45):1-22.

[8] 吳汝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M].道光刻本.

[9] 朱維錚.求索真文明:晚清學(xué)術(shù)史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 魯迅.集外集[M].魯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11] 曹旭.詩品集注(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 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3] 王士禛選、聞人倓箋.古詩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4] 賈文昭.桐城派文論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5]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6] 沈德潛.說詩晬語[M].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

[17] 葉嘉瑩.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8] 黃節(jié).黃節(jié)注漢魏六朝詩六種[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

[19] 徐璈編.桐舊集[M].丁卯(1927年)九月用原刻本影印.

[20] 吳闿生.晚清四十家詩鈔[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1] 王小舒.姚鼐及其桐城詩派非宗宋派[J].河北學(xué)刊,2010(03).

[22] 李善注.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3] 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24] 范先淵校點.論文偶記·初月樓古文緒論·春覺齋論文[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

猜你喜歡
圈點選本阮籍
淺談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的突轉(zhuǎn)
圈點、勾畫、批注在語文閱讀教學(xué)中的運用方法分析
催債與還錢
古代朝鮮編纂的中國詩歌選本考述(下)
物理教學(xué)中的“咬文嚼字”
唐詩選本經(jīng)典性及相關(guān)問題的幾點思考
選本數(shù)據(jù)與“何其芳現(xiàn)象”重審
“青睞”與“垂青”
阮籍與酒
楊慎研究《風(fēng)骨》篇述評
嘉鱼县| 汝城县| 台东市| 白山市| 唐山市| 洪雅县| 桐乡市| 白玉县| 获嘉县| 安福县| 鹿泉市| 璧山县| 晋中市| 汉寿县| 万山特区| 永州市| 佛山市| 金沙县| 孟连| 东乌珠穆沁旗| 凤庆县| 深水埗区| 本溪| 合阳县| 乐都县| 亚东县| 宜城市| 大丰市| 哈密市| 三门峡市| 嘉善县| 罗平县| 青浦区| 洛川县| 永泰县| 永仁县| 舒兰市| 茶陵县| 冷水江市| 镇康县| 剑川县|